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外地人在北京


老狼、北京、胡同,如风铃般动听的前奏,第一句就被迷上了。
老狼慵懒的嗓音,实在是太能诠释北京人土著的气质了。
“蹬着板车的南城老头”,寥寥几笔,就刻画出了在胡同里转悠的北京大爷形象。
《一个北京人在北京》描述了非常具体的生活,语气轻松慵懒,
北京的老头老太太就是这样的,即使天天遛鸟摇蒲扇,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似乎他们天生就该这样生活,因为他们是北京人。
虽然这首歌是以北京原住民的角度演唱的,但是也能抚平无数北漂者的心。
“一模一样灰色的楼门牌号都生了锈”,初到北京闯荡,我以为这是个时尚前卫的大都市,到处都是电视宣传片里那么摩登,到处都是大裤衩周围的高级写字楼。
可是到了北京才知道,街角的理发店、小路后面的餐馆、卖汽水的小卖铺,不注意的话,还以为是我们小县城呢。

上班的地方虽然是高楼大厦,楼后面走几步就是破旧的房屋,人们吃完煎饼果子,一擦嘴,就刷卡进入了开着空调的写字间。
好的日子,坏的日子,北京都有。
每天下班的路上,我喜欢看着公交车外的北京,这个大城市感觉特别能”藏污纳垢”,“北京是个站牌 人们上车就登上舞台”,在这里,缝隙中就能有人生存。
南城,全是水果批发、花草种植、建材门市,给人一种非常粗粝的感受,不精致也不奢华,让我想不起这里也叫做北京。
在公交车上看着璀璨的灯火银河,反射着耀眼的光,突然觉得自己能在这里打拼奋斗,真的好幸福。
“北京是个课堂 中了状元就衣锦还乡”,有时不经意会逛到一个豪华商场,奢侈品的味道如影随形,让我禁不住黯然神伤。
十年前我的小学同学在北京读大学,那时候还是个穷学生,暑假她租了一间地下室,第一次去地下室我紧张的不得了,尤其是穿过弯弯绕的小路到地下室打开水,周围的房间像个一个个小格子,我都不敢将目光停留在那里。
不管是开着法拉利的富二代,还是蜗居在地下室的北漂一族,都在同一个空间生活着,是的,我们都在这里生活着。

后来,我也租了房子,走进去要穿过一条灰色胡同,小区很旧很旧,找房子的时候坐着中介的小摩的,冷风刮着脸,我们最终走进一个很有历史的老小区,路边有卖水果的大爷,我说里面怎么那么破,摇摇欲坠的样子,可是我也只能住得起这样的房子吧。
“北京是个站牌 人们上车就登上舞台”,北京的机会那么多,只要努力,就有不可限量的未来,有钱人有那么多钱,他们要付出了多少呀,他们怎么那么牛,能赚到大把大把的钞票。
“有一个人刚失业 有两个人刚失恋”,每个夜里都有人在收拾行李决定离开,在一个略感寒意的夜晚,我坐在某位男性友人的车里,看到旁边的长椅上坐着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她抱着大大的书包,头发凌乱,在我们有一搭无一搭的谈话中,突然就听到一阵刺耳的哭声。那个女孩紧紧抱着书包,哭的异常伤心,我们就一直在车里坐着,不说话,听着女孩的哭声。
后来,两年之后,我也有过那种哭声。

我衣锦没处还乡 我失恋没处疗伤。北京人和外地人的生活是一体化的。
“北京我的梦乡 在梦里你蔚蓝金黄;北京我的故乡 风沙红叶是我的成长。”
一来到北京,一看到那个京津冀的高速牌,就觉得空气里,立即有了一种微小迷离的光,北京的夜色浩瀚美丽,北京的地下室潮湿冷僻。
北京,我想我不够爱你,北京,我想我实在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