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ger Waters: 推墙者
就像90年代的中国摇滚乐都有死磕精神一样,西方不少成名于60、70年代的老一代摇滚音乐人都有强烈的社会意识和政治诉求。毕竟,那是左派意识打破陈旧观念,不断体现强大艺术生命力的时代。被国内乐迷称为“水爷”的Roger Waters,就是那种到了知天命岁数依旧关心政治的摇滚客。
作为Pink Floyd乐队核心成员的水爷,时隔25年之后推出全新专辑自然是乐界大事,相比于前两年由David Gilmour主导的那张乐队专辑,水爷的个人作品才真正体现了Pink Floyd的精髓。
众所周知,水爷有非常强的《The Wall》情结,这张乐队时期最具政治诉求的作品,不但被水爷频繁地在现场演绎,光是官方现场专辑就前后出版了两套,由此也可见其用心。
既然新专辑主题内容和政治有关已不是新闻,那么关注的重点自然就是水爷在音乐创作上会有什么新意。按下播放键后,会发现《When We Were Young》中的钟摆声效,以及在贝斯节奏下那令人费解的独白声,像极了Radiohead那首《Fitter Happier》(新作的制作人不是别人,即是Radiohead的常年搭档Nigel Godrich)。
在水爷的一段独白过后,第一首歌《Déjà Vu》就在木吉他和键盘的对话中展开了,随着打击乐、弦乐、背景和声的层层递进,整首歌曲的骨架开始丰满,表现出非凡的气度,而“你偏向左派,却投票给右派”的歌词,则直指川普执政的背景。
没有间隙,直接进入了《The Last Refugee》,在这首描述亲子和父母分离的歌里,水爷将他的人文关怀细细展露,键盘的泛音有很强的延续效果,加重了庄严感。至于《Picture That》,可以说把它放进当年的《The Wall》专辑里也毫无违和感,那种质问式的歌词,大气的编曲,实在太Pink Floyd了。
《Broken Bones》在大提琴主奏的抒情氛围下讽刺了美国梦,至于专辑同名曲,以川普的讲话采样为引子,水爷在近6分钟里将现实生活描述成了一个满是疮痍的地狱世界。
如果继续听下去,下半部分的专辑始终充满了恐惧、焦虑的不堪感,哪怕像《Wait For Her》那么美的曲子,都充满了反讽。在收尾曲《Part of Me Died》中(其实最后三首歌是完全无缝连接的,可以当做一首长曲来听),水爷历数了一系列我们身边的罪恶行径,令人不寒而栗。
所有的歌曲之间都没有间隙,新专辑具备了极强的概念性和戏剧性,对水爷的粉丝来说,这无疑是一张好作品。问题是,水爷太沉醉于自我和过去,在如今这个娱乐时代,人们是否愿意严肃地思考,如果不关心政治,这张专辑还能不能引起共鸣。
【徐亮】
纸媒用稿,豆瓣首发,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