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妝前後:真實與粉飾之間
在楊千嬅的專輯作品中,大多數都擁有既定的主題:以旅遊為題的《到此一遊》;季節為題的《夏天的故事》《冬天的故事》;自己打自己的《MvsM》系列;單身女性為題的《single》;以禽鳥寓意重生為題的《火鳥》……等等在此不一而足。特別是2001年至2003年的數張專輯,都有自己特定的主題,以至於每首歌都配有專屬的英文名(可在CD包裝及內頁中看到)。其餘幾張(《Miriam》《MvsM》《Miriam's Music Box》)都有比較明確的主題,然而這一張呢?
《Make Up》專輯發行於2003年07月,是楊千嬅在新藝寶時期約滿前的最後一張專輯,一方面由於缺乏公司宣傳,另一方面(是否製作團隊有意為之?)曲風也偏實驗性,使得這張專輯並沒有叫好叫座,時至今日只有一首「飛女正傳」傳頌度較高,其餘歌曲即使高質也被歌迷們視為「滄海遺珠」。
這張名為「化妝」的專輯,專輯標題把封面一分為二,一半是千嬅在車廂內塗抹唇彩的鏡頭,另一半則是反光的銀色光面;
專輯以禮盒形式包裝(個人認為是楊千嬅所有專輯包裝中最精美的包裝之一),內裡除了有供播放的CD以及贊助商禮品券之外,還有一本迷你寫真,一份仿電影場口劇本的歌詞本,以及三張僞明信片。
明信片上楊千嬅各自寫了三段話:
1. 音樂也可以有畫面。現在挑選了一些懷舊影片,重新演繹,讓大家遊歷一下,看看2003年的國度裡,哪一個楊千嬅最上妝。
2. 常常聽見:「你真人比上鏡還漂亮!!」他們真的很友善。心裡暗暗高興,因為這樣等於天生麗質,並能耐看一點!三秒後,我又憂心起來,因為事實上「上鏡」的時間比較長……>_<
3. 角色扮演,相對地像整個人也上了妝。然而這種性格上的妝容,並不是每一個人也可以接受得來。最有趣的是,演戲的機會越多,也開始越了解自己。可能自己對某種化妝的抗拒,相對地也突出了自己的真身。你們也可嘗試代入不同的角色裡,感受一下,找出共鳴。
2003年的楊千嬅,已經開始站穩在女歌手一線的位置,在香港電影界中也開始獲得肯定。她比喻電影中的角色扮演為「性格上的妝容」,卻反而從這種粉飾之中更加了解真實的自己。在反觀專輯內的曲目,除了Bonus的兩首電影主題曲以及廣告歌之外,主體的10首均以上世紀60年代-80年代的老電影名字為題目。仔細研究一下,張專輯從構思立意到包裝,都貫徹着「粉飾」與「真實」之間的較量:
1. 歌名:假的電影名字 vs. 真的歌曲名字;
2. 封面:妝容下的歌者 vs. 反光面中的聽者;
3. 禮盒內容:假的電影戲票與場口劇本 vs. 真的CD盒與歌詞本;
4. 明信片:假的明信片 vs. 歌者通過專輯想表達的真實想法。
……
同樣地,專輯內的歌曲,除了附贈的2首宣傳曲之外,10首歌也可以看作表達着同一個概念:表面上所看到的現象,與真實內心之間的矛盾。此外,10首歌也有着10種風格迥異的編曲和演繹,加上每首歌歌詞營造出的不同畫面,與「電影」這個主題所指的不同電影類型也有不謀而合之處:
龍爭虎鬥 Enter the Dragon:表面的好勇鬥狠(粉飾) vs. 真正的強者(真實)
當時媒體對楊千嬅與容祖兒兩新晉天后的“鬥法”關注度十分高,在此背景下楊千嬅唱出的這一首歌,表面上是互相之間的龍爭虎鬥好勇鬥狠,實際上她卻從沒想過如此互鬥,情願拿出氣力來“救地球”;
飛女正傳 Teddy Girl:鬧市表面的繁華與被唾棄的一對(粉飾) vs. 真正不顧一切的愛情(真實)
整張專輯中電影畫面感最豐滿的一首。歌詞刻畫着在繁華鬧市中被社會唾棄的“飛仔飛女”,實質讚頌着這種不顧一切的愛情。本人認為可視作是“勇”的延續,也可視作“小飛俠”的前傳;(可參見本人在《Miriam's Music Box》頁面中對“小飛俠”一曲的評論)
歌舞昇平 The Tango Lesson:交誼舞的光鮮與美麗(粉飾) vs. 通過舞蹈換來的真正情感(真實)
優雅的探戈節拍營造出流麗的畫面,但實際上歌詞卻在說「踩到你」「踩到我」的話要如何應對,像是初學交誼舞的小女生強裝成熟,通過舞蹈表達着真感情;
民間傳奇 Hongkong Folklore:公主的既定身份(粉飾) vs. 真實民間的生活體驗(真實)
楊千嬅的童話故事系列之一,這次說的卻是一個中國民間的虛構傳奇故事。注意到歌名的英文被稱為「Hongkong Folklore」,也有其他文章(有興趣者可自行搜尋「楊千嬅 流行音樂的反思」)若有所指地暗喻「公主」與香港之間的角色關係;
稀客 Accidental Tourist:遊客與旅途中的美好(粉飾) vs. 一閃即逝的情感關係(真實)
歌迷眼中一首經典的滄海遺珠。詞人以遊客與風景的關係寓意情感的雙方,前者給人的感覺是美好而嚮往的,但事實上歌曲卻是哀怨和不捨;
啼笑因緣 Laughing Wild:常人對表達情感的顧忌(粉飾) vs. 自我的真性情表達(真實)
本人認為這首歌是楊千嬅對「大笑姑婆」這個稱呼的一個完整回應。當年她總被描黑成沒有儀態,在台上或公衆場合都會失態地大笑或大哭,而事實上這卻是她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小聲哭大聲笑,震撼程度不亞於這首歌中嘈吵的電子音效(笑);
藍與黑 Mr. Blue and Ms. Black:偶然美好的艷遇(粉飾) vs. 真實卻是被玩弄(真實)
楊千嬅曲庫中最成功的一首藍調作品。失戀後以為會遇到一場美好的艷遇,發現真相後只能怨自己太「黑」;同樣充滿畫面感的故事與前面的「民間傳奇」卻是風格截然不同:若「民」是老少皆宜的喜劇古裝片,「藍」則會是少兒不宜的情慾III級片;
娃娃夫人 Runaway Bride:社會既定的女性定位(粉飾) vs. 對女性定位的否定(真實)
社會要求你成為芭比娃娃,着龐大婚紗,戴着鑽戒金飾才叫高雅,才是一個女性應有的樣子;但這一曲歌詞則強烈地表達着,穿着平底鞋和連身裙,毫無飾物配襯,只需要有足夠自信,就足以變得高雅。編曲也採用主流流行曲中比較難接受的Raggae,來襯托出「不需迎合社會」的概念;
忌廉溝鮮奶 Friends:「想法各自收埋」(粉飾) vs. 「做我的真正朋友」(真實)
英文歌名開宗名義,表達歌者對友誼的態度:別要顧慮我們的想法不合,忌廉和鮮奶這樣毫不相干的東西也可以沖調出美味的飲品,我們之間迥異的性格和想法也必然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暢快的街頭搖滾也給這首歌提供鮮明的畫面感。
魂斷威尼斯 Morte A Venezia:旅途中自尋短見(粉飾) vs. 自我的重生(真實)
編曲帶出猶如威尼斯水上漣漪不斷的清新感,詞人也不遺餘力描繪出具體的威尼斯異國風情;歌者卻揚言要在這水中葬下,轉眼又重新上岸,以此擺脫失戀的陰霾。
可以注意到,從第一曲「龍爭虎鬥」前那準備決鬥的音效,到最後一曲「魂斷威尼斯」長達兩分多鐘的海浪聲,也是一種 「粉飾」與「真實」的對比:生活中需要長期處於戰鬥狀態應對各種事物,而一碟過後則能放下這種緊張感,感受真正的自然與釋放。
至於後面的兩曲附贈的宣傳曲,雖與主題關係不甚強烈,但也依然可以取得某種關聯:「咬唇」為楊千嬅在 「新紮師妹」系列電影中的主題曲之一,「滿場飛」則為當年某化妝品牌的廣告歌,以至於CD盒內附贈的贊助商禮券也是此化妝品牌。這些不多不少都和主題有一定的聯繫。
這張專輯從當年的並不賣座,時隔14年到今天,有不少非主打也獲得她在Minor Classics演唱會中翻牌(民間傳奇、藍與黑、魂斷威尼斯),終於也可看出這張專輯在楊千嬅心中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今天認真一聽才發現「電影名字」「化妝」與專輯立意之間的深刻關係,或許其實已經有不少歌迷一早就聽出來,本人在此也不禁將這些想法梳理出來,或許有穿鑿附會成分,但這麼理解下來再重聽一遍她的妝容,是否更能聽得出她真實的一面?
《Make Up》專輯發行於2003年07月,是楊千嬅在新藝寶時期約滿前的最後一張專輯,一方面由於缺乏公司宣傳,另一方面(是否製作團隊有意為之?)曲風也偏實驗性,使得這張專輯並沒有叫好叫座,時至今日只有一首「飛女正傳」傳頌度較高,其餘歌曲即使高質也被歌迷們視為「滄海遺珠」。
這張名為「化妝」的專輯,專輯標題把封面一分為二,一半是千嬅在車廂內塗抹唇彩的鏡頭,另一半則是反光的銀色光面;
專輯以禮盒形式包裝(個人認為是楊千嬅所有專輯包裝中最精美的包裝之一),內裡除了有供播放的CD以及贊助商禮品券之外,還有一本迷你寫真,一份仿電影場口劇本的歌詞本,以及三張僞明信片。
明信片上楊千嬅各自寫了三段話:
1. 音樂也可以有畫面。現在挑選了一些懷舊影片,重新演繹,讓大家遊歷一下,看看2003年的國度裡,哪一個楊千嬅最上妝。
2. 常常聽見:「你真人比上鏡還漂亮!!」他們真的很友善。心裡暗暗高興,因為這樣等於天生麗質,並能耐看一點!三秒後,我又憂心起來,因為事實上「上鏡」的時間比較長……>_<
3. 角色扮演,相對地像整個人也上了妝。然而這種性格上的妝容,並不是每一個人也可以接受得來。最有趣的是,演戲的機會越多,也開始越了解自己。可能自己對某種化妝的抗拒,相對地也突出了自己的真身。你們也可嘗試代入不同的角色裡,感受一下,找出共鳴。
2003年的楊千嬅,已經開始站穩在女歌手一線的位置,在香港電影界中也開始獲得肯定。她比喻電影中的角色扮演為「性格上的妝容」,卻反而從這種粉飾之中更加了解真實的自己。在反觀專輯內的曲目,除了Bonus的兩首電影主題曲以及廣告歌之外,主體的10首均以上世紀60年代-80年代的老電影名字為題目。仔細研究一下,張專輯從構思立意到包裝,都貫徹着「粉飾」與「真實」之間的較量:
1. 歌名:假的電影名字 vs. 真的歌曲名字;
2. 封面:妝容下的歌者 vs. 反光面中的聽者;
3. 禮盒內容:假的電影戲票與場口劇本 vs. 真的CD盒與歌詞本;
4. 明信片:假的明信片 vs. 歌者通過專輯想表達的真實想法。
……
同樣地,專輯內的歌曲,除了附贈的2首宣傳曲之外,10首歌也可以看作表達着同一個概念:表面上所看到的現象,與真實內心之間的矛盾。此外,10首歌也有着10種風格迥異的編曲和演繹,加上每首歌歌詞營造出的不同畫面,與「電影」這個主題所指的不同電影類型也有不謀而合之處:
龍爭虎鬥 Enter the Dragon:表面的好勇鬥狠(粉飾) vs. 真正的強者(真實)
當時媒體對楊千嬅與容祖兒兩新晉天后的“鬥法”關注度十分高,在此背景下楊千嬅唱出的這一首歌,表面上是互相之間的龍爭虎鬥好勇鬥狠,實際上她卻從沒想過如此互鬥,情願拿出氣力來“救地球”;
飛女正傳 Teddy Girl:鬧市表面的繁華與被唾棄的一對(粉飾) vs. 真正不顧一切的愛情(真實)
整張專輯中電影畫面感最豐滿的一首。歌詞刻畫着在繁華鬧市中被社會唾棄的“飛仔飛女”,實質讚頌着這種不顧一切的愛情。本人認為可視作是“勇”的延續,也可視作“小飛俠”的前傳;(可參見本人在《Miriam's Music Box》頁面中對“小飛俠”一曲的評論)
歌舞昇平 The Tango Lesson:交誼舞的光鮮與美麗(粉飾) vs. 通過舞蹈換來的真正情感(真實)
優雅的探戈節拍營造出流麗的畫面,但實際上歌詞卻在說「踩到你」「踩到我」的話要如何應對,像是初學交誼舞的小女生強裝成熟,通過舞蹈表達着真感情;
民間傳奇 Hongkong Folklore:公主的既定身份(粉飾) vs. 真實民間的生活體驗(真實)
楊千嬅的童話故事系列之一,這次說的卻是一個中國民間的虛構傳奇故事。注意到歌名的英文被稱為「Hongkong Folklore」,也有其他文章(有興趣者可自行搜尋「楊千嬅 流行音樂的反思」)若有所指地暗喻「公主」與香港之間的角色關係;
稀客 Accidental Tourist:遊客與旅途中的美好(粉飾) vs. 一閃即逝的情感關係(真實)
歌迷眼中一首經典的滄海遺珠。詞人以遊客與風景的關係寓意情感的雙方,前者給人的感覺是美好而嚮往的,但事實上歌曲卻是哀怨和不捨;
啼笑因緣 Laughing Wild:常人對表達情感的顧忌(粉飾) vs. 自我的真性情表達(真實)
本人認為這首歌是楊千嬅對「大笑姑婆」這個稱呼的一個完整回應。當年她總被描黑成沒有儀態,在台上或公衆場合都會失態地大笑或大哭,而事實上這卻是她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小聲哭大聲笑,震撼程度不亞於這首歌中嘈吵的電子音效(笑);
藍與黑 Mr. Blue and Ms. Black:偶然美好的艷遇(粉飾) vs. 真實卻是被玩弄(真實)
楊千嬅曲庫中最成功的一首藍調作品。失戀後以為會遇到一場美好的艷遇,發現真相後只能怨自己太「黑」;同樣充滿畫面感的故事與前面的「民間傳奇」卻是風格截然不同:若「民」是老少皆宜的喜劇古裝片,「藍」則會是少兒不宜的情慾III級片;
娃娃夫人 Runaway Bride:社會既定的女性定位(粉飾) vs. 對女性定位的否定(真實)
社會要求你成為芭比娃娃,着龐大婚紗,戴着鑽戒金飾才叫高雅,才是一個女性應有的樣子;但這一曲歌詞則強烈地表達着,穿着平底鞋和連身裙,毫無飾物配襯,只需要有足夠自信,就足以變得高雅。編曲也採用主流流行曲中比較難接受的Raggae,來襯托出「不需迎合社會」的概念;
忌廉溝鮮奶 Friends:「想法各自收埋」(粉飾) vs. 「做我的真正朋友」(真實)
英文歌名開宗名義,表達歌者對友誼的態度:別要顧慮我們的想法不合,忌廉和鮮奶這樣毫不相干的東西也可以沖調出美味的飲品,我們之間迥異的性格和想法也必然可以獲得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暢快的街頭搖滾也給這首歌提供鮮明的畫面感。
魂斷威尼斯 Morte A Venezia:旅途中自尋短見(粉飾) vs. 自我的重生(真實)
編曲帶出猶如威尼斯水上漣漪不斷的清新感,詞人也不遺餘力描繪出具體的威尼斯異國風情;歌者卻揚言要在這水中葬下,轉眼又重新上岸,以此擺脫失戀的陰霾。
可以注意到,從第一曲「龍爭虎鬥」前那準備決鬥的音效,到最後一曲「魂斷威尼斯」長達兩分多鐘的海浪聲,也是一種 「粉飾」與「真實」的對比:生活中需要長期處於戰鬥狀態應對各種事物,而一碟過後則能放下這種緊張感,感受真正的自然與釋放。
至於後面的兩曲附贈的宣傳曲,雖與主題關係不甚強烈,但也依然可以取得某種關聯:「咬唇」為楊千嬅在 「新紮師妹」系列電影中的主題曲之一,「滿場飛」則為當年某化妝品牌的廣告歌,以至於CD盒內附贈的贊助商禮券也是此化妝品牌。這些不多不少都和主題有一定的聯繫。
這張專輯從當年的並不賣座,時隔14年到今天,有不少非主打也獲得她在Minor Classics演唱會中翻牌(民間傳奇、藍與黑、魂斷威尼斯),終於也可看出這張專輯在楊千嬅心中還是有一定的地位的。今天認真一聽才發現「電影名字」「化妝」與專輯立意之間的深刻關係,或許其實已經有不少歌迷一早就聽出來,本人在此也不禁將這些想法梳理出來,或許有穿鑿附會成分,但這麼理解下來再重聽一遍她的妝容,是否更能聽得出她真實的一面?
© 本文版权归作者 Frankie318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