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方无需还原 她也不要人见人爱
Taylor Swift的音乐表达已经和她的公众形象(以及或被曲解或被隐藏的真我)密不可分地嵌套在一起,组成一个无法还原的鲁比克魔方。没有例外地,《Reputation》仍被大众视为一场实况直播式的真人秀,好事者张大鼻孔疯狂嗅着其中包含的绯闻、翻脸和任何可以拿来用作表明立场的边角料。而Swift早已欣然接受这些不怀好意的好奇:《1989》最成功(无论音乐本身还是商业成绩)的单曲(《Blank Space》《Shake It Off》)已经证明了她有多善于自我嘲讽,三年之后的再次发声不止是自嘲而已,闯入《Reputation》的冒失鬼,可能会后悔自己忘记带上反击的武器。盛名之下,谁都不可避免在某一时刻被压垮或击溃。但Swift在《Reputation》里以迄今为止最高调的姿态主动拒绝扮演showbiz的受害者,无论是暗示积怨不会轻易消解的《End Game》、大方坦承信任危机且放话还以颜色的《Look What You Made Me Do》还是拒绝原谅你但会放过我自己的《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都清晰传达了她的立场:“反派”驾到。
态度的改变非常明确地体现在音乐质地上的转变:从泛着80年代合成器流行柔光的《1989》跳跃到质地更为坚硬厚重、都市氛围浓厚、夹杂着Hip-Hop影响的Electropop。Swift在新专辑里比以往更加强势和具备攻击性:《…Ready For It?》紧逼的trap beat、黑云压城的dubstep音墙和令人大喘口气的tropical house元素已变成一种武装,让她第一次拥有如此戒备森严的开场。哥特钢琴打头阵的《Look What You Made Me Do》以主歌和副歌的强烈落差给予副歌更大空间去煲出中毒性。而且恰好相反,无调性副歌是Swift着墨最多的段落:韵律采样Right Said Fred的《I’m Too Sexy》、配器采样Peaches的《Operate》,都是dance pop外表下具备摇滚内核的“混血儿”。她以复仇形象串联起三首歌分别对应的上世纪90年代、千禧年初、2010年代,流行音乐的diss文化从不缺人添砖加瓦,她从sweet dream girl到黑化反派的转变也刺激了她音乐的骤变,这一点比歌曲本身更有趣。《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如同一出踩着808鼓点跳华尔兹舞曲的百老汇音乐剧,那声大笑在日后的巡演现场将成为全场狂欢的甜蜜复仇。Swift在歌词中也毫不吝啬于展现自己“混乱”甚至“罪恶”的一面,无论是《...Ready For It?》或《Getaway Car》,她都无所避忌地营造起“爱情里的雌雄大盗、亡命鸳鸯”形象。哪怕她是《I Did Something Bad》里15世纪受到迫害的女巫,也没有低头屈服的念头,反而在DaLaDaDa火药味十足的吟唱中举枪扫射。高压环境之下也穿插着丰富的调剂小品。在vocoder修饰下,Swift在《Delicate》当中展现了仿机器人的演唱,来对应公众和媒体密不透风的高度关注下名利病人的诞生,既脆弱又伤感,以这种非真实的修音效果拷问虚假名声和真实自我的对立关系,可能没有比这更为高明的反讽。冷静的键盘和副歌升腾起的合成器让《Dancing With Our Hands Tied》听上去像是Carly Rae Jepsen上一张专辑里的过渡曲,但填充进了也许只有Swift才会面临的约会烦恼。而冒着PBR&B气泡的《Call It What You Want》在多首不断做加法的极繁歌曲后透出讨喜的轻简面貌,她耳语般的演唱也令人松了口气。
由于彻底转投流行的奠基之作是《1989》,Synth Pop/EDM仍然是且更全面地成为《Reputation》的音乐基底。虽然那些戏份吃重的808鼓点、反转效果的Auto-Tune、四处飞溅的bass会令人想到Kanye West,但Taylor Swift的创作,私人化的出色创作仍将歌曲拉回个人的绝对领域。当你在聆听的过程中发觉她歌曲中那个理想化的标志性意象“dress”,已从雪白变成纯黑,那种回过神来的惊诧,不亚于目睹一场海啸。尽管《Reputation》在大多数人播放器里的结局很可能仍然是“看不到她如何在音乐编排上发狠改变、拼命抹平制作上的不协调、试图把握住音乐走向并布置全局,只记得歌词透露多少私生活的蛛丝马迹”,但有一点仍然值得夸赞:《1989》复古含蓄的合成器流行小心翼翼得太完美,而《Reputation》豁出去的姿态本身就勇气可嘉——好的定义不是完美,摔碎一个人畜无害、十全十美的假象,重夺音乐话语权。她不需要人见人爱,需要一个黑暗疯狂的醉酒之夜。
态度的改变非常明确地体现在音乐质地上的转变:从泛着80年代合成器流行柔光的《1989》跳跃到质地更为坚硬厚重、都市氛围浓厚、夹杂着Hip-Hop影响的Electropop。Swift在新专辑里比以往更加强势和具备攻击性:《…Ready For It?》紧逼的trap beat、黑云压城的dubstep音墙和令人大喘口气的tropical house元素已变成一种武装,让她第一次拥有如此戒备森严的开场。哥特钢琴打头阵的《Look What You Made Me Do》以主歌和副歌的强烈落差给予副歌更大空间去煲出中毒性。而且恰好相反,无调性副歌是Swift着墨最多的段落:韵律采样Right Said Fred的《I’m Too Sexy》、配器采样Peaches的《Operate》,都是dance pop外表下具备摇滚内核的“混血儿”。她以复仇形象串联起三首歌分别对应的上世纪90年代、千禧年初、2010年代,流行音乐的diss文化从不缺人添砖加瓦,她从sweet dream girl到黑化反派的转变也刺激了她音乐的骤变,这一点比歌曲本身更有趣。《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如同一出踩着808鼓点跳华尔兹舞曲的百老汇音乐剧,那声大笑在日后的巡演现场将成为全场狂欢的甜蜜复仇。Swift在歌词中也毫不吝啬于展现自己“混乱”甚至“罪恶”的一面,无论是《...Ready For It?》或《Getaway Car》,她都无所避忌地营造起“爱情里的雌雄大盗、亡命鸳鸯”形象。哪怕她是《I Did Something Bad》里15世纪受到迫害的女巫,也没有低头屈服的念头,反而在DaLaDaDa火药味十足的吟唱中举枪扫射。高压环境之下也穿插着丰富的调剂小品。在vocoder修饰下,Swift在《Delicate》当中展现了仿机器人的演唱,来对应公众和媒体密不透风的高度关注下名利病人的诞生,既脆弱又伤感,以这种非真实的修音效果拷问虚假名声和真实自我的对立关系,可能没有比这更为高明的反讽。冷静的键盘和副歌升腾起的合成器让《Dancing With Our Hands Tied》听上去像是Carly Rae Jepsen上一张专辑里的过渡曲,但填充进了也许只有Swift才会面临的约会烦恼。而冒着PBR&B气泡的《Call It What You Want》在多首不断做加法的极繁歌曲后透出讨喜的轻简面貌,她耳语般的演唱也令人松了口气。
由于彻底转投流行的奠基之作是《1989》,Synth Pop/EDM仍然是且更全面地成为《Reputation》的音乐基底。虽然那些戏份吃重的808鼓点、反转效果的Auto-Tune、四处飞溅的bass会令人想到Kanye West,但Taylor Swift的创作,私人化的出色创作仍将歌曲拉回个人的绝对领域。当你在聆听的过程中发觉她歌曲中那个理想化的标志性意象“dress”,已从雪白变成纯黑,那种回过神来的惊诧,不亚于目睹一场海啸。尽管《Reputation》在大多数人播放器里的结局很可能仍然是“看不到她如何在音乐编排上发狠改变、拼命抹平制作上的不协调、试图把握住音乐走向并布置全局,只记得歌词透露多少私生活的蛛丝马迹”,但有一点仍然值得夸赞:《1989》复古含蓄的合成器流行小心翼翼得太完美,而《Reputation》豁出去的姿态本身就勇气可嘉——好的定义不是完美,摔碎一个人畜无害、十全十美的假象,重夺音乐话语权。她不需要人见人爱,需要一个黑暗疯狂的醉酒之夜。
© 本文版权归作者 MeetMeinaMaz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