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17岁的高中抓马,王子和巫婆的Love Story
评分:B**(B~B+)
Taylor Swift女士今年27岁了,但她似乎还在梦回17岁的高中抓马,
专辑最丑陋的时刻来自“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
“哈哈哈 I cant even say it with straight face”. 每次听到这句我都会起一身问号,WHO IS THIS?
另一个例子当然是已经被榜单成绩ultimate truth teller的首单,
听到现在我对kitsch的音乐盒bridge已经感到麻木了,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第二次主歌里各种过度制作的overdub,游戏机音效,回声,以及 “蛙特??”,
好像扔进这些没必要的东西就能把单曲提升一个档次一样;
不过从好的方面说,我终于发现自己对这首歌hi-hat/bass组合的好感来源在那里:
80年代的神曲“Me So Horny”。
说到“Me so horny”, Reputation提供了很多的床戏,
让人失望的是约过半个娱乐圈的Taylor Swift的性似乎也没比Lorde的精彩多少,
什么 床头刻字,背后抓痕,善解人衣。。。各种毫无乐趣的仪式化symbol,
和Ed Sheeran, Future合作的“End Game”可以说接近可瑞皮,
好像奴隶主夫妇玩角色扮演,假装黑人腔去SM某个仆人一样;
非要挑全专最性感的时刻,大概是“Gorgeous”里几次像看到巨吊之后咽一大口口水的“嗯~”吧。
专辑最黑暗的时刻来自本质上非常乡村(当然现在也没人提她出村的事了)的
“Don't Blame Me”,福音乡村向来不分家,题材还是最贴近white trash的宗教和drug abuse,
只是歌词让我觉得有点雾水,说的是吸毒女的爱情,但又想把爱人比作毒品,
而这个比喻又没有写好,让人不知道她到底在向Lord祈祷什么。
相比之下,“Get Away Car”的Bonnie and Clyde反转就聪明得多(虽然歌听多了很念经),
撕力接近大艺术家的"I did something bad"也算专辑的一个亮点,还顺便黑了一下pitchfork;
“...ready for it”则是我最讨厌的单曲,放在第一首极度拉低全专体验,
回想以往专辑开场,基本都是登高远眺 一片开阔(Welcome to New York奠定4星起步)
这首歌则是一把把你按进臭水沟里,
好在后面扔了两个救生圈 让我能慢慢浮起来。
第一个扔进下水道的救生圈自然是“Delicate”了,它的groove如此精妙,
在融合雷鬼,电子,灵魂(从第二次主歌kick in)之后依然能维持一种无缝超薄的质感,
-------让我可以无视intro刻意点题的生硬--------
Bridge的“all the damn time”则是专辑几个粗口里最有力量的一句。
另外一个救生圈当然是“Call It What You Want“,
最初我说好有人说为什么喜欢这种半死不活的,
实际上这首歌是有成为banger潜力的,加快节奏,
强化一下”and I know I made the same mistake“这个部分 很容易就可以做成一首快歌,
即便作为慢歌,内在的推进感也很容易体会到,
慢板的节奏还带来了一种情人向自己缓缓妖娆走来的效果,
制作背景里鬼影一样的遥远人声还构成了tunnel般的隔离感,
制造了一种人海茫茫,我眼中只有你,你眼中只有我的戏剧效果。
(至于最后一首"New Years Day"我是无视的,it’s cute 但是没有必要,
像一部群p p0rno片尾花絮里面把保洁阿姨拖地的镜头也加进来了一样)
总得来说,我觉得不同的人对这种专辑的态度大概取决于你到底多care泰勒这个人,
如果你很care,你可以说她在尝试,她在转型,她在做各种艺术人格,种种华语级的通告bullshit,
你可以说黑暗是为了反衬一线光明----白马王子麻薯,
专辑就是沉沦名利场迷失自我的少妇和王子”远离尘嚣“ 远走高飞。
我个人没有对她的人格care到可以把专辑概念的撕裂看作merely的尝试,
另外我觉得 扮公主就扮公主,扮巫婆就扮巫婆,迪士尼也写不出巫婆和王子的故事,
安吉丽娜朱莉演的巫婆最后也没和王子在一起不是么。
Cut: "Call it what you want", "Delicate"
来源: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80171451169466
Welcome To New York的评论 http://music.douban.com/review/7319614/
Blank Space的评论http://music.douban.com/review/7319599/
1989的评论 http://music.douban.com/review/7184961/
Red的评论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631760/
Speak Now的评论http://music.douban.com/review/4493143/
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的评论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581444/
Red(single)的评论 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615384/
Begin Again的评论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615379/
Red(沉淀版)的评论 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802539/
Out Of The Woods的评论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7319663/
专题《向我们这个时代最出色的作曲者之一致敬》:http://tieba.baidu.com/p/976501363
Taylor Swift女士今年27岁了,但她似乎还在梦回17岁的高中抓马,
专辑最丑陋的时刻来自“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
“哈哈哈 I cant even say it with straight face”. 每次听到这句我都会起一身问号,WHO IS THIS?
另一个例子当然是已经被榜单成绩ultimate truth teller的首单,
听到现在我对kitsch的音乐盒bridge已经感到麻木了,
更让人不舒服的是第二次主歌里各种过度制作的overdub,游戏机音效,回声,以及 “蛙特??”,
好像扔进这些没必要的东西就能把单曲提升一个档次一样;
不过从好的方面说,我终于发现自己对这首歌hi-hat/bass组合的好感来源在那里:
80年代的神曲“Me So Horny”。
说到“Me so horny”, Reputation提供了很多的床戏,
让人失望的是约过半个娱乐圈的Taylor Swift的性似乎也没比Lorde的精彩多少,
什么 床头刻字,背后抓痕,善解人衣。。。各种毫无乐趣的仪式化symbol,
和Ed Sheeran, Future合作的“End Game”可以说接近可瑞皮,
好像奴隶主夫妇玩角色扮演,假装黑人腔去SM某个仆人一样;
非要挑全专最性感的时刻,大概是“Gorgeous”里几次像看到巨吊之后咽一大口口水的“嗯~”吧。
专辑最黑暗的时刻来自本质上非常乡村(当然现在也没人提她出村的事了)的
“Don't Blame Me”,福音乡村向来不分家,题材还是最贴近white trash的宗教和drug abuse,
只是歌词让我觉得有点雾水,说的是吸毒女的爱情,但又想把爱人比作毒品,
而这个比喻又没有写好,让人不知道她到底在向Lord祈祷什么。
相比之下,“Get Away Car”的Bonnie and Clyde反转就聪明得多(虽然歌听多了很念经),
撕力接近大艺术家的"I did something bad"也算专辑的一个亮点,还顺便黑了一下pitchfork;
“...ready for it”则是我最讨厌的单曲,放在第一首极度拉低全专体验,
回想以往专辑开场,基本都是登高远眺 一片开阔(Welcome to New York奠定4星起步)
这首歌则是一把把你按进臭水沟里,
好在后面扔了两个救生圈 让我能慢慢浮起来。
第一个扔进下水道的救生圈自然是“Delicate”了,它的groove如此精妙,
在融合雷鬼,电子,灵魂(从第二次主歌kick in)之后依然能维持一种无缝超薄的质感,
-------让我可以无视intro刻意点题的生硬--------
Bridge的“all the damn time”则是专辑几个粗口里最有力量的一句。
另外一个救生圈当然是“Call It What You Want“,
最初我说好有人说为什么喜欢这种半死不活的,
实际上这首歌是有成为banger潜力的,加快节奏,
强化一下”and I know I made the same mistake“这个部分 很容易就可以做成一首快歌,
即便作为慢歌,内在的推进感也很容易体会到,
慢板的节奏还带来了一种情人向自己缓缓妖娆走来的效果,
制作背景里鬼影一样的遥远人声还构成了tunnel般的隔离感,
制造了一种人海茫茫,我眼中只有你,你眼中只有我的戏剧效果。
(至于最后一首"New Years Day"我是无视的,it’s cute 但是没有必要,
像一部群p p0rno片尾花絮里面把保洁阿姨拖地的镜头也加进来了一样)
总得来说,我觉得不同的人对这种专辑的态度大概取决于你到底多care泰勒这个人,
如果你很care,你可以说她在尝试,她在转型,她在做各种艺术人格,种种华语级的通告bullshit,
你可以说黑暗是为了反衬一线光明----白马王子麻薯,
专辑就是沉沦名利场迷失自我的少妇和王子”远离尘嚣“ 远走高飞。
我个人没有对她的人格care到可以把专辑概念的撕裂看作merely的尝试,
另外我觉得 扮公主就扮公主,扮巫婆就扮巫婆,迪士尼也写不出巫婆和王子的故事,
安吉丽娜朱莉演的巫婆最后也没和王子在一起不是么。
Cut: "Call it what you want", "Delicate"
来源: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180171451169466
Welcome To New York的评论 http://music.douban.com/review/7319614/
Blank Space的评论http://music.douban.com/review/7319599/
1989的评论 http://music.douban.com/review/7184961/
Red的评论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631760/
Speak Now的评论http://music.douban.com/review/4493143/
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的评论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581444/
Red(single)的评论 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615384/
Begin Again的评论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615379/
Red(沉淀版)的评论 http://music.douban.com/review/5802539/
Out Of The Woods的评论https://music.douban.com/review/7319663/
专题《向我们这个时代最出色的作曲者之一致敬》:http://tieba.baidu.com/p/976501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