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龙三专杂谈


初听时我想,熟悉的大梦龙又回来了。酷炫的单封,曲风的转变,都给人不少期待。这两年各种同行衬托,让这张本在意料之中的三专显得似乎更好。然而作为树立唱片业地位的三专,这只是相对更好而已。 我看许多人对于梦龙定义都是“一支销量不俗的独立摇滚乐队”而不是“一支风格另类的流行摇滚乐队”。可是三专的发布宣告了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梦龙已经成为了又一个向商业妥协的摇滚乐队。 事实上梦龙本来是独立乐队,但这并不是Interscope对他们的定位。Interscope作为主流厂牌拥有ID和1R两支商业价值巨大的摇滚乐队,在最近的Evolve中表现出了大厂牌强大的运作能力和商业野心,但也完全暴露了对梦龙失当的定位和商业上的急于求成,把梦龙自成卖点的风格混合上泛滥的流行元素,新鲜感已荡然无存。犹如流行音乐快餐品,不缺市场,只缺营养。 在制作人同为Alex da Kid的首专Night Visions中,Demons就是梦龙商业价值的充分体现,而在三专中对商业元素的过分追求则只会催生出不伦不类的"Stadium Pop Rock"。犹记那年Continued Silence横空出世,年轻的梦龙就获得了销量和口碑的双重认可。可一首Radioactive竟成了梦龙难以逾越的高峰,如Apologize,出道即巅峰。 共和梦龙同属Interscope,而不同的是共和主唱胖子还有流行制作人的身份,使得共和在制作层面上更加自由。而在风格上梦龙走的是另类/独立的高大上路线,而共和是大众流行风格(我一直认为共和是最典型的流行乐队,梦龙是假装不流行的流行摇滚乐队)。实际上两个乐队作为流行摇滚都挺糊的,只是梦龙有风格另类作理由,共和只能说是确实糊。看得出梦龙是有独立摇滚灵魂的乐队,却待在主流厂牌,曲风上显得很纠结,摇摆不定做着妥协。其实我觉得梦龙如果不在Interscope发展,而是待在像Fueled by Ramen这样的独立厂牌,就不至于牺牲特色,也还有机会大卖。 回归正题,三专中Believer和Thunder是我最喜欢的。Thunder中对电子风格的尝试莫名让我喜欢,但Walking the wire和Whatever it takes这两首在全专中流行得实在过分,可以说是梦龙下限之作,正是这两首直接粉碎了我对梦龙回归独立的幻想(想象一下豪华西餐厅卖起了芹菜肉包子。。。),不过专辑制作也有许多硬伤。 过度使用合成器是许多烂曲的通病不用多说,前后半专的不统一也是对商业妥协的结果,千篇一律的hook段落,缺乏新意的副歌,而最不明智的是弱化梦龙的特色。就算流行一点,也应该保留梦龙的风格,我甚至可以想象胖子唱Whatever it takes都毫不违和。可以预想,三专的商业成绩会超过二专,but this album really sucks. 梦龙就此正式沦为体育场快餐流行,改唱大众口水励志歌了。 这次各家媒体对Evolve的低评分是意料之中,也是合情合理的。过度流行迎合大众,这样就只能狗带。 我不希望梦龙变成流行,再糊也没关系。三专已毁,不过单封好评,大丹主歌语速好评,加上听了这么久梦龙,还是给个三星吧。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