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明白的,慢慢听,也许还能听明白。
我知道很多人想听的依然是《一朵金花》那样的莫文蔚,或者是《全身》那样的莫文蔚。如果是这种心情,那《我们在中场相遇》能让人满足的可能性恐怕是零。其实我个人也是。我最喜欢的莫文蔚是滚石时代的莫文蔚——而且是性感的、放纵的、不羁的、狂躁的莫文蔚。我喜欢《想一个男生》、《开水与白面包》、《爱我的请举手》、《懒得管》,最不济也得是《没时间》或《今天星期几》,根本不是什么《盛夏的果实》、《爱情》、《阴天》。所以莫文蔚发行《i》的时候,可想而知我感到多么的无聊和绝望。一个失望至极的春天,我的莫文蔚丢掉了。那张专辑除了《如果你是李白》和《I Will Be Fine》之外,所有歌曲我都听不进去,被很多人奉为此生神曲的《爱》,毫无感觉。无论再听多少遍,我也不会爱上这首歌。它也从此影响了我对莫文蔚第二时代乃至第三时代的认知,再也找不到《他不爱我》或《忽然之间》那种以自我置身为音乐存在感的情绪。精致成熟的包装、都市情歌的空调式感动,让我失去了最初热爱的莫文蔚。
我知道很多人一定会反驳我的观点。从我开始说《爱》的不是,我的观点在他们的心里就已经一文不值了。不过我是故意这样写,为的就是挑明这矛盾的合理。我们观点之间的矛盾和差异,证明了我们聆听音乐与独立思考的价值。我想表达的是,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最爱的那个莫文蔚——当然有些人从一始终不挑不减,有些人则热爱先锋与犀利,有些人却又爱温柔与挚情,还有些人,就是爱一点荷尔蒙躁动的狂浪和XX。每一种莫文蔚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最合理的逻辑,又在特定的时期,感动特定的历史。所以,就不必说《我们在中场相遇》和曾经比有什么不行,不必说它就没有《一朵金花》精彩,就没有《全身》犀锐,这种比较本身就没有意义。像我不喜欢《i》,只影响我自己的经历和在意我的人,对于别人来说都是无稽之谈。热爱它的人,不会也不必理解我的这种看法,也不会受我的负面思维影响,所以独立思考才是如此重要。不过话说回来,对你个人而言,(你所感到的)现在的音乐所缺少的东西,或多或少都来源你自己的成长与改变。无论如何,现在都不可能还是2001年。
拐这么大的弯,也是因为莫文蔚的难得和珍贵。毕竟和她同期的歌手还好好唱歌的已经没有几个了。最终想说的是,《我们在中场相遇》还是非常出色的,值得满足。
就我个人的口味而言,《如初之光》、《I Do》、《慢慢喜欢你》这些旋律至上的作品都值得一再循环,没有那些都市情歌的干瘪。幸而《如初之光》没有玩弄太多的回归噱头、或把从前的歌名和关键字串起来的廉价把戏。抓着歌词、摸着旋律仔细聆听,《如初之光》实在是一首值得反复品味的作品,听的次数越多,越能陷进词意与旋律。而它的形式、情绪、内在、技术,都为专辑创造了一扇最具光芒的门,开篇有益。而《I Do》和《慢慢喜欢你》则是那种不会特别深刻与大义(虽然对莫文蔚来说是)的作品,却像甜点一样能融化内心激起愉悦。你不会用它们来佐证莫文蔚的唱功有多深厚,以后却可能在KTV忍不住点唱,像是一种类型的代表性。《I Do》还为了映衬故事涉猎古典风格——不仅仅是开头采一段巴赫的前奏曲那么简单,值得体会一下。《慢慢喜欢你》则在细节让人无死角欣赏莫文蔚的嗓音和咬字,没有噪杂的后制,每一种真实描画每一句唱词,瑕疵亦成为亮色,有一点《忽然之间》让人想闭上眼睛哭的强大制动力。翻唱李宗盛的《飞》也可谓情到意到,编曲精湛得可以做吉他曲单独聆听。
格打断,《中场没有休息》有一点召回滚石莫文蔚的样子,虽然感觉上还是差了那么一点。当然——伍佰也不是从前的伍佰,只能说两个人今天的合作,是非常(非常的)难得。编曲中的一些采样和噪声,充满猎奇感与伍佰特色的和音,还是让这首歌成为专辑中最特别的中场。方大同作曲的《绝》是专辑中我的最爱。摇摆与放克外在恣情,自由与节制内在干戈,贝斯和电子在不停角力,想象与传统则交织出一片灿烂的色彩。Matzka词曲的《Dancing In The Rain》深谙复古情绪,副歌旋律却又朗朗上口,音乐性和传唱性都有做到,而专辑的色彩从此处又在慢慢变化。最后加上李焯雄、黄伟文加持新生代华晨宇、张艺兴创作的《半生缘》和《不待续》,这整个部分其实是《我们在中场相遇》很值得拿出来的一部分,或许做成三段式概念EP都比较合适。当然,这也可以说是感觉上的问题而已。就像莫文蔚不断唱到的“中场”、“半场”等字眼,有些概念或许是并行,或许是递进,都看你自己如何理解歌曲的轻重与次序。成不成概念,终归都在抽象的范畴。
姚若龙和林俊杰的《心领神会》可以说是很完美的结束曲了。旋律没有林俊杰一向的复式迂回,反而是种一镜到底的戏剧感,比较不流行,但味道很足。和《如初之光》也有点首尾相接的意思,或许可以藉此再循环一遍。
不过现在的你会循环一张专辑吗——还是把音乐当消耗品,听过一遍就当填充自己的聆听阅历了?在进行苛刻的历史比较之前——如果你已经没有20年前那种购买实体CD、摸着歌词本查着制作名单、心心念念有空就拿出来听的心,也就不要用同一种刻薄,去要求已经不在同一种心情以及同一个时代下的人,包括你自己。而为什么过去的事情总是看来那么好,听着数字音乐,每个人心里都应有所知。如果实在想不明白,就多循环几遍吧。也许说不明白的,慢慢听,还能听得明白。
最后关于这张专辑的心愿,希望实体CD能做得漂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