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阁:给你看的才是未来

专辑名称:《GOOG》 音乐家:宫阁 发行时间:2016年12月21日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年末的最后几天,一直在听这位新人的专辑。正好到了年末,盘点一番,总结在今年听过的华语专辑里,《GOOG》应该是一个非常惊喜的存在,而且就像一个姗姗来迟的大礼。
可能因为是新人,网络上关于宫阁的资料很少,正式出道之前,他曾是TFBOYS、黄子韬等明星的音乐制作人,我看到豆瓣上有人说宫阁“应该是在Diplo和Skrillex的音乐中吸取了足够的养分”,索尼的文案甚至称《GOOG》“代表着华语音乐吸收欧美EDM的一流成果”,总之,从官方到听众,宫阁都被定义为一位EDM风格的流行音乐人。
不可否认,宫阁是一位极有才华的音乐人(首专词曲、编曲全创作),这一点,相信听过《GOOG》的朋友一定会有感受。但我要强调的一点是:宫阁似乎找到了正确打开EDM的方式,虽然在他之前,已经有了蔡依林的《呸》、罗志祥的《够了》、王力宏《忘我》(与Avicii合作)这些优秀的华语EDM作品,但在看我来,这些作品的电子乐色彩还是一种锦上添花,换成其他风格演绎未必不可(例如嘻哈、future bass、trap),而且这些作品的歌词,㛑或保守或有某种训诫意味,总显得有些大。
——这实在是很难用语言表述的一种感受。华语音乐是非常注重歌词的意蕴和美感的,即使舞曲的歌词,也少有会填得像欧美那么直白露骨,去除掉性暗示、炫富、暴力、嘴炮这些三俗元素,再去除软绵绵的恋人絮语,我们能留下的有力量的歌词似乎都带着一些形而上的愤怒,而这种歌词,写得不好,就容易落入板起面孔训人的严肃,这就是我说的“大”,但我们这个时代本身,是一个道德疲软的时代,是一个价值观混乱(其实就是没有价值观)的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里,过于用力的呐喊总显得可疑,过于笃定的姿态反显得强硬,这无关于作品本身好坏,只是从受众来说,人们更愿意接受不强硬的音乐。
早几年(2010年)欧美和韩流电音传到中国,国内有一批流行音乐人开始玩电音,刚开始大家对电音的理解各不相同,做出来的东西也与真正的电音似是而非,到了2014年,蔡依林主打EDM概念,推出专辑《呸》并且获得金曲奖最佳专辑,商业和口碑都极受肯定,象征着电子舞曲在华语流行乐坛终于成功登陆。

《呸》为什么会成功?在我看来很重要的一点的是它的表达方式跟这个时代接洽得很好。《呸》的内容是狂欢性的失望,是完全自黑和互怼的语言杀伐,它的电音处理也是围绕着这一点来烘托和表现。相比之下,像王力宏2011年出的《火力全开》、周杰伦2011年出的《迷魂曲》,他们的思路还是一种拿电音做装饰的思路,骨骼还是旋律的。电音不应该是一个很炫酷的东西,因为在网络原住民看来,它就是最平常的大米饭,乐评人邓柯曾说:
> 我们接收信息的渠道会塑造信息本身。网络时代我们都是通过电子屏幕接受信息,所以听电子乐比听传统的很抒情的那种音乐,感觉要更搭一点。
那些追逐潮流的听众早就开始唱衰EDM了,他们说EDM来到中国的时候它就已经过时了。但是,像吴亦凡鹿晗们原封不动从欧美搬过来的东西,虽然更新潮一点,但表达的本质是一样,他们也在探索一种接洽形式,一种口吻。自黑是示弱的一个好方法,但一味地和群众打成一片,有泯然众人的危险;暧昧也是一个好方法,但用得多了,显得不真诚。如何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鲜明立场,而又不伤及无辜,这可能是最需要研究的一门接受美学。
听宫阁的音乐,我感觉到他为自己的思想找到了一种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他的歌词准确地把握住了现代都市的某种流行情绪,诚恳、关切,但并不突出自身的现场感和存在感,而是游离在外,反躬自省,只是寥寥几笔描绘出年轻人生活中的几个画面,去除太多戏剧性和表演性的东西,把思考留白给听众。在《镜子里的我》,合成的电子人声象征着一个个寂寞的现代人宛如没有灵魂的机器,那似笑非笑的声音,就如同栗田穣崇所创的笑脸表情包,在缥缈虚无的空间没有对象、没心没肺地微笑着,搭配扭曲变异的氛围音效,失落、敏感、阴暗,这正是我们被撕裂的网络化生存的真实写照。Auto-tune电子人声用在音乐里很常见,经常用来营造一些诡异的效果,但宫阁这首歌的电子人声用得很贴切,并没有炫技之感。
《哎呀,手机呢?》《同系列产品》《懂我说的吧》可以看成是一个都市浮世绘三部曲,宫阁的歌词不够写意,不够文艺,甚至不押韵,但奇妙地拥有一种热气腾腾的现实感,《同系列产品》用一种被切碎的、断续的、恍如酒后呕出的肺头一般的语言,看似头晕眼胀却迅捷有力地勾勒出一个KTV群魔乱舞的速写场景:
>每次都有个人会出去吐 还有一箱啤酒没开全喝完才结束 麻烦开一下门包厢里快没有视线 每个人都吞云吐雾像舞台后的烟 她回来坐在我的旁边 疲倦 想问我要一支烟 深吸一口然后告诉我 这是连续第七天 每天睡到傍晚很久没有见过白天 听说你是做音乐的 应该你也能够了解 角落那对情侣 他们才见过 刚出门那对父女 根本不是的 你认识他们 no 但我见过太多 这些都经历过看一眼就知道了
歌词里甚至还包含了一段酒后男女的对话,扑面而来的写实感和烟雾缭绕感,这种表达我太喜欢了,虽然它也隐含了批判的立场,但是它并不压迫听众,事实上拉近了听众和歌词中那位疲于应酬的歌者的内心,现代人那种颠倒日夜的生存方式,荒诞而又无力,我们都深有体会,借由这种共同的体验,宫阁聪明地把他的思考传递给了听众。
《哎呀,手机呢?》里,宫阁唱到“Wifi 变成最新的毒品/所有人都对它上瘾/手机没了键盘每个人低头摸来摸去”,结尾虚构了一个女听众问自己要联系方式而自己却落了手机的讽刺场景,戛然而止的音乐讽刺的是什么?耐人寻味。
在《Skit#1》里,宫阁的一个朋友劝他把音乐做得“再商业一点”,最好加点流行的“小情调”,宫阁则在《懂我说的吧》里干脆直白地回绝道“最近比较流行小情调/说的好像我会在乎一样...如果我的安全感都来自我的自信/其他都是泡沫/受够了接受你的他的建议”,在另外一首歌里,他唱到:“给你看的才是未来/请原谅我没考虑低级听众”,这种酷劲和锋芒毕露很久没在新人身上看到了。
但可能还是出于商业顾虑,专辑里其实还是写了不少抒情慢歌,宫阁的旋律写得一般,比较亮眼的是那首《雨噼里啪啦下》,这是一首男女对唱情歌,但是却跳脱出了常规的抒情窠臼,律动自由,深情的假声中又带着一点戏谑的自我调侃,把恋人之间的那点心思表现得很活泼,曲风上有点蓝调布鲁斯和雷鬼混搭,编得很有层次感,是一首令人耳目一新的小情歌。其实这还是我想强调的,即使是情歌,宫阁也摸索到一种适合用电子乐演绎的方式,这一点难能可贵。
推荐曲目:《哎呀,手机呢?》《同系列产品》《懂我说的吧》。
本文写于2016年末,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