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很高兴,认识你们
距离第一次听完整张专辑已经过去了好一阵,今天终于想起,豆瓣这边好像还没有做备忘,于是就兴冲冲地来了。有点震惊,看到有限的评论里说“不喜欢”的居然有不少。当时对着满屏的一星三星,心里忍不住感叹,哇……这还真是有点没想到。
但我能接受,也能理解。因为人各有所好,这并不关我的事啊。同样的,我说我喜欢,在别人看来也完全不关他们的事。大家都在说着内心真实的想法,没有义务集体叫好,也没有谁是存心怀着恶意来,非要在别人的作品下指点江山,教人做人。
我突然有些忍不住,想来说一点关于自己的事情了。因为《实名制》在我听来依然没有失色,仍是满满的感动,是很“好妹妹”的一张专辑。
我想了想,之所以对新专辑没有什么不满,可能是因为自从成为他们的听众以来,我对好妹妹都没有过什么要求或期许。都说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不是吗?
我希望的只是顺其自然。他们还在,我就继续听下去。如果有一天好妹妹走到了能去的最远方,我就听听老歌等着新的音乐人到来,只要偶尔还会想起有他们陪伴的日子就好了。好妹妹有我这种薄情的听众也是怪闹心的……
只是这一次我想勇敢一些,把五颗星光明正大地给出来,当作在众多一星中对他们的一点小小心意。
好热哦,北京好久没下雨了。今天终于下了雨,市民们喜出望外纷纷走上街头又退了回去,因为发现下的其实是开水。
我是个自由的男人,不是你最好的选择
(小标题是为了结构美硬拗的造型,别看)
有好妹妹的歌声陪伴的这几年,应该也是我迄今为止的人生中最值得记住的一段时光了。
我在成长。成长这个词,喔哟~ 矫情的跟撒一样呢!但却是事实。在这段接近五年的时间里,我从大学生变成了研究生,没有变瘦,没有长高,没有经历什么大的风雨,生活依旧乏善可陈,但思想和心境上有了很多变化。
最近一两年,我也开始被催找对象了,可见我的人生已然走进了又一个新阶段哈哈哈哈哈然而并没有什么好骄傲的……这么多年来,好妹妹的歌以及《你妹电台》,给过我很多力量和无数次的大笑,以及很多的期待和感动。
总看到人们在说好妹妹变了。
我也觉得他们变了。只是此“变”为与时俱进之变,非彼所谓未能守旧之变。
五年了,作为听众的我也变了。那么亲爱的你,你为什么在原地日夜踌躇,以至于这么多年都止步不前,不肯改变?在我们还没有成为完美到无懈可击的人之前,改变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啊。我们都有权利变得更好。
我不是好妹妹的粉丝。谁的粉丝也不是。说清楚这点会比较方便我说话。
我被好妹妹的歌词和旋律感动过很多次,某些思维也在悄然之中被他们歌里传达的情感改变了不少,说喜欢他们应当是毫不为过了。但我是一个有些不敢说“喜欢”的人,仿佛说出口就是多么了不得的大事,要认真负起很多责任。后来想通了,就算是出于感谢相遇,我也得承认自己喜欢他们的歌啊。
不然以后有了男朋友,万一他想表达对我的喜欢,要送我小礼物,我连自己喜欢什么都说不出来。
初次听到好妹妹的歌,还不在老粉们怀念的优酷翻唱时期,我比那来得晚多了。就是《春生》。大一离校前热到睡不着的夜,从《青城山下白素贞》、《原来那天的阳光》开始,我对好妹妹相见恨晚,直到今天。这真久到离谱了,我自己都没想到。
前面两个听得很久的组合,是小学的S.H.E.和高中的东方神起,大概都是三年左右的样子。大学前为数不多的几次去KTV,不知道唱谁才好,都点了S.H.E.的歌,三个人的活儿我一个人唱,贼累(然而现在听好妹妹又能怎样呢?KTV里还是一首也唱不了。太低了……);高中转校前的一段时间,每天下晚自习以后,我一个人在操场循环着东方神起的《Hey!Girl》能走十多圈,不知道在想什么。后来他们或不再活动,或解体,听歌的热情也就慢慢淡掉了。
插一句。我刚才发现一个神奇的巧合:他们都是组合。我不知道这仅仅是刚好他们的歌听起来对胃口而已,还是因为我太过习惯一个人,潜意识里选择待在了人多的地方。懒得深究,总之挺神奇吼?
与S.H.E.和东神一样,好妹妹的歌我也并非每首歌都会唱、都喜欢。比如2016年夏天的成都演唱会,我全程都在开心地合唱,可当旁边的人都在合唱《小门神》时,我就一脸懵逼呀……我没听过,后来也没有想起要找来听。又如,初次听《请你给我多一点温柔》时我觉得,哎?没多好听啊。《蛇精病不会动》也不太有兴趣多听,但MV看了好多遍哈哈哈简直魔性了,居然觉得他们跳舞挺有趣。
除了那个别的几首歌以外,好妹妹的歌我是真的觉得喜欢。旋律喜欢,歌词更喜欢。《晚风》、《原来那天的阳光》、《一个人的北京》、《松林的低语》、《普通人》、《归乡》、《西窗的雨》、《风又吹走了》、《谎话情歌》、《人间难得有情人》……好听惨哒~
正式场合下(比如写信,当然我没写过),我还是愿意称秦昊为 浪客秦昊。这可能是因为,跟觉得“好妹妹变了”的人们一样,我对刚听到他们的歌时的情景也很怀念。那时候因为秦昊知道了《浪客剑心》,没有看过动漫,单看名字感觉真孤独。那时的好妹妹也像是在负重流浪,不知道前路有怎样的风景,又偏偏装着很多割舍不了的回忆。
“小厚”这个名字起得也很有趣,就像秦昊说的,他是个拥有温暖声音的歌手,也是很出色的产品经理人。但我更喜欢每一次秦老师在电台里被他揭短时,气急败坏地大叫“张!亮!”时的叫法。
他们的歌里满是私心,很多都是关于自己的往事。我听不懂,却也能懂。我时常会想,就算千人千面,然而在感情、未来这些问题上大家是有足够的共鸣的。能用自己的心事说出别人想说的话,大概就是词作者们了不起的地方之一。
张!亮!说过很多次,秦昊是用天赋在唱歌的人。我也这么想。他的声音辨识度很高,也好听(但是我一个朋友不喜欢秦昊的声音),唱功够稳定,能吹很厉害的口哨,写很简单但很有故事的歌词,谱出带着童谣和上世纪老歌痕迹的旋律……我做不到,所以我从心底佩服。
我也不是称职的妹友。不关心他们的动态,除了那张演唱会299元的门票,我没为好妹妹花过更多的钱。我应该是他们在电台里时常调侃的那种人,哼!你们这种人只听歌,又不花钱!还好我没有“不花钱还来指手画脚”,存在感低则低矣,还算心安理得。
其实在没看演唱会前,听他们在电台里说“各位金主”的时候,我也会很自觉地把自己剔除在外。嘻嘻。毕竟白听歌……希望这段不会被当事人看到。
不过看到就看到,我现在也是花过钱的,金主。这个时候Amanda应该过来坐在甲方的大腿上……(参见铁哥那期电台的开场)
温柔的晚风,吹过城市的灯火
(小标题是为了结构美硬拗的造型,别看)
初次循环的单曲是《晚风》。其中“晚风吹过城市的灯火”这个画面让我觉得非常不可思议,真的是很温柔的意象。那段时间因为自己名字里有个Wan字,所以ID也换成了晚风。如今想来也是件挺幼稚的事。
忘了是从第几期开始听的《你妹电台》,还挺早的。电台里这两个人顶着锅盖开黄腔,特别逗!好妹妹牌洗发香波,发际线去无踪,头屑更出众!大家好,我是你们的老朋友Amanda!后面的朋友让我看到你们的双手!哟!一起摇摆你们的前列腺……
一直以来,我对他们关注到的很多笑点都觉得新奇,心想这两个人的思维怎么会这么有趣呀?其次才是好笑。比如秦昊觉得《斯琴高丽的伤心》用MSN押韵这件事非常了不起,我自己听歌时完全没有注意到,却被他们一说才恍然发觉,从韵脚而言确实有点意思。
最近铁哥来的这一期,我前后听了能有三遍。“在屋顶唱着你的歌~在屋顶和我爱的人~”,群魔乱舞一样的和声真好听。后来看《新歌声》,那个小妹妹把铁哥的《从前慢》唱得那样动人,我起着鸡皮疙瘩又想起了铁哥。铁哥真是了不起,说话也很逗,“梁翘柏老师是八六拍小王子,王菲的嘣擦擦都是他写的”。笑坏我了,嘣擦擦……
我这才发现,我之所以没有喜欢的歌手,大概是因为更关注歌曲本身,对人的兴趣反而不大。后来没有了微博,获取资讯的渠道越发有限,但通过《你妹电台》却知道了很多关于他们的往事。虽然他们说得都很隐晦,点到即止,也足够让我觉得亲切——这就是两个二十多岁,跟人海中的你我一样普通的社会青年嘛。
好妹妹早年间那两首音乐日记,《那么多的人,你们要去哪里》和《石鼓路的匆匆往往》也被我反复听过好多遍,甚至自己在电台软件里配乐读过。加上看过别的一些文字,我发觉他们写日记的功力,或者说抒情的功力,是我很羡慕的。相比抒情,我比较擅长叙事。像那样可以云淡风轻地说出一些话,既有逻辑,又打动人,又不显得做作的抒情方式,是我很乐意学习的。
然而我对他们的了解,比起很多妹友而言依旧不算多。别说我不是那种到处说自己如何喜欢好妹妹的粉丝,就只是想装一下对好妹妹了如指掌也太容易露馅了……谁会相信我听歌已经听了五年呢。我喜欢好妹妹 和 我喜欢好妹妹,是不一样的。
想说说演唱会。那是我二十多岁的人生里第一次,给愿望清单上“要看一次演唱会”的这项打了对勾。开始时我还担心来着,好妹妹的歌都这么安静,现场真的会有气氛吗?后来发现担心完全多余,每个人都在合唱,每个人都很开心。
那晚的情景我会记住很久。虽然是独自去看演唱会,身边坐的也刚好都是一起来的人,在我脑袋边上说说笑笑,但后来天暗下来,置身灯海,一回头就是远处看台上流动的“星光”……那个夜晚不论何时回想都觉得很幸福。
直接导致我燃起冲动想去听好妹妹现场的,应该是错过了“好妹妹大事件”——之前9月的北京工体演唱会。也不算错过,我那时候压根没想过要去。可当我看到后续大家拍的视频、听到了现场录音,又听好妹妹在电台里自己说关于工体的一些事情,我又很后悔自己为什么没去——那时候我还没有要把钱花在谁的演唱会上的意识。
把好妹妹的演唱会当作我人生的第一场演唱会,是我第一次想要给歌手花钱。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因为想去看演唱会,我顺便计划了去重庆和成都的毕业旅行,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一个人出去玩。自从得知我要一个人走,妈妈每天都会不定时地,用各种单身女性遇害的例子来阻止我。虽然也很担心,毕竟危险无处不在,但我其实可以的,所以最终还是得以成行,也平安回到了家。
那一路我经历了很多,很开心,很难忘。这钱不亏。
瞎说什么废话才299元又不贵……我粉韩国Bigbang的同学得知这个价钱就是内场以后,半天说不出话来,之后才悠悠地说了一句,操。
听说大爆炸的票子得上千块,也不知道她在自己还喜欢他们的日子里,舍不舍得放血去内场看一次。
扯远了。
人和人之所以能在一起,是因为彼此相互吸引。所以我之所以能听好妹妹的歌这么久,也是被他们的诸多闪光点所吸引。
好妹妹的歌,只凭歌词而言就有很多打动我的地方。也许正像他们自己说的那样,他们的歌每一首格局都不大。我也是。我是一个格局很小的人,不擅长社交,习惯独处,又时常在矛盾中选择逃避。在我这样的听众看来,《好声音》上突然一个高音引得导师拍椅子的风格,倒不如喃喃低语,细水长流来得入心。
下个十年,再一起歌唱
(小标题是为了结构美硬拗的造型,别看)
第一次听完整张《实名制》是在端午假期,从山海关回北戴河的公交车上。那天专辑刚刚可以免费听。听完以后,我在手机的备忘录上写了一句,“我是真的很喜欢好妹妹乐队的歌”。
之前托MV的福,听了《给自己的信》。太喜欢了。听到快结束时,秦昊大喊出那句“希望”,我差点留下眼泪……你也许会翻个白眼,说我矫情哈哈哈没关系,正常人的思维都是这样。可当你真的了解我,就会知道我只是容易不受控制地流泪罢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四十岁出头时的陈虻。
有一天他突然在办公室里说:“哥们儿现在特脆弱。真的。特奇怪,老哭。哥们儿从来不爱哭啊,都没正经哭过几回。哭什么呢?哭电视剧。哭进球儿,也哭没进。跳水得金牌哥们儿哭了,新闻里一个特难的手术成功哭了,真哭啊!不光是心里难受,是真流眼泪啊!要不使劲儿憋着,我就能哗哗的,哭大发了。不是说四十不惑了吗?都不惑了就该那什么了吗?哥们儿没感觉啊!哭得特真诚。”
我当然不敢跟陈虻类比。我只是突然想起了他。
那天没有什么具体的事值得我流泪。只是很感谢他们写出这样一首歌,告诉我“好在还有未来可期”。那个被评论吐槽说像在放映PPT的MV,因为想听歌,也被我反复看了一遍又一遍。
《实名制》道出了一个属于我的困惑。
我因为自己不亲人的性格纠结过无数次,为自己掰着手指数不出两个知心朋友而怀疑过问题是否全在自己,也为射手座本该是“趴体女王”而我怎么是个“家里蹲”而觉得是不是我成长中的哪个环节打开方式不对?
人际,真的是我的头号敌人。不得不面对,逃避不好使。作为独生子女如果不想孤独终老,必须有朋友,有爱人。而写信,意味着与人产生交集。这正是我想的,也是我害怕的。
举个不恰当的栗子。有的长辈“批评”我:“大学四年都没有找对象,浪费了四年,研究生居然还不找?拖到二十七、八岁有你愁的时候呢!”的时候,我也很无辜啊……我身边没男人啊!校园里是,对,没错,每天晃来晃去那么多男人,可跟我没关系啊!都是本科生啊!我总不能去喜欢女人,真这样那问题可好办了,我争取天天换衣服一样换女人!(咦??
我的意思是,认识新的人,对我来说有点难。觉得很麻烦,需要从头自我介绍,还要担心处不处得来,处得来,又要担心他哪天会离开。可你不去做,又面临着没有对象的问题……感觉是个死循环。
《实名制》出现的很是时候。它给了我一个小屋子,不再纠结这些杂碎的事情。
听《杨》,好像我也被谁狠心伤过,有时很想他,但又恨他,时隔多年依然想忘却忘不掉。这是我整张专辑里循环最多的一首歌。
听《给自己的信》,我也在问自己,是否?是否?面对未知,我并不气馁。因为我也相信未来可期。
听《平常邮件》,仿佛自己也在对着电脑屏幕,骗自己“还好没那么想你”。小心翼翼,字句斟酌,写成了一封很长的,又患得患失怕哪里说得不对,怕太啰嗦被对方嫌弃。
听《便利时光》,我甚至想以后干第一份工作觉得累了,可以gap一下,去小区外面的便利店当个收银员,也不是什么不光彩、没出息的事情。
听《很高兴认识你》,我盯着这个平常的题目看了很久。不知道下一次说出这句话是在什么时候。
听《请你慢一些变老好吗》,姚远芳,这三个字放在一起真是太美了。请您慢些变老,多陪陪他吧。
听《此致长春》,像下过春雨,又像是秋雨,窗外阴郁无光,触手可及之处尽是冰凉。光阴催不老这座城市,却带走了很多别的东西。
听《无声河流》,河流是我很喜欢的意象,以前觉得男人就要像河流一样才好。宽阔、无声,蕴满力量。但歌里的长长河流是擦肩而过的我们,可能仅陪伴彼此走过一段就从此走散,但有彼此的日子都是很好的回忆。
听《晚安曲》,你说晚安,我就熄灭了开关。其实不是的。你好比我们这种境界的射手座,一般在微信上说完晚安基本扭头就去打麻将了。(假的假的假的真的你信我
听《假笑》,我还好。在“红脸”人满为患的时候,我的角色往往是“黑脸哥哥”。
听《我们去过很多地方》,想起了《小时代》(划掉)。
我身上有很多自己不喜欢、担心别人也不喜欢的缺点,但有一点特质是我自认为很难得的——同理心。所以每首歌里的故事,我都能感同身受,悲戚与共。可能比起阅历丰富的人来说,这种程度的感同身受真不算什么,我也挺怕的。怕自己万一有一天也受伤了,会不会比别人承受加倍的痛呢。
我一直都惊讶于他们的创造力,不管是编曲、歌词还是主题。这次更有乌镇创作营的尝试,有胡洋、铁哥以及很多很有想法的音乐人一起创作,确实听到了很多惊喜。比如《杨》这首歌的编曲,气氛真是太合适,太贴切了。姚谦老师提议以写信的方式来跟听众交流,也是很特别的点子。
后来看了秦昊写的关于《实名制》一些不为人知的小事之后,对做音乐这件事本身又多了很多敬意。能“不劳而获”地听到这样的作品,对他们是一种尝试,对我这样普通的听众也是。为什么不敢尝试着去认识新的人呢?不抱有任何目的,拿已知的自己去跟未知的外界碰撞,互相打扰彼此的生活。
从前听《松林的低语》时想,脑海中怎么会真的出现灰褐色的盖雪松林呢?听《我可是你手中那一朵鲜花》后再听原唱,按照原来的版本它根本就不是我会喜欢的歌啊。听《谎话情歌》,即使没有恋爱经历也会心痛,情歌有多动听,就会有多怀疑。听《实名制》也是一样的,依然会有很多感叹,感慨,以及庆幸。
总听人抱怨,好妹妹变了。我不怕这些。
我不会执着于《一个人的北京》而不允许“我们去过很多地方,北京天津石家庄“这样的歌存在;不会左手拿着《南北》,右手拿着《实名制》,频频摇头,嘴上却把可能想表达的“《春生》是好妹妹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莫名其妙说成“《春生》是好妹妹一座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不会听着《成都》说赵雷终于火了,民谣不该穷,转头又去说宋冬野再也不是穷小子了,所以他永远也不会再写出《安河桥》这样的歌。
我想看看时间究竟要把我们变成什么样。
我的改变,可以用照片和日记一天天累积。而有关好妹妹的改变,还有音乐可以见证。我想要看到,两个多年前曾像现在的我一样为未来彷徨过的人,如何走向30岁,如何走向下一个、又下一个人生路口。
这其实也是在看我自己。有点期待,又很忐忑,十年后的自己会是个什么样的女人。
就像周杰伦是很多人的青春一样,好妹妹也是我初入大学,即将真正开启未来的大门时有幸收获到的很重要的朋友。下个十年,就算已经当了孩子妈,我还是想跟你们一起歌唱。
人总要有一些寄托的。好妹妹的歌词里,很常见的是“过往”、“往昔”、“少年”、“自在”、“是否”、“风”。你们的往事总会说完。假使你们在某天,因为某人、某事而走进新的场景,又写出了好几首“你们变了”的歌,希望我能赶来为你们砸一次钱——既然看到这里了,劳驾您花一分钟,帮这个来自大山沟子里的孩子祈祷,祈祷她以后经济独立,衣食无忧。
以上说的都不是真的。
再无岁月可回头。好在还有未来可期。同志们一起朝前看呐撸起了袖子加油干!
这把结尾走的可把我牛逼坏了我得叉会儿腰。
伽蓝
2017.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