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何物?未知生也怕死——Evil is a point of view(III)
中國人幾天不喊「萬歲」渾身不舒服,這不是心理問題,恐怕是生理問題,整個民族的DNA就是這樣,任你醫術再高明也無法改變他們忠君愛國的DNA。強盜來搶劫和燒毀「圓明園」,中國人全體痛心疾首,明明別人搶劫的是愛新覺羅家的「私有財產」,也要硬生生幻想成全民族的「公有財產」被搶劫,意淫出受害者的民族自尊心,熱淚盈眶,十分浪漫。為什麼?你損害了愛新覺羅氏的利益,就是損害我國的根本利益,我國人民堅決反對;愛新覺羅氏再壓榨我、再糟蹋我,也只是我國的內部事務,西方國家無權指手畫腳,無權為我喊救命,我就愛被我泱泱大清虐,你管我——箇中邏輯只有我國人民才懂。
譚嗣同等人發動戊戌變法,不獨靠幾個知識分子的力量,還多此一舉去投靠沒權沒勢的光緒,也是同樣的道理。最終,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慷慨就義,不過徒增吃瓜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你看,跟朝廷對抗就有這種下場」、「真傻,敢跟我偉大光榮正確的大清對抗」……永遠記得,像《衛斯理》的作者倪匡先生所言,這個國家任何時候不值得你為它去死。
由林夕填詞的《劊子手的最後一夜》(麥浚龍唱),虛構的正是劊子手給譚嗣同行刑的故事。《劊》是Evil is a point of view專輯內track 01的歌曲,也是本專輯最先在社交平台放出的歌,早在年初就已發佈。
A1首兩句試圖描寫劊子手日常生活畫面,出句為「磨利了刀頭」,把刀磨利了以便一刀致命,免去死囚的驚慌;末兩句則以「磨鈍了心頭」作對句,暗示劊子手並非殺人機器,強迫自己看開,是劊子手的個人修養。利鈍相對,刀頭心頭相對,工整得像先秦古文的駢句。
C1描寫劊子手行刑所見所聞。所見——逼死囚低頭,目睹其硬頸的切口。粵語「硬頸」意為「固執」,頸部也是刀落之處,想到這個詞又能用到合適的旋律之下,實屬不易。所聞——行刑時掉頭和血流成河的聲音。「目送/ 有冤都要沒冤都要走/ 菜市口/ 逐個走」一句始為斬殺譚嗣同鋪墊,這些人無論有冤情還是沒有冤情,都要在北京著名的刑場——菜市口刑場結束生命。
來到副歌,「劊子手不理替何人何事出手」,點明殺人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受命了便去執行,為了謀生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實在比如今一些人意淫「這份工作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份工作真有意義」更有職業操守,這劊子手把個人生活、價值觀與工作分清楚。「不顧今生未及輪迴仍如豬狗」,「豬狗」的比喻在《孽》中有呼應;下句的「不過」與「不顧」句首雙音節押韻,「過」韻頭與「顧」韻腹相押,且押聲母。「為過活要面對像我活過的命/ 如罪如淚被抹走」,指出為了討生活,眼看一個個曾經像我一樣活過的生命被「抹殺」,比喻很有意思,居然就抹去生命像抹去罪孽甚至像抹眼淚一樣方便簡單。本句有三個「過」,而「過活」和「活過」又在句中相映成趣,仿佛在唸繞口令,而且「如罪」「如淚」是句中雙音節押韻,十分好唱,這聲韻用得相當自然,自然到隱去了刻意押韻的痕跡,讓人忘記這設計是有意為之。
副歌下半部分,也是整首歌唯一重複的部分,講劊子手與情人相處時的職業病,比如,發現自己正牽著的手跟剛剛殺人的手是同一隻手;再如,親吻情人頸部的時候,發現頸部沒有切口,心裡不免一顫,懷疑自己術業退步,還沒反應過來這不是死囚,看到這我不禁對這殺手的敬業點讚,這高度精神緊張的情形也仿佛投射在如今高強度工作的職業者身上。林夕這麼寫,確比畫圖描寫其穿著和神情更高明。
C2部分沿用C1的句式,繼續介紹身為劊子手的所見所聞,所見——喊冤的微不足道的人(喻為野狗);所聞——吃瓜群眾為當權者剷除異己拍手稱快。林夕改寫「未知生焉知死」為「未知生也怕死」,這群人還不了解什麼是生命、什麼是生存,但他們卻「貪生」,「不知生」三個字十分卑微,因為會聯想到聰明如你,也和愚鈍的動物一樣弄不清楚這個問題,不免有種無力感油然而生。下一句「聽說/ 戊戌驚變你本可以走」,譚嗣同高調登場了,而且還仰起頭任我宰割,「我顫抖」不止是因為的譚嗣同動作,當然還有賴於刑場外吃瓜觀眾用「怕死」與他的「求死」作對比,甚至懷疑眾生都「不知生」而他卻「知生」,心中難免掀起波瀾。
到了第二段副歌,首句把第一段副歌的「劊子手」改為「這雙手」,「這雙手不理替何人何事出手」與下闋的「這雙手剛殺了誰又和誰牽手」設計更統一了。下兩句「知你」與「想我」相對,知道譚嗣同不甘如浮塵和豬狗般活著,明示其確實「知生」,然後反思:自己活成了什麼樣子?「為過活卻像永沒法活夠」,這就是林夕在專欄上曾發表的觀點「為了討生活而沒了生活」,使勁工作賺錢,好好過活,活了這麼多年還沒有活夠,然而譚嗣同的價值觀卻是如果白活,再活下去也是多餘——不免讓人聯想電影《七月與安生》裡安生說的「活到二十七歲就夠了」的台詞。不是每個人生存都是為了安安穩穩延長壽命,不是每隻鳥出生都是為了躲槍的(年輕羅永浩反駁其父「槍打出頭鳥」之語)。進而,劊子手反思生命是何物,為何砍人頭像砍伐樹木一樣輕易?
此段副歌下闋大致與第一段副歌下闋相同,為了強調後面要與周耀輝寫的雛妓相愛的故事而留伏筆。
Coda部分,「誰令我收手/ 留下世放手」話鋒一轉,技術高超的敬業劊子手辭職不幹了。下一句「悲咒念完後/ 但求沒人念我舊」交代其去處——出家,希望隱世以後可以洗清罪孽,世上無人再記起自己所做過的事,末三字「念完後」與「念我舊」對稱,隔字押韻(均為im, …,au)。最後一句「一再做人後/ 積血可會渡扁舟」貌似不與上句對稱,實際在押韻方式上是對稱的,末三字「做人後」與「渡扁舟」隔字押韻(均為ou, …,au)。這一句寫得很有型——劊子手是用什麼方式重新做人的?用流成河的血來把自己「渡」過彼岸,這畫面未免也太酷了吧,而且難得的時候,畫面不只是眼前所見,超脫畫面後還有精神層面的內涵,也即詞人要談的佛學。「渡扁舟」這一概念在歌曲《孽》中有呼應。
《劊子手的最後一夜》這首歌說的內容什麼?一個劊子手一夜間改變了職業規劃,還是劊子手頓悟生死為何?還是劊子手立志活出生活質量?還是呼籲你也像劊子手一樣,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全都是你猜的而已,而林夕只想安靜講個故事罷了。
微信訂閱號【峰格】
譚嗣同等人發動戊戌變法,不獨靠幾個知識分子的力量,還多此一舉去投靠沒權沒勢的光緒,也是同樣的道理。最終,變法失敗,戊戌六君子慷慨就義,不過徒增吃瓜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你看,跟朝廷對抗就有這種下場」、「真傻,敢跟我偉大光榮正確的大清對抗」……永遠記得,像《衛斯理》的作者倪匡先生所言,這個國家任何時候不值得你為它去死。
由林夕填詞的《劊子手的最後一夜》(麥浚龍唱),虛構的正是劊子手給譚嗣同行刑的故事。《劊》是Evil is a point of view專輯內track 01的歌曲,也是本專輯最先在社交平台放出的歌,早在年初就已發佈。
A1首兩句試圖描寫劊子手日常生活畫面,出句為「磨利了刀頭」,把刀磨利了以便一刀致命,免去死囚的驚慌;末兩句則以「磨鈍了心頭」作對句,暗示劊子手並非殺人機器,強迫自己看開,是劊子手的個人修養。利鈍相對,刀頭心頭相對,工整得像先秦古文的駢句。
C1描寫劊子手行刑所見所聞。所見——逼死囚低頭,目睹其硬頸的切口。粵語「硬頸」意為「固執」,頸部也是刀落之處,想到這個詞又能用到合適的旋律之下,實屬不易。所聞——行刑時掉頭和血流成河的聲音。「目送/ 有冤都要沒冤都要走/ 菜市口/ 逐個走」一句始為斬殺譚嗣同鋪墊,這些人無論有冤情還是沒有冤情,都要在北京著名的刑場——菜市口刑場結束生命。
來到副歌,「劊子手不理替何人何事出手」,點明殺人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受命了便去執行,為了謀生談不上有什麼意義,實在比如今一些人意淫「這份工作我學到了很多東西」「這份工作真有意義」更有職業操守,這劊子手把個人生活、價值觀與工作分清楚。「不顧今生未及輪迴仍如豬狗」,「豬狗」的比喻在《孽》中有呼應;下句的「不過」與「不顧」句首雙音節押韻,「過」韻頭與「顧」韻腹相押,且押聲母。「為過活要面對像我活過的命/ 如罪如淚被抹走」,指出為了討生活,眼看一個個曾經像我一樣活過的生命被「抹殺」,比喻很有意思,居然就抹去生命像抹去罪孽甚至像抹眼淚一樣方便簡單。本句有三個「過」,而「過活」和「活過」又在句中相映成趣,仿佛在唸繞口令,而且「如罪」「如淚」是句中雙音節押韻,十分好唱,這聲韻用得相當自然,自然到隱去了刻意押韻的痕跡,讓人忘記這設計是有意為之。
副歌下半部分,也是整首歌唯一重複的部分,講劊子手與情人相處時的職業病,比如,發現自己正牽著的手跟剛剛殺人的手是同一隻手;再如,親吻情人頸部的時候,發現頸部沒有切口,心裡不免一顫,懷疑自己術業退步,還沒反應過來這不是死囚,看到這我不禁對這殺手的敬業點讚,這高度精神緊張的情形也仿佛投射在如今高強度工作的職業者身上。林夕這麼寫,確比畫圖描寫其穿著和神情更高明。
C2部分沿用C1的句式,繼續介紹身為劊子手的所見所聞,所見——喊冤的微不足道的人(喻為野狗);所聞——吃瓜群眾為當權者剷除異己拍手稱快。林夕改寫「未知生焉知死」為「未知生也怕死」,這群人還不了解什麼是生命、什麼是生存,但他們卻「貪生」,「不知生」三個字十分卑微,因為會聯想到聰明如你,也和愚鈍的動物一樣弄不清楚這個問題,不免有種無力感油然而生。下一句「聽說/ 戊戌驚變你本可以走」,譚嗣同高調登場了,而且還仰起頭任我宰割,「我顫抖」不止是因為的譚嗣同動作,當然還有賴於刑場外吃瓜觀眾用「怕死」與他的「求死」作對比,甚至懷疑眾生都「不知生」而他卻「知生」,心中難免掀起波瀾。
到了第二段副歌,首句把第一段副歌的「劊子手」改為「這雙手」,「這雙手不理替何人何事出手」與下闋的「這雙手剛殺了誰又和誰牽手」設計更統一了。下兩句「知你」與「想我」相對,知道譚嗣同不甘如浮塵和豬狗般活著,明示其確實「知生」,然後反思:自己活成了什麼樣子?「為過活卻像永沒法活夠」,這就是林夕在專欄上曾發表的觀點「為了討生活而沒了生活」,使勁工作賺錢,好好過活,活了這麼多年還沒有活夠,然而譚嗣同的價值觀卻是如果白活,再活下去也是多餘——不免讓人聯想電影《七月與安生》裡安生說的「活到二十七歲就夠了」的台詞。不是每個人生存都是為了安安穩穩延長壽命,不是每隻鳥出生都是為了躲槍的(年輕羅永浩反駁其父「槍打出頭鳥」之語)。進而,劊子手反思生命是何物,為何砍人頭像砍伐樹木一樣輕易?
此段副歌下闋大致與第一段副歌下闋相同,為了強調後面要與周耀輝寫的雛妓相愛的故事而留伏筆。
Coda部分,「誰令我收手/ 留下世放手」話鋒一轉,技術高超的敬業劊子手辭職不幹了。下一句「悲咒念完後/ 但求沒人念我舊」交代其去處——出家,希望隱世以後可以洗清罪孽,世上無人再記起自己所做過的事,末三字「念完後」與「念我舊」對稱,隔字押韻(均為im, …,au)。最後一句「一再做人後/ 積血可會渡扁舟」貌似不與上句對稱,實際在押韻方式上是對稱的,末三字「做人後」與「渡扁舟」隔字押韻(均為ou, …,au)。這一句寫得很有型——劊子手是用什麼方式重新做人的?用流成河的血來把自己「渡」過彼岸,這畫面未免也太酷了吧,而且難得的時候,畫面不只是眼前所見,超脫畫面後還有精神層面的內涵,也即詞人要談的佛學。「渡扁舟」這一概念在歌曲《孽》中有呼應。
《劊子手的最後一夜》這首歌說的內容什麼?一個劊子手一夜間改變了職業規劃,還是劊子手頓悟生死為何?還是劊子手立志活出生活質量?還是呼籲你也像劊子手一樣,反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全都是你猜的而已,而林夕只想安靜講個故事罷了。
微信訂閱號【峰格】
© 本文版权归作者 Sir. 春風燒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