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让人心颤的岁月总结
文/曼佳
那天在路上,无意中听到电台播放杨宗纬的一首歌,一下子就认出了他的声音,杨宗纬的标志性的深情哭腔嗓音是非常具有辨识度的,仔细听着那歌词里面的意境,还有声音传达出来的情感,直接让我热泪盈眶。电台播完了,我沉浸在那种情感中还出不来,停顿片刻后,我立马用QQ音乐找到这首歌,原来是高晓松的最新大作《越过山丘》,用以致敬李宗盛大师的《山丘》。然后用汽车蓝牙单曲循环,近一小时的路上,我连听十遍以上,遍遍泪目。我到底是泪点有多低,还是因为实在是其中感情充沛,太让人感动了呢,因为真的是从里面感受到很多东西。
第一次的泪点:
那个你深爱的小妞
嫁了隔壁的王某
我问她幸福与否
她哭着点了点头
就这最后两句,或者让人想起曾经著名的《同桌的你》的那种小青年的调调,总之也未必因为这个,反正对于我这样的水相星座的人,可能情感就是比常人要浓郁一些,我很容易进入到状态体会到某些很不一样的感觉。她哭着,却点头?幸福吗?仿佛看到了某个女子千愁万绪,只能用眼泪来表达,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已经来不及,无论是选择还是被选择,命运的路口已经分岔,不能再次相逢了。
我想起某年毕业N年聚会,女同学聚在一起叽叽喳喳,我也曾经问过一个爱情很跌宕的女生:你幸福吗?她没有点头,她也没有回答,但是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然后她什么也没说就走到另外一边去了。。我当然很后悔问了对方一个这样的问题,只是同学数年,多年未见,是很难让人忍住不问的。人有的时候情绪在外人面前是可以伪装的,但是面对那些很熟悉自己的,而自己又不愿意隐藏的时候,感觉情绪像一张纸被瞬间戳破,心便碎成了渣渣。
青春时候多么肆意,以为日子必然是阳光大道,会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牵手并幸福终老,但是涉及情感质量时,有多少人开怀大笑?有多少人勉强一笑?有多少人沉默不语?有多少人泪流满面?
我只是感觉到选择的随机而带来的命运的选择,不过触点还没结束,又看到第二段里的触点,同样是关于幸福:
越过山丘
遇见六十岁的我
拄着一根白手杖
在听鸟儿歌唱
我问他幸福与否
他笑着摆摆手
这回是六十岁的老者,同一个关于幸福的问题,他笑着,但是摆了摆手,幸福吗?噢,艰难复杂的人生岂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如果说之前的女子哭是因为情感无法掩饰,而现在老者的笑一笑摆摆手反而让人感到颇为苦涩。不幸福?不想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这个问题是在轻浅可笑?不过总之何必纠缠于那些人那些事呢,一切都会过去,时光,它会带来一些答案。老者的笑容似乎是历经千帆之后的豁达,也可能是回首往事时候的无奈,总之他的意味深长让人联想甚多。
噢,幸福,不幸福,这个直面灵魂的问题,实在让人情绪蹁跹。
再次问到幸福,依然击中心扉,这回是人到中年的回答。
他问我幸福与否
是否永别了忧愁
为何婚礼上那么多人
没有一个当年的朋友
首先结婚就是幸福吗?婚姻能让人“永别忧愁”吗?这显然就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没有一个当年的朋友参加婚礼,他们仅仅只是去“人海漂流”然后迷失了最终消失了,或者是在人海中各走各的志趣不同然后终于分道扬镳?
总之这听起来无论如何让人伤感,婚姻本身就是一个包容很复杂的大问题,甚至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因为有了婚姻而更加忧愁,因为无可避免地要面对更加多一地鸡毛的人生。至于朋友,本来就是某一段的同路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未必不留恋,也未必有时间留恋,只是生活所迫,各奔前程。也或者曾经携手共进,只是在某些事件前因为三观不同而分别出了你和我,然后挥挥手再见,或者再也不见。
永远、一辈子这样的词语,年龄越小的时候越喜欢用,似乎不用这样具有长度的斩钉切铁这样的词语不足以表达分量,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誓言是如此地沉重,这样的词语即使作为虚假的承诺都不敢轻易说出口。
“去到六十岁停下的渡口/ 等着被一条小船接走”,首先是一条小船的暗喻就让人百感杂陈。青春时期的豪言壮语壮志凌云到了60岁时已经尘埃落定心如止水了吧。人生这条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不会越走越宽,不会再是阳光大道而是幽深曲径,甚至是无路可走也未必不少见。而且一条小船在渡口的迎接,让人想像在暮色之下的意境,真是让人感到无比的苍凉,尤其如果你知道曾经风起云涌。
虽然面向山丘时用了
“让我随你去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
向着开满鲜花的山丘 ”
虽然这段有扬起的意境,同样都是山丘,但是仿佛似乎看到的并不是春天的意境,而是为了积极而蓄意的希冀而已,甚至鲜花的山丘也可以是另外其他的意思。
当然这是歌词中的震撼到我的部分,时空是从“我”的昨天、现在到未来,一眼百年,跨越青年、中年和老年时代,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状态和感悟,而且差别很大。我时常认为二十岁的人很难懂得四十岁的人,四十岁也很难懂得六十岁的人,诸如此类,甚至没有到这个年龄段,根据文学和他人的故事是很难体会到骨髓处的深度的,就像青年人体会的欢欣,中年人体会的无奈,老年人体会的悲凉,这一切只有到时候,自己真正经历过,才知道那岁月的坛子里究竟装的什么,是酒,亦或是灰。
高晓松,二十多年,还是依然保持着他文艺才子的那种细腻曼妙的情怀,曲词都很动人,外加上杨宗纬的那种独特的嗓音的诠释,真是唱得忧伤动人,百转千回,情难自禁。两个文艺男中年的倾情合作,再加上对文艺中年李宗盛大师《山丘》的致敬的意境,更是让人感叹唏嘘不已。
相对比李宗盛的《山丘》,我个人更喜欢高晓松的《越过山丘》,可能是前者蕴含的情感虽然质朴直白,但哲思复杂深厚,旋律很像独白也并非朗朗上口的类型,让人无法一下子被煽情到进入其中。而后者,和高晓松几乎同一个时代的我们,从《同桌的你》开始,他的音乐更加符合偶从90年代校园歌曲建立起来的熟悉而深厚的情感氛围,就像一个老朋友的直白的问候:你幸福吗?无法隐藏,直中靶心。
那天我看到一个人对这首歌的留言是:《东邪西毒》里欧阳锋说:以前看见山,就想知道山的背后是什么,现在我已经不想知道了。
我看见这段话的时候,内心再是一颤,再综合《山丘》或者是《越过山丘》的相同的意境。前者明白地唱到“越过山丘,无人等候”,后者唱到的是“他说你不必挽留 /爱是一个人的等候”,我觉得两者这样的意境类似,作为对李宗盛大师的60岁生日的致敬歌曲,他们的内涵是很相似的。我觉得这可能性是说:
1、越过山丘,无人等候;
2、即使越过了,也不过一地鸡毛;
3、也许拼劲全力也未必能越过。
无论如何,这首歌营造的都是一种感伤的情调和苍凉的感觉。这或许就是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间,回望过去,看到未来,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眼前回放,爱情友情事业等等一晃而逝,年轻时有个性告别主流四处闯荡,而年老时棱角磨光退无可退也随着人流向前走, 如此而已。
“就让我随你去,回到二十岁狂奔的路”。。。这是一首祭奠青春总结人生的余味悠远的情怀歌曲。终于我们和高晓松等一起,从20多岁的《同桌的你》共同走向了40多岁的《越过山丘》。这就是人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终将一晃而逝。
那天在路上,无意中听到电台播放杨宗纬的一首歌,一下子就认出了他的声音,杨宗纬的标志性的深情哭腔嗓音是非常具有辨识度的,仔细听着那歌词里面的意境,还有声音传达出来的情感,直接让我热泪盈眶。电台播完了,我沉浸在那种情感中还出不来,停顿片刻后,我立马用QQ音乐找到这首歌,原来是高晓松的最新大作《越过山丘》,用以致敬李宗盛大师的《山丘》。然后用汽车蓝牙单曲循环,近一小时的路上,我连听十遍以上,遍遍泪目。我到底是泪点有多低,还是因为实在是其中感情充沛,太让人感动了呢,因为真的是从里面感受到很多东西。
第一次的泪点:
那个你深爱的小妞
嫁了隔壁的王某
我问她幸福与否
她哭着点了点头
就这最后两句,或者让人想起曾经著名的《同桌的你》的那种小青年的调调,总之也未必因为这个,反正对于我这样的水相星座的人,可能情感就是比常人要浓郁一些,我很容易进入到状态体会到某些很不一样的感觉。她哭着,却点头?幸福吗?仿佛看到了某个女子千愁万绪,只能用眼泪来表达,一切尽在不言中。一切已经来不及,无论是选择还是被选择,命运的路口已经分岔,不能再次相逢了。
我想起某年毕业N年聚会,女同学聚在一起叽叽喳喳,我也曾经问过一个爱情很跌宕的女生:你幸福吗?她没有点头,她也没有回答,但是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涌了出来,然后她什么也没说就走到另外一边去了。。我当然很后悔问了对方一个这样的问题,只是同学数年,多年未见,是很难让人忍住不问的。人有的时候情绪在外人面前是可以伪装的,但是面对那些很熟悉自己的,而自己又不愿意隐藏的时候,感觉情绪像一张纸被瞬间戳破,心便碎成了渣渣。
青春时候多么肆意,以为日子必然是阳光大道,会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牵手并幸福终老,但是涉及情感质量时,有多少人开怀大笑?有多少人勉强一笑?有多少人沉默不语?有多少人泪流满面?
我只是感觉到选择的随机而带来的命运的选择,不过触点还没结束,又看到第二段里的触点,同样是关于幸福:
越过山丘
遇见六十岁的我
拄着一根白手杖
在听鸟儿歌唱
我问他幸福与否
他笑着摆摆手
这回是六十岁的老者,同一个关于幸福的问题,他笑着,但是摆了摆手,幸福吗?噢,艰难复杂的人生岂能用一个简单的词语来概括,如果说之前的女子哭是因为情感无法掩饰,而现在老者的笑一笑摆摆手反而让人感到颇为苦涩。不幸福?不想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这个问题是在轻浅可笑?不过总之何必纠缠于那些人那些事呢,一切都会过去,时光,它会带来一些答案。老者的笑容似乎是历经千帆之后的豁达,也可能是回首往事时候的无奈,总之他的意味深长让人联想甚多。
噢,幸福,不幸福,这个直面灵魂的问题,实在让人情绪蹁跹。
再次问到幸福,依然击中心扉,这回是人到中年的回答。
他问我幸福与否
是否永别了忧愁
为何婚礼上那么多人
没有一个当年的朋友
首先结婚就是幸福吗?婚姻能让人“永别忧愁”吗?这显然就是一个伪命题。为什么没有一个当年的朋友参加婚礼,他们仅仅只是去“人海漂流”然后迷失了最终消失了,或者是在人海中各走各的志趣不同然后终于分道扬镳?
总之这听起来无论如何让人伤感,婚姻本身就是一个包容很复杂的大问题,甚至现实生活中更多的人因为有了婚姻而更加忧愁,因为无可避免地要面对更加多一地鸡毛的人生。至于朋友,本来就是某一段的同路人,走着走着就散了,未必不留恋,也未必有时间留恋,只是生活所迫,各奔前程。也或者曾经携手共进,只是在某些事件前因为三观不同而分别出了你和我,然后挥挥手再见,或者再也不见。
永远、一辈子这样的词语,年龄越小的时候越喜欢用,似乎不用这样具有长度的斩钉切铁这样的词语不足以表达分量,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誓言是如此地沉重,这样的词语即使作为虚假的承诺都不敢轻易说出口。
“去到六十岁停下的渡口/ 等着被一条小船接走”,首先是一条小船的暗喻就让人百感杂陈。青春时期的豪言壮语壮志凌云到了60岁时已经尘埃落定心如止水了吧。人生这条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不会越走越宽,不会再是阳光大道而是幽深曲径,甚至是无路可走也未必不少见。而且一条小船在渡口的迎接,让人想像在暮色之下的意境,真是让人感到无比的苍凉,尤其如果你知道曾经风起云涌。
虽然面向山丘时用了
“让我随你去
随着熙熙攘攘的人
向着开满鲜花的山丘 ”
虽然这段有扬起的意境,同样都是山丘,但是仿佛似乎看到的并不是春天的意境,而是为了积极而蓄意的希冀而已,甚至鲜花的山丘也可以是另外其他的意思。
当然这是歌词中的震撼到我的部分,时空是从“我”的昨天、现在到未来,一眼百年,跨越青年、中年和老年时代,每一个年龄段都有自己的状态和感悟,而且差别很大。我时常认为二十岁的人很难懂得四十岁的人,四十岁也很难懂得六十岁的人,诸如此类,甚至没有到这个年龄段,根据文学和他人的故事是很难体会到骨髓处的深度的,就像青年人体会的欢欣,中年人体会的无奈,老年人体会的悲凉,这一切只有到时候,自己真正经历过,才知道那岁月的坛子里究竟装的什么,是酒,亦或是灰。
高晓松,二十多年,还是依然保持着他文艺才子的那种细腻曼妙的情怀,曲词都很动人,外加上杨宗纬的那种独特的嗓音的诠释,真是唱得忧伤动人,百转千回,情难自禁。两个文艺男中年的倾情合作,再加上对文艺中年李宗盛大师《山丘》的致敬的意境,更是让人感叹唏嘘不已。
相对比李宗盛的《山丘》,我个人更喜欢高晓松的《越过山丘》,可能是前者蕴含的情感虽然质朴直白,但哲思复杂深厚,旋律很像独白也并非朗朗上口的类型,让人无法一下子被煽情到进入其中。而后者,和高晓松几乎同一个时代的我们,从《同桌的你》开始,他的音乐更加符合偶从90年代校园歌曲建立起来的熟悉而深厚的情感氛围,就像一个老朋友的直白的问候:你幸福吗?无法隐藏,直中靶心。
那天我看到一个人对这首歌的留言是:《东邪西毒》里欧阳锋说:以前看见山,就想知道山的背后是什么,现在我已经不想知道了。
我看见这段话的时候,内心再是一颤,再综合《山丘》或者是《越过山丘》的相同的意境。前者明白地唱到“越过山丘,无人等候”,后者唱到的是“他说你不必挽留 /爱是一个人的等候”,我觉得两者这样的意境类似,作为对李宗盛大师的60岁生日的致敬歌曲,他们的内涵是很相似的。我觉得这可能性是说:
1、越过山丘,无人等候;
2、即使越过了,也不过一地鸡毛;
3、也许拼劲全力也未必能越过。
无论如何,这首歌营造的都是一种感伤的情调和苍凉的感觉。这或许就是中年人站在人生的中间,回望过去,看到未来,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眼前回放,爱情友情事业等等一晃而逝,年轻时有个性告别主流四处闯荡,而年老时棱角磨光退无可退也随着人流向前走, 如此而已。
“就让我随你去,回到二十岁狂奔的路”。。。这是一首祭奠青春总结人生的余味悠远的情怀歌曲。终于我们和高晓松等一起,从20多岁的《同桌的你》共同走向了40多岁的《越过山丘》。这就是人生,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终将一晃而逝。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曼佳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