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 JOJI

一切都始于那个“filthy frank exposes himself”的视频。这似乎是joji第一次在荧幕前将自己本人的身份暴露在公众之前(除了之前拍摄的vlog)。之前那个anti—everything的papafranku一反常态,安静的坐在厕所里,对着镜头前说,前些天自己住院了。他一直很痛苦,也吸毒,做了很多蠢事。他创造了很多角色人格,但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这个视频随后立即被删除,但人们第一次有机会听到这个年轻的日澳混血的youtube红人的真实声音。
反PC,反传统,以嘲弄为内核创造新式娱乐方式,甚至可以被称为油管独特的新媒体。集这些于一身的filthy frank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对抗着互联网。就像对待南方公园一样,很多人无法弄清“角色扮演的表现不等于在传达一种价值观,而是以娱乐精神进行反讽”这件事情。“They get triggered”成为新的话语潮流横亘在互联网交流领地之上,而这也是他在对抗的一部分。没有人能像他一样可以在youtube上肆无忌惮的挑战禁忌,猛烈抨击各类“愚蠢”的团体,甚至可以说出“We support prejudice equality”这种可以充当网络活靶子的歧视言论。haters堆积如山,评论区惨不忍睹,收到死亡威胁更是常有的事情。他和idubbbz maxmoefoe等狂人高歌一路,将嘲弄精神变成了真正的行为主义甚至是行为艺术,连油管大头pewdiepie也算是他的粉丝。
我单方面的认为他是一名网络革命家。
社交网络的发展在近几年迎来了一个微妙的转折点,随着圈子的扩大化以及虚拟化,人们将更多的精力以及自我认同投入其中。在纸媒衰落的时代里,很多人鲜有解构,而是投身在虚拟联络的沉浸式体验中,网络文化有着巨大的话语权力,大视频主和粉丝成为了主导和被主导的关系,整体呈现一种虽丰富却极端排外的趋势。
虽然打着文化交融的旗号,但从充满性玩笑,垃圾梗以及仇恨言论为主导的评论区可以窥见,“get triggered”这种脆弱敏感的自我宣泄才是如今网络交流的真实所在。人们将自我过度投射于虚拟媒介,导致实体自我真空,盲从与虚伪构成了舆论与交流方式。而他的出现,无论是是否有意,都在客观上挑战着这种敏感神经。他的许多批评性的视频以一种荒诞并且极度嘲讽的形式被演绎出来,将因果论从语言中抽离并形成新的语言形式,这种改变无疑是革命性的。相比之下,他的老友h3h3production就显得有些教条化和情绪化,很难有结构性的影响。当然,不真正客观理解tvfilthyfrank的人也形成了新的体制化圈子,也有很糟糕的负面影响,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这大概就是我眼中的youtuber joji。
而当人们一度以为他会将他的filthy帝国建立得更加庞大的时候,他竟然退出了。
“当我开始这一切的时候我还在澳大利亚上大学,我也有自己的生活。”那个视频里提到。
很肯定的是,他的精神压力是空前的,他所对抗的群体实在庞大,并且成为热门视频主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很大,没有一个很好的创意团队是很难运营的。他的视频仍然是一种低成本的运转方式,并且不算是经营类的,无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都比较低。虽然他在视频中声称自己52岁(笑),事实上他只是个23岁的男孩罢了。那次“expose himself”的经历,让他逐渐放弃了做那种视频,从而转向了他从小热爱的音乐创作。音乐的类型也从“色情嘲讽”转变为了新式的具有个人风格的电子音乐,和海尔兄弟等的合作以及庞大的粉丝基础也注定他会有不俗的表现。
在之前一首《rain on me》中他唱到:“别责难我。”专辑in tongues的封面是joji本人溺水的照片,那个当年的demon of youtube陷入了太多的自我纠缠。经历了抑郁,神经创伤,以及自我认定问题,他就像一个潜行的溺水者,在只属于他的世界里痛苦的寻找着自己。
在上个月的访谈里,他宣布自己不再做视频,准备专心做一名音乐人。大概真心喜欢他的人一定会尊重他的决定,并且会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真正的从pink guy的粉色皮囊中露出他自己。
This is Joji,please dont rain on him(and his musi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