12年后的盛夏光年
自从过了本科的狂热期,真正来到北京的我除了每年雷打不动的在夏天约人去鸟巢,感叹票是一年比一年好买之外,已经很少再在其他时候听五月天的歌。《自传》的问世没有掀起心里太多波澜,只有老朋友似的熟悉感。「嘿,又见面了 」大概就是这种感觉。(怎么感觉豆瓣上的五迷乐评都是这么开头的…)
之后出的新歌有比较喜欢的,比如也单循了几天的《后来的我们(眼泪未干版)》 ,也有一遍都没听过的《We'll carry you》(上次听腾讯互娱宣讲,台下没几个人知道这首歌的,农药团队这波营销也是满失败的…)。
所以也是几天之后才因为朋友圈里的分享点开了这首歌的mv。这大概是这两三年来阿信写的最让我喜欢的一首歌了。其实我之前听说过熟悉感是会让人对旋律的感知发生改变的,当你一遍又一遍的听到某个旋律,你觉得它越来越好听,但其实只是因为它让你感到熟悉而已。所以一首歌的旋律在第一次听的时候就让人有共鸣,这已经是一个成功了。阿信几次单独出现拿出来的作品总是表现不错。
于是看到主唱在微博里写 「 在盛夏光年的相隔12年後的另一個盛夏,再度隻身為電影寫歌,這是我交出的答案 」
想说是了,想起了这首同样由阿信单独出马操刀的电影配乐,想起了高中时候偷偷看电影听到片尾曲的震撼感。花莲、台北、大海、阿信、张孝全这些影像声音元素都像流星一样在我的世界里迅速燃烧,然后留下剧烈撞击后的痕迹。想起了自己去台湾交换,参加演唱会音乐节,然后滚雪球一样的参加两岸青年夏令营,结交台湾朋友。
这些都是一颗星对一个人遥远的牵引。
谢谢12年后的盛夏,你给我的另一首歌曲。
© 本文版权归作者 Frenger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