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知性之美贯彻到底

刘若英的声音,绝对不是华语乐坛最好的——但我们依然会被她吸引,且往往进入深度的沉迷状态。你永远不会用“嗓音浑厚、铿锵有力”这样的词去形容她,只是会沉醉于她浅淡的声线,以及那雅致、深刻的知性之美。她展现的,是属于精神层面的音乐力量。刘若英的每张唱片都像一本小说,用真实的声音讲出一个个故事,不带一点虚假与造作,更不玩味无效的嗓音表演。或许,这与她同为演员、作家的身份有关,比起其他歌手,她的事业质感更具立体与多样性,充满多层面艺术与文化的浑然融合。她在演唱中积累复杂而真挚的情感,再去电影中以身效仿、发挥释放;她通过表演收获场场别样人生,再整理成文,聚结成书。一次次周而复始,使她音乐中的哲学与情感都变得更加丰沛、真实。所以,刘若英的唱片总让人感到温暖而贴近、睿智而深刻,一旦踏入那份安宁,便无论如何都不想离去。那就像是一个温馨的家,充满恰到好处的文艺,与成熟恬淡的醇厚。由内至外的知性之美,随着每一段旋律在我们的内心悄然绽放。
如此,刘若英的唱片从来不缺知性与抒情。温暖、坚强、激励、斗志都是她的标签,对女性情感的关注也尤为突出。听众从来不要求她在音乐风格上有所突破,“改变”这个老生常谈的苛责,对刘若英的专辑来说并不适合。不过历经这么多年,她的唱法还是有一些蜕变的,从上月发行的全新专辑——《我要你好好的》就可听出。她微妙地修正了从前演绎主流抒情的保守方式,虽然师出陈升,现在却渐渐接近于李宗盛的音乐色彩。用歌曲“说故事”的方式也变得坦率、直白了,遣词酌句、抑扬顿挫更有了诗人的味道,不乏空间,不乏思想。举例来说,就像第一首歌《我懂了》给人的感触那样:真挚、沉稳、慢热、深刻,不求一鸣惊人的声音震撼,却饱含经久不散的情感深剜。配器由钢琴打底、提琴升华,情绪从平静唱到激昂,引人落泪。整篇不押韵的歌词,竟像电影剧本一样感人至深:“也许还要很久很久的以后/你会明白他们为何离开/你终于不再落寞了/伸出手拥抱宇宙/你懂了/你懂了”孤独深省,怅然反思。而像《我懂了》这样的作品也使人明白:刘若英的歌,只能由她本人来唱。即便是她声音中的干涩与滞重,也是将歌中戏份完美演绎出来的要素。为了将抽象的音乐精神拉到你的眼前、为了面对面地感染你寂寞的心灵,她的“真实”是首要的、必需的。如果换了别人,即使是技术流派的高级唱将,也未必能将刘若英如戏入骨的痛彻诠释出来。
如对其本人的描述一般,新专辑《我要你好好的》于整体音乐风格并没有刻意求新、大刀阔斧的改变。它只是很稳定,一如刘若英愈来愈成熟的心智与姿态。唱片有传统抒情,也有上张专辑《亲爱的路人》里强打的流行摇滚,还有几首自然创新的作品,都是水到渠成之作。如《我懂了》一样以词取胜、编曲出彩的作品,还包括《相看两不厌》与《十年后》——前者以Acoustic民谣小调突出刘若英的人文气质,后者则通过细密强烈的古典编曲,以类似World Music的音乐形态将人物形象升腾;与今年所出书籍同名、有主打歌面相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充满了旋律感与传唱性,动听、温柔,主歌沉稳含蓄,副歌张力十足。林夕创作的歌词“我敢在你怀里面对我孤独/倾听你心跳/跟自己倾诉/总是数一个人/两个人的好处/想不起/和自己/怎样同甘共苦”也完美地展示了“刘若英式”的寂寞与悲戚;《陪伴者》与《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曲境相似,但钢琴的情绪更加冷冽,两曲相连却一暖一冰,戏剧感十足。包括另一首提前发行的电影主题曲《念念》在内,这几首歌的内心戏都很重,时缓时急的讲究唱法、充满瑕疵美的转音与气音,都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整齐的编曲演奏中,让音乐的骨骼复杂而不失序、缜密又不枯燥。
同名歌曲《我要你好好的》是专辑中最特别的一首。刘若英找来周迅、汤唯与桂纶镁共同合唱,以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将两个城市、四个姐妹的心情故事串成一部完整的声音电影。互相问候、互相关心的话语,组成了一首全新结构的歌。客观来说,其他三人的演唱表现很难达到高分,但这种热闹真实的人声采样,反而增加了歌曲立意的厚度与浓度,正是作品追求的效果。以“我要你好好的”为友情核心,四人的欣喜与共鸣,表达出满溢的关怀与热切的呵护,即便天各一方,也互相支持、彼此打气的不散羁绊,让短短几分钟的歌曲延伸出宽广的治愈精神。桂纶镁在副歌中大喊的“亲爱的、亲爱的!”几近破音,却有戳人泪点,一针见血的强大感染力。不管唱得怎么样,几位名演员的情感掌控,绝对是专业级别的。
专辑中还有一首非常出色的作品《一路走下去》——乍听与刘若英翻唱中岛美雪的经典作品《原来你也在这里》有几分相像,但歌曲所释放的振奋、激励情绪绝不输前者。流行摇滚结合古典交响的编曲激昂澎湃,步步进阶的感情抒发与内涵升华催人泪下。2分10秒由Bass统领的一段演奏,仿佛你闭眼聆听,就能置身于神秘、广阔的音符海洋,精神世界的自由束缚,再一次被彻底冲破。刘若英没有得天独厚的嗓音唱功,但音乐作品交付的“知性力”始终如此强大。依仗时间与经验的累积,她必将继续人歌一体,淡然、优雅、深刻、真实。
如此,刘若英的唱片从来不缺知性与抒情。温暖、坚强、激励、斗志都是她的标签,对女性情感的关注也尤为突出。听众从来不要求她在音乐风格上有所突破,“改变”这个老生常谈的苛责,对刘若英的专辑来说并不适合。不过历经这么多年,她的唱法还是有一些蜕变的,从上月发行的全新专辑——《我要你好好的》就可听出。她微妙地修正了从前演绎主流抒情的保守方式,虽然师出陈升,现在却渐渐接近于李宗盛的音乐色彩。用歌曲“说故事”的方式也变得坦率、直白了,遣词酌句、抑扬顿挫更有了诗人的味道,不乏空间,不乏思想。举例来说,就像第一首歌《我懂了》给人的感触那样:真挚、沉稳、慢热、深刻,不求一鸣惊人的声音震撼,却饱含经久不散的情感深剜。配器由钢琴打底、提琴升华,情绪从平静唱到激昂,引人落泪。整篇不押韵的歌词,竟像电影剧本一样感人至深:“也许还要很久很久的以后/你会明白他们为何离开/你终于不再落寞了/伸出手拥抱宇宙/你懂了/你懂了”孤独深省,怅然反思。而像《我懂了》这样的作品也使人明白:刘若英的歌,只能由她本人来唱。即便是她声音中的干涩与滞重,也是将歌中戏份完美演绎出来的要素。为了将抽象的音乐精神拉到你的眼前、为了面对面地感染你寂寞的心灵,她的“真实”是首要的、必需的。如果换了别人,即使是技术流派的高级唱将,也未必能将刘若英如戏入骨的痛彻诠释出来。
如对其本人的描述一般,新专辑《我要你好好的》于整体音乐风格并没有刻意求新、大刀阔斧的改变。它只是很稳定,一如刘若英愈来愈成熟的心智与姿态。唱片有传统抒情,也有上张专辑《亲爱的路人》里强打的流行摇滚,还有几首自然创新的作品,都是水到渠成之作。如《我懂了》一样以词取胜、编曲出彩的作品,还包括《相看两不厌》与《十年后》——前者以Acoustic民谣小调突出刘若英的人文气质,后者则通过细密强烈的古典编曲,以类似World Music的音乐形态将人物形象升腾;与今年所出书籍同名、有主打歌面相的《我敢在你怀里孤独》充满了旋律感与传唱性,动听、温柔,主歌沉稳含蓄,副歌张力十足。林夕创作的歌词“我敢在你怀里面对我孤独/倾听你心跳/跟自己倾诉/总是数一个人/两个人的好处/想不起/和自己/怎样同甘共苦”也完美地展示了“刘若英式”的寂寞与悲戚;《陪伴者》与《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曲境相似,但钢琴的情绪更加冷冽,两曲相连却一暖一冰,戏剧感十足。包括另一首提前发行的电影主题曲《念念》在内,这几首歌的内心戏都很重,时缓时急的讲究唱法、充满瑕疵美的转音与气音,都错落有致地镶嵌在整齐的编曲演奏中,让音乐的骨骼复杂而不失序、缜密又不枯燥。
同名歌曲《我要你好好的》是专辑中最特别的一首。刘若英找来周迅、汤唯与桂纶镁共同合唱,以蒙太奇的剪辑方式,将两个城市、四个姐妹的心情故事串成一部完整的声音电影。互相问候、互相关心的话语,组成了一首全新结构的歌。客观来说,其他三人的演唱表现很难达到高分,但这种热闹真实的人声采样,反而增加了歌曲立意的厚度与浓度,正是作品追求的效果。以“我要你好好的”为友情核心,四人的欣喜与共鸣,表达出满溢的关怀与热切的呵护,即便天各一方,也互相支持、彼此打气的不散羁绊,让短短几分钟的歌曲延伸出宽广的治愈精神。桂纶镁在副歌中大喊的“亲爱的、亲爱的!”几近破音,却有戳人泪点,一针见血的强大感染力。不管唱得怎么样,几位名演员的情感掌控,绝对是专业级别的。
专辑中还有一首非常出色的作品《一路走下去》——乍听与刘若英翻唱中岛美雪的经典作品《原来你也在这里》有几分相像,但歌曲所释放的振奋、激励情绪绝不输前者。流行摇滚结合古典交响的编曲激昂澎湃,步步进阶的感情抒发与内涵升华催人泪下。2分10秒由Bass统领的一段演奏,仿佛你闭眼聆听,就能置身于神秘、广阔的音符海洋,精神世界的自由束缚,再一次被彻底冲破。刘若英没有得天独厚的嗓音唱功,但音乐作品交付的“知性力”始终如此强大。依仗时间与经验的累积,她必将继续人歌一体,淡然、优雅、深刻、真实。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沉默电话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