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一专,终于等到了黄龄和常石磊极致绚烂的合作
时隔七年,黄龄终于又发片了,而且又回到了第一张专辑里那个融合东方神韵与欧美电子节拍的她。第二张专辑虽然叫做《特别》,却是被台式情歌层层包围的一张并不特别的平庸之作。
当然,这张专辑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她与常石磊的合作。专辑中的曲目大都由常石磊操刀。在黄龄因为各种选秀翻唱而小有名气之前,曾在豆瓣上与网友互动,其中就称常石磊为她的“缪斯”,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所幸十年后我们终于又等到了他们的合作。
而这一次的合作里,常石磊变了,黄龄也变了。
越来越多人认识常石磊,越来越多人找常石磊做音乐,但他却一直在“寻找”黄龄。
我们看到他和萨顶顶、张杰、林忆莲等等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牌的歌手合作,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让他释放出他的鬼才。他和萨顶顶的合作像是一场公益献身。他和张杰的合作里大玩离调结果差点把张杰玩死。他为林忆莲做了专辑,但林忆莲的一本正经与他奔涌而狂浪的电子节拍貌合神离。就像在《中国之星》上,他老是弹钢琴唱抒情,像一个乖得不得了的孩子,但所有人都在期待,那个在节拍里沉溺打滚翻腾的野兽一般的常石磊,那个真正独特的常石磊。
但这一面的他却一直被禁锢。常石磊有着温柔而神经质的内心世界,因为音色、演唱风格等等的关系,常石磊自己唱不出他作品里的这些有些女性化的向度。这一面的他一直在“寻找”黄龄。
而黄龄呢?她也一直在寻找常石磊。
黄龄现在得到的地位与她的实力是远远不符的。在首张专辑达到了如此的高度之后,她却迷失了方向——参加十三线综艺《歌声传奇》暴露硬技术短板,不少大众化曲目唱得还不如刘惜君。跑去台湾挂个转音天后的名号,发了《特别》,也没掀起多大风浪。发了《风月》,中式风情的当代R&B算是标志性了吧,也没什么声势。当真行到末路了吗?未必见得。平心而论,黄龄唱普通流行抒情曲也是一把好手了,咬字精致,音色柔美,比一般同辈歌手段数高出不少,但就是没到那个吸引人的阈值线。
要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一般人对作品的正面反应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嗯,挺好听的”,另一种是“卧槽,我要转发”。只有后者才能真正地在这个时代带来流行度。唱抒情歌的黄龄是前者,虽然优质,但依然泯然众人。而与常石磊重新合作后,她终于成为了后者。
这张专辑可以从三个向度来聊。一是黄龄的演唱,二是常石磊的制作,三是专辑的创作与排布。
黄龄的演唱
先说黄龄的演唱,可以听出常石磊调教的痕迹,无比多变,各种怪异的腔调在她撩人妩媚的基调下都合理。她尖声细唱时有种病态狂狷的美感,她的东方式转音我想不到有人能比她唱得更好。她仿佛在泥土中堕落邪笑,但她的魅力却像一个黑洞一般惹人沉迷。单单一首《天涯歌女》她的唱法就几百字都分析不完,开场故作粗壮深沉,而后“觅呀觅呀觅呀觅知音”仿佛懒得咬字,把共鸣都塞在鼻子里。到了“小妹唱歌”结尾竟然还得瑟地加了一个上扬的挑逗尾音,“叫我约瑟芬或阿瓦尔古丽”时变成了极致的妩媚柔情。“我唱~~着”的转音撩人到极致,下一句“撒哈拉的骄阳”突然又加入了点模仿美声的正经腔调,“西西里的眼波旖旎”又突然柔美起来……几乎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戏剧性,能做到这样的音色转换与信息量传达,黄龄经过多年磨练后简直深不可测。这首歌的难唱程度基本是地狱级别。
而《凤凰于飞》里她先是视图准确地把握了老上海歌者的风情,几个轻盈而带着鬼魅的“飞!”又是张力十足。而《南屏晚钟》里她刻意含糊不清的咬字确实仿佛慵懒的梦境中,却在第二段副歌压着喉咙挤出了怪异而病态的音色,反而让如梦似幻的味道更加显著。
但这还不是全部。《来日方长》里的她的温柔精致极为迷人,《漂白》里的她唱起舞曲来时尚而流畅,《我们都不应该孤单》里的她小心翼翼地在常石磊刻意营造的demo lo-fi般的衣柜声效里,用孩童般的声音唱着儿歌般单纯的曲调,《在一起就不孤单?》的她落寞而忧伤,《月圆花好》里是东方小调的隽永,还有许多微笑或慵懒的小表情,《永远的微笑》里化身低沉的女伶,《封存》里她归于平淡与抒情……总之每首歌她都有着不同的音色与处理,演绎能力令人咂舌。
最可贵的是,她在演唱中还总是会加入许多基于意境的可闻的表情动作,例如《月圆花好》里,她唱到“双双对对”时不时的微笑都能从演唱中看到她的嘴角弧度,结合着刻意留下的叹气等细节,让她的演唱人情味格外浓厚。
确实,我们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一张演唱细节如此之丰富考究的华语唱片了。
常石磊的制作
再聊聊常石磊的制作。其实经历了上半段的演唱分析,每首歌的底色也透露得差不多了,这里就说几个有趣的地方。
这张专辑基本制作风格差不多就两种,“过度制作”和“极简制作”,《天涯歌女》、《凤凰于飞》和《南屏晚钟》属于前者,《漂白》居中,其余属于后者。一上来的《天涯歌女Intro》的多轨和声结合着深沉的节奏与飘散的仙音就展现出了强烈的压迫感。《天涯歌女》全程穿插了《High歌》的动机,但在肆意飞散的喧嚣电子重节拍里,还有着庄严而“不祥”的暗色调弦乐器,让这首歌有种黑色的光芒。《凤凰于飞》开头仿佛是New Age般清新可人,而“飞!”的段落出了水滴般散开的合成器,最提升质感的是笙的使用,瞬间奏出了凤凰飞天的振翅感。只能说不知道常石磊是怎么想到这个既中式又前卫的搭配的。
另一首制作上特别密集的曲目是《南屏晚钟》开头甚至有种Dirty Projector的拼贴人声实验感,但到了第二段副歌突然绽放的电子节拍仿佛来自Bjork的哪首前卫作品,一个个“敲呀敲呀”结合着鼓机的震颤,仿佛捶打在听者的心脏上。常石磊在实验味道中肆意泼墨着他对音乐色彩的想象,结果精彩到令人发狂。
最后谈谈整张专辑
常石磊操刀的整张专辑几乎就是他内心世界的展现,只不过他借了音色可塑性极强而又特别懂他的黄龄的演唱来表达。在这里我们读出了他的前卫狂狷,也读出了他的脆弱敏感,因此专辑也基本可以泾渭分明地劈成热闹非凡的实验部分,与柔弱细腻的抒情部分。虽然都完成得不错,但抒情部分的冗长还是稍微拖了一些专辑的聆听节奏。
但黄龄最成功的地方除了演唱上的信手拈来以外,还在于赋予了这些作品一种统一的中式风情,让这些融汇多种元素的作品得以凝聚在黄龄极其现代又极具民族的特质当中。这与首张专辑中的她是一脉相承的。
黄龄与常石磊都在彼此中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而这张专辑,可能会是我近两年最喜欢的华语流行专辑了。
顺带放一句狠话,大陆新生代女歌手里,似乎还没有人能做出两张黄龄《痒》和《来日方长》这种质量的专辑的。没有。
评分:
A-
推荐曲目:
天涯歌女
南屏晚钟
凤凰于飞
漂白
当然,这张专辑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她与常石磊的合作。专辑中的曲目大都由常石磊操刀。在黄龄因为各种选秀翻唱而小有名气之前,曾在豆瓣上与网友互动,其中就称常石磊为她的“缪斯”,崇拜之情溢于言表。所幸十年后我们终于又等到了他们的合作。
而这一次的合作里,常石磊变了,黄龄也变了。
越来越多人认识常石磊,越来越多人找常石磊做音乐,但他却一直在“寻找”黄龄。
我们看到他和萨顶顶、张杰、林忆莲等等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牌的歌手合作,但没有一个人能够让他释放出他的鬼才。他和萨顶顶的合作像是一场公益献身。他和张杰的合作里大玩离调结果差点把张杰玩死。他为林忆莲做了专辑,但林忆莲的一本正经与他奔涌而狂浪的电子节拍貌合神离。就像在《中国之星》上,他老是弹钢琴唱抒情,像一个乖得不得了的孩子,但所有人都在期待,那个在节拍里沉溺打滚翻腾的野兽一般的常石磊,那个真正独特的常石磊。
但这一面的他却一直被禁锢。常石磊有着温柔而神经质的内心世界,因为音色、演唱风格等等的关系,常石磊自己唱不出他作品里的这些有些女性化的向度。这一面的他一直在“寻找”黄龄。
而黄龄呢?她也一直在寻找常石磊。
黄龄现在得到的地位与她的实力是远远不符的。在首张专辑达到了如此的高度之后,她却迷失了方向——参加十三线综艺《歌声传奇》暴露硬技术短板,不少大众化曲目唱得还不如刘惜君。跑去台湾挂个转音天后的名号,发了《特别》,也没掀起多大风浪。发了《风月》,中式风情的当代R&B算是标志性了吧,也没什么声势。当真行到末路了吗?未必见得。平心而论,黄龄唱普通流行抒情曲也是一把好手了,咬字精致,音色柔美,比一般同辈歌手段数高出不少,但就是没到那个吸引人的阈值线。
要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一般人对作品的正面反应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嗯,挺好听的”,另一种是“卧槽,我要转发”。只有后者才能真正地在这个时代带来流行度。唱抒情歌的黄龄是前者,虽然优质,但依然泯然众人。而与常石磊重新合作后,她终于成为了后者。
这张专辑可以从三个向度来聊。一是黄龄的演唱,二是常石磊的制作,三是专辑的创作与排布。
黄龄的演唱
先说黄龄的演唱,可以听出常石磊调教的痕迹,无比多变,各种怪异的腔调在她撩人妩媚的基调下都合理。她尖声细唱时有种病态狂狷的美感,她的东方式转音我想不到有人能比她唱得更好。她仿佛在泥土中堕落邪笑,但她的魅力却像一个黑洞一般惹人沉迷。单单一首《天涯歌女》她的唱法就几百字都分析不完,开场故作粗壮深沉,而后“觅呀觅呀觅呀觅知音”仿佛懒得咬字,把共鸣都塞在鼻子里。到了“小妹唱歌”结尾竟然还得瑟地加了一个上扬的挑逗尾音,“叫我约瑟芬或阿瓦尔古丽”时变成了极致的妩媚柔情。“我唱~~着”的转音撩人到极致,下一句“撒哈拉的骄阳”突然又加入了点模仿美声的正经腔调,“西西里的眼波旖旎”又突然柔美起来……几乎每一个字都充满了戏剧性,能做到这样的音色转换与信息量传达,黄龄经过多年磨练后简直深不可测。这首歌的难唱程度基本是地狱级别。
而《凤凰于飞》里她先是视图准确地把握了老上海歌者的风情,几个轻盈而带着鬼魅的“飞!”又是张力十足。而《南屏晚钟》里她刻意含糊不清的咬字确实仿佛慵懒的梦境中,却在第二段副歌压着喉咙挤出了怪异而病态的音色,反而让如梦似幻的味道更加显著。
但这还不是全部。《来日方长》里的她的温柔精致极为迷人,《漂白》里的她唱起舞曲来时尚而流畅,《我们都不应该孤单》里的她小心翼翼地在常石磊刻意营造的demo lo-fi般的衣柜声效里,用孩童般的声音唱着儿歌般单纯的曲调,《在一起就不孤单?》的她落寞而忧伤,《月圆花好》里是东方小调的隽永,还有许多微笑或慵懒的小表情,《永远的微笑》里化身低沉的女伶,《封存》里她归于平淡与抒情……总之每首歌她都有着不同的音色与处理,演绎能力令人咂舌。
最可贵的是,她在演唱中还总是会加入许多基于意境的可闻的表情动作,例如《月圆花好》里,她唱到“双双对对”时不时的微笑都能从演唱中看到她的嘴角弧度,结合着刻意留下的叹气等细节,让她的演唱人情味格外浓厚。
确实,我们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听到一张演唱细节如此之丰富考究的华语唱片了。
常石磊的制作
再聊聊常石磊的制作。其实经历了上半段的演唱分析,每首歌的底色也透露得差不多了,这里就说几个有趣的地方。
这张专辑基本制作风格差不多就两种,“过度制作”和“极简制作”,《天涯歌女》、《凤凰于飞》和《南屏晚钟》属于前者,《漂白》居中,其余属于后者。一上来的《天涯歌女Intro》的多轨和声结合着深沉的节奏与飘散的仙音就展现出了强烈的压迫感。《天涯歌女》全程穿插了《High歌》的动机,但在肆意飞散的喧嚣电子重节拍里,还有着庄严而“不祥”的暗色调弦乐器,让这首歌有种黑色的光芒。《凤凰于飞》开头仿佛是New Age般清新可人,而“飞!”的段落出了水滴般散开的合成器,最提升质感的是笙的使用,瞬间奏出了凤凰飞天的振翅感。只能说不知道常石磊是怎么想到这个既中式又前卫的搭配的。
另一首制作上特别密集的曲目是《南屏晚钟》开头甚至有种Dirty Projector的拼贴人声实验感,但到了第二段副歌突然绽放的电子节拍仿佛来自Bjork的哪首前卫作品,一个个“敲呀敲呀”结合着鼓机的震颤,仿佛捶打在听者的心脏上。常石磊在实验味道中肆意泼墨着他对音乐色彩的想象,结果精彩到令人发狂。
最后谈谈整张专辑
常石磊操刀的整张专辑几乎就是他内心世界的展现,只不过他借了音色可塑性极强而又特别懂他的黄龄的演唱来表达。在这里我们读出了他的前卫狂狷,也读出了他的脆弱敏感,因此专辑也基本可以泾渭分明地劈成热闹非凡的实验部分,与柔弱细腻的抒情部分。虽然都完成得不错,但抒情部分的冗长还是稍微拖了一些专辑的聆听节奏。
但黄龄最成功的地方除了演唱上的信手拈来以外,还在于赋予了这些作品一种统一的中式风情,让这些融汇多种元素的作品得以凝聚在黄龄极其现代又极具民族的特质当中。这与首张专辑中的她是一脉相承的。
黄龄与常石磊都在彼此中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而这张专辑,可能会是我近两年最喜欢的华语流行专辑了。
顺带放一句狠话,大陆新生代女歌手里,似乎还没有人能做出两张黄龄《痒》和《来日方长》这种质量的专辑的。没有。
评分:
A-
推荐曲目:
天涯歌女
南屏晚钟
凤凰于飞
漂白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木一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大陆新生代女歌手里,似乎还没有人能做出两张黄龄《痒》和《来日方长》这种质量的专辑的。没有。
有的。举一个:歌者森 (不过她专辑是国外名制作人做的……
虽然有挺多不同意的地方的,但是不像短评那些人那么随意,写得还是很专业的,绝对有音乐素养。点个同意~我心中是b+
就是看到了微博上的这篇乐评,才沉迷于《来日方长》的
这么晚才看到,黄龄的专辑质量都属上乘,现在才火着实有点惋惜,现在网上已经开始有人倒卖她音乐专辑赚钱了,淘宝音像店有卖她正版专辑的也在这几个月内卖光下架了,遗珠终于被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