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名誉的陨落,她得以生机。

Reputation是一张非常不同的专辑。所有的重鼓点、hi-hat、autotune, 诙谐又讽刺的节奏似乎都标榜着泰勒对自己曲风的刻意突破。然后剥去这些制作上的外衣,你发现专辑的内涵依然不外乎: love, hurt, revenge, betrayal, rebirth这些泰勒音乐一贯的主题,所以当你习惯那些音效上的革新以后,你会毫无疑问地感叹“okay, so the old Taylor isn’t that dead”.
因此要评价这张专辑,不外乎去关注它的同与不同。
泰勒的专辑一向在结构安排上颇下功夫,无论是Red里面的动静相宜,快板与慢板的穿杂,还是1989泾渭分明的两段式结构,都有意在导向听众去经历作者过去一段时间的情感体验。而每张专辑的开场曲,就很明确地标榜了自己的态度,改变。无论是气势恢宏的state of grace还是工整锐气的welcome to new york,都是对她的音乐新纪元的宣告。
Ready for it不外如是,然而ready for it却有一种小令式的可爱。Hip-hop元素的代入在Taylor的音乐里更多的是一种俏皮,而并不会产生一些自以为是的嘻哈音乐给人的反感。对比嘻哈音乐里常见的内容性、金钱、香车美女、酒精毒品。Taylor在这张专辑里对嘻哈元素的表达见于她对外界的调侃和带有内省的自嘲。比起一些rapper的夸夸其谈这似乎更及嘻哈的实质:幽默。如果说以前的Taylor对音乐里某些话题还有刻意的规避,如今她对人生和音乐的坦诚让你更觉得驾驭起任何的幽默都举重若轻。这大概算是Blank Space开始她艺术人格的一大进步。而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的bridge处那句“hahaha I can’t even say it with straight face”给人的感觉就是“you know what, I don’t care about hatred or forgiveness. We are just trying to have fun here”, 堪称这首歌甚至整张专辑的题眼,fun.
回到开场曲,在一段rock and roll的chorus之后,音乐忽然变得清爽,从无比funky的“island breeze and lights down low”的build up以后,突然出来的“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一种无限迷人的画面感如潮水涌来。前边的那些killer, jailer, stealer只是她对态度的玩味,the fact she doesn’t get too serious about those words makes the whole thing a lot more intriguing. 直到这里的副歌,夜凉如水,微风拂面,灯光朦胧,一种梦幻幽微的意境用寥寥数笔勾勒皴染,而她音乐永恒的主题爱就这样缓缓走来的时候,音乐忽然开始丰满。好玩的是每个乐段的末尾 “are you ready for it”却好像钟声和刺耳的机车声一样把所有迷蒙的思绪拉回现实,这种若即若离,欲拒还迎的音乐构造让一切变得更有意思。当你觉得她是在玩的时候她忽然开始认真,当你觉得她在认真的时候又带着几分玩世不恭。开场曲忌写的太满,如王熙凤的”一夜北风紧“是为后边留下的空间,ready for it的小巧有别于泰勒过去在开场都大开大合的写法,让人更期待后面的内容。
然而接下来的几首歌却并没有很好的承接这样的精妙构思。End Game里面几位巨星的加盟却煮出了一锅大杂烩,I did something bad里暴风骤雨般激烈的节奏下却是博物馆里恐龙标本式的苍白骨架,除了boring的attitude以外没什么可赘述,don’t blame me那种take me to church式的gospel rock风除了让听觉上的厚重感递进一层以外并没有在专辑的立意上起到这么好的效果。 如果把这三首歌用一句逻辑概括,大约就是“I’m a superstar and everyone is obsessed with me”, “I used to be so self-contained now I just don’t give a f**k”, “I love you so crazy and crazy and crazy”。
这几首曲目的失败大约来源于她的不走心。也许fame doesn’t bother her that much.也许her relationship isn’t that dangerous anyway. 也许she never was really a bad girl, even pretentiously. 当精神的不足和态度的过盛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容易有这种风格压过内容的跛足发展。
幸好delicate的出现弥补了这个缺陷。“Is it cool if I said all that, is it chill that you are in my head, is it too soon to do this yet,” 这几句工整的排比除了音韵和格式上的美感以外更挽救了前面专辑杂冗的铺垫和混乱而危险的走向。似乎前面那些过分夸大的陈词都在这里的脆弱感底下显得有了意义。如果要给一个比喻,或许就是过往伤痛和名誉的困扰带给她爱情上的不确定给了她内心无限的焦虑。而前面的几首歌亦可看作她那些焦虑外化成无限的意象和狂想。毕竟脆弱感一直是她音乐里最迷人的内容。
专辑的后半段开始更多的走向爱情,look what you made me do让人过足一把复仇瘾以后,so it goes的结尾像是一个黑洞,把一切华而不实的态度都吸纳进去,却留下一片空虚和寂寞。随之而来的几板gorgeous的前奏,却像是划破黑夜的曙光一样,在听感上完成了完美的衔接和变换。从这里开始专辑的flow变得更加流畅,无论是gorgeous的bridge处的滑音还是getaway car那种highway race般的刺激感,还是king of my heart那种三连音式的节奏,前半段专辑造成的一种破碎感到这里开始消弭,因此这三首歌可看作是一个cascading bridge, 一扫疲惫又使后边的内容呼之欲出。
然而后边几首曲子又开始变得零碎。Dancing with my hands tied里面铺面的时尚感,T-台舞曲式清丽飘扬的节奏,却深陷于dress那种软绵绵的调情泥沼,紧接着的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谐谑曲式的辉煌,又突变成末两单的寡淡,这种听觉上奇怪的swing使得后三分之一张专辑几乎没有什么记忆点,这无疑影响了专辑的整体性。当然单独审视其中每首歌不乏优良的制作,此处略去。
从call it what you want开始到new year’s day, 专辑的情绪走向结尾,无论前边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多么壮阔,圈圈涟漪终归于止水。Taylor的小情歌可以说是越写越淡,像是要细细品味的茶才能出点趣味。这段结尾最大的变化在于它的残缺感。不妨拿red里面的begin again做对比。虽然两者都情愫淡婉,可前者依然着力于讲一个对爱情失望的女子在咖啡馆的星期三重新遇到真爱的完整故事,而后者却不再强求完整。也许从前的Taylor用她自己的话说是一个 “hopeless romantic“,所有的失望都必须用希望来取代,如今的她在专辑里却只强调感情的”realness”,不再热切地营造浪漫地氛围。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进步还是退步。一个创作人随着年龄的变化,一定会有不一样的创作思路。对她而言,永远面对真实的自己,也许就是音乐里最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