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肆地活着,用我掩耳盗铃的乐观

“流行音乐是一面时代的镜子。”李宗盛大哥的这句话,我已经几百次用它来当开场白,也不介意再在键盘上扣一次“+1”。
关于大哥和其代表的时代,香港流行文化评论人张书玮在《滚石没有告诉我》中写到:“他们(滚石)将旗下的艺人从恬淡的生活境况和诗一般的随想感悟中拉出来,放在台湾愈加成熟的都市化进程之中,或者招徕现代味浓的歌手,加速自己的摩登……此后数年,滚石都将都市怨曲作为主打路线,不断推陈出新。以此为前提,滚石延伸出的触角也达到多个层面。歌手的定位和包装更为考究:喜爱依附另一半的小女人,爱恨纠缠的第三者,顽皮可爱的少女,外冷内热的都市丽人都有清楚明朗的分界线……滚石在90年代的成功是市场分析的胜利,尤其是李宗盛一次又一次精准的判断让许多艺人从定位和歌曲双双胜出。复杂缤纷的产品线八面玲珑,照顾到了所有听众。我们为了体验一次又一次戏剧化的情感纠葛,也不断光顾滚石,甚至认定那就是滚石。”然而,在广电媒体(电视、电台)结束了其垄断性地位,MP3及流媒体的传播媒介革命直接让过去所有套路失灵,几乎所有的旧日Game Master在负隅顽抗后都打出GG,以滚石为代表的音乐工厂也几近只剩下版权折现的唯一模式,音乐的品牌从此被下放至音乐人个体。如同微信OTT(over-the-top)掉网络运营商,陈绮贞为代表的音乐人也OTT掉了滚石(魔岩),以独立的身份进行完整的音乐制作及产品行销。
所以我们听到了阿肆。
因为“炸鸡少女”这一极具传播力的Title,阿肆常会被简单粗暴地理解成“网红”,而忽视了她在音乐上的开拓力。在她的首张个人专辑《预谋邂逅》里,我们便听到了这个上海姑娘在遍地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所展现的独特个性:当绝大部分的“独立音乐人”都在用恋人、小孩、诗歌、时光、孤独、岁月、繁星、热泪等套路表达对诗和远方的憧憬时,阿肆却把镜头对准了现代都市。无论是“或许在某个大雨的夜晚,路过你身边不打伞,也许你会因为不忍心看我淋湿而与我为伴”(《预谋邂逅》),还是“‘有女朋友别忘了请我吃饭’,这样才不会给你带来负担”(《有女朋友别忘了请我吃饭》),均为我们身边随时可能发生的故事。因为阿肆所兼具的OL身份,让她的音乐充满了生活感和都市气息,却非滚石时代梨花带雨地走在大街上的女子,而是更单刀直入、更快速地表达内心喜怒哀乐。
阿肆的这一个人招牌被带到了她的第二张个人专辑《我愚蠢的理想主义》中。如她的《不想回家》,在类似室内乐(Chamber music)的编排里,阿肆带一点俏皮地唱到:“不想回家,面对过度关心该怎么缓解尴尬,欲言又止还能找什么形容词表达,为何在意无关痛痒的别人的评价”,这是年轻人共同的遭遇。或是同名主题曲里,由前达达乐队吉他手吴涛调和的Indie-Pop,“当人家翻山越岭渴望到达山顶,我还在原地,李阿姨都替我着急”,阿肆用她的幽默去化解这个时代的坠落。这让人想起同样生活在魔幻都市主义下的香港乐队my little airport也曾有一首神似的《给亲戚看见我一个人食吉野家》。说起来,在上张专辑里,阿肆便和mla主创阿P合作了专辑同名主打歌,他们各自所在的上海和香港除了近似的城市生存背景,在历史上就有着无数骨血漂泊的牵连,这一份情意结带来了或许是新专辑里最好的歌:《若你爱上油麻地》。在这一趟“油麻地奇幻漂流”里,阿肆带着我们神游香港的地标“Yau Ma Te”,在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街,上演过邵氏、嘉禾、银河映像等无数传奇。“若你爱上油麻地,我会在那里的警察局里等你,若你爱上油麻地,我会在那里的茶餐厅里等你”,标准的“阿肆式想象”,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被老港片荼毒的中二少女,把油麻地这一公共空间内化成私人体验,具有象征性意象的茶餐厅和警察局又不失港式浪漫的共情。吉他手梁晓雪和丁磊的双枪配置,配以“落花满天蔽月光”的戏曲采样,还有市井中人来车往的吵嚷,忽地传来一句“做人至紧要开心”,终究打造出这一首阿肆专属的都市奇谭录。
就这样,阿肆依然是那个离你很近的朋友,和你一起笑着面对生活的荒唐。同时,和更偏向“Demo”之原生气质的《预谋邂逅》相比,《我愚蠢的理想主义》也是阿肆更为丰满且完整的表达。整张专辑有着自然的声场和情绪流动,从《Kick Ur Ass》里的“Shut up”到《嘿!关于爱》里的“嘿喂狗”,绝无冷场。值得单独拿出来讨论的是阿肆写歌的方式。她宛如死侍、蜘蛛侠之流的嘴炮,在一首歌的有限时长里,使劲地塞满字节和音符,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她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执念。这不仅使得阿肆的歌有一种奇妙的密度美(如B站喷薄的弹幕),更让她不自觉地延展出一种介乎旋律与饶舌中的状态,如《嘿!关于爱》里,当她唱至“为了不被讨厌而迎合所有要求,为了衬托爱情至上而重色轻友”,你能感受到她正走在melody和rap的边界,她的音乐是有flow的——过去只有在说唱歌手中用到这个词来描述Rapper咬文嚼字的方式,每个音节和乐曲伴奏的关系,但在阿肆身上,这似乎是适用的。实际上,我喜欢所有不确定(indeterminacy)的东西:难以被归类的音乐风格,忽冷忽热的秋天,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旅途,以及像阿肆那样模糊着音乐的边界,包括她featuring林宥嘉的那首《致姗姗来迟的你》——你能否说清,阿肆做的究竟是不是“主流音乐”,她究竟是不是一个“独立歌手”?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的存在。为此,阿肆在那首静默如谜的《知名不具》唱着:
面对犹豫不决的迷惘
面对进退两难的境况
我依然狂欢
用我掩耳盗铃的乐观
在T1213121的和弦分解里,阿肆找到了专属于她的乱世浮生的答案。
关于大哥和其代表的时代,香港流行文化评论人张书玮在《滚石没有告诉我》中写到:“他们(滚石)将旗下的艺人从恬淡的生活境况和诗一般的随想感悟中拉出来,放在台湾愈加成熟的都市化进程之中,或者招徕现代味浓的歌手,加速自己的摩登……此后数年,滚石都将都市怨曲作为主打路线,不断推陈出新。以此为前提,滚石延伸出的触角也达到多个层面。歌手的定位和包装更为考究:喜爱依附另一半的小女人,爱恨纠缠的第三者,顽皮可爱的少女,外冷内热的都市丽人都有清楚明朗的分界线……滚石在90年代的成功是市场分析的胜利,尤其是李宗盛一次又一次精准的判断让许多艺人从定位和歌曲双双胜出。复杂缤纷的产品线八面玲珑,照顾到了所有听众。我们为了体验一次又一次戏剧化的情感纠葛,也不断光顾滚石,甚至认定那就是滚石。”然而,在广电媒体(电视、电台)结束了其垄断性地位,MP3及流媒体的传播媒介革命直接让过去所有套路失灵,几乎所有的旧日Game Master在负隅顽抗后都打出GG,以滚石为代表的音乐工厂也几近只剩下版权折现的唯一模式,音乐的品牌从此被下放至音乐人个体。如同微信OTT(over-the-top)掉网络运营商,陈绮贞为代表的音乐人也OTT掉了滚石(魔岩),以独立的身份进行完整的音乐制作及产品行销。
所以我们听到了阿肆。
因为“炸鸡少女”这一极具传播力的Title,阿肆常会被简单粗暴地理解成“网红”,而忽视了她在音乐上的开拓力。在她的首张个人专辑《预谋邂逅》里,我们便听到了这个上海姑娘在遍地的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时所展现的独特个性:当绝大部分的“独立音乐人”都在用恋人、小孩、诗歌、时光、孤独、岁月、繁星、热泪等套路表达对诗和远方的憧憬时,阿肆却把镜头对准了现代都市。无论是“或许在某个大雨的夜晚,路过你身边不打伞,也许你会因为不忍心看我淋湿而与我为伴”(《预谋邂逅》),还是“‘有女朋友别忘了请我吃饭’,这样才不会给你带来负担”(《有女朋友别忘了请我吃饭》),均为我们身边随时可能发生的故事。因为阿肆所兼具的OL身份,让她的音乐充满了生活感和都市气息,却非滚石时代梨花带雨地走在大街上的女子,而是更单刀直入、更快速地表达内心喜怒哀乐。
阿肆的这一个人招牌被带到了她的第二张个人专辑《我愚蠢的理想主义》中。如她的《不想回家》,在类似室内乐(Chamber music)的编排里,阿肆带一点俏皮地唱到:“不想回家,面对过度关心该怎么缓解尴尬,欲言又止还能找什么形容词表达,为何在意无关痛痒的别人的评价”,这是年轻人共同的遭遇。或是同名主题曲里,由前达达乐队吉他手吴涛调和的Indie-Pop,“当人家翻山越岭渴望到达山顶,我还在原地,李阿姨都替我着急”,阿肆用她的幽默去化解这个时代的坠落。这让人想起同样生活在魔幻都市主义下的香港乐队my little airport也曾有一首神似的《给亲戚看见我一个人食吉野家》。说起来,在上张专辑里,阿肆便和mla主创阿P合作了专辑同名主打歌,他们各自所在的上海和香港除了近似的城市生存背景,在历史上就有着无数骨血漂泊的牵连,这一份情意结带来了或许是新专辑里最好的歌:《若你爱上油麻地》。在这一趟“油麻地奇幻漂流”里,阿肆带着我们神游香港的地标“Yau Ma Te”,在这个拥有百年历史的老街,上演过邵氏、嘉禾、银河映像等无数传奇。“若你爱上油麻地,我会在那里的警察局里等你,若你爱上油麻地,我会在那里的茶餐厅里等你”,标准的“阿肆式想象”,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个被老港片荼毒的中二少女,把油麻地这一公共空间内化成私人体验,具有象征性意象的茶餐厅和警察局又不失港式浪漫的共情。吉他手梁晓雪和丁磊的双枪配置,配以“落花满天蔽月光”的戏曲采样,还有市井中人来车往的吵嚷,忽地传来一句“做人至紧要开心”,终究打造出这一首阿肆专属的都市奇谭录。
就这样,阿肆依然是那个离你很近的朋友,和你一起笑着面对生活的荒唐。同时,和更偏向“Demo”之原生气质的《预谋邂逅》相比,《我愚蠢的理想主义》也是阿肆更为丰满且完整的表达。整张专辑有着自然的声场和情绪流动,从《Kick Ur Ass》里的“Shut up”到《嘿!关于爱》里的“嘿喂狗”,绝无冷场。值得单独拿出来讨论的是阿肆写歌的方式。她宛如死侍、蜘蛛侠之流的嘴炮,在一首歌的有限时长里,使劲地塞满字节和音符,人类已经无法阻止她对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执念。这不仅使得阿肆的歌有一种奇妙的密度美(如B站喷薄的弹幕),更让她不自觉地延展出一种介乎旋律与饶舌中的状态,如《嘿!关于爱》里,当她唱至“为了不被讨厌而迎合所有要求,为了衬托爱情至上而重色轻友”,你能感受到她正走在melody和rap的边界,她的音乐是有flow的——过去只有在说唱歌手中用到这个词来描述Rapper咬文嚼字的方式,每个音节和乐曲伴奏的关系,但在阿肆身上,这似乎是适用的。实际上,我喜欢所有不确定(indeterminacy)的东西:难以被归类的音乐风格,忽冷忽热的秋天,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的旅途,以及像阿肆那样模糊着音乐的边界,包括她featuring林宥嘉的那首《致姗姗来迟的你》——你能否说清,阿肆做的究竟是不是“主流音乐”,她究竟是不是一个“独立歌手”?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的存在。为此,阿肆在那首静默如谜的《知名不具》唱着:
面对犹豫不决的迷惘
面对进退两难的境况
我依然狂欢
用我掩耳盗铃的乐观
在T1213121的和弦分解里,阿肆找到了专属于她的乱世浮生的答案。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邹小樱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