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mark一下听过这首歌但系统提示字太多所以只能写一篇与音乐无关的乐评了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见麦子发了一段她穿着红裙跳舞的小视频,就是黄觉的老婆,那个麦子。评论说是拍的MV,我当时心想,麦子也终究是商业起来了。
又过了几天。朋友圈里有人发了朴树发新歌的消息。
又是一首不敢点开听的歌,和听王菲最近那首电影主题曲之前的心情一样。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俩人都变成了神,搅动的我也变得神经兮兮。因为在我的心里,王菲就是一个商业歌手,只是在那个年代不走寻常路,而朴树,就是一个忧郁少产的民谣歌手,别无其他。但我打心眼里是喜欢他俩的,王菲唱的好听,朴树忧郁到压抑的气质简直就是我十几岁时的理想型。我特浅薄。
今天豆瓣推荐了Lens一篇写朴树的文章,置顶,于是点开了MV。最惊艳的应该是火华社社长的出演,那忧郁的脸,喜欢。然后发现了麦子的身影。
朴树的声音还是那个声音,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很遗憾我没听出来因为年纪的增长赋予了什么沧桑感。反倒是第一次觉得,诶,他的声音还真的蛮像个孩子,和《白桦林》时代一样,没有什么绚丽的演唱技巧,想唱就唱,唱法简单直接。也或许是他的皱纹,衬的他的声音越发像个孩子了。
歌名我不喜欢,对于我不能准确发音的名字我都不喜欢。但旋律好听。却也不惊艳。说出这话真的需要勇气,因为朴树这几年已经被文艺成了神,只要不说好,就会被人说“那你写一首啊!”。这已经不是仗着情怀就能解释的暴躁了。
我不是朴树也不认识朴树,所以对他我不过度猜测。或许朴树本人是真的很不商业,但至少他的经济团队还是很接地气的。比如MV可以拉来有点儿文艺又有商业价值的刘烨和麦子这两位来说。不管是大号营销了朴树还是大号成就了朴树,大号成功了。朴树已经变成了一个符号。
朴树在我心里还是那个朴树,一个看起来很忧郁的歌手,一个会期待他有新作的歌手,一个可以创造经典,当然也会创作平凡作品的人。我相信每个创作者发布的作品一定是自己认可的,可人有千万种,毕竟每个人的喜好不同。
但人们似乎不能接受一个已经变成某种符号的朴树平凡,所以在极力反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声音,保护着某种“情怀”。
这有点令人忧伤。
作品需要营销才能被人知道,这不是错事。就连朴树自己也会用iPhone 7 plus发条微博告诉大家有新作品要上线了。Nokia恐怕当年不会想到火遍大江南北几乎人手一机的自己在2016年变成了不走寻常路的标志,歌迷们为了它到底能不能下载微信急红了眼。
喜欢朴树,就能接受他用iPhone也用社交媒体,期待他出新歌也能接受不同的声音。
以平常心接受一个平常的朴树,不绑架他,也别以他绑架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