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辑点评

怎样的人听怎样的专辑等上一个多月都还没能盖棺定论?我想除了啥啥啥听Arcade Fire,应该就没比Jive听Pharrell Williams更纠结了。从三月初上市至今,《G I R L》在电脑里重复了不下50遍,这专辑的分数总在2星和4星之间游走——差那么一点,我一跺脚就因为这里头的贝司线比不上Nile Rodgers的精美而甩出个“负分滚粗”;又差那么一点,我一拍大腿就因为这里有许许多多听起来像《Blurred Lines》2.0的作品而将其捧为年度最佳候选。最后我想,既然说到底这都不是听第一遍就让人拍案叫好的专辑,那么给你个中庸的3.5星,走好,不送。
正因为一起经历了2013年,我们对Pharrell Williams点石成金的制作功力心悦诚服;也因为经历了2013年,所有人(是“所——有——人”)都对Pharrell Williams的编配模式滚瓜烂熟。如何做到“卖起来”像而“听起来”不像《Get Lucky》和《Blurred Lines》,这决定了Pharrell Williams会不会成为下一个will.i.am或者Timbaland(个人色彩过重导致制作曲目千篇一律)。Pharrell的制作本领运用到自己身上,创造了去年末红火得让奥斯卡颁奖礼都妙趣横生的《Happy》。这首歌的俏皮、复古、欢乐、无忧,放佛暗示着Pharrell的功力又上了一个台阶。金牌制作人常有“能医不自医”的症结,而《Happy》则让我们几近狂喜地看到Pharrell似乎呈现躲过这个怪圈的好兆头。结果呢!结果《Happy》却是《G I R L》里头独一无二的存在,无论旋律创作、编曲安排、歌词内容,它都名副其实地以优哉游哉的路人姿态信步闲庭。反观专辑里的其他曲目,则显出了Pharrell Williams当“歌手”的心不甘情不愿。
《G I R L》几乎是通篇的Pharrell特色Funk编曲,从开篇的《Marilyn Monroe》直落至《Gust Of Wind》,几乎每一首都可以找到一点《Blurred Lines》和《Get Lucky》的影子。如果专辑出现在2013年这两首歌最铺天盖地的盛夏,我们还能感受到凑热闹的喜庆劲儿;但这专辑出现在2014年初春,也就是Pharrell除了上述两首旷世经典,还以同样手法炮制了其他歌手的多首单曲(Jennifer Hudson、Paloma Faith、Danity Kane等等)之后,这难免让人产生“你就这两板斧功夫了?”的错觉。不得不承认,《G I R L》每一首歌都有Pharrell的小心思,例如与Justin Timberlake合唱的《Brand New》带有Jackson 5的风骨、《Hunter》把他声线里最奇妙的假声部分最大化、《Lost Queen》自有一番部落风韵、《Gust Of Wind》更有《Get Lucky》续集的即视感……专辑笃定地把内容主题聚焦在女人身上,几乎每一首歌都是变着法子向女性示好,俨然一副要为《Blurred Lines》(歌词曾被认为涉及强奸情节)将功赎罪的诚恳态度。但所有细节拼凑之下,却难掩大画面上的单调,处处寻思着如何点睛,却总有未达高潮就疲软的儿戏感。
或许就像Pharrell自己所说,他其实不愿意推出个人专辑。这个向来能为流行、嘻哈、R&B等风格艺人正确掌托的金牌制作人,再一次落入“善为他人作嫁衣,未能为己裁华服”的怪圈里,《G I R L》不是Pharrell在个人作品上失手的第一次(2006年的《In My Mind》也很纠结),估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说到底,他的第一身份是制作人,而其制作功力之高深,根本不需要他开口唱歌来证明。
正因为一起经历了2013年,我们对Pharrell Williams点石成金的制作功力心悦诚服;也因为经历了2013年,所有人(是“所——有——人”)都对Pharrell Williams的编配模式滚瓜烂熟。如何做到“卖起来”像而“听起来”不像《Get Lucky》和《Blurred Lines》,这决定了Pharrell Williams会不会成为下一个will.i.am或者Timbaland(个人色彩过重导致制作曲目千篇一律)。Pharrell的制作本领运用到自己身上,创造了去年末红火得让奥斯卡颁奖礼都妙趣横生的《Happy》。这首歌的俏皮、复古、欢乐、无忧,放佛暗示着Pharrell的功力又上了一个台阶。金牌制作人常有“能医不自医”的症结,而《Happy》则让我们几近狂喜地看到Pharrell似乎呈现躲过这个怪圈的好兆头。结果呢!结果《Happy》却是《G I R L》里头独一无二的存在,无论旋律创作、编曲安排、歌词内容,它都名副其实地以优哉游哉的路人姿态信步闲庭。反观专辑里的其他曲目,则显出了Pharrell Williams当“歌手”的心不甘情不愿。
《G I R L》几乎是通篇的Pharrell特色Funk编曲,从开篇的《Marilyn Monroe》直落至《Gust Of Wind》,几乎每一首都可以找到一点《Blurred Lines》和《Get Lucky》的影子。如果专辑出现在2013年这两首歌最铺天盖地的盛夏,我们还能感受到凑热闹的喜庆劲儿;但这专辑出现在2014年初春,也就是Pharrell除了上述两首旷世经典,还以同样手法炮制了其他歌手的多首单曲(Jennifer Hudson、Paloma Faith、Danity Kane等等)之后,这难免让人产生“你就这两板斧功夫了?”的错觉。不得不承认,《G I R L》每一首歌都有Pharrell的小心思,例如与Justin Timberlake合唱的《Brand New》带有Jackson 5的风骨、《Hunter》把他声线里最奇妙的假声部分最大化、《Lost Queen》自有一番部落风韵、《Gust Of Wind》更有《Get Lucky》续集的即视感……专辑笃定地把内容主题聚焦在女人身上,几乎每一首歌都是变着法子向女性示好,俨然一副要为《Blurred Lines》(歌词曾被认为涉及强奸情节)将功赎罪的诚恳态度。但所有细节拼凑之下,却难掩大画面上的单调,处处寻思着如何点睛,却总有未达高潮就疲软的儿戏感。
或许就像Pharrell自己所说,他其实不愿意推出个人专辑。这个向来能为流行、嘻哈、R&B等风格艺人正确掌托的金牌制作人,再一次落入“善为他人作嫁衣,未能为己裁华服”的怪圈里,《G I R L》不是Pharrell在个人作品上失手的第一次(2006年的《In My Mind》也很纠结),估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说到底,他的第一身份是制作人,而其制作功力之高深,根本不需要他开口唱歌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