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和自己对话》到「和自己和解」
前言 首先,就这两首歌而言,我个人打4星,多加一星给林俊杰格局的提升/进步和向“林俊杰们”这样用心的音乐人们致敬。 朋友邀请,我这人比较啰嗦就多说两句。以下有些话可能对其他人有些许触碰,但先声明我自认为没粉丝那么激进,每一个用心的音乐人我都挺喜欢的,虽然年纪也不小了,但是周王陶林等那一代人我也是听着长大的。😂😂😂 ——在我们被什么人设、段子、综艺炒作荼毒的这两年,华语式微甚至倒退,周王陶林等上一代天王天后们用了差不多十年提升的大众审美这两年被拉扯回了以前,虽然“存在即合理” 有些东西也并非那么一无是处,但远没有粉丝们讲的那样好,有时候想想其实是可笑而可悲的——当欧美把电子等音乐形式玩的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沉浸在“人设音乐”里,偶尔有吴亦凡、鹿晗的团队制作很精良的作品也因为人们固化的小鲜肉的印象和歌手本身素质的不够完美而没办法出圈广泛传播。但我们这一代人幸运的是,无论华语如何式微,还是有这样一群恪尽的音乐人在努力——今年是华语乐坛的一个大年,张惠妹、孙燕姿、陈珊妮、林俊杰、陶喆、陈奕迅、王力宏等一众中流砥柱、天王天后们的回归也让人知道华语乐坛还是向阳的、乐观的,这几个人的专辑我都听过,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这里我只谈一下林俊杰《伟大的渺小》。 一、好了我们正式漫谈一下。 从时间线上来看,距离林俊杰上一张《和自己对话》的发行已时隔两年,纵观林俊杰自出道起这十几年,这是他间隔时间最长的一次。其实,我们仔细看会发现,在年龄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很多林俊杰这一代的音乐人在这几年前都在放慢发片的脚步,无论周董、力宏还是姿妈、淋淋间隔都挺长的,我们理解他们有回归家庭的需要与趋势,但同时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华语的创作道路逐渐狭窄、枯竭等方面的影响——有人说,艺术是艺术家打碎自己再重新铸造的过程,那不是安逸的旅程而是“痛苦”的过程。没有引战的意思,但我们稍微看一看力宏的新专,嗯……所以有时候我个人是同意部分「艺术家应该“痛苦”」这个说法的。来个玩笑,曾经看到这样的戏言“林俊杰你别找女朋友了好好写歌吧,电子竞技没有恋爱”,很有意思。但不可否认,在其他人重心倾斜之时,单身的林俊杰这两年势头真的是越发猛了,甚至某个地方看到别家粉丝的「危机感」——有点气急败坏/嘲讽式的拿情怀否定他的进步,我年纪大了很不理解智障行为,但侧面也说明了JJ这两年确实是挺厉害哈!
二、扯远了,我们说回林俊杰,虽然他两年未发片,但在我印象里这两年他一直没闲着——
1,《梦想的声音》第一季贡献了一大票高热度、高水准的歌,其中我个人很喜欢的《我怀念的》《打错了》《你是我的唯一》《女儿情》《精舞门》《爱》等等,流行摇滚/爵士/新谣/new age/布鲁斯/哥特等等玩个遍风格不同 色彩绚烂,编曲尤其惊喜,我才发现我们多在意他作曲的精彩、唱功的卓越,但可能低估了这位华语天王的编曲能力;唱功方面更是精进,前两天第二季梦声,《至少还有你》《爱你》《匆匆那年》《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播出,越发厉害,尤其是《输了你赢了世界又如何》打到鼻咽后硬腭,腔体打开到这种程度,震惊的久久没回过神来,引用潘乃宪老师的说法——“局部振动”这个领域,他是绝对的王者,是真的强!还有《爱你》用到极少见的“边缘振动”,我期待他能开发,一旦大成,进军到世界顶级男声vocal系行列,精彩还在继续……。 2,给别的歌手写的歌很多——很奇妙的和韩红老师组合,两首歌(待发);阿妹继《记得》之后再次合作(待发);与路易斯.冯西合作世界神曲《Despacito》中文版……很多我没办法统计,但是这样顶级、高端而又奇妙的合作让我很期待! 3,最近这两年林俊杰似乎更倾向带领他的制作团队JFJ的成长,而且JFJ团队还挺厉害,我印象最深的是kkbox颁奖礼上林俊杰与五月天成员的惊喜合作,致敬欧美乐坛已逝音乐巨星 David Bowie、Prince、George Michael,那简直是「神现场」,你绝对想象不到华语乐坛唱英文歌还有这样世界级的高水准演出,其中的编曲便是他的制作团队JFJ制作的! ……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梳理这些也不是在统计功劳,只是我想虽然林俊杰两年未发片,但他一直没闲着,这也侧面窥视一番他持久的创作力,十几年了,旋律输出能力、编曲能力、唱功等越战越勇,真的很惊喜/庆幸华语乐坛有这样一个音乐人! 所以,对于这张《伟大的渺小》专辑我个人是相当期待的,现在正式版未发行,下面只谈一下「首波双主打」这两首 我的观感、听感。(不对之处 还请大家指正) 三、初看《伟大的渺小》这个名字,其实我心里是吐槽的,像我们上学写的三段式议论文题目(哈哈哈开一下玩笑); 作曲依旧是林俊杰自己、作词人终于不再是林大师了(我对林秋离老师没恶意,只是偶尔林俊杰不错的曲搭配他的词很…“深奥”),而是小寒老师(英文版是JJ自己后面再讲),请大家记住小寒这个名字,她是一很细腻的作词人,多与蔡健雅、林忆莲、孙燕姿她们合作,对于捕捉情感语言很有一套,所以林俊杰首次与她合作也是让人期待的。 好,我们先说曲的部分。看到很多人说这是《不为谁而做的歌》的续集,甚至有人说是“低配版”,我个人是严重不同意的,与其说是“续集”不如说是2.0升华版,说“低配版”的我更是替你音乐老师和家庭教育感到惋惜。上一张《不为谁而作的歌》是真的大气,几乎拿遍了大小音乐奖项的作曲/技术奖,包括金曲奖与美国Pensado Awards最佳外语歌曲奖,pensado awards这是一个专业的作曲家协会成立的奖项,很高端且很专业,华语歌手第一次获此殊荣。
正因为有这样的好成绩,所以对于有部分相似主题的《伟大的渺小》说成“低配版”这个观点是荒谬的,它们是有关联却也有很大的不同,正如我题目而言「从《和自己对话》到和自己和解」
——首先,林俊杰这个阶段已经不再是为了发歌而发歌,就他这样段位的“热曲制造机”来讲,写一首hit其实很正常,而这首歌没有去玩“小情小爱”而是探索“大爱”与“小我”,所以现阶段他更多是写自己有表达欲望、有意义的作品——其实,纵观林俊杰近几张专辑,自《新地球》、《和自己对话》到《伟大的渺小》他的格局、眼界越来越大,讲究“自我”与“他我”情感的共鸣,诠释“大爱”“互助”一直是他在探索的音乐意识。(其中《不为谁而作的歌》mv让我尤其感动)而《伟大的渺小》则更深入自我内心,如他音高般「离开自己」「再被自己找到」,放弃自我唱作姿态却探索伟大万物,这像是一种回归,回归音乐最初是沟通天和地媒介的这一功能。这一首便是最好的证明——无论是写还是唱,技术都是在为他的内容、意识形态所服务,唱腔更多像是“诉说”,像是和自己交流时的对话,只不过这时候的「对话」不再是对立,而且「和自己和解」,一种超脱的韵味,它也许没有「不为谁」那样的音阶高度,但就作品主题而言却更为契合,比如A段副歌部分的音高,他本可以很容易的真声上去但这里选择了假音,这种更具述说感的力度,才符合“小我/渺小”概念;而到了后面编曲力度增强时候,“努力不会徒劳、爱并非凑巧”直接真声上去,这一段跳跃相当好听,进而在情感语言上阐述“伟大”这一对话主题。补充一句,有人说这首歌比「不为谁」好唱,其实你自己唱一唱才知道有多难,拍子转调很难抓。 而这小寒首歌歌词则是用“玫瑰、海豚、候鸟、星辰”等意向勾勒出一个小场景进而绘制一个「宇宙」一样的概念,从渺小到伟大。——这两天很多不好的消息,很痛心/沮丧,戴上耳机能让我在一首歌里安静聆听、有一种“洗礼”的感觉、让我们向往善良/阳光,我想这是音乐作为人类另一种语言最好的表达方式,我们一个人的善良也许很渺小,汇聚江河,却也很伟大。 编曲方面钢琴负责主旋律弦乐铺底,由吴庆隆大师操刀、国际首席爱乐乐团演奏的弦乐很有生命力。
英文版《Until The Day》,林俊杰自己作词作曲,更契合旋律线与内心,说真的,林俊杰中文不太好但是他的英文真的好棒哦,这首英文词有点英国文学情诗的意味,很美。我英文水平有限不好评论太多技巧什么的,但所有的翻译软件都不太能翻译出那种意象,很私人/自我。
整体专辑还未出来,我不好讲怎么样,但就这两首而言,我愿意打4星,多加一星给林俊杰格局的提升、进步和向同林俊杰同代的音乐人们致敬,我们很幸福有他们。
针对这样的作品来讲,我虽然没有粉丝那样狂热,但我买了10张送朋友去支持一下,看到Q音18个小时已经白金了,看来林俊杰依旧很能打的,虽然没有小鲜肉们那样流量,可是林俊杰可是红了十几年了,纵观销量排行榜上占比更多的也是路人粉,这说明我们的华语还是有希望的,更多的听众是支持好作品、硬实力的!
还是得佩服林俊杰,十几年的创作生涯未显疲态,反而各个方面势头猛劲——比他能写歌的(虽然没几个)没他能唱,比他能唱的(虽然也没几个)没他能写,综合实力说他是同期第一人也未尝不可。我们该庆幸我们成长过程中能有周王陶林等这一代的音乐人的陪伴经历那个黄金十年,也祝愿林俊杰、祝愿华语音乐能越来越好。
P1:若说期待很多,也有担心或者说希冀——1,希望林俊杰重视一下声音动态、弱混边缘的拓展,风格的探索。2,专辑希望多考虑一下整体概念的完整性,不要塞歌。3,重视一下宣传,华语乐坛风气感人,该用好作品来引导一下风向。 祝好。 P2:三色事件,「生而为人,请务必善良」. ——作者自感、一家之言、无关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