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莱朗博的康塔塔和经文歌


1676年12月19日,法国作曲家、管风琴家克莱朗博(Louis-Nicolas Clérambault,1676-1749)出生于巴黎的一个音乐世家。克莱朗博从小就学习小提琴和羽管键琴,后来又跟随André Raison(约1640-1719)学习管风琴,跟随Jean-Baptiste Moreau(约1656-1733)学习作曲和声乐。
克莱朗博先是在大奥古斯丁教堂做了一名管风琴师。1715年,路易十四去世后,他接替著名管风琴家、作曲家尼韦尔(Guillaume Gabriel Nivers 约1632—1714)的职务,担任了圣叙尔皮斯(Saint-Sulpice)教堂管风琴师和圣西尔的圣路易皇家学校(Maison Royale Saint-Louis de Saint-Cyr,这是1686年Madame de Maintenon建立,为贫困的贵族青年妇女所设立的女修士学校)的音乐指导。1719年开始,他又接替了他的老师André Raison的职务,担任了大雅各宾教堂的管风琴师。1749年,克莱朗博在巴黎去世。
克莱朗博留下了大量宗教音乐作品,包括有经文歌、圣母尊主颂、感恩赞等等。此外,他创作有25首宗教康塔塔。器乐方面,除了一册为羽管键琴而作的舞曲集、一册管风琴曲集以外,他还作有一些为小提琴和通奏低音而作的奏鸣曲。
吕利(Jean-Baptiste Lully,1632-1687))去世以后,法国音乐受到了越来越多意大利音乐的影响,这其中也包括意大利的室内康塔塔。克莱朗博是他的时代法国最优秀的康塔塔作曲家,在他的康塔塔中,有时交替运用吕利风格的宣叙调和意大利风格的咏叹调,虽然意大利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有时甚至用意大利歌词),但也发展出“法国康塔塔”的独特类型。
在圣路易学校期间,克莱朗博的工作包括“管理教堂中演唱的音乐并使之维持较高的水准,不时地训练那些贵族妇女使得她们在教堂服务期间的声音和演唱水平能达到统一的高度。”此外,他还要负责演奏管风琴。克莱朗博的工作认真而严格,1733年,他出版了2卷标题为《供圣西尔的圣路易皇家学校的教堂和女修士团体使用的声乐作品和经文歌》的作品集。在这些作品中,包括有为教堂的日常仪式而作的小型经文歌(通常是为独唱和小型合唱队而作,带有管风琴通奏低音)以及一些较大规模的曲子。这张克莱朗博的圣路易皇家学校合唱和经文歌集,其中一首《祈主怜悯》(Miserere)是规模较大的作品,其中独唱咏叹调、二重唱、三重唱、合唱交替进行。另外一些作品则按照教会日历的顺序编排起来,以重现那个时代人们宗教音乐生活的一种经历。
© 本文版权归作者 Cosmo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