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放在药店里卖
坂本龙一2014年罹患咽喉癌,停工一年。术后到现在第三个年头,已经为三部电影创作了原声,分别是《荒岛猎人》、《怒》和《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还发行了EP 《Perpetua》一张,炒冷饭冲绳民谣《Undercooled》一首,单曲《Plankton》一首,巡演录音一场,还有今天要聊到的时隔八年的新碟《Async》。
看到这个清单你怕了吗,是的,这叫停工减产。
过往,教授每年都有电影配乐、EP、专辑、巡演、各种炒冷饭(当然冷饭也有炒出神级的),不带歇气的。充分符合一个踏实肯干的摩羯座工作狂人设。
如此对比,患病后的教授产量的确下来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确实不能像以前那么浅薄地对待工作了,恢复健康之后,好奇心也变得旺盛起来了,感兴趣的范围扩大了很多。但是事实上,人生余下的时间并没有多少。必须克制自己好奇心的部分,把时间都用到音乐上。今后还是会更加注重音乐的创作。”
万年迷妹加黑粉表示,怎么你也终于知道以前有些玩意浅薄了啊哈哈。
曾经在知乎里看到一个答案,说教授的音乐,商业烂俗的玩意成堆地出版,往往一张碟里能听的就那么一两首,但就是那一两首……
再贴切不过了,就是那一两首,让人甘心跪倒在旁啊。
针对这张被宣称为时隔八年的个人新碟《Async》,教授表示,“像纺织工一样,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小小的录音室里制作的个人专辑马上就要问世了。不如说是,自己的工作大体上已行将结束。因为这一次打算到最后的工作(母带处理)为止都做到精益求精,所以目前还差一小部分就能完成。如此一来,它便成为了自己非常宝贵的作品。因为太过重视,至今为止仍未让任何人听过,只有自己一个人每天听一听。”
创作的人仔细打磨,那作为听者,除了买碟支持之外,能做的应该就是认真听听作者想表达什么。其实全天不间断听Async已经有好几天,但不想写一个随意的初听随想。如果发出来之后又发现别的闪光点,就为时已晚。
直到昨晚,发现困扰我很久的焦虑症似乎找到了解药。
真,不夸张。我失眠、头痛、手脚发麻,每一件风吹草动的小事,都被指向最坏的可能。父母自然帮不上什么忙,他们难以理解情绪病。朋友时时关心,在我看来竟也是无形的压力。运动很好,可以代谢掉多余的压力,但运动不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为什么教授的新碟作用这么大,爱豆的力量大无穷吗?当然不是。
技巧上,《Async》没有跳脱出最近十年的实验、氛围路线,但它比教授近十年的其他作品都真诚。
像宣传文案里所说的那样,《Async》是对日常对象、雕塑和自然的感悟,透过它们,能看到,那都是对死亡的体悟。
开篇《Andata》,钢琴在成团的阴郁里发酵,管风琴在雨声的采样中,像一个艰难的人要拨开重重迷雾,走出绝望的沙漠。最终,仿佛又看见了一丝阳光。
还没完,与病痛的斗争不是一两场战斗可以决出胜负的。来到第二首《Disintegration》,这一首里没有乐音,只有反复拨弄钢琴钢丝的声音,和一片时而明显时而被隐去的背景声音。那背景声音,就像死神忽远忽近的脚步。
这不是教授第一次在实验音乐里激发钢琴的另一个面相,奇怪我以前都听不出他这么玩想表达什么,似乎只是为了和应台上的其他即兴音乐家。这一次,竟然明白无误地听到那些紧张的绷弦,原来就是一个人刚开始面对死亡的心情。
令人不适的《Disintegration》之后,是旋律性强一些的《Solaris》。应该是给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飞向太空Solaris》的假想配乐,也有可能是传达这样的体悟:死亡的过程,始终将由自己孤独承受。整个宇宙的孤独没有尽头,整个世界也和我没有联系。
《ZURE》(偏差),虾米提到当中的钢琴声来自日本311海啸时沉入海底的钢琴,因为进了水,琴音出现无法逆转的偏差。《ZURE》仍然没有旋律,只有柱式和弦的琴音与电报声交互出现,无尽的等待,等待命运的宣判。除此之外,你什么都做不了。
《Walker》则平静了下来,猜想这时的教授,已经将生生死死想了很多,对死亡的认识转而进入到更理性的思考期。鞋子踩在树叶上沙沙作响的声音,像在按摩头皮,远处的呼啸声已经不再明显。似乎死亡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似乎,可以放弃生。《Stakra》里又不这么认为了,还是要努力活着啊混蛋,起来战斗啊。
《Ubi》,隐约可寻到与《Self Portrait》的气息。《音乐图鉴》是教授开挂的八十年代的代表作品,而《Self Portrait》,是《音乐图鉴》的点睛之作。日法两地联合为教授的制作纪录片《东京旋律》时,片尾便用了这首。
正如你可能从名字里已经想到的一样,《Self Portrait》是教授年轻时的自信,也是他对世界音乐的企图。《Ubi》像从《Self Portrait》里提取了一些素材,简化,再简化,形成现在的沉淀。最后的音效,时针嘀嗒作响,但恐惧已经过去,在这里,可以平静地接待死亡了。
专辑行进到这里,听者和作者一同,已“知死”,接下来应该“而后生”了。
《Fullmoon》里,用英语、意大利语、中文、粤语等多种语言,将Paul Bowles的《The Sheltering Sky》中的一段话逐一复述了一遍:
Because we don't know when we will die, we get to think of life as an inexhaustible well.
Things happen only a certain number of time. And a small number, really.
How many times will you remember an afternoon of your childhood. an afternoon so deeply a part of you that you can't be without it? Perhaps four or five times more. Perhaps not even that.
How many times will you watch the moon rise? Perhaps 20. And yet it all seems limitless.
因为不知何时死之将至
我们乃将生命视为无穷无尽可任意挥霍的源泉
然而沧桑世事于一生所遇总是有限
童年、午后,一生中挥之不去的人和事
这样的下午能回忆起几个?
也许有四五个,也许还没有那么多
一生中能见过几次满月升起?
或许有二十次吧?
然而人们觉得生命享之不尽。
多么老生常谈啊,生命何其短暂而可贵难道我们不知道吗?人终究要死去难道我们不懂吗?
是的,我们不懂。我们左耳进右耳出地听过无数次这样的话语,但潜意识从不信以为真。死亡虽然终究会来临,但它看起来总是很遥远,好像我们不会死。在如此近距离地与死亡对视之前,我们都不会有切肤的感受。
再之后,是专辑的点题歌《Async》。不和谐的质问充斥听觉,理性已来到其边界,为什么人们有生的本能?为什么而活着?末了,戛然而止。连问的人,或许也累了,只有问题还像幻觉一样飘荡在空气里。
紧随其后的是《Tri》。Tri意指三角铁,曲目前半部分由三角铁自然演奏,后半部分取其采样作电气化播奏。从人性化到机械化,听来是灵肉分离的结果。不负责任地猜测,教授是身心二元论的支持者?
《Life, Life》试着给出了答案,来自Arseny Tarkovsky(嗯就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爹)的同名诗节选,由当年演唱《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人声版的David Sylvian朗读,随意感受一下
And this I dreamt, and this I dream,
And some time this I will dream again,
And all will be repeated, all be re-embodied,
You will dream everything I have seen in dream.
To one side from ourselves, to one side from the world
Wave follows wave to break on the shore,
On each wave is a star, a person, a bird,
Dreams, reality, death - on wave after wave.
No need for a date: I was, I am, and I will be,
Life is a wonder of wonders, and to wonder
I dedicate myself, on my knees, like an orphan,
Alone - among mirrors - fenced in by reflections:
Cities and seas, iridescent, intensified.
A mother in tears takes a child on her lap.
患病后教授曾表示,希望在死之前做出理想的音乐。你可能把它当做新碟的噱头看,也可能意识到,仰仗所爱之物活着,大概是教授为生命找到的理由。
下一首《Honj》中,主要乐器是三线。三线源自评弹、南音中的三弦,明朝时三弦传入琉球国,逐渐变为三线,成为琉球国的传统乐器。
看得出教授对冲绳音乐(冲绳属琉球)的喜爱。八十年代开始致力于将冲绳民谣与现代音乐结合,15年患癌期间改编旧作,就是前面提到的《Undercooled》,当中也大量使用三线,还原了这首歌浓浓的冲绳风情。
《Honj》完全以实验入手,且生出了佛禅的玄妙之感。至此,全碟进入空山般的宁静。
《ff》以极简的氛围贯彻了这一宁静。直到最后一首《Garden》,管风琴的声音又响起,但这次,不再阴郁,反而有类似圣咏的音效。这一首可称之为往生曲了。
每次惶恐不安,每回不想认命的挣扎,每个理性的思考,如何面对死亡,教授找到了他的应对方式。全碟听完,听者似乎也经历了一场死生。我的焦虑也得到了极大缓解,若能明白生死,也就明白了人生的终极问题。
这张碟,可以放药店卖。
看到这个清单你怕了吗,是的,这叫停工减产。
过往,教授每年都有电影配乐、EP、专辑、巡演、各种炒冷饭(当然冷饭也有炒出神级的),不带歇气的。充分符合一个踏实肯干的摩羯座工作狂人设。
如此对比,患病后的教授产量的确下来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确实不能像以前那么浅薄地对待工作了,恢复健康之后,好奇心也变得旺盛起来了,感兴趣的范围扩大了很多。但是事实上,人生余下的时间并没有多少。必须克制自己好奇心的部分,把时间都用到音乐上。今后还是会更加注重音乐的创作。”
万年迷妹加黑粉表示,怎么你也终于知道以前有些玩意浅薄了啊哈哈。
曾经在知乎里看到一个答案,说教授的音乐,商业烂俗的玩意成堆地出版,往往一张碟里能听的就那么一两首,但就是那一两首……
再贴切不过了,就是那一两首,让人甘心跪倒在旁啊。
针对这张被宣称为时隔八年的个人新碟《Async》,教授表示,“像纺织工一样,一个人把自己关在小小的录音室里制作的个人专辑马上就要问世了。不如说是,自己的工作大体上已行将结束。因为这一次打算到最后的工作(母带处理)为止都做到精益求精,所以目前还差一小部分就能完成。如此一来,它便成为了自己非常宝贵的作品。因为太过重视,至今为止仍未让任何人听过,只有自己一个人每天听一听。”
创作的人仔细打磨,那作为听者,除了买碟支持之外,能做的应该就是认真听听作者想表达什么。其实全天不间断听Async已经有好几天,但不想写一个随意的初听随想。如果发出来之后又发现别的闪光点,就为时已晚。
直到昨晚,发现困扰我很久的焦虑症似乎找到了解药。
真,不夸张。我失眠、头痛、手脚发麻,每一件风吹草动的小事,都被指向最坏的可能。父母自然帮不上什么忙,他们难以理解情绪病。朋友时时关心,在我看来竟也是无形的压力。运动很好,可以代谢掉多余的压力,但运动不解决最根本的问题。
为什么教授的新碟作用这么大,爱豆的力量大无穷吗?当然不是。
技巧上,《Async》没有跳脱出最近十年的实验、氛围路线,但它比教授近十年的其他作品都真诚。
像宣传文案里所说的那样,《Async》是对日常对象、雕塑和自然的感悟,透过它们,能看到,那都是对死亡的体悟。
开篇《Andata》,钢琴在成团的阴郁里发酵,管风琴在雨声的采样中,像一个艰难的人要拨开重重迷雾,走出绝望的沙漠。最终,仿佛又看见了一丝阳光。
还没完,与病痛的斗争不是一两场战斗可以决出胜负的。来到第二首《Disintegration》,这一首里没有乐音,只有反复拨弄钢琴钢丝的声音,和一片时而明显时而被隐去的背景声音。那背景声音,就像死神忽远忽近的脚步。
这不是教授第一次在实验音乐里激发钢琴的另一个面相,奇怪我以前都听不出他这么玩想表达什么,似乎只是为了和应台上的其他即兴音乐家。这一次,竟然明白无误地听到那些紧张的绷弦,原来就是一个人刚开始面对死亡的心情。
令人不适的《Disintegration》之后,是旋律性强一些的《Solaris》。应该是给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飞向太空Solaris》的假想配乐,也有可能是传达这样的体悟:死亡的过程,始终将由自己孤独承受。整个宇宙的孤独没有尽头,整个世界也和我没有联系。
《ZURE》(偏差),虾米提到当中的钢琴声来自日本311海啸时沉入海底的钢琴,因为进了水,琴音出现无法逆转的偏差。《ZURE》仍然没有旋律,只有柱式和弦的琴音与电报声交互出现,无尽的等待,等待命运的宣判。除此之外,你什么都做不了。
《Walker》则平静了下来,猜想这时的教授,已经将生生死死想了很多,对死亡的认识转而进入到更理性的思考期。鞋子踩在树叶上沙沙作响的声音,像在按摩头皮,远处的呼啸声已经不再明显。似乎死亡不是那么难以接受,似乎,可以放弃生。《Stakra》里又不这么认为了,还是要努力活着啊混蛋,起来战斗啊。
《Ubi》,隐约可寻到与《Self Portrait》的气息。《音乐图鉴》是教授开挂的八十年代的代表作品,而《Self Portrait》,是《音乐图鉴》的点睛之作。日法两地联合为教授的制作纪录片《东京旋律》时,片尾便用了这首。
正如你可能从名字里已经想到的一样,《Self Portrait》是教授年轻时的自信,也是他对世界音乐的企图。《Ubi》像从《Self Portrait》里提取了一些素材,简化,再简化,形成现在的沉淀。最后的音效,时针嘀嗒作响,但恐惧已经过去,在这里,可以平静地接待死亡了。
专辑行进到这里,听者和作者一同,已“知死”,接下来应该“而后生”了。
《Fullmoon》里,用英语、意大利语、中文、粤语等多种语言,将Paul Bowles的《The Sheltering Sky》中的一段话逐一复述了一遍:
Because we don't know when we will die, we get to think of life as an inexhaustible well.
Things happen only a certain number of time. And a small number, really.
How many times will you remember an afternoon of your childhood. an afternoon so deeply a part of you that you can't be without it? Perhaps four or five times more. Perhaps not even that.
How many times will you watch the moon rise? Perhaps 20. And yet it all seems limitless.
因为不知何时死之将至
我们乃将生命视为无穷无尽可任意挥霍的源泉
然而沧桑世事于一生所遇总是有限
童年、午后,一生中挥之不去的人和事
这样的下午能回忆起几个?
也许有四五个,也许还没有那么多
一生中能见过几次满月升起?
或许有二十次吧?
然而人们觉得生命享之不尽。
多么老生常谈啊,生命何其短暂而可贵难道我们不知道吗?人终究要死去难道我们不懂吗?
是的,我们不懂。我们左耳进右耳出地听过无数次这样的话语,但潜意识从不信以为真。死亡虽然终究会来临,但它看起来总是很遥远,好像我们不会死。在如此近距离地与死亡对视之前,我们都不会有切肤的感受。
再之后,是专辑的点题歌《Async》。不和谐的质问充斥听觉,理性已来到其边界,为什么人们有生的本能?为什么而活着?末了,戛然而止。连问的人,或许也累了,只有问题还像幻觉一样飘荡在空气里。
紧随其后的是《Tri》。Tri意指三角铁,曲目前半部分由三角铁自然演奏,后半部分取其采样作电气化播奏。从人性化到机械化,听来是灵肉分离的结果。不负责任地猜测,教授是身心二元论的支持者?
《Life, Life》试着给出了答案,来自Arseny Tarkovsky(嗯就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爹)的同名诗节选,由当年演唱《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人声版的David Sylvian朗读,随意感受一下
And this I dreamt, and this I dream,
And some time this I will dream again,
And all will be repeated, all be re-embodied,
You will dream everything I have seen in dream.
To one side from ourselves, to one side from the world
Wave follows wave to break on the shore,
On each wave is a star, a person, a bird,
Dreams, reality, death - on wave after wave.
No need for a date: I was, I am, and I will be,
Life is a wonder of wonders, and to wonder
I dedicate myself, on my knees, like an orphan,
Alone - among mirrors - fenced in by reflections:
Cities and seas, iridescent, intensified.
A mother in tears takes a child on her lap.
患病后教授曾表示,希望在死之前做出理想的音乐。你可能把它当做新碟的噱头看,也可能意识到,仰仗所爱之物活着,大概是教授为生命找到的理由。
下一首《Honj》中,主要乐器是三线。三线源自评弹、南音中的三弦,明朝时三弦传入琉球国,逐渐变为三线,成为琉球国的传统乐器。
看得出教授对冲绳音乐(冲绳属琉球)的喜爱。八十年代开始致力于将冲绳民谣与现代音乐结合,15年患癌期间改编旧作,就是前面提到的《Undercooled》,当中也大量使用三线,还原了这首歌浓浓的冲绳风情。
《Honj》完全以实验入手,且生出了佛禅的玄妙之感。至此,全碟进入空山般的宁静。
《ff》以极简的氛围贯彻了这一宁静。直到最后一首《Garden》,管风琴的声音又响起,但这次,不再阴郁,反而有类似圣咏的音效。这一首可称之为往生曲了。
每次惶恐不安,每回不想认命的挣扎,每个理性的思考,如何面对死亡,教授找到了他的应对方式。全碟听完,听者似乎也经历了一场死生。我的焦虑也得到了极大缓解,若能明白生死,也就明白了人生的终极问题。
这张碟,可以放药店卖。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斯特拉武斯基🌈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