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再魔性也不及你嗓音撩人
著名的波普艺术大师Andy Warhol 有一句预言我们这个时代的名言 “In the future, everyone will be world-famous for 15 minutes. ” 如今网络社交媒体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名几分钟,那么之后的几分钟、几个月、几年时间该如何把握呢?像Charlie Puth这样把自己的作品推到社交媒体而后成名的人已经不胜枚举了。遗憾的是很多类似的歌手犹如新兴的电动汽车一样,多半存在“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Charlie Puth是如何在众多抢眼球的新秀中脱颖而出,又是如何夺取了属于自己的一片“音域”的呢?
从《See You Again》到《We Don't Talk Anymore》我们可以看出Charlie Puth经历的是一个逐渐挖掘自身特点的过程。他自身的音色很特别,并非纯爷们那般Man 的声音,也不是所谓柔情似水的娘娘腔,更不是那种自带抑郁迷茫困惑的沧桑音色。在我听来他属于中性音色,假嗓时又将磁性音色融入其中。
然而在早期的类似《See You Again》时代,他音色方面的特点并没有全完展现出来,当然用心的人会感受到一些苗头。可是当时的他还并没有把自己的特点展现的淋漓尽致,到了《We Don't Talk Anymore》Charlie Puth已经把音色这部分变成了自己独有的声音“商标”,就连开篇的铺垫部分也用他最有特色的假嗓来唱,让人从一开始就被那种奇妙的声音撩动的按捺不住。那感觉好像有奇妙的事情要发生,有某种说不清的力量在涌动,转到高音时Charlie Puth不是玩那种有震慑力的高亢嘶吼,而是有一种趋向于撕裂感的攀升状,迷人的张力在真假声变化中产生神奇的化学效应。
再看今年这张新专辑,从2011年开始迈入圈子的Charlie Puth不但没有显现颓势,反而是像一个新人一样,每一段乐句都藏着新锐悦耳的声音。《The Way I Am》开门见山的吉他单音,在急促的节奏中,透出一种傻傻的憨劲儿。更有趣的是Charlie Puth的演唱也就随着这股憨劲儿一成不变的唱了出来,简单、干练、直接的同时吸引着听众的注意力,让听者的思想空间也随之变得简单空灵。随后飘逸的假嗓出现了,甚至就用这个当做一个片段的过门,作为歌曲转折点的一个标点符号。
虽然形式上是已经被市场惯用的动静结合,前后对比强烈的歌曲编配,但是《The Way I Am》的编配让这些惯用的套路痕迹非常模糊,淡化了听众的“被编排”感,让歌曲更顺理成章的带领听众按照创作者指引的方向畅游。
专辑还收录了早前推出的一首《Attention》,此举,我认为其实更多的是强调Charlie Puth品牌性的特点。当然歌曲本身的作词部分也具有一定的叙事性。开篇只用一把吉他伴奏,让Charlie Puth一句一冲气的方式在鼻腔把属于自己的招牌音色冲出来。此时歌曲的律动也是一波一波的渐强,再随着和声一起冲出一种神圣感之后,转接舞曲律动。这部分不用多说,当然是时下社交媒体最为受用的律动。但是有几个细节为歌曲提供了很好的“保鲜”功能,歌曲时长3分31秒,在流行歌曲中算偏短的时长,再加前面接近1分钟的铺垫,非常有效的淡化了后半段电音舞曲的无脑乏味感,这就像去了腥的河豚,留下来的是让人忍不住反复回味的欲望。
正当我想说专辑曲风是否太过浓烈,少了些调剂品的时候,一首《Change》出现了。Charlie Puth每次找到的拍档都和自己音色有着非常好的协调性,但是如果让James Taylor再低沉一些,或者 Charlie Puth再明亮一些,又或者在编曲的时候,James Taylor部分的唱段在尾音再加几个延音,附上一些颤音的修饰,这样对比性更强,歌曲的记忆度也就更深了。
总之,这是一张值得反复聆听的专辑,嗓音撩人,旋律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