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实录:少女的祈祷,天使的声音

Concert YY之后,香港的填词人作曲人纷纷举办作品音乐会。与同侪都邀约原唱大牌明星的做法不同,陈辉阳的作品音乐会反其道而行。他没有邀请任何一位大众熟知的明星,音乐会上全部曲目由28个不知名的女声合唱。“这并非我的作品回顾音乐会,而是一个主题音乐会。主题当然是我的主角,28少女环迴高唱。”他在场刊中这样写道。
8月在荃湾大会堂的首次表演取得成功后,虽然众筹出版唱片的活动只筹得目标金额的23%,幸好原定的再演没有跳票,于圣诞节前两夜”杀入“了旺角的麦花臣场馆。
陈辉阳向来喜欢在作品中加入古典音乐元素,也曾出过钢琴演奏版的作品大碟。学院派的教育经历,和乐团指挥的父亲对他的影响显然很大。我不知他是否基督徒,但”chorus(唱诗班)“一词的使用彰显着宗教意味,也的确在表演现场得到验证。
音乐会后的分享中,陈辉阳才把上下半场的名字告诉大家。上半场是”快乐的轻盈“,是”我们的爱可以伸展到多大多远“;下半场是”灵魂的黑暗“,是”我们终要面对的独自一人的时刻“。得知这两个主题后,这些情歌便显得意义广阔得多了。
【快乐的轻盈】
开唱曲《天使的礼物》本就是写给社会上各行各业的赞歌,有看过首场表演的乐评人说女声们的表现力远及不上歌神陈医生,我不赞同。圣歌般的改编给这首歌带来了上帝一般的视角,人生重奏就像伸出的很多双手,带来一些比原唱更多的慰藉意味。
《鱼蛋歌》可能是上半场最不为大家所知的一首歌,收录在Twins的出道六周年专辑《我们相爱6年》中,原唱是阿Sa与商台广播剧角色苦荣。词人李峻一以鱼蛋喻爱情,市井味十足,与唱诗班的浮于天际的歌声相互融合,就像咖喱加奶油,既有荒诞戏剧感又很有现场感,成为音乐会后久久萦绕在我心头的一首作品。陈辉阳甚至说这是他选择来旺角的麦花臣演出的契机。
与主题名所昭示的那样,上半场虽然不乏负面的情绪(《黑夜不再来》《明日有明天》),但总体而言是快乐的。它鼓励我们要与人交流(《Shall We Talk》),要去爱(《日与夜》),即使受伤害(《到处留情》),即使胆怯害怕(《怯》),也要爱自己(《哀悼乳房》)、欣赏自己(《终身美丽》),要与所爱之人交换最温柔的部分(《交换温柔》)。
唱到《交换温柔》的时候,邻座的女生突然把手伸到旁边紧紧握住男友,像在上演舞台上的”将温柔捐给你,都怕未够“,虐得我泪眼婆娑。
【灵魂的黑暗】
下半场则各有各的”丧“,像是一出编排精妙的舞台剧。
音乐会前放出的两首宣传曲《少女的祈祷》和《垃圾》打头。这两首歌于陈辉阳、于两位词坛巨擘、于两位原唱的女歌手都意义重大,这里按下不表。
《少女的祈祷》以浪漫的古典钢琴曲打首,讲述的却是渴望爱而得不到爱的故事。陈辉阳自己这样说:”旧版本的少女的祈祷,天空是蓝色的,而新版本你的天空是灰色的。我没有改变它的编曲,只是改变了天空的颜色而已。“
《垃圾》作为”垃圾五部曲“的首作,更是一”丧“到底,低到尘埃里。现场表演中,28位女生甚至躺下演唱,契合歌中的卑微姿态。
《暗涌》同样是暗恋情愫,却甚至没有上半场的《怯》勇敢,而是悲观的”越美丽的东西我越不可碰“。舞台灯光也在此处臻于化境,风起云涌,与澎湃的歌声相得益彰。
《三千年前》一开口便是”告别“。原版李香琴的口白是垂暮的老妪,女声合唱版则是死去后重回到少女模样的鬼魂,听得我头皮发麻。之后我听原版和女声合唱录音室版都没有再体会到当时的感觉。
紧接着的《人来人往》好像死前一页页翻过的回忆——”闭起双眼你最挂念谁,眼睛张开身边竟是谁“,充分展现了舞台剧一般的曲目编排。陈辉阳也在场刊中预告:”‘泪崩’警告现正悬挂,请做好防‘哭’准备。“
《孤独探戈》是黑暗中的独舞,不在现场无法想象人声和钢琴能搭配出如此震撼的效果。
《火鸟》是2012年杨千嬅重回华星唱片的首张EP同名曲,重生意味不言而喻。
《抬起我的头来》和《最后的歌》则是杨千嬅出道之初的两张专辑《夏天的故事》和《冬天的故事》中的作品。前者终于牵引出下半场中难得的倔强情绪,后者原就是一首写于上世纪末的告别歌,”旋律比我幸运,我的下场没法知“,又唱得台上的女声纷纷洒泪。
Encore的第一首是陈奕迅的《失恋太少》。陈辉阳直言很喜欢这首早期的作品。
最后一首是傅佩嘉的《绝》。这首歌在Concert YY出现时已经令很多人大跌眼镜,而今再次得到作曲人的首肯。据说当年在KTV红到连”加州红“的老板都要亲自感谢陈辉阳,可惜当年身在广东小城市的我没有体会到这首歌的红。
值得一提的是,整场表演中除了5首歌之外,词作者都是林夕。场刊中甚至还把《日与夜》的作者错标成林夕。不知道早就对陈辉阳改了”终会淡忘你的脸“耿耿于怀的黄伟文,会不会留意到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