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身为海》:恣肆心海,放浪形骸
不少好歌、好书,都会给人很强的代入感,由此让欣赏者久久迷恋。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要创造好的作品,必须要对世事人情有切身的体会、对生活与艺术的交叠有深刻的认知。我相信,《化身为海》能取得歌迷的喜爱,正是基于此。
只消一句 “许多生命里,走过的风雨/并非每个人都懂”,就足以引起很多人的共鸣。这句歌词,其实是略直白的,如果不要上下文,凭空出现,会让大家觉得“为赋新词强说愁”。《化身为海》用海浪之声、冷冽之词,创造了漆黑寒冷、孤单凄清的海边深夜情景。孤灯与烈酒,和着浪潮的喧嚣,再加上一场崎岖的感情,主人翁的情绪自然而然地,从寂寞、伤心走向了顾影自怜,进而产生了却情缘、化身为海的念头。歌曲情绪铺垫细腻,其中的金句子也就显得自然,并且更打动人心了。
其实《化身为海》最打动我的,还是“化身没有爱也没有恨的海”那一句。不仅仅因为此处是高潮,旋律美得能让人潸然泪下;还有就是歌词所展现“心火熄灭、放弃一切”的决绝。
有歌迷说,对《化身为海》,如果不是亚亚的歌迷不能听出是一首励志之歌。我认同。通过孟庭苇空灵和伤情并济的演绎,确实在悲情之下,涌动着一股生命力,有“痛定思痛”、失去以后要振作的暗流。
不过我其实还是对歌曲中的女子,一直抱有怜惜和不忍,真希望她能破镜重圆,重拾旧爱。在写到这儿时,我才发现,我也被歌曲代入了,哈哈。其实,我又何尝懂得那个女孩生命里走过的风雨呢,呵呵。一首歌,能给人顾影自我神伤、同情怜惜他人的交错之感,末了还要放空你的形骸,要化身为海,追求未来。
据孟庭苇自己说,演唱《化身为海》的时候,她才21岁,没谈过恋爱,对“化身没有爱也没有恨的海”不能很好地理解。于是词曲创作者吕国梁对她说,“你去看琼瑶的小说”,于是她看了琼瑶的《失火的天堂》后,才进录音棚录制了这首歌。歌有代入感,而唱歌的人是从另一个代入感走来演唱的,实在是有意思。
《化身为海》在1998年重新录制、拍摄了MV,收录于孟的专辑《改变》中。有兴趣的歌友可自行搜索,本文主要推荐的是1993版。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华语冷门经典歌曲 lmmusic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