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被「自我」所擊倒的Kung Fu Kenny

11項Grammy提名、全球多個媒體的「年度最佳」之選,所向披靡的《To Pimp a Butterfly》令Kendrick Lamar成為說唱界的新一代王者,也令到他面對了很多的壓力。這就像駛上了一條高架橋後,竟又要通過遮天蔽日的隧道,在那裡你會感到有點擔憂、彷徨,卻更容易聽到自己心內的真實回音。能力越大的人,其責任越大,也越容易轉入易迷失的岔道,Kendrick Lamar在新專輯《Damn.》中,一方面仍要延續他為黑人發聲的使命,但另一方面並沒有再昇高射向遠方「政治圍墻」的大炮,而是移動了炮口的方向,對準了自己的心結。
專輯《Damn.》的第一首歌,你可視為引子的《BLOOD.》,就已經借一個盲女人的故事(能聯想到Lamar之前《How Much A Dollar Cost》內的「遭遇」),昭示了自己於服從、聽命,與直視心中陰暗面之間的搖擺,而類似的糾結,也仿佛貫穿著全碟。Kendrick Lamar在《Damn.》中,並沒有搭建如《To Pimp a Butterfly》內的,從恐懼到獲得救贖般,往光明之地方前進、向上的階梯;他的此專輯,讓正面之信念與負面的情緒不斷地拉扯、相互地碰撞,一時會發出了對自己成長的社區、城市(Compton)之混亂狀況的理解(《DNA.》),發出了自己作為黑人其實跟猶太人一樣,都是上帝所選中的子民般的自信(《YAH.》);但轉過頭來,他又在《FEEL.》中駛往孤獨的荒島,用音樂打開了一個黑洞,把萎靡、低落的一面釋放了出來。
矛頭直指FOX News之荒誕評論的《Damn.》(FOX News於Kendrick Lamar的2015 BET Awards表演後指出hip-hop音樂對年輕的非裔人造成的傷害要比種族主義本身更多),以此作為切入點,展開了攻勢(針對FOX News的這段評論的曲目有《BLOOD.》、《DNA.》和《YAH.》)。而Kendrick Lamar在《DNA.》Verse 2中的演繹,如拿手術刀穿肉見骨,用自己歷經艱辛才換取到今天成功的事實,連環地給予這班虛偽又要指指點點的人一拳拳重拳。Kendrick Lamar的新專輯名"Damn."表達了這憤怒,其更深層之意,我想是他對自己糾結內心的一種抒發。於第四首的《ELEMENT.》之中,他寫到了影響他現在之性格形成的幼年家庭遭遇,可聯繫上像電影《Moonlight》式的、橫跨自己三個人生階段(7歲、17歲和27歲)的《FEAR.》,以及最後的《DUCKWORTH.》。Kendrick Lamar從自身生長的家庭環境(要面對母親常常的無理指責)、社區環境(要面對黑幫勢力的猖獗和黑警的惡行),說到了自己的恐懼,與不斷地跟內心搏鬥的成因;或反過來說,他以這「好鬥」的個性為「基點」,再延伸到黑人常見家庭和社區的現實,像以小見大的做法,是高明的創作角度。
在《HUMBLE.》的充滿了寓意之MV之中,Kendrick Lamar以他的教皇造型、最後晚餐般的畫面、和參照聖靈降臨之日,舌狀聖火降落在使徒們頭上之典故的場景,仿佛預告了其新專輯,將會出現不少宗教的元素。涉及到《申命記》的《YAH.》內(《申命記》是上帝與以色列人所立之約的申述,而此歌名指的就是上帝的名字),Kendrick Lamar已經表明了不想用膚色來標榜自己身份,認為不論非裔、西班牙裔、或是印度裔等,都是「以色列人」的後代。Lamar在這專輯中,像走向了大同、各族裔如一家親的方向,所以他聯合U2一起,指向政治、社會領域的《XXX.》,也不止為黑人發聲,而是為整個國家發聲。此外,相互對立的《PRIDE.》和《HUMBLE.》,前者參照了《舊約》內的《箴言》(Proverbs 11:2)(驕傲來、羞恥也來.謙遜人卻有智慧),把堅定的信仰寄託於歌詞,壓制著內心自負的撒旦;而後者又參照了《雅各書》(James 4:7)(你們需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有點「曲線」要自誇、甚至扮成神一樣高高在上的感覺,好讓功夫還未到家的rapper們順服,或學會謙虛。
本應高調、自豪的《PRIDE.》,卻沒有了衝勁,音樂柔軟得好比軟綿綿的蛋糕,並營造了一種迷夢似的氛圍、恍恍惚惚,連Kendrick Lamar的說唱也像失去重力的呢喃,或如情人在耳邊輕聲低訴。相反,本應低調的《HUMBLE.》卻扯起了旗,其亢奮般的beat剛好跟歌內趾高氣揚的主角,非常合襯。這兩首音樂、演繹上與歌名的矛盾,產生了能令人留意的衝突感,而此衝突感,也適於去反映Kendrick Lamar現在那,七上八下之內心感受。
專輯《Damn.》的音樂上呈現著類似的衝突,或可以說是分裂、紛亂的狀況,它一時是出現《DNA.》、《HUMBLE.》和《XXX.》這樣的,大張旗鼓或張揚地伸開了爪牙的作品(都是頂級製作人Mike Will Made It炮製);一時又出現《YAH.》這樣的突然降溫,或《LOVE.》這樣的做得比Justin Bieber更Justin Bieber的柔情作品。此音樂路線較為飄忽的《Damn.》,像沒有了所謂的音樂基調(神專 《To Pimp a Butterfly》中的音樂基調是爵士樂)、沒有了明確的方向,但我認為這不定的方向,就是專輯《Damn.》所定的音樂方向,Kendrick Lamar表面上的功成名就,與他真實中迷失低落的反差,正正是以如此波動起伏的作品,更能地體現了出來。
當我們以為《To Pimp a Butterfly》會耗掉Kendrick Lamar的大部分才華,這張《Damn.》仍顯示出他活躍的思維與厲害的創作能力。專輯看似鬆散的內容,實質卻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張結實的網。在這網中,他把自己與家庭、社區、種族、或是跨越種族的世界相連,跟著又能回到「自己」這個中心。簡單地打個比喻就是,《To Pimp a Butterfly》有一條較清晰的脈絡,如俱線性的結構,然而《Damn.》卻像電影《Arrival》中的語言符號,是非線性的、突破了一些專輯的傳統「故事發展」模式。或許我上述的想法,有點過分地解讀,但不可懷疑是Kendrick Lamar並沒死守一方陣地,他的音樂既能很Jazz,或趨向「根源」性的,又能很潮很pop,或連Drake所擅長的風格都玩了,且玩得比Drake更加地好!我們猜不到Kendrick Lamar會在《Damn.》中有此較大的改變,可又不覺得他潮了pop了的音樂,漸失掉所謂的「靈魂」,像Kendrick Lamar突然換了一套唐裝出來,但他依然駕馭得到、穿得很有型,並沒有出現衣不稱身的狀況。
化身"Kung Fu Kenny"的Kendrick Lamar(這形象參考了Don Cheadle於《Rush Hour 2》中扮演的Kenny,而Don Cheadle也在《DNA.》的MV內出演了重要一角),可能對「功夫」或中國文化的瞭解仍停留於淺層面,但他確實打出了Hip-Hop音樂的真功夫。他此製作上「硬橋硬馬」的新專輯,憑著長篇敘事詩《FEAR.》、情節峰迴路轉的街頭神話《DUCKWORTH.》等作品,已又一次地證明自己,是個出色的storyteller!在《HUMBLE.》的MV裏,那模仿了《Being John Malkovich》的一幕,或者不單在說周圍的rapper們難達到自己的高度,也暗示了Kendrick Lamar已陷入了一個「自我」的漩渦,幸好其專輯《Damn.》,於自誇外還並存著自省,才使到他自己避免成為「自我」的傀儡,繼續保持著創作上的清醒。

推薦:FEAR.
專輯《Damn.》的第一首歌,你可視為引子的《BLOOD.》,就已經借一個盲女人的故事(能聯想到Lamar之前《How Much A Dollar Cost》內的「遭遇」),昭示了自己於服從、聽命,與直視心中陰暗面之間的搖擺,而類似的糾結,也仿佛貫穿著全碟。Kendrick Lamar在《Damn.》中,並沒有搭建如《To Pimp a Butterfly》內的,從恐懼到獲得救贖般,往光明之地方前進、向上的階梯;他的此專輯,讓正面之信念與負面的情緒不斷地拉扯、相互地碰撞,一時會發出了對自己成長的社區、城市(Compton)之混亂狀況的理解(《DNA.》),發出了自己作為黑人其實跟猶太人一樣,都是上帝所選中的子民般的自信(《YAH.》);但轉過頭來,他又在《FEEL.》中駛往孤獨的荒島,用音樂打開了一個黑洞,把萎靡、低落的一面釋放了出來。
矛頭直指FOX News之荒誕評論的《Damn.》(FOX News於Kendrick Lamar的2015 BET Awards表演後指出hip-hop音樂對年輕的非裔人造成的傷害要比種族主義本身更多),以此作為切入點,展開了攻勢(針對FOX News的這段評論的曲目有《BLOOD.》、《DNA.》和《YAH.》)。而Kendrick Lamar在《DNA.》Verse 2中的演繹,如拿手術刀穿肉見骨,用自己歷經艱辛才換取到今天成功的事實,連環地給予這班虛偽又要指指點點的人一拳拳重拳。Kendrick Lamar的新專輯名"Damn."表達了這憤怒,其更深層之意,我想是他對自己糾結內心的一種抒發。於第四首的《ELEMENT.》之中,他寫到了影響他現在之性格形成的幼年家庭遭遇,可聯繫上像電影《Moonlight》式的、橫跨自己三個人生階段(7歲、17歲和27歲)的《FEAR.》,以及最後的《DUCKWORTH.》。Kendrick Lamar從自身生長的家庭環境(要面對母親常常的無理指責)、社區環境(要面對黑幫勢力的猖獗和黑警的惡行),說到了自己的恐懼,與不斷地跟內心搏鬥的成因;或反過來說,他以這「好鬥」的個性為「基點」,再延伸到黑人常見家庭和社區的現實,像以小見大的做法,是高明的創作角度。
在《HUMBLE.》的充滿了寓意之MV之中,Kendrick Lamar以他的教皇造型、最後晚餐般的畫面、和參照聖靈降臨之日,舌狀聖火降落在使徒們頭上之典故的場景,仿佛預告了其新專輯,將會出現不少宗教的元素。涉及到《申命記》的《YAH.》內(《申命記》是上帝與以色列人所立之約的申述,而此歌名指的就是上帝的名字),Kendrick Lamar已經表明了不想用膚色來標榜自己身份,認為不論非裔、西班牙裔、或是印度裔等,都是「以色列人」的後代。Lamar在這專輯中,像走向了大同、各族裔如一家親的方向,所以他聯合U2一起,指向政治、社會領域的《XXX.》,也不止為黑人發聲,而是為整個國家發聲。此外,相互對立的《PRIDE.》和《HUMBLE.》,前者參照了《舊約》內的《箴言》(Proverbs 11:2)(驕傲來、羞恥也來.謙遜人卻有智慧),把堅定的信仰寄託於歌詞,壓制著內心自負的撒旦;而後者又參照了《雅各書》(James 4:7)(你們需順服神,務要抵擋魔鬼,魔鬼就必離開你們逃跑了),有點「曲線」要自誇、甚至扮成神一樣高高在上的感覺,好讓功夫還未到家的rapper們順服,或學會謙虛。
本應高調、自豪的《PRIDE.》,卻沒有了衝勁,音樂柔軟得好比軟綿綿的蛋糕,並營造了一種迷夢似的氛圍、恍恍惚惚,連Kendrick Lamar的說唱也像失去重力的呢喃,或如情人在耳邊輕聲低訴。相反,本應低調的《HUMBLE.》卻扯起了旗,其亢奮般的beat剛好跟歌內趾高氣揚的主角,非常合襯。這兩首音樂、演繹上與歌名的矛盾,產生了能令人留意的衝突感,而此衝突感,也適於去反映Kendrick Lamar現在那,七上八下之內心感受。
專輯《Damn.》的音樂上呈現著類似的衝突,或可以說是分裂、紛亂的狀況,它一時是出現《DNA.》、《HUMBLE.》和《XXX.》這樣的,大張旗鼓或張揚地伸開了爪牙的作品(都是頂級製作人Mike Will Made It炮製);一時又出現《YAH.》這樣的突然降溫,或《LOVE.》這樣的做得比Justin Bieber更Justin Bieber的柔情作品。此音樂路線較為飄忽的《Damn.》,像沒有了所謂的音樂基調(神專 《To Pimp a Butterfly》中的音樂基調是爵士樂)、沒有了明確的方向,但我認為這不定的方向,就是專輯《Damn.》所定的音樂方向,Kendrick Lamar表面上的功成名就,與他真實中迷失低落的反差,正正是以如此波動起伏的作品,更能地體現了出來。
當我們以為《To Pimp a Butterfly》會耗掉Kendrick Lamar的大部分才華,這張《Damn.》仍顯示出他活躍的思維與厲害的創作能力。專輯看似鬆散的內容,實質卻環環相扣、形成了一張結實的網。在這網中,他把自己與家庭、社區、種族、或是跨越種族的世界相連,跟著又能回到「自己」這個中心。簡單地打個比喻就是,《To Pimp a Butterfly》有一條較清晰的脈絡,如俱線性的結構,然而《Damn.》卻像電影《Arrival》中的語言符號,是非線性的、突破了一些專輯的傳統「故事發展」模式。或許我上述的想法,有點過分地解讀,但不可懷疑是Kendrick Lamar並沒死守一方陣地,他的音樂既能很Jazz,或趨向「根源」性的,又能很潮很pop,或連Drake所擅長的風格都玩了,且玩得比Drake更加地好!我們猜不到Kendrick Lamar會在《Damn.》中有此較大的改變,可又不覺得他潮了pop了的音樂,漸失掉所謂的「靈魂」,像Kendrick Lamar突然換了一套唐裝出來,但他依然駕馭得到、穿得很有型,並沒有出現衣不稱身的狀況。
化身"Kung Fu Kenny"的Kendrick Lamar(這形象參考了Don Cheadle於《Rush Hour 2》中扮演的Kenny,而Don Cheadle也在《DNA.》的MV內出演了重要一角),可能對「功夫」或中國文化的瞭解仍停留於淺層面,但他確實打出了Hip-Hop音樂的真功夫。他此製作上「硬橋硬馬」的新專輯,憑著長篇敘事詩《FEAR.》、情節峰迴路轉的街頭神話《DUCKWORTH.》等作品,已又一次地證明自己,是個出色的storyteller!在《HUMBLE.》的MV裏,那模仿了《Being John Malkovich》的一幕,或者不單在說周圍的rapper們難達到自己的高度,也暗示了Kendrick Lamar已陷入了一個「自我」的漩渦,幸好其專輯《Damn.》,於自誇外還並存著自省,才使到他自己避免成為「自我」的傀儡,繼續保持著創作上的清醒。

推薦:FEAR.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田中小百合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