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彷徨无助中闪耀的璀璨坚忍之心
![](https://img3.doubanio.com/icon/u1417034-33.jpg)
经历了Artpop的舆论漩涡之后,Lady Gaga的音乐道路变得微妙了起来。
以开启廉价电音风潮的舞曲出道,在The Fame Monster跨入宏大、黑暗与摇滚的世界。Born This Way肆意泼洒着她的摇滚热情。而到了Artpop,她更加摇滚了,却碰上了大众对她想要做的“艺术”的水土不服。
因为我们从来懒于思考她的奇装异服与夸张声势背后的实验挑战与摇滚意味,只不过认为这是一个搏眼球的生意。
大众观点无非“既然是一个哗众取宠的pop star,奢谈什么艺术?”。于是她顶着Venus推到整个宇宙向度的大爱探讨,大多听众也不过拿一句“不知所云”就打发掉了。
接下来的三年,可谓卧薪尝胆。
奥斯卡献唱,超级碗国歌,运动会开幕,爵士合作,都只不过是为了让大众重新认识到她的艺术家身份,借此转变对她的作品的看法。
而Joanne就是她这一系列行为的答卷。
几乎所有人在听到这张专辑的分轨30秒试听时都心情都很难保持乐观。没有了在电子合成器中肆意流动的激情与未来感,一切都显得那么老旧与平庸。
但全碟释出之后,Lady Gaga最终用实打实的音乐水准证明了她的艺术高度。
实际上,破解Lady Gaga在专辑中想传达的艺术动机基本都会在开场中一览无遗。The Fame的精神从Just Dance的节奏中倾泻而出,The Fame Monster的Bad Romance的Want your ugly want your disease的怪物美学自不必说。Born This Way的Marry The Night中足以面对万丈黑夜之孤独的坚忍是她Born This Way的摇滚精神里最人性化的基石。Artpop的Aura则是专辑中最Art的一首歌,在怪异的结构中一往无前地行进,呼喊着”Do you wanna see the girl who lives behind the aura?”,在音乐上集中展现Artpop之精神,歌词则悲剧性地呼应了大众对她的艺术的轻慢。
本着这个思路来看,她以Diamond Heart这首掏心掏肺的自白书作为Joanne这张私人化同名碟的起点也就不难理解了。Young wild American是她的表象,璀璨而坚韧的diamond heart是她的核心。低沉的拨弦开场,她娓娓诉说着自己为生计而辍学、被侵犯的不堪往事、家人的不解与决裂。Pre-chorus里的鼓点宛如风雨般袭来,模拟着One five ten lay a million on me的重压,到了副歌的起点,配器减弱,她以Young wild American自居的“C'mon baby do you have a girlfriend”面对广阔世界的无畏宣言得到了突出。而在此逐渐推进的音效在下一句Rain on me a million时变成更加猛烈的狂风暴雨,让她I'm not flawless but I gotta diamond heart的自白主题具备了强烈的戏剧性。
由此开始展开的就是Lady Gaga被称为“返璞归真”的音乐旅程。在Artpop中,她几乎完全依赖合成器,就连Mary Jane Holland中的电吉他音色都用合成器模拟。但这张专辑里她一反出道以来的电子常态,大量地使用原声乐器,这毋宁说是对自己、对时下的流行音乐的一次反潮流尝试。除此之外,她大量借鉴早期摇滚,插入乡村元素点缀她的Power Ballad创作。这除了让这张的音乐显得特别以外,她也告别了时常陷入Overproduce的指控,让她的歌曲写作水平得以在克制的制作中最大限度地凸显。
先谈谈专辑的软肋,毫无疑问恰恰是最先释出的两首,Perfect Illusion和Million Reasons。前者披着Stadium Rock的声势皮囊,却是专辑中写作上最粗糙的;后者虽然能让无数单身男女循坏到落泪,却是写作上最滥情的一首。
但这两首歌实际上是专辑重要的分割点。专辑前半段关于追寻、彷徨与沉迷,后半部分则在彷徨中找到了宗教与大爱的道路。Perfect Illusion的疑惑到了Million Reasons里显露了faith的痕迹,而越往后宗教痕迹就更加明显了,容后详述。
A-YO关于抽烟的麻醉与欢愉,借鉴了早期摇滚风格,配器非常精巧,几乎都像A-YO这个拟声词般本着俏皮而短促的原则,无论是贯穿全程的拍手、主歌里鬼鬼祟祟的Bass、幽灵一般电吉他,副歌里厚重的管乐不外如是,让这首歌在听觉上妙趣横生。而结尾部分精彩的吉它、合成器与人声的对话则用更加写意的方式诠释了烟雾缭绕的玩乐精神。
Joanne作为专题同名曲,名义上写给逝世的姑姑,实际上隐藏的是自己在Artpop之后的彷徨。她认为自己是Joanne的转世,换句话来说,无非表达的就是Joanne这个标题代表着对过去的Lady Gaga的告别。而这首歌中的不舍、心碎与对何去何从和呼唤也就得到了解释。
其余曲目中我最喜欢的是John Wayne,关于她对city games的拒绝,转而拥抱John Wayne代表的本能。这是Lady Gaga最标志性的舞曲,用开头的口白、断续的合成器、尾段扭秧歌一般的电气段落最大限度地在这张复古底色的专辑中保留了她的怪异感。
Dancin’ in Circles接在John Wayne中倒也没什么不妥,毕竟这是一首关于自慰的歌。这首歌是专辑中在音色的使用上最实验的一首(打嗝男声、突兀的“Oh~”、一堆音色奇怪的合成器……),而且无论是音色还是节奏都有着浓厚的第三世界民族风情。Lady Gaga在此塞入了一句悲伤的“Baby don't cry, dancin' in circles feels good to be lonely”深化这首歌的情感动机,同时也在一片异景中翩然飞升
。
在Million Reasons山无棱天地合般的洒狗血之后,Sinner‘s Prayer在一股西部味与乡村味中用告解的语调把专辑的情感拉回平实的底色。
经历了Sinner‘s Prayer之后,专辑潜藏的宗教、大爱色彩逐渐凸显出来。Come to Mama是专辑中精神力量最强的一首,Girl Group般的温情和声和感性温暖的配器让人听来一股暖意,歌词也遍地都是鸡汤箴言,诸如“The only prisons that exist are ones we put each other in”等沿袭至今的Gaga式怪物美学。当然,作为LGBT天后,她再次也暗暗埋了一根线索——“Well I say rainbows did more than they've ever done”。
与Florence Welch合作的Hey Girl也是一首大爱歌曲,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扶持。说起来这也是专辑里在曲风上最“时尚”的一首歌了,毕竟是一首Soul/R&B(当作Neo-soul来听也没什么问题),音效上也没有之前用的那么“土”,在色彩丰富的合成器音效、清丽的竖琴,音色唱法迥异的二人确实唱出了姐妹守望的默契。
Angel Down则从一个信徒的视角为专辑的信仰线索划下了句号。她在此诉说着她对世界的冷漠与暴力的不解,是她数一数二深沉悲壮的Ballad。而比起普通版结尾的这个版本,豪华版结尾的work tape中用接近美声的与副歌的呐喊中的张力展现出的强烈情感则更具悲情色彩。
纵览整张专辑,如果分成三个梯队的话,在我的喜好中大致如下区分:
第一梯队:John Wayne, Come to Mama, Diamond Heart, Dancin’ in Circles
第二梯队:A-YO,Angel Down, Joanne, Hey Girl, Sinner’s Prayer
第三梯队:Million Resons, Perfect Illusion
这张专辑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Lady Gaga展现的优质创作水平不仅极具她极具力量的辨识度,比起以往的作品,情感也更加深邃。缺点则在于,这张专辑的布局接近创作集,没有太统一的概念或风格引导,因此整体听感没那么平滑,需要一段时间浸入。
但这张专辑在彷徨的大背景中呈现出来的坚忍依然令人动容。正如前文所说,她哪怕在Dancin‘ in Circles这样的歌中都不经意地展现了自己的悲伤与孤独,可以想见她在创作这张专辑时所身处的困境。作为一个月没有更新乐评,沉沦在马不停蹄的工作、一团乱麻的情感与兜兜转转的精神困境中的我而言,这张专辑让我逐渐找回了音乐最初打动我的力量。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我几乎听什么都味同嚼蜡。
感谢Joanne。
评分:A-
====
更多原创乐评
关注微信公众号“MEWsic”
微信号:rayofmusic
微博:MEWsic
以开启廉价电音风潮的舞曲出道,在The Fame Monster跨入宏大、黑暗与摇滚的世界。Born This Way肆意泼洒着她的摇滚热情。而到了Artpop,她更加摇滚了,却碰上了大众对她想要做的“艺术”的水土不服。
因为我们从来懒于思考她的奇装异服与夸张声势背后的实验挑战与摇滚意味,只不过认为这是一个搏眼球的生意。
大众观点无非“既然是一个哗众取宠的pop star,奢谈什么艺术?”。于是她顶着Venus推到整个宇宙向度的大爱探讨,大多听众也不过拿一句“不知所云”就打发掉了。
接下来的三年,可谓卧薪尝胆。
奥斯卡献唱,超级碗国歌,运动会开幕,爵士合作,都只不过是为了让大众重新认识到她的艺术家身份,借此转变对她的作品的看法。
而Joanne就是她这一系列行为的答卷。
几乎所有人在听到这张专辑的分轨30秒试听时都心情都很难保持乐观。没有了在电子合成器中肆意流动的激情与未来感,一切都显得那么老旧与平庸。
但全碟释出之后,Lady Gaga最终用实打实的音乐水准证明了她的艺术高度。
实际上,破解Lady Gaga在专辑中想传达的艺术动机基本都会在开场中一览无遗。The Fame的精神从Just Dance的节奏中倾泻而出,The Fame Monster的Bad Romance的Want your ugly want your disease的怪物美学自不必说。Born This Way的Marry The Night中足以面对万丈黑夜之孤独的坚忍是她Born This Way的摇滚精神里最人性化的基石。Artpop的Aura则是专辑中最Art的一首歌,在怪异的结构中一往无前地行进,呼喊着”Do you wanna see the girl who lives behind the aura?”,在音乐上集中展现Artpop之精神,歌词则悲剧性地呼应了大众对她的艺术的轻慢。
本着这个思路来看,她以Diamond Heart这首掏心掏肺的自白书作为Joanne这张私人化同名碟的起点也就不难理解了。Young wild American是她的表象,璀璨而坚韧的diamond heart是她的核心。低沉的拨弦开场,她娓娓诉说着自己为生计而辍学、被侵犯的不堪往事、家人的不解与决裂。Pre-chorus里的鼓点宛如风雨般袭来,模拟着One five ten lay a million on me的重压,到了副歌的起点,配器减弱,她以Young wild American自居的“C'mon baby do you have a girlfriend”面对广阔世界的无畏宣言得到了突出。而在此逐渐推进的音效在下一句Rain on me a million时变成更加猛烈的狂风暴雨,让她I'm not flawless but I gotta diamond heart的自白主题具备了强烈的戏剧性。
由此开始展开的就是Lady Gaga被称为“返璞归真”的音乐旅程。在Artpop中,她几乎完全依赖合成器,就连Mary Jane Holland中的电吉他音色都用合成器模拟。但这张专辑里她一反出道以来的电子常态,大量地使用原声乐器,这毋宁说是对自己、对时下的流行音乐的一次反潮流尝试。除此之外,她大量借鉴早期摇滚,插入乡村元素点缀她的Power Ballad创作。这除了让这张的音乐显得特别以外,她也告别了时常陷入Overproduce的指控,让她的歌曲写作水平得以在克制的制作中最大限度地凸显。
先谈谈专辑的软肋,毫无疑问恰恰是最先释出的两首,Perfect Illusion和Million Reasons。前者披着Stadium Rock的声势皮囊,却是专辑中写作上最粗糙的;后者虽然能让无数单身男女循坏到落泪,却是写作上最滥情的一首。
但这两首歌实际上是专辑重要的分割点。专辑前半段关于追寻、彷徨与沉迷,后半部分则在彷徨中找到了宗教与大爱的道路。Perfect Illusion的疑惑到了Million Reasons里显露了faith的痕迹,而越往后宗教痕迹就更加明显了,容后详述。
A-YO关于抽烟的麻醉与欢愉,借鉴了早期摇滚风格,配器非常精巧,几乎都像A-YO这个拟声词般本着俏皮而短促的原则,无论是贯穿全程的拍手、主歌里鬼鬼祟祟的Bass、幽灵一般电吉他,副歌里厚重的管乐不外如是,让这首歌在听觉上妙趣横生。而结尾部分精彩的吉它、合成器与人声的对话则用更加写意的方式诠释了烟雾缭绕的玩乐精神。
Joanne作为专题同名曲,名义上写给逝世的姑姑,实际上隐藏的是自己在Artpop之后的彷徨。她认为自己是Joanne的转世,换句话来说,无非表达的就是Joanne这个标题代表着对过去的Lady Gaga的告别。而这首歌中的不舍、心碎与对何去何从和呼唤也就得到了解释。
其余曲目中我最喜欢的是John Wayne,关于她对city games的拒绝,转而拥抱John Wayne代表的本能。这是Lady Gaga最标志性的舞曲,用开头的口白、断续的合成器、尾段扭秧歌一般的电气段落最大限度地在这张复古底色的专辑中保留了她的怪异感。
Dancin’ in Circles接在John Wayne中倒也没什么不妥,毕竟这是一首关于自慰的歌。这首歌是专辑中在音色的使用上最实验的一首(打嗝男声、突兀的“Oh~”、一堆音色奇怪的合成器……),而且无论是音色还是节奏都有着浓厚的第三世界民族风情。Lady Gaga在此塞入了一句悲伤的“Baby don't cry, dancin' in circles feels good to be lonely”深化这首歌的情感动机,同时也在一片异景中翩然飞升
。
在Million Reasons山无棱天地合般的洒狗血之后,Sinner‘s Prayer在一股西部味与乡村味中用告解的语调把专辑的情感拉回平实的底色。
经历了Sinner‘s Prayer之后,专辑潜藏的宗教、大爱色彩逐渐凸显出来。Come to Mama是专辑中精神力量最强的一首,Girl Group般的温情和声和感性温暖的配器让人听来一股暖意,歌词也遍地都是鸡汤箴言,诸如“The only prisons that exist are ones we put each other in”等沿袭至今的Gaga式怪物美学。当然,作为LGBT天后,她再次也暗暗埋了一根线索——“Well I say rainbows did more than they've ever done”。
与Florence Welch合作的Hey Girl也是一首大爱歌曲,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扶持。说起来这也是专辑里在曲风上最“时尚”的一首歌了,毕竟是一首Soul/R&B(当作Neo-soul来听也没什么问题),音效上也没有之前用的那么“土”,在色彩丰富的合成器音效、清丽的竖琴,音色唱法迥异的二人确实唱出了姐妹守望的默契。
Angel Down则从一个信徒的视角为专辑的信仰线索划下了句号。她在此诉说着她对世界的冷漠与暴力的不解,是她数一数二深沉悲壮的Ballad。而比起普通版结尾的这个版本,豪华版结尾的work tape中用接近美声的与副歌的呐喊中的张力展现出的强烈情感则更具悲情色彩。
纵览整张专辑,如果分成三个梯队的话,在我的喜好中大致如下区分:
第一梯队:John Wayne, Come to Mama, Diamond Heart, Dancin’ in Circles
第二梯队:A-YO,Angel Down, Joanne, Hey Girl, Sinner’s Prayer
第三梯队:Million Resons, Perfect Illusion
这张专辑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Lady Gaga展现的优质创作水平不仅极具她极具力量的辨识度,比起以往的作品,情感也更加深邃。缺点则在于,这张专辑的布局接近创作集,没有太统一的概念或风格引导,因此整体听感没那么平滑,需要一段时间浸入。
但这张专辑在彷徨的大背景中呈现出来的坚忍依然令人动容。正如前文所说,她哪怕在Dancin‘ in Circles这样的歌中都不经意地展现了自己的悲伤与孤独,可以想见她在创作这张专辑时所身处的困境。作为一个月没有更新乐评,沉沦在马不停蹄的工作、一团乱麻的情感与兜兜转转的精神困境中的我而言,这张专辑让我逐渐找回了音乐最初打动我的力量。而在此之前的一个月,我几乎听什么都味同嚼蜡。
感谢Joanne。
评分:A-
====
更多原创乐评
关注微信公众号“MEWsic”
微信号:rayofmusic
微博:MEWsic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木一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