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繁世界,满目皆盲——许佩佩新专辑《色盲》听后感

多年未见,而今只闻其声不见其影。
佩佩的这张专辑《色盲》,从六年前豆瓣音乐小站上的寥寥小样,到如今的成型作品,令我不由地心生感慨。
这些年我曾多次邀请她来南京演出,却都未成行。直到这两天,当我拿到《色盲》这张专辑的时候,距离我们的相识、距离专辑里大部分歌曲的诞生,已经过去了六年之久,想必也是她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而沉淀下来的收获的果实。晚上回家,把音箱调到合适的音量,静静聆听佩佩的这张专辑,这样安静、纯粹、平和的声音,的确能给予像我这样,于纷繁尘世之中每天奔忙不休的人,带来几许已经很久没有过的力量。
从歌中意味听来,这些年她对于生命的理解或许更加透彻、更加洞明了,但也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由来不明的悲。专辑的开篇同名曲《色盲》,就似乎展现了某种参悟。键盘、弦乐和木吉他交织起来的重奏,仿佛映证着生命所应有的多元面向,而”我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是我自己的母亲”这样原本极具个人意识流的歌词,经过佩佩在新的生命阶段中的演绎,某种悲凉背后呈现出对亲情和生命本质的理解。“色盲”在这首歌里的意义指向,我或许可以理解为面对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守护自己的心,坚定向前。在她的歌声里,我能够清晰感受到这种坚定的力量。
《浪子》同样是佩佩六年前的作品,而收录在专辑里的这个版本,旋律更为随性、自然,恰好跟浪子不羁的天性及岁月中的回归相互映照。
《游人间》是佩佩所有的作品里,我个人最偏爱的一首。当年跟我的爱人小鱼恋爱时,自己每天的手机开机铃声就是这首歌,以至于前几天我刚拿到这张专辑时,小鱼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想听听专辑里的《游人间》。而这个正式版本的《游人间》加入了旧式火车的汽笛声和铁轨声的采样,配上如水般的木吉他和弦,让作品浪迹天涯、自由生长的意向自然的流淌开来,而副歌部分白羽的和声,跟佩佩的声音遥相呼应,仿佛大地的儿女们在向大地母亲轻声呼唤。
专辑里的其他几首作品,无论是《颐和园》《花》《潮》,还是《今生》《再见,萤火虫》,其歌词都呈现出幽深诗意的氛围,“我已沉入湖底”、“花不谢不开”、“我是一株苍老的草”、“你是你的,我是我的”等句子,传递出的都是丰富的多义性指向,给人自由遐想的空间。而透过这些作品,佩佩对于生命本质的探寻、对于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意义的追问,是一以贯之的。她的作品令我感受到一种含蓄隐晦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象。
专辑里还有两首歌,来自其他人的作词,其中《冬天》的歌词出自佩佩大学时代的挚友叶开,《陌生的城》出自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欧凡老师翻译的中文版本)。如果说佩佩自己作词的歌曲带有存在主义哲学意象的话,那么佩佩谱曲他人词作的这两首歌,则带有某种古典主义抒情意味。通过对这张专辑的聆听,19世纪的古典主义、20世纪的存在主义和21世纪城市里的诗意哲学,仿佛寻到了某一个契机而融合在她从容、平和的歌唱之中。这样的作品,从我个人感受来看,可以穿透种种阻隔,直击人心,让人直面生命的意义。
半个月之后,我又将与佩佩相逢,同台歌唱。谨以此文,恭祝佩佩的首张专辑顺利问世!
2016.10.9晚作于竹林斋
佩佩的这张专辑《色盲》,从六年前豆瓣音乐小站上的寥寥小样,到如今的成型作品,令我不由地心生感慨。
这些年我曾多次邀请她来南京演出,却都未成行。直到这两天,当我拿到《色盲》这张专辑的时候,距离我们的相识、距离专辑里大部分歌曲的诞生,已经过去了六年之久,想必也是她经历了生活中的种种而沉淀下来的收获的果实。晚上回家,把音箱调到合适的音量,静静聆听佩佩的这张专辑,这样安静、纯粹、平和的声音,的确能给予像我这样,于纷繁尘世之中每天奔忙不休的人,带来几许已经很久没有过的力量。
从歌中意味听来,这些年她对于生命的理解或许更加透彻、更加洞明了,但也能感受到一种生命由来不明的悲。专辑的开篇同名曲《色盲》,就似乎展现了某种参悟。键盘、弦乐和木吉他交织起来的重奏,仿佛映证着生命所应有的多元面向,而”我是我自己的孩子”、“我是我自己的母亲”这样原本极具个人意识流的歌词,经过佩佩在新的生命阶段中的演绎,某种悲凉背后呈现出对亲情和生命本质的理解。“色盲”在这首歌里的意义指向,我或许可以理解为面对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守护自己的心,坚定向前。在她的歌声里,我能够清晰感受到这种坚定的力量。
《浪子》同样是佩佩六年前的作品,而收录在专辑里的这个版本,旋律更为随性、自然,恰好跟浪子不羁的天性及岁月中的回归相互映照。
《游人间》是佩佩所有的作品里,我个人最偏爱的一首。当年跟我的爱人小鱼恋爱时,自己每天的手机开机铃声就是这首歌,以至于前几天我刚拿到这张专辑时,小鱼跟我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想听听专辑里的《游人间》。而这个正式版本的《游人间》加入了旧式火车的汽笛声和铁轨声的采样,配上如水般的木吉他和弦,让作品浪迹天涯、自由生长的意向自然的流淌开来,而副歌部分白羽的和声,跟佩佩的声音遥相呼应,仿佛大地的儿女们在向大地母亲轻声呼唤。
专辑里的其他几首作品,无论是《颐和园》《花》《潮》,还是《今生》《再见,萤火虫》,其歌词都呈现出幽深诗意的氛围,“我已沉入湖底”、“花不谢不开”、“我是一株苍老的草”、“你是你的,我是我的”等句子,传递出的都是丰富的多义性指向,给人自由遐想的空间。而透过这些作品,佩佩对于生命本质的探寻、对于人作为个体的存在意义的追问,是一以贯之的。她的作品令我感受到一种含蓄隐晦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象。
专辑里还有两首歌,来自其他人的作词,其中《冬天》的歌词出自佩佩大学时代的挚友叶开,《陌生的城》出自德国作家、诗人赫尔曼黑塞(欧凡老师翻译的中文版本)。如果说佩佩自己作词的歌曲带有存在主义哲学意象的话,那么佩佩谱曲他人词作的这两首歌,则带有某种古典主义抒情意味。通过对这张专辑的聆听,19世纪的古典主义、20世纪的存在主义和21世纪城市里的诗意哲学,仿佛寻到了某一个契机而融合在她从容、平和的歌唱之中。这样的作品,从我个人感受来看,可以穿透种种阻隔,直击人心,让人直面生命的意义。
半个月之后,我又将与佩佩相逢,同台歌唱。谨以此文,恭祝佩佩的首张专辑顺利问世!
2016.10.9晚作于竹林斋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江海一蓑翁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