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gei Rachmaninov: Trios elegiaque No.1 & No.2
7月的北京,闷热潮腻,我的harmankardon传出钢琴与大小提琴迂回交错的对话。柴科夫斯基为纪念鲁宾斯坦之死创作了A小调钢琴三重奏,1893年柴科夫斯基离世,拉赫玛尼诺夫同样把第二号悲歌三重奏献给自己的心灵导师柴科夫斯基,这一年,拉赫玛尼诺夫19岁。钢琴渗透黎明前暗色水域的流淌,大提琴哀婉的音腔与小提琴悲切的倾诉呜咽缠绵在一起,主调声部的高吟低唱交织成八度重叠的悲悼旋律,延向水天相接辽远幻境,凄楚的忧伤终归明净的永恒。鲍罗丁三重奏团历经聚散离合,在小提琴家杜宾斯基、钢琴家爱德林娜和大提琴家图洛夫斯基默契配合下,演绎了这一俄罗斯深沉坚毅精神传递佳作。1953年,Dr. Sidney Harman与Bernard Kardon共同创立HarmanKardon品牌,从此拉开世界一流音响制造专家的序幕,此刻,2014年7月,拉赫玛尼诺夫悲歌三重奏在harmankardon涤荡中,我正翻阅智量《德俄四家诗选》,这位历尽二十年右派厄运的老人,是豆腐块式译诗造型中最不令人烦的翻译名家。“肉体给了我——我拿它怎样处理?如此完整又分明是我的肉体。为了享受这生活的安静的快乐,我该感谢谁呢?”,1909年的曼德尔施塔姆,还未遭遇他未来流放的命运,而我永远在某种时空传导中感同历史的呼吸,“我即是园丁,我也是花朵,在世界的牢狱中不止我一个。”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告别知识分子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