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听随感
咽喉癌康复后的教授为电影《荒野猎人》、《如果和母亲一起生活》、《怒》完成配乐的同时,又为京都国际摄影节配乐曲《Plankton》。孜孜不觉的他在今年推出了个人专辑《async》。
教授的电影配乐可听性较强,更接地气,而个人专辑基本走的是实验前卫路线,听众聆听时不仅仅是拿耳朵去理解,更需要用心并上升到一定精神层面去感悟。笔者是在散步时聆听的这张专辑,教授的音乐是主旋律,大街上喧嚣的人声、汽车声、建筑工地的嘈杂声成了配乐,且毫无违和感,给本是走实验、氛围、前卫路线的专辑增添了些别样色彩。
初次聆听,第一首至第七首好似第一章节,音乐渲染太空的空间和时间感,装置钢琴的声音穿插其中,形成氛围混沌、黑暗之感。第三首曲目《solar》是为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电影《飞向太空》的假想配乐。第四首曲目《ZURE》中出现的电子音色,有教授第一张个人专辑《Thousand Knives》的味道。第七首《ubi》像是这一篇章的总结,仿佛把一个人从混沌黑暗的太空中拉入现实,类似医院心率检测仪的声音渐起并有节奏的重复着,曲中的钢琴弹奏舒缓曲调哀柔,弥漫着绝望,但从中又能听到一丝光明。这是否是教授在与疾病抗争时的心声?
从第八首开始好似第二章节,曲子的方向更为实验,用简约的配器极力营造氛围。如三角铁敲打构建的空间,雨滴声和三味线促成的禅意,合成器大面积铺垫构成的疏离感。其中第八首曲目《fullmoon》由世界各地语言的念白构成,其中有一段华人的念白,笔者从网上摘录了念词:“我们所痛恨的就是如此可怕的准确性,但因为我们不知道,所以会把生命当成一座永不干涸的井,然而所有事物都只出现一定的次数,并且很少,真的。你会想起多少次童年中某个特定的下午,某个深深成为你生命一部分的下午,如果没有它,你甚至无法想象自己的人生?也许四或五次吧,甚至可能没有这么多,你会看到满月升起几次呢?也许二十次。然而这些都看似无穷。”第十一首曲《LIFE, LIFE》中的念白声好似David Sylvian嗓音。第十五首曲目只能在黑胶版里听到。
这些初次聆听记下的碎片式感悟,无法对整张专辑概括评价。也好,就此停笔在最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