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和潮流玩的李雨,是乐坛的一股清流

和大多数人一样,知道李雨这个名字,还是因为去年夏天的《超级女声》,一个站在舞台上时,并不能自带闪光与聚集的平凡女生。而李雨的作品同样也并不现代,在二次元、EDM、摇滚和各种动次打次的节奏声中,甚至显得有些弱势和孤单。即使如此,李雨在去年《超级女声》的舞台,仍然是辨识度最高的一个存在,这一切全是因为她的创作。
别的歌手往往需要通过造型、定位,来为自己创造一个鲜明的人设,而缺少鲜明的人设,也是很多歌手歌途不顺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新人来讲,人设更为重要。
对于李雨来讲,创作就是她最好的人设,也是去年她在一个让人乱花眼的舞台,都能保持自己独特存在感的根源。当然,创作歌手也有很多种,尤其在这个时代,能写会唱的歌手也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唱作歌手,真的能够达到唱作的统一。
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合逻辑,却是一种事实的存在,因为有的歌手虽然明明唱着自己写的歌,但他所写的歌,却又是很多人都能写、都在写的歌,不能将这样的作品,一概而论称之为行货,但至少缺少灵性与自我的创作,的确只能说是工匠,复刻着别人的套路、重复着别人的框架、残存着别人的影子。
但在李雨的作品里,你却能鲜明感受到她创作与演绎的同步,甚至可以说演唱,只是创作最后必要的表达过程。至少在现阶段,李雨的作品还是一个词曲唱的结合体,缺一不可,甚至可以说不适合拿来翻唱。因为李雨的演唱过程,甚至也是对她自我创作的一种旁注与加花,那些情感的倾注,那些东方语言的尾音韵调,同样不可或缺。
或者可以找一个年龄近似的歌手做类比,那就是苏运莹。苏运莹和李雨,可以说是继曾轶可之后,同样在创作上自成一派,有着鲜明个性特点的唱作女歌手。这种个性,不是个性着别人的个性,其实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学不会、仿不像,张口即来才是你。
离开《超级女声》舞台这个背景,再来听李雨的首张录音室全长专辑《鱼里言吾》,有些歌虽然曾经在节目里听过,却也用了全新的编曲,而著名制作人王于陞及团队,加上李雨个人参与的制作,虽然没有大排场、多元化的豪华班底,但对于她这样小家碧玉的作品,以这样的小团队方式进行打磨,不仅可以让意韵一致,也能保持在音乐方向上的专注。
李雨的创作好在哪里?在许多学院派的老师,或者专业的乐手和音乐人看来,李雨的创作简直不值一提。她的创作,明显是在自然音阶上的吟唱,即使是习惯手抱吉他弹唱,李雨也已经习惯了最为基础的C大调和弦,就算转换调性,也只是借助于变调夹的物理变调,而指法甚至依然还是C大调和弦的那几个指法。这样的演奏模式,很明显也可以推算出李雨的创作模式,一如以前的曾轶可,基本就是最初级的吉他水平,以及菜鸟级的创作手法。
然而,音乐除了要有技术,还需要一种灵气,前者主要靠训练,后者主要靠天赋。借助那些规律性的技巧,固然能够谱写出华彩的乐章,却总是缺少一些灵气和生机。况且音乐技巧的规律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你能用、他也能用,这也正是现在许多作品,为什么听起来雷同的原因,因为用和声套旋律的创作手法,固然有技术含量,是行家所为,有着所有的音乐合理性与和谐性,但这种反向的创作,总不算是真正彻底的创造。
李雨在这张专辑十一首作品里的创作,就是音乐真正顺向的创造。她的创作,与其被贴上个性的标签,不如首先说是立足于自在。没有什么技巧,在李雨的创作里,反而是一种突出灵性的优势。当然,没有技巧并不是说李雨一无技巧,甚至把旋律写的苍白粗陋。
其实,没有技巧的李雨,在创作的过程上,却相当好地采取了借力打力的手法,虽然这种手法同样也是不自觉的。比如在《酒僧》、《摇篮曲》、《姐姐》等许多作品里,李雨其实都借用了一些民间戏曲的韵调,借助这些尾音和转音,来形成一种装点和修饰的作用,也让清新旋律的基调,可以显得活泼、生动、有趣。
没有技巧的束缚,也让李雨不会写那种主歌、副歌按部就班、特别鲜明的作品,但随着情绪律动的吟唱型写作,却让她在《遥远》这样的作品里,可以让情绪去托自己的情绪,并由此延伸出旋律的律动,你不知道她下一步会在哪里落脚,却也能感受到旋律所带来的画面,以及画面所带来的自由。
作为一个中文歌曲创作者,文字永远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重点。虽然因为有些歌词写的古色古香的文绉绉,但李雨的作品却真的和古风其实没太大关系。有的人想借助文字莲花,再造一个古典或古今穿越的场景,而李雨的创作却是弱化时空背景,更突出了人的心情与心境。
李雨对于文字的语境创造,也非常巧妙且有灵气。《吾妻》里“不撑伞的疯姨娘”活灵活现,《梦画》里“我睡在你的心里全身透明”有色调更有想象力还有诗意,《姐姐》里用“幼年时瓜果香甜的味觉与触觉,来等量岁月的绵长,不仅显得自然,而且特别生动别致。
在当代的词人,已经完全成了文字游戏的奴隶,享受着为压韵而压韵的“快感”时,李雨实际上是重建了文字与意境的关系。让再怎么浪漫虚幻的空间,也始终有人的印迹,那种有心跳、有体温的印迹。比如明明是“那年羌笛胡弦入马蹄”的古典场景,李雨却不会因此陷入古文字堆里无法自拔,而是导出了“谁的一步之遥没结局”这样的感悟,文艺与地气就这样完美嫁接。
作为一个有潜质的新人,仅仅只是写与唱还是不够的,《鱼里言吾》这张专辑除了作品原始的出色与突出之外,其实还应该感谢制作人王于陞。王于陞很好地把握了自然与工业的平衡,为了还原李雨的创作初衷和原味,王于陞在编曲的底色上,几乎还原了李雨Demo的那种原生态,只是在这个基础上,以润色的方式,挖掘李雨旋律及意境中的潜能。这一点尤其在《遥远》这首歌曲里,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在《超级女声》舞台里所没有的李雨,那个在原色基础上,进入另一个维度,呈现出近似于Dream Pop美感的李雨,或者也是未来的李雨。
现在的李雨,和《野子》的苏运莹确实有些相像,其混杂元素后自我的表达,也可以成为国内90后这一代创作女生的代表。其实现在的李雨,也像极了更早的艾敬,那个可以将大白话写的温柔感性的女唱作人,甚至可以说,现在的李雨,起点还要比当年的艾敬更高。
在一个激变的时代,你我都随波逐流,即使个性都早已经进入了工业体系。其实关于李雨的音乐世界,在她的作品《岛》里就有最好的诠释:“我住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岛屿”,这种自给自足,也成就了李雨的自成一格。
别的歌手往往需要通过造型、定位,来为自己创造一个鲜明的人设,而缺少鲜明的人设,也是很多歌手歌途不顺的主要原因,尤其对于新人来讲,人设更为重要。
对于李雨来讲,创作就是她最好的人设,也是去年她在一个让人乱花眼的舞台,都能保持自己独特存在感的根源。当然,创作歌手也有很多种,尤其在这个时代,能写会唱的歌手也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唱作歌手,真的能够达到唱作的统一。
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合逻辑,却是一种事实的存在,因为有的歌手虽然明明唱着自己写的歌,但他所写的歌,却又是很多人都能写、都在写的歌,不能将这样的作品,一概而论称之为行货,但至少缺少灵性与自我的创作,的确只能说是工匠,复刻着别人的套路、重复着别人的框架、残存着别人的影子。
但在李雨的作品里,你却能鲜明感受到她创作与演绎的同步,甚至可以说演唱,只是创作最后必要的表达过程。至少在现阶段,李雨的作品还是一个词曲唱的结合体,缺一不可,甚至可以说不适合拿来翻唱。因为李雨的演唱过程,甚至也是对她自我创作的一种旁注与加花,那些情感的倾注,那些东方语言的尾音韵调,同样不可或缺。
或者可以找一个年龄近似的歌手做类比,那就是苏运莹。苏运莹和李雨,可以说是继曾轶可之后,同样在创作上自成一派,有着鲜明个性特点的唱作女歌手。这种个性,不是个性着别人的个性,其实更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学不会、仿不像,张口即来才是你。
离开《超级女声》舞台这个背景,再来听李雨的首张录音室全长专辑《鱼里言吾》,有些歌虽然曾经在节目里听过,却也用了全新的编曲,而著名制作人王于陞及团队,加上李雨个人参与的制作,虽然没有大排场、多元化的豪华班底,但对于她这样小家碧玉的作品,以这样的小团队方式进行打磨,不仅可以让意韵一致,也能保持在音乐方向上的专注。
李雨的创作好在哪里?在许多学院派的老师,或者专业的乐手和音乐人看来,李雨的创作简直不值一提。她的创作,明显是在自然音阶上的吟唱,即使是习惯手抱吉他弹唱,李雨也已经习惯了最为基础的C大调和弦,就算转换调性,也只是借助于变调夹的物理变调,而指法甚至依然还是C大调和弦的那几个指法。这样的演奏模式,很明显也可以推算出李雨的创作模式,一如以前的曾轶可,基本就是最初级的吉他水平,以及菜鸟级的创作手法。
然而,音乐除了要有技术,还需要一种灵气,前者主要靠训练,后者主要靠天赋。借助那些规律性的技巧,固然能够谱写出华彩的乐章,却总是缺少一些灵气和生机。况且音乐技巧的规律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你能用、他也能用,这也正是现在许多作品,为什么听起来雷同的原因,因为用和声套旋律的创作手法,固然有技术含量,是行家所为,有着所有的音乐合理性与和谐性,但这种反向的创作,总不算是真正彻底的创造。
李雨在这张专辑十一首作品里的创作,就是音乐真正顺向的创造。她的创作,与其被贴上个性的标签,不如首先说是立足于自在。没有什么技巧,在李雨的创作里,反而是一种突出灵性的优势。当然,没有技巧并不是说李雨一无技巧,甚至把旋律写的苍白粗陋。
其实,没有技巧的李雨,在创作的过程上,却相当好地采取了借力打力的手法,虽然这种手法同样也是不自觉的。比如在《酒僧》、《摇篮曲》、《姐姐》等许多作品里,李雨其实都借用了一些民间戏曲的韵调,借助这些尾音和转音,来形成一种装点和修饰的作用,也让清新旋律的基调,可以显得活泼、生动、有趣。
没有技巧的束缚,也让李雨不会写那种主歌、副歌按部就班、特别鲜明的作品,但随着情绪律动的吟唱型写作,却让她在《遥远》这样的作品里,可以让情绪去托自己的情绪,并由此延伸出旋律的律动,你不知道她下一步会在哪里落脚,却也能感受到旋律所带来的画面,以及画面所带来的自由。
作为一个中文歌曲创作者,文字永远是一个需要考量的重点。虽然因为有些歌词写的古色古香的文绉绉,但李雨的作品却真的和古风其实没太大关系。有的人想借助文字莲花,再造一个古典或古今穿越的场景,而李雨的创作却是弱化时空背景,更突出了人的心情与心境。
李雨对于文字的语境创造,也非常巧妙且有灵气。《吾妻》里“不撑伞的疯姨娘”活灵活现,《梦画》里“我睡在你的心里全身透明”有色调更有想象力还有诗意,《姐姐》里用“幼年时瓜果香甜的味觉与触觉,来等量岁月的绵长,不仅显得自然,而且特别生动别致。
在当代的词人,已经完全成了文字游戏的奴隶,享受着为压韵而压韵的“快感”时,李雨实际上是重建了文字与意境的关系。让再怎么浪漫虚幻的空间,也始终有人的印迹,那种有心跳、有体温的印迹。比如明明是“那年羌笛胡弦入马蹄”的古典场景,李雨却不会因此陷入古文字堆里无法自拔,而是导出了“谁的一步之遥没结局”这样的感悟,文艺与地气就这样完美嫁接。
作为一个有潜质的新人,仅仅只是写与唱还是不够的,《鱼里言吾》这张专辑除了作品原始的出色与突出之外,其实还应该感谢制作人王于陞。王于陞很好地把握了自然与工业的平衡,为了还原李雨的创作初衷和原味,王于陞在编曲的底色上,几乎还原了李雨Demo的那种原生态,只是在这个基础上,以润色的方式,挖掘李雨旋律及意境中的潜能。这一点尤其在《遥远》这首歌曲里,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在《超级女声》舞台里所没有的李雨,那个在原色基础上,进入另一个维度,呈现出近似于Dream Pop美感的李雨,或者也是未来的李雨。
现在的李雨,和《野子》的苏运莹确实有些相像,其混杂元素后自我的表达,也可以成为国内90后这一代创作女生的代表。其实现在的李雨,也像极了更早的艾敬,那个可以将大白话写的温柔感性的女唱作人,甚至可以说,现在的李雨,起点还要比当年的艾敬更高。
在一个激变的时代,你我都随波逐流,即使个性都早已经进入了工业体系。其实关于李雨的音乐世界,在她的作品《岛》里就有最好的诠释:“我住在一个自给自足的岛屿”,这种自给自足,也成就了李雨的自成一格。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爱地人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