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ter Sweet Symphony》版权官司始末
1965年,Rolling Stones发表第一支原创单曲《The Last Time》(词曲:Mick Jagger+Keith Richards)
同年,Rolling Stones最早的经纪人及制作人Andrew Loog Oldham以“The Andrew Oldham Orchestra”(实际并不是真的管弦乐队,只是Andrew邀请一些音乐人做的side project)的名义发表了《The Last Time》的纯器乐改编Orchestra版,which弦乐部分编曲人是David Whitaker。这个纯器乐版发表时,著作权人署名仍然是Jagger/Richards,编曲者并不作为“著作权人”署名。
1997年,Richard Ashcroft写了《Bitter Sweet Symphony》,在录音室制作阶段,采样了《The Last Time》Orchestra版本的一段弦乐小节,作为《Bitter Sweet Symphony》的前奏以及副歌部分的loop。这段采样的弦乐小节跟Rolling Stones原版的《The Last Time》已没什么关系,其实是David Whitaker的原创作曲/编曲。
Verve乐队的唱片公司Hut Recording也为这段five-note的采样向Decca公司付了录音权使用费。
然而滚石的另一著名经纪人Allen Klein(当年被Andrew Loog Oldham招来打理Rolling Stones经纪事务,后来也一直管理拥有Rolling Stones歌曲版权的ABKCO Music公司)知道此事后,坚持认为《Bitter Sweet Symphony》的采样部分也使用到了《The Last Time》的旋律(因为采样段落虽然只有几秒,但贯穿了整首歌),《Bitter Sweet Symphony》算是《The Last Time》的“改编翻唱”,而Jagger/Richards作为原作者理应享有新作品的著作权比例。
一些不确定的细节:
一开始Verve的经纪人Jazz Summers找Decca公司买的采样授权是仅供使用一次,但因制作过程中Richard Ashcroft跟制作人的捣腾,把这个只有几秒的片段一直loop贯穿歌曲始终——之所以搞成这样也源于当初Verve也根本不懂采样还可能涉及到著作权。因为毕竟他们采样的片段跟跟滚石原版的《The Last Time》没有丁点相像。
Jazz Summers听到成品后,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去联系这个片段所在“歌曲”的版权方——也就是《The Last Time》的版权代理公司ABKCO Music,向其申请授权。
一般来说这种申请,作为使用方可能有三种结果,1)最好的结果:使用人一次性向原作品的版权方付一笔钱,而原版权方就放弃对新作品的著作权主张,仅保留署名。2)次好的结果:新作品的创作人与原作品创作人共享版权,具体的比例划分由双方协商;3)最次的结果:新作品变成原作品的“改编翻唱作品”,新作品的创作人只是改编作者,不享有新作品的未来的著作财产权,财产权全部归属原作者。
Jazz Summers认为1)是争取不到了,2)还是可以努力的,于是通过Decca公司向ABKCO Music打招呼,希望把ABKCO Music在新作品中占有的比例压缩到15%。但ABKCO Music并不买账,如他们声称,他们支持不同音乐家之间的合作,但“采样”这种方式并不是他们所愿鼓励的,而且Verve先用后谈也让他们觉得不被尊重。
Allen Klein与Verve两边就版权比例拆分问题谈不拢,为此闹上法庭,Allen Klein还把官司打赢了,所以《Bitter Sweet Symphony》的著作人公开署名强行调整为Jagger/Richards/Ashcroft。
谈到著作权比例的分配,法院判决是五五分,Jagger/Richards与Ashcroft各站50%的著作权比例(Jagger/Richards是曲,Ashcroft是词)。而当Allen Klein意识到EMI唱片(Hut的母公司)即将把《Urban Hymns》作为Hit Album推出,而《Bitter Sweet Symphony》又是其绝对的Lead Single,于是Allen Klein心眼一转,提出一个恶毒的offer:他建议Richard Ashcroft把他自己50%(词)的著作权比例部分转让给ABKCO Music,ABKCO Music一次性付Richard Ashcroft一笔买断费,这样ABKCO Music就拥有《Bitter Sweet Symphony》完整的著作财产权(Ashcroft仅保留署名)。如果Richard Ashcroft不同意,那么Allen Klein也不授权Jagger/Richards的50%部分给EMI,这样EMI就无权出版载有《Bitter Sweet Symphony》这首歌的专辑/单曲。
Richard Ashcroft别无选择,只能同意转让自己的词版权(收获了1000美金的买断费)。
而ABKCO Music拥有了《Bitter Sweet Symphony》的100%著作权,在随后的近20年里赚得盆满钵。Mick Jagger和Keith Richards这俩也因为这首他们没贡献过一针一线的歌而收取了不菲的版税。
The Last Time(Andrew Oldham版本) & Bitter Sweet Symphony的音频对比
虽说采样了Andrew Oldham版本,但与《Bitter Sweet Symphony》对比,我怀疑Verve其实并不是sampling,而是重新编曲的,Andrew Oldham版本听上去弦乐音色软塌塌的,而BSS的弦乐前奏却有冲击力得多。
Rolling Stones 《The Last Time》
但事件的主角毕竟是《Bitter Sweet Symphony》和《The Last Time》两首歌。
客观听来,《Bitter Sweet Symphony》主歌的旋律与《The Last Time》是有点相似的(当然BSS每一句的旋律小节多一点),也都是同样重复四遍再进入副歌。而BSS的主歌动机毕竟是来自于Andrew Oldham版本主歌的节奏型,Andrew Oldham版本主歌又是根据《The Last Time》改编而来,所以说《Bitter Sweet Symphony》模仿了《The Last Time》的旋律也勉强说得通,如果《Bitter Sweet Symphony》不是弦乐编曲,没有采样,那么也可以算作独立的作品(当然那样的话这首歌也不会这样红,就不会成为verve的代表作了(虽说也不一定是坏事吧)),《The Last Time》要告它抄袭也不一定赢。
同年,Rolling Stones最早的经纪人及制作人Andrew Loog Oldham以“The Andrew Oldham Orchestra”(实际并不是真的管弦乐队,只是Andrew邀请一些音乐人做的side project)的名义发表了《The Last Time》的纯器乐改编Orchestra版,which弦乐部分编曲人是David Whitaker。这个纯器乐版发表时,著作权人署名仍然是Jagger/Richards,编曲者并不作为“著作权人”署名。
1997年,Richard Ashcroft写了《Bitter Sweet Symphony》,在录音室制作阶段,采样了《The Last Time》Orchestra版本的一段弦乐小节,作为《Bitter Sweet Symphony》的前奏以及副歌部分的loop。这段采样的弦乐小节跟Rolling Stones原版的《The Last Time》已没什么关系,其实是David Whitaker的原创作曲/编曲。
Verve乐队的唱片公司Hut Recording也为这段five-note的采样向Decca公司付了录音权使用费。
然而滚石的另一著名经纪人Allen Klein(当年被Andrew Loog Oldham招来打理Rolling Stones经纪事务,后来也一直管理拥有Rolling Stones歌曲版权的ABKCO Music公司)知道此事后,坚持认为《Bitter Sweet Symphony》的采样部分也使用到了《The Last Time》的旋律(因为采样段落虽然只有几秒,但贯穿了整首歌),《Bitter Sweet Symphony》算是《The Last Time》的“改编翻唱”,而Jagger/Richards作为原作者理应享有新作品的著作权比例。
一些不确定的细节:
一开始Verve的经纪人Jazz Summers找Decca公司买的采样授权是仅供使用一次,但因制作过程中Richard Ashcroft跟制作人的捣腾,把这个只有几秒的片段一直loop贯穿歌曲始终——之所以搞成这样也源于当初Verve也根本不懂采样还可能涉及到著作权。因为毕竟他们采样的片段跟跟滚石原版的《The Last Time》没有丁点相像。
Jazz Summers听到成品后,意识到这个问题,就去联系这个片段所在“歌曲”的版权方——也就是《The Last Time》的版权代理公司ABKCO Music,向其申请授权。
一般来说这种申请,作为使用方可能有三种结果,1)最好的结果:使用人一次性向原作品的版权方付一笔钱,而原版权方就放弃对新作品的著作权主张,仅保留署名。2)次好的结果:新作品的创作人与原作品创作人共享版权,具体的比例划分由双方协商;3)最次的结果:新作品变成原作品的“改编翻唱作品”,新作品的创作人只是改编作者,不享有新作品的未来的著作财产权,财产权全部归属原作者。
Jazz Summers认为1)是争取不到了,2)还是可以努力的,于是通过Decca公司向ABKCO Music打招呼,希望把ABKCO Music在新作品中占有的比例压缩到15%。但ABKCO Music并不买账,如他们声称,他们支持不同音乐家之间的合作,但“采样”这种方式并不是他们所愿鼓励的,而且Verve先用后谈也让他们觉得不被尊重。
Allen Klein与Verve两边就版权比例拆分问题谈不拢,为此闹上法庭,Allen Klein还把官司打赢了,所以《Bitter Sweet Symphony》的著作人公开署名强行调整为Jagger/Richards/Ashcroft。
谈到著作权比例的分配,法院判决是五五分,Jagger/Richards与Ashcroft各站50%的著作权比例(Jagger/Richards是曲,Ashcroft是词)。而当Allen Klein意识到EMI唱片(Hut的母公司)即将把《Urban Hymns》作为Hit Album推出,而《Bitter Sweet Symphony》又是其绝对的Lead Single,于是Allen Klein心眼一转,提出一个恶毒的offer:他建议Richard Ashcroft把他自己50%(词)的著作权比例部分转让给ABKCO Music,ABKCO Music一次性付Richard Ashcroft一笔买断费,这样ABKCO Music就拥有《Bitter Sweet Symphony》完整的著作财产权(Ashcroft仅保留署名)。如果Richard Ashcroft不同意,那么Allen Klein也不授权Jagger/Richards的50%部分给EMI,这样EMI就无权出版载有《Bitter Sweet Symphony》这首歌的专辑/单曲。
Richard Ashcroft别无选择,只能同意转让自己的词版权(收获了1000美金的买断费)。
而ABKCO Music拥有了《Bitter Sweet Symphony》的100%著作权,在随后的近20年里赚得盆满钵。Mick Jagger和Keith Richards这俩也因为这首他们没贡献过一针一线的歌而收取了不菲的版税。
The Last Time(Andrew Oldham版本) & Bitter Sweet Symphony的音频对比
虽说采样了Andrew Oldham版本,但与《Bitter Sweet Symphony》对比,我怀疑Verve其实并不是sampling,而是重新编曲的,Andrew Oldham版本听上去弦乐音色软塌塌的,而BSS的弦乐前奏却有冲击力得多。
Rolling Stones 《The Last Time》
但事件的主角毕竟是《Bitter Sweet Symphony》和《The Last Time》两首歌。
客观听来,《Bitter Sweet Symphony》主歌的旋律与《The Last Time》是有点相似的(当然BSS每一句的旋律小节多一点),也都是同样重复四遍再进入副歌。而BSS的主歌动机毕竟是来自于Andrew Oldham版本主歌的节奏型,Andrew Oldham版本主歌又是根据《The Last Time》改编而来,所以说《Bitter Sweet Symphony》模仿了《The Last Time》的旋律也勉强说得通,如果《Bitter Sweet Symphony》不是弦乐编曲,没有采样,那么也可以算作独立的作品(当然那样的话这首歌也不会这样红,就不会成为verve的代表作了(虽说也不一定是坏事吧)),《The Last Time》要告它抄袭也不一定赢。
© 本文版权归作者 Bla©ki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