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情歌与电子乐碰撞——评鹿晗《如果(What if I said)》
Venture意为冒险。听了鹿晗首支单曲《如果(What if I said)》,理解了这张迷你专辑为什么会叫《Venture》。 电子音乐其实是偏冷而酷的一种表现形式。这种特质与作曲是什么样子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因为这是由电子乐本身配器的音色导致的,暖色调偏少。相应的,为了融合效果考虑,人声在电子乐里大多会被弱化,或干脆处理成电子化效果,导致人声更像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乐器而被使用。 这种冷而酷的音乐类型,听多了会觉得它很“无情”。前几天有报道说某个听硬摇滚的杀了人,评论里有人说,还是我们听后摇的好,听后摇都是自杀(嗯,小伙伴们不要学他们打打杀杀)。哈哈之后觉得很有道理,普遍意义上的硬摇滚虽然也应该归类为寒性音乐,但大多终究是热热闹闹的,而后摇作为电子乐的一种衍生品,是真正的冷冽。 对我来说一首歌曲的听点一向是人声>作曲&编曲>风格。所以可能鹿晗唱或者说什么我都会喜欢听,包括达令魔音和炸鸡吃掉…… 说回鹿晗的这首新单曲,毫无疑问是悦耳的,不论作曲还是鹿晗的唱功。鹿晗唱转音和真假声切换已经很自然了。他唱到“回忆路过打翻了一千句,想对你说的话存在心底”时,那种温柔似水,足以把心融化,我甚至觉得可能不会再有第二个人在电子乐中唱出这种温暖的效果了。这段的处理方法是,为了突出人声的暖意,减少了电子乐的特质。感情明明很强烈,却欲言又止的表现方式,直击心底,让人情不自禁被打动,好想哭却又欲罢不能。后面有一段“如果太刻意的爱”则刻意地逐渐弱化了人声至无,感觉上就像哽咽着已经无法诉说,这是我认为这首歌处理得很有趣也有特色的亮点。而副歌部分,则回归了电子乐的本质。 前面提到,电子乐是冷和酷的,这与温暖情歌的碰撞,其实仔细体会是有一些违和感的。也许鹿晗和他的音乐团队很清楚这一点。这种冲撞感不是朱婧汐歌词的问题,我恰恰认为她的歌词很适合现在的鹿晗,简单明亮,没有故作深沉,也没有老气横秋,即使是些许伤感也是成长的代价,却始终带着青春向上的朝气。同一个人的作曲有他的局限性所在,但我认为Santell也并非这种违和的根本原因,毕竟《Skin to skin》完成度和契合度就很高。而历数鹿晗的作品,最清冷的一首歌当属《Skin to skin》了吧(当然了这首歌唱法与意味带来的hot感是另一回事)。 这种清冷,与电子乐的冷质是同一方向的,那首歌虽然曲高但可谓不和寡,路人包括专业的乐评人的评价也都不错。上一张专辑里《LU》《冒险时间》《封印》《原动力》都是酷的,这种酷与电子音乐也是完美融合的。但鹿晗大部分的歌,都是偏暖的,这与他个人气质和声线都有关系。《某时某刻》其实已经让我刮目相看了,电子乐能有这样暖的效果实属罕见,鹿晗对音乐努力的探索委实不是说说而已。《如果(What if I said)》这首歌,更走心的情歌主题和浓烈却克制的感情奠定了必然暖调的质地,配上电音,已经超越了探索的范畴,实验意味更强,着实为一招险棋。我喜欢这首歌,但对于这种冲撞的冒险持一定保留意见,因为感觉这首歌已经站在那条边境线上了。不过好想说,鹿晗,期待用你以后的作品来刷新我的观点。 探索和冒险都是有意义的,同时自由也从来都有代价。不过,不管代价是什么,总还是比束手束脚或是讨好大众大气得多。 有些人活得太精彩,让人忍不住心生无限的好奇,想去未来看看他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