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小视的另类流行力量

专辑从一首极富张力的序曲开始,就若即若离的流露出狂放不羁的躁动。虽然Halsey被很多乐评归纳为另类风格,但其实并不准确,就像国内各种连锁火锅店在各地都会有针对性的改良一样,当下的唱片市场已经不太有人会专注于一种纯粹的风格,他们借鉴新鲜元素和改良固有风格已经成为常态。所以在我听来Halsey的新专辑,与其说是另类,不如说它是流行舞曲为基调的模式下加入了另类食材作为卖点。
原本从序曲表现的氛围来听很纯粹,但从Halsey带有沙哑低沉的独白中,引出了一段迷幻又神圣的和声吟唱,不削的口吻加上迷幻的和声让空气中弥漫着神秘又遥远的回想。然而细细听来,制作人对专辑整体气质的把握稍欠火候,比如第二首《100 Letters》,歌曲基调直接转换成了流行舞曲,Halsey在其中也是一首标准的流行电子舞曲的演唱口吻,这与另类风格以及专辑序曲营造出的神秘冷艳色彩并无太大的关系。反而让听众从刚刚营造出的画面中游离,不仅失去了识别性,也因这画面的游离冲淡了本应该有的招牌。
或许因为Halsey还在摸索阶段,人气和市场销量还未达到最理想的火候,所以很多幕后环节还会有所欠缺,但是整体听来,并不意味着这是一张粗糙的专辑。从十几首歌曲中我们能听到很多丰富的编曲,以及细腻的编排。在《Angel On Fire》里面一闪而过类似九寸钉工业金属的麦克风混音效果;歌曲《Lie》穿插在钢琴律动之间类似呻吟似的配唱;《Now Or Never》特意营造出的换气声音,略带气喘吁吁的味道让歌曲在诉说和宣泄中徘徊,反而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原本从序曲表现的氛围来听很纯粹,但从Halsey带有沙哑低沉的独白中,引出了一段迷幻又神圣的和声吟唱,不削的口吻加上迷幻的和声让空气中弥漫着神秘又遥远的回想。然而细细听来,制作人对专辑整体气质的把握稍欠火候,比如第二首《100 Letters》,歌曲基调直接转换成了流行舞曲,Halsey在其中也是一首标准的流行电子舞曲的演唱口吻,这与另类风格以及专辑序曲营造出的神秘冷艳色彩并无太大的关系。反而让听众从刚刚营造出的画面中游离,不仅失去了识别性,也因这画面的游离冲淡了本应该有的招牌。
或许因为Halsey还在摸索阶段,人气和市场销量还未达到最理想的火候,所以很多幕后环节还会有所欠缺,但是整体听来,并不意味着这是一张粗糙的专辑。从十几首歌曲中我们能听到很多丰富的编曲,以及细腻的编排。在《Angel On Fire》里面一闪而过类似九寸钉工业金属的麦克风混音效果;歌曲《Lie》穿插在钢琴律动之间类似呻吟似的配唱;《Now Or Never》特意营造出的换气声音,略带气喘吁吁的味道让歌曲在诉说和宣泄中徘徊,反而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念安娜。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