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点评
Intensindie?叫“伪Indie Dance/Soft Rock Anthem”还差不多!“Intensindie”即将成为潮流?去他妈的!
每年都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乐队张口闭口地对媒体喊要“改变世界”,管它流行不流行,先自顾自地撒泡尿把牌坊立在一边再说——今年,来自澳洲的The Jezables走上了这条不太像话的“不归路”。
差不多在两年前,一张朗朗上口的《Prisoner》让英国媒体对这支作风聒噪、声色柔情且带有New Wave特色的新晋乐队啧啧称道——女主唱Hayley Mary充满张力和灵魂底蕴的声线,曾不止一次被拿来与Florence Welch、Hayley Williams做比较,而丰满大气的吉他声牆与时而扭曲毛糙的点缀,也令人回忆起早年的U2。可惜的是,《The Brink》并没有成为The Jezables更进一步的阶梯——这一次的他们,时而操著简陋而样式化的合成器,用保守的Disco Rock架子和腻耳的流行旋律将自己变成软妹版的The Killers(《Look Of Love》);时而又无关痛痒地用带有官方气场的幽默驳斥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还顺道偷猎了Florence + The Machine的人声与Coldplay的配器(《Got Velvet》);时而还故作浪漫地玩弄着歌剧味道的慢板Synthpop,在跌宕的情绪中摆弄著胡乱无准的调式(《Psychotherapy》);时而又在声线中显出不合时宜的尖锐,让原本跳动的旋律听起来呆板而粘滞(《Beat To Beat》)。
综上所述,这绝对是一张既不Intense也不Indie的唱片,它也让The Jezabels听起来更六神无主了。
每年都有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乐队张口闭口地对媒体喊要“改变世界”,管它流行不流行,先自顾自地撒泡尿把牌坊立在一边再说——今年,来自澳洲的The Jezables走上了这条不太像话的“不归路”。
差不多在两年前,一张朗朗上口的《Prisoner》让英国媒体对这支作风聒噪、声色柔情且带有New Wave特色的新晋乐队啧啧称道——女主唱Hayley Mary充满张力和灵魂底蕴的声线,曾不止一次被拿来与Florence Welch、Hayley Williams做比较,而丰满大气的吉他声牆与时而扭曲毛糙的点缀,也令人回忆起早年的U2。可惜的是,《The Brink》并没有成为The Jezables更进一步的阶梯——这一次的他们,时而操著简陋而样式化的合成器,用保守的Disco Rock架子和腻耳的流行旋律将自己变成软妹版的The Killers(《Look Of Love》);时而又无关痛痒地用带有官方气场的幽默驳斥当今的互联网时代,还顺道偷猎了Florence + The Machine的人声与Coldplay的配器(《Got Velvet》);时而还故作浪漫地玩弄着歌剧味道的慢板Synthpop,在跌宕的情绪中摆弄著胡乱无准的调式(《Psychotherapy》);时而又在声线中显出不合时宜的尖锐,让原本跳动的旋律听起来呆板而粘滞(《Beat To Beat》)。
综上所述,这绝对是一张既不Intense也不Indie的唱片,它也让The Jezabels听起来更六神无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