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愛人到愛負累,皺著眉笑我成熟了

本文首發於微信訂閱號: 托誇公社ChautauquaCommune
去年歲末,楊千嬅曾舉辦數場《三二一GO演唱會》。第一場楊千嬅返場稱要唱一首從未發佈的新歌,據說現場觀眾先是傻眼,然後邊聽邊看著大屏幕投影夕爺寫的詞,視聽夾擊之下淚腺便失守了。
這首歌就是《一二三三二一》。
繼商業電台叱咤九〇三首發本歌Live版之後,香港寰亞唱片在今年一月底發佈本首歌的Live官方版,其錄音室版卻千呼萬喚出不來,吊足人胃口。
林夕寫這種回憶類的情歌已如庖丁解牛,不見全牛而見其肌理,刀刀切中肯綮。本詞表面上寫所謂的情歌時,將與舊愛的回憶擴展到自己從小到大的回憶。詞中情事只當作調料而已,第一身的經歷才是它的主菜。談第一身的經歷時,又不是那種老掉牙的題材,說什麼兒童無憂無慮多好、成年人生活多不堪,而只說當下心情和對自己未來的寄望。詞人專於描述故事和心情,刻意削弱了流行歌詞一貫以來直接發洩情緒的功能,故事情節越具象、感情表達得越隱晦抽象,歌詞看起來越像文學作品,而非傳統歌謠。
A1首先如走馬燈似的寫了一遍童年和少年的心境變化,童年時憧憬「快高長大」,期望長大之後自由、更多樂趣;到長成少年有了夢想,第一次對未來產生了心理負擔,生怕夢想不能實現。詞人寫完童年和少年,用了一個按鈕通往轉換時空,這個按鈕就是「眨眼」,寫一眨眼就青春就過去了,恐怕還不夠深刻,於是他寫「一眨眼/流完了熱淚」,青春的長度就變成了從「流出第一滴淚」到「流完最後一滴淚」的時間,猶如童話情節一般。不止提及青春過完,還要補充說「青春錯得很有趣」,指出無論幻想樂趣和擔心夢想易碎彷彿都不對,但對錯在青春面前算得上什麼呢?「有趣」才是重要的。
A2寫成年後的心境。作為一首標準的商業慢歌,是時候要寫點愛情了。但詞人沿用上段的寫法,只不過不是寫隨年齡變化的心境,而是隨經歷變化的心境。「彷徨時/想捉緊命中那伴侶」寫人生起跌中、非議聲中,人只能卑微地捉緊相依為命的伴侶,與有近似價值觀的伴侶一同熬過去;下句「固定了/想知怎樣相處面對」寫的是風浪過後,想學習如何與另一半修煉為長途伴侶。有了這些經歷,才醒覺情路上先遇上誰再遇上誰,原來有既定的秩序,用《左耳》(趙薇唱)中一句來說便是「前任也曾是對的人」。追求過那個人、與他聚散離合,原來是為了讓自己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什麼。
C1的「細水」指稱細水長流的愛情,沿著一天天向前發展的愛情,伴隨著一天天往後倒數的生命,發現原來自己的勇敢,不畏將來有一天喪失掉愛情和愛的勇氣,仍然義無反顧地追求所愛。
B1首句未免太「馬爾克斯」、太魔幻現實主義了。「從前未知/轉眼近了」一句彷彿能讀出《百年孤獨》開篇的味道——意謂「從前還未知的東西,轉眼近在眼前」。「未似傳說/世事難料」則說以往聽太多人傳說過人生該怎麼規劃,可他們卻算漏了難料的變換著的世事。誰都用「不忘初心」鼓勵人,可是初心卻屢屢為人所傷,幾近絕望到停止跳動的時候幸而重新再跳。經歷諸多挫折後,只能寄望日後自己的真性情(歌詞由於夾音寫作「真情性」)不會隨年月、經歷和心境而改變。
副歌下闋悲觀地寫道「無限幻想/都有限了」,越長大越能明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幻想的不斷框架收窄,而與伴侶的感情也漸漸固定下來,很難再想象什麼才是理想伴侶。即便這樣,也要應對自身愛情觀念的變化,從「愛自己所愛的人」到學會「愛自己應愛的人」,《直到銀婚》(古巨基唱)也有句「別想愛什麼人/只需愛應愛的人/不用延續奪魄驚心的癮」。什麼是成熟?原來就是遇見了應愛的人。那句「一眼便成熟了/我為誰熟了」裡的「一眼」彷彿是歷遍愛情沙場換來的「一眼」,而林夕早在《阿牛》(陳奕迅)已經寫過「自小想拿到的全得到/如今我求不到才知道」,更清晰地給我們看見「小孩」和「成人」思維的分水嶺。
間奏過後是A3首句「從前誰又敢想象三四十歲/再回頭快高長大不再烈女」,時空再次顛倒:於過去的時空「前瞻」(prospect)三四十歲,於當下的時空「回望」(retrospect)自己不再是烈女。《烈女》本是十數年前林夕給楊千嬅寫的作品,此處或指人長大了便一改愛情中的剛硬形象,也作下文「紫髮」的伏筆。現在變成了「烈女」的相反角色,不再談「烈女不怕死/又何懼你/絕沒有必要呵你似歌姬」,而是變得愛負累,甚至為負累感到驕傲,向別人吐苦水也像炫耀幸福那般溫馨。
全歌最後一波高潮前有一D段作bridge。其中「天國近了」四字語出《馬太福音》,是詞人用爛了的梗,不知詞人在多少首歌詞寫過「天國近了」,寫過多少篇雜文的標題叫「天國近了」……無論如何此處應指一個人的生命將盡。他說,但願此生不求榮耀但求美妙——不過是將主題再點一遍罷了。
最後一段,大概就是所謂「淚點」。「來年剩多少百萬秒/讓我銀髮紫得更紫」之「銀髮」,令人聯想人到晚年的髮色,而紫色卻是楊千嬅多年來不變的髮色,可以打上「烈女」的標籤。所謂「讓銀髮紫得更紫」不難解讀出「故我」的頑固感覺,歲月強迫改變了我身體,卻強迫不了我改變初心。末句「如果總有殘念未了/皺著眉在笑/也就無憾了」,指心中若殘留一些想得到卻得不到的東西,可以「皺著眉在笑」五字應對,這五個字殺傷力極強,其心理活動的複雜程度不亞於《姊妹》(楊千嬅唱)裡的「眼見你快做新娘/做密友的真想撒嬌」。為何想撒嬌?為何皺著眉在笑?原來世上除了開眉笑,還能有別的選擇——皺眉笑,只要笑得出口,終於學會和自己和解了,人生就算有缺憾也無憾了。
「一二三三二一」這個名字,同時展現了進步和退步,從「一」出發,到世上走一遭,最後又回到「一」,身心不得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也讓自己看清楚體內有些重要的東西始終沒有改變。原來這趟旅程裡最該慶幸的是,人只是成熟了,而不至圓熟。
去年歲末,楊千嬅曾舉辦數場《三二一GO演唱會》。第一場楊千嬅返場稱要唱一首從未發佈的新歌,據說現場觀眾先是傻眼,然後邊聽邊看著大屏幕投影夕爺寫的詞,視聽夾擊之下淚腺便失守了。
這首歌就是《一二三三二一》。
繼商業電台叱咤九〇三首發本歌Live版之後,香港寰亞唱片在今年一月底發佈本首歌的Live官方版,其錄音室版卻千呼萬喚出不來,吊足人胃口。
林夕寫這種回憶類的情歌已如庖丁解牛,不見全牛而見其肌理,刀刀切中肯綮。本詞表面上寫所謂的情歌時,將與舊愛的回憶擴展到自己從小到大的回憶。詞中情事只當作調料而已,第一身的經歷才是它的主菜。談第一身的經歷時,又不是那種老掉牙的題材,說什麼兒童無憂無慮多好、成年人生活多不堪,而只說當下心情和對自己未來的寄望。詞人專於描述故事和心情,刻意削弱了流行歌詞一貫以來直接發洩情緒的功能,故事情節越具象、感情表達得越隱晦抽象,歌詞看起來越像文學作品,而非傳統歌謠。
A1首先如走馬燈似的寫了一遍童年和少年的心境變化,童年時憧憬「快高長大」,期望長大之後自由、更多樂趣;到長成少年有了夢想,第一次對未來產生了心理負擔,生怕夢想不能實現。詞人寫完童年和少年,用了一個按鈕通往轉換時空,這個按鈕就是「眨眼」,寫一眨眼就青春就過去了,恐怕還不夠深刻,於是他寫「一眨眼/流完了熱淚」,青春的長度就變成了從「流出第一滴淚」到「流完最後一滴淚」的時間,猶如童話情節一般。不止提及青春過完,還要補充說「青春錯得很有趣」,指出無論幻想樂趣和擔心夢想易碎彷彿都不對,但對錯在青春面前算得上什麼呢?「有趣」才是重要的。
A2寫成年後的心境。作為一首標準的商業慢歌,是時候要寫點愛情了。但詞人沿用上段的寫法,只不過不是寫隨年齡變化的心境,而是隨經歷變化的心境。「彷徨時/想捉緊命中那伴侶」寫人生起跌中、非議聲中,人只能卑微地捉緊相依為命的伴侶,與有近似價值觀的伴侶一同熬過去;下句「固定了/想知怎樣相處面對」寫的是風浪過後,想學習如何與另一半修煉為長途伴侶。有了這些經歷,才醒覺情路上先遇上誰再遇上誰,原來有既定的秩序,用《左耳》(趙薇唱)中一句來說便是「前任也曾是對的人」。追求過那個人、與他聚散離合,原來是為了讓自己知道,自己的人生需要什麼。
C1的「細水」指稱細水長流的愛情,沿著一天天向前發展的愛情,伴隨著一天天往後倒數的生命,發現原來自己的勇敢,不畏將來有一天喪失掉愛情和愛的勇氣,仍然義無反顧地追求所愛。
B1首句未免太「馬爾克斯」、太魔幻現實主義了。「從前未知/轉眼近了」一句彷彿能讀出《百年孤獨》開篇的味道——意謂「從前還未知的東西,轉眼近在眼前」。「未似傳說/世事難料」則說以往聽太多人傳說過人生該怎麼規劃,可他們卻算漏了難料的變換著的世事。誰都用「不忘初心」鼓勵人,可是初心卻屢屢為人所傷,幾近絕望到停止跳動的時候幸而重新再跳。經歷諸多挫折後,只能寄望日後自己的真性情(歌詞由於夾音寫作「真情性」)不會隨年月、經歷和心境而改變。
副歌下闋悲觀地寫道「無限幻想/都有限了」,越長大越能明白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幻想的不斷框架收窄,而與伴侶的感情也漸漸固定下來,很難再想象什麼才是理想伴侶。即便這樣,也要應對自身愛情觀念的變化,從「愛自己所愛的人」到學會「愛自己應愛的人」,《直到銀婚》(古巨基唱)也有句「別想愛什麼人/只需愛應愛的人/不用延續奪魄驚心的癮」。什麼是成熟?原來就是遇見了應愛的人。那句「一眼便成熟了/我為誰熟了」裡的「一眼」彷彿是歷遍愛情沙場換來的「一眼」,而林夕早在《阿牛》(陳奕迅)已經寫過「自小想拿到的全得到/如今我求不到才知道」,更清晰地給我們看見「小孩」和「成人」思維的分水嶺。
間奏過後是A3首句「從前誰又敢想象三四十歲/再回頭快高長大不再烈女」,時空再次顛倒:於過去的時空「前瞻」(prospect)三四十歲,於當下的時空「回望」(retrospect)自己不再是烈女。《烈女》本是十數年前林夕給楊千嬅寫的作品,此處或指人長大了便一改愛情中的剛硬形象,也作下文「紫髮」的伏筆。現在變成了「烈女」的相反角色,不再談「烈女不怕死/又何懼你/絕沒有必要呵你似歌姬」,而是變得愛負累,甚至為負累感到驕傲,向別人吐苦水也像炫耀幸福那般溫馨。
全歌最後一波高潮前有一D段作bridge。其中「天國近了」四字語出《馬太福音》,是詞人用爛了的梗,不知詞人在多少首歌詞寫過「天國近了」,寫過多少篇雜文的標題叫「天國近了」……無論如何此處應指一個人的生命將盡。他說,但願此生不求榮耀但求美妙——不過是將主題再點一遍罷了。
最後一段,大概就是所謂「淚點」。「來年剩多少百萬秒/讓我銀髮紫得更紫」之「銀髮」,令人聯想人到晚年的髮色,而紫色卻是楊千嬅多年來不變的髮色,可以打上「烈女」的標籤。所謂「讓銀髮紫得更紫」不難解讀出「故我」的頑固感覺,歲月強迫改變了我身體,卻強迫不了我改變初心。末句「如果總有殘念未了/皺著眉在笑/也就無憾了」,指心中若殘留一些想得到卻得不到的東西,可以「皺著眉在笑」五字應對,這五個字殺傷力極強,其心理活動的複雜程度不亞於《姊妹》(楊千嬅唱)裡的「眼見你快做新娘/做密友的真想撒嬌」。為何想撒嬌?為何皺著眉在笑?原來世上除了開眉笑,還能有別的選擇——皺眉笑,只要笑得出口,終於學會和自己和解了,人生就算有缺憾也無憾了。
「一二三三二一」這個名字,同時展現了進步和退步,從「一」出發,到世上走一遭,最後又回到「一」,身心不得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也讓自己看清楚體內有些重要的東西始終沒有改變。原來這趟旅程裡最該慶幸的是,人只是成熟了,而不至圓熟。
© 本文版权归作者 Sir. 春風燒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