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就被唱哭的一首民谣,真正的中国民谣
第一次听这首歌,就被开头乡愁两个字直接震撼,一种难以名状的苍凉力透纸背。每一代、每一个地方的音乐人,他们的歌里都带有深刻的、不可磨灭的,时代和地域的烙印。陈建年生长在宝岛台湾民歌最盛的年代,与胡德夫、李宗盛感受着同样的政治、经济局势,接受着同样的民歌风潮洗礼,一曲《乡愁》,故土从此无春秋。 ——今日编辑阿庚 1、 当我们去回忆台湾的那个民谣时代时,我们总会想起各种各样的民谣歌手,但我更喜欢的,可能是原住民那样的,唱着部族、高山、大海和淳朴生活的歌手,比如那个被隐藏在民歌大浪潮之下的陈建年。 在40年多前,宝岛台湾像一只大背景下风雨飘摇的小船,一些听着鲍勃·迪伦的民谣的年轻人,开始反思和关注脚下的这片土地。 后来被誉为“台湾民歌之母”的陶晓清,她家的客厅是许多台湾年轻歌手聚会和举办沙龙的地方,后来被戏称为“民歌客厅”,那些当时在那里聚会的人后来都成了红极一时的台湾歌手,如吴楚楚、苏来、李宗盛、赵海书、王梦麟、郑怡、蔡琴等等。 而此时此刻的陈建年,还是一名年轻的人民警察。他对“民歌客厅”的热火朝天一无所知。 而真正萌芽了台湾民歌运动的,除了陶晓清,还有“台湾民歌之父”胡德夫。他开了一家叫做“lost city”的铁板烧店,每当夜晚降临,那里变成了一些青年人分享理想和音乐的乌托邦。 1975年,杨弦和胡德夫二人就在台北中山堂举办了新作发布会暨"中国现代民歌之夜"演唱会。这一年,后来就被称作了“台湾民歌纪元年”。 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民歌十年,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投入到民歌的阵营中,他们开始去寻找古老的民谣,也投入着写自己的歌,成就了一个个乐坛传奇,也留下了无数动人的旋律。例如李泰祥所创作的《橄榄树》直接带动了校园民歌运动的繁荣,原住民陈达的恒春民谣曾掀起一场“寻根热”的热潮…… 这份热闹里,没有陈建年。他一边做着警察,一边钓鱼、打猎、雕刻、绘画、书法、弹吉他、拉南胡、吹梆笛,自娱自乐。作为卑南族歌谣大师陆森宝的传人,他不仅从小受到卑南部落传统民谣的熏陶,也受到当时风靡的校园民谣,蓝调以及new age的影响。 2、 1982年,他组建了民歌四旋合唱团,1984年参加高雄新人奖创作歌谣比赛。他的音乐有着浓浓的乡土气息,辨识度非常高。但此时他的知名度依然局限于一个小圈子里。 2000年,第十一届台湾金曲奖,因为专辑《海洋》,陈建年爆冷击败王力宏张学友等一票大牌斩获金曲奖最佳男歌手,同时他为侄女纪晓君所作的《神话》也为自己获得最佳作曲人的殊荣。 媒体一下子注意到了这个来自偏远乡村的原住民部落的声音。“前一个十年的百大第一名是罗大佑耶,”陈建年摸着头、有点不知所措地笑着说:“我真的不知道这些评审是怎么了,给我第一名?” 获得金曲奖之后,陈建年为声名所累,请调到兰屿岛上继续执勤,除了执勤就是钓鱼潜水。他自己觉得挺好,他不能太出名了,不然就会离海太远,离家太远。 陈建年截至目前为止,只出了两张专辑:《海洋》和《大地》。这两张专辑以外,作为台湾纪录片导演汤湘竹的御用配乐,陈建年为其“回家三部曲”(《海有多深》、《山有多高》、《路有多远》)配乐,并发行了《海有多深电影原声带》和《山有多高电影概念音乐带》。 此后,陈建年、纪晓君、南王姐妹花、昊恩家家这些卑南少数民族歌手们,开始频繁出现在台湾大众的视野中,并屡屡在金曲奖获得奖项或提名。 乡愁,不是在别后才涌起的吗 而我依旧踏在故乡的土地上 心绪为何无端的翻腾 只因父亲曾对我说 这片地,原本是我们的啊 ——《乡愁》 卑南人经历过日据时代的皇民化,领受过现代人自主意识的启蒙,再加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冲击,所以在陈建年所创作的卑南民谣里,除了对故土、族人们深沉的依赖和眷爱,还有对台湾被卷入现代化洪流的痛心与无奈。 3、 陈建年的音乐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大量生活化的“环境音”伴随着他自在简单的歌声里,有人在讲话、有人在笑、也有狗叫汪汪汪,还有海洋与风的联想。带着民歌与部落气息的歌曲,让忙碌的都会人把心中对缓慢、悠哉的生活的无尽想望投射在听陈建年歌的心情里。 听陈建年的歌,仿佛有种神奇的力量,如果你是一个整日奔忙的现代人,进入陈建年的音乐世界,你就像变成一条鱼,回到悠游的世界里,那里是一个没有污染的国度。 陈建年是真心喜欢唱歌的,他说:“我最难忘的还是在部落‘报佳音’时的唱歌。” 南王部落有个习俗,每年12月31日晚上,部落年轻人会组成一个“报佳音小组”,挨家挨户唱歌,报告新年的来到;每到一家,唱完歌就把那家人挂在客厅的日历的最后一页撕掉,换上新的日历。 报佳音会唱一整个通宵,主要唱的是部落的民谣;唱完南王社区,还会到已经搬离社区的族人家里去唱,“那些已迁往大桥、马兰的族人开门看到我们,会掉眼泪,因为我们没有忘记他们,跑那么远去给他们报佳音。”陈建年说,在那一刻,他深深以具有这样美好传统的普悠玛部落为荣,“很庆幸自己是个原住民。” 民歌黄金十年,说不尽的故事,唱不完的歌,齐豫、潘越云、李泰祥、侯德健、郑怡、李宗盛和木吉他,还有那个终于被发现了的陈建年,无数个响亮亮的名字。他们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成长,他们用自己的歌记录着无数人的青春往事。 那些纯粹的年轻人或许不会想到,就这样唱着自己的歌,便创造了一个台湾民歌最灿烂的年代。 电影《醉乡民谣》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有一首歌永远没有流行,也永远不会过时,那就是民谣。” 作者/ 黑匣子 主编 / 易小婉 编辑 / 阿庚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民谣与诗,欢迎关注,ID:glimmer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