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推瓜的偉大是怎樣煉成的?
他們的劍一出鞘就走偏鋒,其暴烈或瘋狂的音樂在多年後聽來仍覺前衛,俱傳奇色彩的木推瓜樂隊於98年初創,到2000年正式穩固陣容,但兩年後他們就被迫解散,靈魂人物宋雨喆也決定「轉身」遊走四方、投進民樂的世界、創建了另一支風格迥異的樂隊「大忘杠」。然而正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已非早年年輕模樣與心態的木推瓜成員,還是再一次地走到了一起,他們不斷推倒又重來的首張專輯,跨越近十六個年頭,亦終於在英國完成了後期製作之後,得以面世!
若我們要對木推瓜的音樂風格進行劃分,確是頗難的,Art Rock?Free Improvisation?Experimental Rock?有短評將他們跟King Crimson相比較,但木推瓜的創作,又結合了中國式的童謠,甚至是「紅歌」的元素。主音宋雨喆那歌劇化般的演繹方式,浮誇得讓人有點生厭,可我們不否認此種表達手法,確實切中了某強國從「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年代,一直到現時依然存在的假大空發展現實。咆哮著的宋雨喆知道搖旗吶喊的反抗,於浪漫化的革命熱情已被沖進了馬桶的現在,會被人看成是笑話,所以他把自己的某些創作也當成是「笑話」,戲謔而真實,跟這個陷入麻木又娛樂至死的社會,鬥著誰更荒誕。
敢於作出顛覆的木推瓜,將改編自俄羅斯民謠、積極向上的兒歌《哇哈哈》,變成了狀貌有點猙獰的《哆嗦哆》,如此之黑暗扭曲的做法,就像洗腦式教育體制,或異見者會遭無情迫害、並會產生寒蟬效應的社會下,那所對人性本身的扭曲。一元政治讓文化閉目塞聽、父權式的管治讓可以獨立思考的「個體性」,被最大程度地限制、消失,人們只能跟著一個方向走,失去了判別之能力,而木推瓜的《鋼鐵是怎樣沒有煉成的》,就是要「唱紅打紅」,它表面談的是火紅火熱的文革年代,但實則影射的又不止是那個年代,主音宋雨喆在歌曲中後段扯著聲線的呼叫,如刺穿假象的刀片,一下子把嘲諷般的熾熱歡騰氣氛,扭轉為對雪地上,連敢「撒點兒野」的年輕人也愈來愈少之現實的絕望悲嘆。
這收起了戲謔的悲痛情感,於下首的《鳥人》中得以繼續發酵。古希臘建築師Daedalus為了從自己所建造的迷宮內逃出去,於是他找到了鷹的羽毛,以蠟合成雙翼,並跟兒子Icarus一起往外飛走;可惜Icarus想要追逐太陽,不理代表「理性」的父親勸告,卻被太陽熱化了翅膀,並墜進入大海。殉道者為追逐理想的光芒而犧牲,他們情願勇猛無畏地高飛,且不止是要擺脫象徵教條、制度的迷宮。而《鳥人》裡頭的宋雨喆,很清楚地把自己看成是Icarus,他力歇聲嘶地唱出他的執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歌中漸漸進逼過來的音浪製造出天氣惡劣的場景,結他手張方澤那令人激賞的的solo,如面對凜凜寒風,也正面地迎集。《鳥人》呈現了一種能撼動心靈的悲壯之感,點出了理想主義者的折翼宿命,宋雨喆或木推瓜,不是不敢舉起反抗的槍炮,他們也可以掀起猛烈的颶風,張揚地、並反過來去吹襲著監囚人的社會迷宮。
樂評人張曉舟曾經說過:「沒有哪支中國樂隊會像木推瓜那樣地戲劇化——這不只是宋雨喆的戲劇化Vocal,而且他們多數的作品都有著相似的戲劇性結構,情節緊張、懸念出人意表。」我想木推瓜的歌曲中,如此曲折離奇的音樂「情節」,正是對應著這早已進入到一個「新時代」的國度內,常上映著的讓人詫異或啼笑皆非的劇情。而研習作曲已久的結他手張方澤,會將古典音樂常出現的節拍變換思路,引入到木推瓜的作品之內,像Intro就採用複合節奏的《葵花寶馬》,其Verse1和Verse2段落又將人聲結他和貝斯鼓分隔開兩旁,既形成一種「錯置」的效果亦相互地推動;跟著昂揚的電結他像劃過腐朽的夜空,帶來振奮人心的力量,隨後拍子再一次地轉變,音樂換上了玩世不恭的熱鬧、歡娛色彩(還奏出另首「紅歌」),他們令人意外地在此加入了粗俗化的童謠,以嬉皮或消極的姿態出現,接著又將心底內的壓抑爆發出來,失控地對美好的表象,來個翻轉式的鞭撻。
木推瓜這樣的不「節制」的創作手法,就像從精神病院中偷跑出來的瘋子(宋雨喆也是如此形容自己),肆無忌憚地在街上亂衝亂竄。《狼來了》、《我像誰》,內裏以用著Wah-wah pedal的結他、或飄忽難預料的旋律節奏、乃至融入「鳳陽花鼓」般大紅大綠的音樂場景,去表現出這社會的光怪陸離與畸變。他們粗暴地踩踏著所謂的「流暢」規則,讓其歌曲顯得奇峰滿佈四處、嶙峋陡峭;於此被「和諧」面膜成功「美白」的當下,木推瓜寧可選擇變成為「瘋人」、變成為遊走在邊緣上的「暴徒」,也不選擇做那化著濃妝的,又無病呻吟的偽君子。
尼采於他的《悲劇的誕生》中,提到了日神和酒神這兩個概念:日神所產生的造型藝術,將人生的痛苦狀態遮蓋;而酒神的衝動,卻把人生的「悲慘」揭露出來。木推瓜跟尼采所認為的一致:就是人的本質是在痛苦的刺激下去對抗痛苦,表現出自我的生命意志,一如宋雨喆說到的:「悲劇其實是一種年輕的無畏懼之力量」。他們的專輯壓軸歌《悲劇的誕生》,像一場希臘悲劇祭典,從沉靜但好比浮冰下有暗湧的前奏開始,既慢慢地向上揚,又深深地沉入到你的人性裡。它於大概5分46秒處出現的高潮段落,可聽到宋雨喆或整個音樂編制像陷於酒神的瘋狂狀態,由此所產生出的亢奮之感,讓人更意識到生命力的慾望是對抗痛苦的必然,進而形成了一種形而上的慰藉。木推瓜這首帶悲劇性質的作品,諷刺著人通過懺悔,便以為可以換取到「心安理得」,他們把自己放逐到沼澤、荒野,知道唯有將矛頭指向自己所恐懼的,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贖。
木推瓜於他們的音樂中,表現出自我內在的不安,其陰暗或讓人顫慄的歌曲裡面,又滲出一種來自純然的被這時代遺棄和失落的感覺。他們近乎放蕩的感性,如尼采對西方自蘇格拉底以來理性主義的否定,踢開了聖奧古斯丁(Saint Augustine)對「我是誰」疑問的、俱自我意識醒覺的大門。一個穿著借來的皮草趾高氣揚的土豪,或者其實「窮」得如同下水道內的老鼠;而一件冷森森的作品,只要它真實,也能像具有世界無盡財富般有力。海明威風格的成功,在於他能堅決拋掉空洞裝逼詞彙字句,探到我們實際所感所覺的真像,甚至達達主義藝術品本身,也跟海明威一樣,起自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絕望和反抗,無論它有多可笑,如今必須被視為是當代非理性事物的合理噴發物。專輯《悲劇的誕生》,將木推瓜的舊作重新修整、混音、製作,就是能把握到此種「帶我們回到無盡殘酷世界環境」的精神,它「精緻」了的音色,或對細節的改動,非表現得富足但匱乏、光禿禿的,而是令到那些本來就帶侵略性的嘲弄、悲傷、鬼魅和兇狠之感覺,得以強化,直接且削去了虛偽的修飾。
木推瓜如此的非理性執著、拒絕約定俗成的搖滾音樂標準,換來了其創作不是只有憤世嫉俗的深刻性。他們歌曲內的激烈衝突,把困於這表面繁榮可當中佈滿洞孔裂隙之社會的民眾,所不肯直面之疑慮、否定、或所經受的苦難表現出來,也引出了藏於人性陰影部分的魔鬼。而這好比是歌德所寫的《浮士德》,能辯證地看「陰暗」、魔鬼(Mephistopheles),其實亦可以有反作用力般的推動性,能刺激著人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向前;正如樹要長得高,它的根必須向下(陰暗處)紮得深,要煉成能經受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也許有時需要像木推瓜一樣,不懼悲劇的誕生!
推薦:鳥人、葵花寶馬、悲劇的誕生
評分:9.1/10
若我們要對木推瓜的音樂風格進行劃分,確是頗難的,Art Rock?Free Improvisation?Experimental Rock?有短評將他們跟King Crimson相比較,但木推瓜的創作,又結合了中國式的童謠,甚至是「紅歌」的元素。主音宋雨喆那歌劇化般的演繹方式,浮誇得讓人有點生厭,可我們不否認此種表達手法,確實切中了某強國從「超英趕美」的「大躍進」年代,一直到現時依然存在的假大空發展現實。咆哮著的宋雨喆知道搖旗吶喊的反抗,於浪漫化的革命熱情已被沖進了馬桶的現在,會被人看成是笑話,所以他把自己的某些創作也當成是「笑話」,戲謔而真實,跟這個陷入麻木又娛樂至死的社會,鬥著誰更荒誕。
敢於作出顛覆的木推瓜,將改編自俄羅斯民謠、積極向上的兒歌《哇哈哈》,變成了狀貌有點猙獰的《哆嗦哆》,如此之黑暗扭曲的做法,就像洗腦式教育體制,或異見者會遭無情迫害、並會產生寒蟬效應的社會下,那所對人性本身的扭曲。一元政治讓文化閉目塞聽、父權式的管治讓可以獨立思考的「個體性」,被最大程度地限制、消失,人們只能跟著一個方向走,失去了判別之能力,而木推瓜的《鋼鐵是怎樣沒有煉成的》,就是要「唱紅打紅」,它表面談的是火紅火熱的文革年代,但實則影射的又不止是那個年代,主音宋雨喆在歌曲中後段扯著聲線的呼叫,如刺穿假象的刀片,一下子把嘲諷般的熾熱歡騰氣氛,扭轉為對雪地上,連敢「撒點兒野」的年輕人也愈來愈少之現實的絕望悲嘆。
這收起了戲謔的悲痛情感,於下首的《鳥人》中得以繼續發酵。古希臘建築師Daedalus為了從自己所建造的迷宮內逃出去,於是他找到了鷹的羽毛,以蠟合成雙翼,並跟兒子Icarus一起往外飛走;可惜Icarus想要追逐太陽,不理代表「理性」的父親勸告,卻被太陽熱化了翅膀,並墜進入大海。殉道者為追逐理想的光芒而犧牲,他們情願勇猛無畏地高飛,且不止是要擺脫象徵教條、制度的迷宮。而《鳥人》裡頭的宋雨喆,很清楚地把自己看成是Icarus,他力歇聲嘶地唱出他的執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歌中漸漸進逼過來的音浪製造出天氣惡劣的場景,結他手張方澤那令人激賞的的solo,如面對凜凜寒風,也正面地迎集。《鳥人》呈現了一種能撼動心靈的悲壯之感,點出了理想主義者的折翼宿命,宋雨喆或木推瓜,不是不敢舉起反抗的槍炮,他們也可以掀起猛烈的颶風,張揚地、並反過來去吹襲著監囚人的社會迷宮。
樂評人張曉舟曾經說過:「沒有哪支中國樂隊會像木推瓜那樣地戲劇化——這不只是宋雨喆的戲劇化Vocal,而且他們多數的作品都有著相似的戲劇性結構,情節緊張、懸念出人意表。」我想木推瓜的歌曲中,如此曲折離奇的音樂「情節」,正是對應著這早已進入到一個「新時代」的國度內,常上映著的讓人詫異或啼笑皆非的劇情。而研習作曲已久的結他手張方澤,會將古典音樂常出現的節拍變換思路,引入到木推瓜的作品之內,像Intro就採用複合節奏的《葵花寶馬》,其Verse1和Verse2段落又將人聲結他和貝斯鼓分隔開兩旁,既形成一種「錯置」的效果亦相互地推動;跟著昂揚的電結他像劃過腐朽的夜空,帶來振奮人心的力量,隨後拍子再一次地轉變,音樂換上了玩世不恭的熱鬧、歡娛色彩(還奏出另首「紅歌」),他們令人意外地在此加入了粗俗化的童謠,以嬉皮或消極的姿態出現,接著又將心底內的壓抑爆發出來,失控地對美好的表象,來個翻轉式的鞭撻。
木推瓜這樣的不「節制」的創作手法,就像從精神病院中偷跑出來的瘋子(宋雨喆也是如此形容自己),肆無忌憚地在街上亂衝亂竄。《狼來了》、《我像誰》,內裏以用著Wah-wah pedal的結他、或飄忽難預料的旋律節奏、乃至融入「鳳陽花鼓」般大紅大綠的音樂場景,去表現出這社會的光怪陸離與畸變。他們粗暴地踩踏著所謂的「流暢」規則,讓其歌曲顯得奇峰滿佈四處、嶙峋陡峭;於此被「和諧」面膜成功「美白」的當下,木推瓜寧可選擇變成為「瘋人」、變成為遊走在邊緣上的「暴徒」,也不選擇做那化著濃妝的,又無病呻吟的偽君子。
尼采於他的《悲劇的誕生》中,提到了日神和酒神這兩個概念:日神所產生的造型藝術,將人生的痛苦狀態遮蓋;而酒神的衝動,卻把人生的「悲慘」揭露出來。木推瓜跟尼采所認為的一致:就是人的本質是在痛苦的刺激下去對抗痛苦,表現出自我的生命意志,一如宋雨喆說到的:「悲劇其實是一種年輕的無畏懼之力量」。他們的專輯壓軸歌《悲劇的誕生》,像一場希臘悲劇祭典,從沉靜但好比浮冰下有暗湧的前奏開始,既慢慢地向上揚,又深深地沉入到你的人性裡。它於大概5分46秒處出現的高潮段落,可聽到宋雨喆或整個音樂編制像陷於酒神的瘋狂狀態,由此所產生出的亢奮之感,讓人更意識到生命力的慾望是對抗痛苦的必然,進而形成了一種形而上的慰藉。木推瓜這首帶悲劇性質的作品,諷刺著人通過懺悔,便以為可以換取到「心安理得」,他們把自己放逐到沼澤、荒野,知道唯有將矛頭指向自己所恐懼的,才能得到真正的救贖。
木推瓜於他們的音樂中,表現出自我內在的不安,其陰暗或讓人顫慄的歌曲裡面,又滲出一種來自純然的被這時代遺棄和失落的感覺。他們近乎放蕩的感性,如尼采對西方自蘇格拉底以來理性主義的否定,踢開了聖奧古斯丁(Saint Augustine)對「我是誰」疑問的、俱自我意識醒覺的大門。一個穿著借來的皮草趾高氣揚的土豪,或者其實「窮」得如同下水道內的老鼠;而一件冷森森的作品,只要它真實,也能像具有世界無盡財富般有力。海明威風格的成功,在於他能堅決拋掉空洞裝逼詞彙字句,探到我們實際所感所覺的真像,甚至達達主義藝術品本身,也跟海明威一樣,起自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絕望和反抗,無論它有多可笑,如今必須被視為是當代非理性事物的合理噴發物。專輯《悲劇的誕生》,將木推瓜的舊作重新修整、混音、製作,就是能把握到此種「帶我們回到無盡殘酷世界環境」的精神,它「精緻」了的音色,或對細節的改動,非表現得富足但匱乏、光禿禿的,而是令到那些本來就帶侵略性的嘲弄、悲傷、鬼魅和兇狠之感覺,得以強化,直接且削去了虛偽的修飾。
木推瓜如此的非理性執著、拒絕約定俗成的搖滾音樂標準,換來了其創作不是只有憤世嫉俗的深刻性。他們歌曲內的激烈衝突,把困於這表面繁榮可當中佈滿洞孔裂隙之社會的民眾,所不肯直面之疑慮、否定、或所經受的苦難表現出來,也引出了藏於人性陰影部分的魔鬼。而這好比是歌德所寫的《浮士德》,能辯證地看「陰暗」、魔鬼(Mephistopheles),其實亦可以有反作用力般的推動性,能刺激著人不斷地成長、不斷地向前;正如樹要長得高,它的根必須向下(陰暗處)紮得深,要煉成能經受得起時間考驗的作品,也許有時需要像木推瓜一樣,不懼悲劇的誕生!
推薦:鳥人、葵花寶馬、悲劇的誕生
評分:9.1/10
© 本文版权归作者 田中小百合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