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商业化的文化退步:评郑秀文2016 Touch Mi 2 演唱会(对比part1)

我在2014年的时候曾经看过Touch Mi演唱会,郑秀文在16年举办了part2。其实我记得我当时看完14年那场的直观感受是,一般。因为整个舞台的表现效果呈现的是上一届演唱会的风貌。说到香港演唱会,一般都是4-5年为期为一届轮换,因为香港歌手比较习惯四年或者五年开一场演唱会。而这些演唱会中是有明显的年代标志的。郑秀文2014年的演唱会和她上一次07年的show mi和09年love mi一脉相承---而这是我的直观感受。
但是当我看到碟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大错特错。其实郑秀文这一次的演唱会重心并不在服装、舞蹈、编排队形、灯光效果和舞台设计上,更加重要的是内涵。演唱会的表面功夫就是我说的这五样,也就是所谓的商业化,但是升华的就在于主题性的明确。郑秀文这次的野心挺大的,我看DVD大概看了起码四五遍,里面我最喜欢的就是福音part,而歌者本人唱这一如此虔诚的部分时,投入的感情非常汹涌,结合她之前说的关于自己的话(想知道什么自己去看),我觉得挺感人的。哭的同时更显虔诚,而且她本身也信基督教,在她低谷的时候上帝也给了她不少安慰,特别是她跪下来唱的时候我觉得冲击力很强。而2014年演唱会称赞的最多的就是福音part里面的类似小教堂一样的升降台,木板的层次感分明,很有质感。其次我觉得吸引我的就是电影主题曲那一part,Sammi(郑秀文英文名)基本在唱每一首主题曲的时候都会简要地介绍几句话,贴合电影的主题和歌词的,担心有人没看过。里面灯光用到极致的一首歌是输得漂亮,里面用红光打造了星星一样的红地毯,结合这首歌的歌词和她在金像奖屡败屡战的经历,我觉得挺触动人心的。因为我也不算是完全的粉丝,我也是靠后来看完去查资料了解的。这一场演唱会整体非常切合Touch Mi的主题,把Sammi很个人,很内心,很私密的想法用演唱会的形式表现出来。我发现这也是Sammi演唱会的一个传承,似乎每一个演唱会她都会分享一些个人的心得和想说的话。但是这一次的主题性十分紧密。
好了,总结完part1的优点,我们来说说这个part2。我个人挺震惊的,演唱会之间的年份连的这么近还出碟?那应该就是大换血了。确实,郑秀文很有诚意,基本上换掉了一半以上的歌曲,而且服装、舞蹈、编排队形、灯光效果和舞台设计都和上一次几乎不一样,就保留了一些比较重要的部分,体现了十足的诚意。我满心期待,却是有些失落。
一开始的opening我觉得做的挺不错的,舞台设计的比上一次大气,是香港演唱会熟悉的开场方式,dancers从两边进入舞台列阵,歌手再出场。连续的快歌和上一次不相上下,而且罗马装反而让我有一点惊喜,特别是头上的大羽毛,我觉得比part1的服装更有视觉冲击力。接下来的我就统一说了。整体而言服装设计对比part1有了比较大的诚意,美观了不少,但是美观的同时没有令人惊艳,不过不失,非常的商业化的服装,有一套还是施华洛世奇专门为她的演唱会设计的。可惜服装到了演唱会的后半部分开始掉链子,可能Sammi真的很想秀一下她训练了很久的肌肉,所以设计的衣服都是肉色(part2)或者是很少布料来展示肌肉的(part1)。然而我个人觉得唱《犀利》时的服装更加的现代化和时尚感,比起她传统喜欢的方式要更优。就像是第二部分讲性感和情欲的时候,part2的服装会遮掩了Sammi太瘦的缺点,用蕾丝更加可以突出这一part的主题,并不是说一定要露肉才代表sexy,这种欲盖弥彰更可以体现她吃了49天白灼鸡胸肉的成果。妆容方面保留了Sammi传统的眉毛,我实在不知道怎么形容飞起来的眉毛,可能是眉飞色舞吧hhh。反而是她的红绿眼妆卸掉了。然后快歌必不可少的就是她扎起来的小丸子头。
而正是一切都标准化,让这次演唱会特别没有惊喜,而且失去了之前part1令我佩服的主题性。服装没有惊喜就算了,Sammi的服装品味一直令人觉得她太“超前”,这一次已经有很大进步了。而换了许多歌曲有好有坏。第一,福音part的引入第一场是用了英文歌《Hallelujah》(哈利路亚)。我不否认这首歌非常贴合主题,但是我稍微对Sammi唱英文歌的发音存在一点点不满,不过这一丝不满会被她的虔诚击碎。而对比part2,这次福音part的引入用回了Sammi自己的歌《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茱丽叶》,贴合主题的同时营造了一种悲壮和祈祷上天的氛围,而且她唱自己的歌更加能把握情绪。我觉得这个引入改的非常的好。同时这首歌用的灯光有圣光的感觉,但是同时又是一种禁锢,像笼子一样,我觉得这既能表现回歌词原来的环境,也可以引出下一首《上帝早有预备》,延续的非常的好。而且Sammi穿着翅膀装从台上走向小舞台的升降台时,舞台用了聚集的灯光,从她背后散开宛如一双翅膀,正好和她身上穿着的翅膀呼应了。我真的拍手叫绝。但是成也福音part,败也福音part。我都酝酿好情绪了,结果Sammi哗的一下脱下了翅膀,露出了里面的运动背心,拿着一瓶水。哈??Are you sure?唱《上帝早有预备》这种歌,带出情绪的歌,你穿着这样的衣服,拿着水这么随便的唱??当然,可能是我太较真演唱会的主题,但是我觉得既然设定了主题和氛围,就应该尊重,应该尊重这一首歌,而不是唱的如此的嬉笑。这一次的升降台从我感觉得小教堂变成了十字架,扩展了一下歌手移动的地方,也因此造成了Sammi在这个时候和观众互动。互动不是不行,我希望可以选一个更加合适的歌曲。而后面的歌曲也因为穿着这个运动背心令我毫无带入感。她身旁的舞伴如何虔诚也不能把我从运动背心拉回来。
第二,我称赞的电影主题曲。part2演唱会不但没有任何的背景介绍,把最后点睛之笔的《输得漂亮》去掉了,我期待着可以换上更加有意义的歌曲,然而Sammi就像是唱卡拉OK一样就唱完了,选了一些大hit的歌曲,请了古天乐做嘉宾,就完了??不过我很欣喜她唱了《最后一次》,这也算是弥补了一点点《输得漂亮》的遗憾。说到古天乐,我2014年看Touch Mi首场的时候就是古天乐做嘉宾,part2也算是弥补了一下我没能在part1看到古仔的失落吧。好巧不巧,古天乐还是选了哥哥的歌,上次是为你钟情,这次是当年情,一脉相承。
而换了歌曲的优点我也要说一下,总不能一直批评呀,因为也确实有做的不错的。后面有一个ballet medley我觉得做得很不错。歌曲不算冷门但是总有一些大家没听过,但是质量挺高的。这一part的灯光也设计的非常的好。特别是《上一次流泪》里面把灯光用圆形打向了观众席,同时上面用聚焦的柔光烘托氛围,镜头由下而上广角拍摄,特别壮阔。
既然提到了灯光,我就想说我对这一次演唱会最大的不满之处。郑秀文在2016年的演唱会仍然大面积的用散射的灯光?!而且还是红黄色一起用,整一个舞台都显得非常的杂乱而且拍摄效果朦胧。找不到中心的同时透露着上几届演唱会的痕迹。在2015年之前,歌手最喜欢用的灯光就是散射的灯光,打下来毫无聚焦点,弥漫整个舞台,来显示快歌带来的气氛热烈。这种灯光,sammi07年的演唱会,09年的演唱会是主要灯光,同时代的香港歌手也以用这种灯光为主流。然而这种灯光放到2018年的今天,是落伍的。跟不上时代的进步的灯光,流露着些微的廉价。我并不想在这里举例其他歌手演唱会里面用的灯光,免得引起战争,但是我想说在10年的时候当歌手还在用散射灯光的时候,已经有人将散射的灯光用圆圈圈起来,集中起来,显得整洁。而到了2015年,已经有歌手完全使用聚焦灯或者激光灯,让整个演唱会画面显得干净利落。而且之间不乏有之前用散射灯的歌手大面积更改理念,使得我对她演唱会的观赏度大为赞扬,而在此之前,ta也是落伍的一份子。反观郑秀文,在香港乐坛上是妥妥的天后,那么她举办的演唱会是否也应该具有代表性和进步性来引领香港乐坛演唱会文化呢?演唱会文化是需要进步的,而不是故步自封的。香港的演唱会文化流行了这么多年,引领了时代这么多年,身为天后之一的郑秀文,是否也应该在舞美和灯光方面做多一些努力?这些演唱会的灯光透露着千禧年的痕迹,让我回到了很多年前,感受一番当年观众感受的演唱会氛围。
其实郑秀文本身的演唱会重点并不在五大指标里头,更多的是一种主题性的表达,和她本人的表达。这其实也是一种演唱会文化,因为演唱会不只有视觉效果,我觉得能在演唱会里面感受到内涵也是不容易的事情,两马并驾就看取舍哪一方。既然重点在于主题,那就应该延续重点,向part1一样,不单单有主题,更加有故事,结合了现实。part2不但没有做好这些有故事性、有代表性的主题,反而更加倾向于去充实舞台效果。这样子失去了她最有代表性的演唱会文化,还令人觉得平淡无奇。我不否认在舞台效果方面她确实比很多歌手做得好,但是有人比她做得更好。而Sammi丢了自己的利器,却仍然在香港是一场盛事,我觉得有点可悲。当然也有很多现实的因素,失声,降key,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也令演唱会多了一点跌宕起伏,但正如Sammi所说,因为很多的爱和包容令这次演唱会变得完美。而我觉得完美的同时不应该只有爱和包容,也要有适当的提醒。
最后,我希望Sammi下一次演唱会上,保持part2的服装效果,增强对于灯光的审美要求,运用多一点结合时代潮流的文化融入进演唱会中,同时也可以继续连贯和深入主题性。我知道我这么说似乎很苛刻,但是这是我对天后的期待啊。我希望的是天后引领演唱会文化,而不是随波逐流,消失在文化潮流中。
2018.7.5
希望你能看到,言语有些尖锐,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