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离开的人讲话都比较直接
当一个流行歌手决定做点personal的事,爆发一下小宇宙,做一张很艺术很概念的专辑时,我会希望TA彻底一点,因为这正像是一个商人展示自己艺术造诣的机会,若能两全其美,对自己对音乐界对乐迷都会是一件好事。情况调转,当一个艺术家试图做出一张配合主流审美的作品时,我也希望这张作品能足够流行,甚至干脆流行至死,这样能给流行乐更多的启发。商人明白艺术的好,艺术家同样也能洞悉流行的规律,若两者兼得,必有大作。只不过,这恐怕也是世间最难的事之一。
说这个并不是因为我知道M.I.A.本人想这么干,但《AIM》就是这么的不一样。没有人会否认M.I.A.是一位音乐艺术家,但这张专辑十分开门见山,修饰甚少。首先封面超级简单——被黑框围住的大头照,几乎没有设计字体的MIA和AIM分布在对角线位置(因为是镜像的效果,所以甚至get不到AIM是新专的名字)。然后就是一抹纯橙色背景颜色——橙色对M.I.A.的音乐生涯乃至人生都是具有高度概括的颜色。橙色是印度、中东或黑人喜爱的鲜艳系颜色,常见于当地人衣着。橙色也是极具战争属性的颜色,常被用于制服、旗帜(美版预购赠送的AIM旗帜也是橙色)。整个封面第一眼的感觉,像是某个战争组织制作了一幅海报纪念他们的战争女神一样,视觉表达直接,没有什么特殊位置让人去想有什么意味埋藏于内。这和过去4张专辑的封面设计形成了鲜明的差别,就算简单如《Matangi》的封面,那字体和LOGO也设计过,大头照也加了个反色滤镜。
《Borders》也一样,是她所有专辑的开场曲中最简单最安静的一首。去年11月刚推出时,我以为这会是一首类似《Paper Planes》一样的,位于专辑中间或后部分的easy-listening作品,没想到最后这居然是一首开场曲。在M.I.A.5张专辑中,开场曲无一不是鲜明地提出多文化融合的主张的:《Banana》Refugee get Education;《Bamboo Banga》的world runner;《The Message》谈Connection;《Matangi》让全世界都跳舞。这次,到了《Borders》,她在再次强调“north south east and western”的同时,前作开场曲中那些富有想象力与侵略性的编曲,则被她悉数舍弃。换来的是洗脑的口播whats up with that。这或许可以这么理解:她想当一回领袖,因为宣传理念其中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将理念做成流行曲,让大家唱的时候潜移默化,让脑袋欣然受洗。
事实上,不止开场曲,她所有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多文化融合这个世界观为基石而展开的。在每一个音乐环节,她都在变着花样地诠释着“打破边界”。因为战乱而举家跑了大半个地球的M.I.A.,身上的文化与地域印记可能比贝克汉姆的纹身还多,没有人比她更适合唱《Borders》。如果《AIM》真的是她人生中最后一专,《Borders》绝对是很称职的一首主打歌,因为它既概括了M.I.A.自己,又足够容易被大部分人听进去。
《Go Off》承接着开场曲的恢弘,M.I.A.的语气略略调整,自信表露无遗。《Birdsong》又是如此坚定。“Go off on em”“Free up my love”皆是高度精炼,具有流行潜质的洗脑口号。无可否认,M.I.A.用专辑前三首歌告诉了世人,她如果要用流行的方式去传达观点,丝毫不输现在那些pop star们。
形成对比的是,《Jump in》的突然插入,把所有旋律掐掉,与前三首的juicy相比,这一首显得有点莫名其妙,紧接着,旋律再次归来。《Freedun》《Foreign Friends》《Finally》连续3首F开头的歌展现了她写出一流旋律的能力。“All the stars are still shining,But you're the only one I see”、“Imma treat you like my best friend”、“I’m someone’s shot of whiskey, not everyone’s tea”这里她又同时以近乎情歌一样的姿态,谈着她的观点与角度。
至此,《AIM》的流行部分似乎戛然而止。《A.M.P》《Ali R U OK》《Visa》与《Fly Pirate》在前面大好形势之中,把旋律又全部丢掉。M.I.A.让人熟悉的,追求艺术与技术的一面似乎又回来了,但奇怪的是,这次既没有《XR2》《Born Free》《Bring the Noize》霸王硬上弓的气势,又没有《Bucky Done Gun》《Hussel》略带戏谑的口吻,有的是多年如一的社会时下热点切入角度,而再有的,更多只是民族风情与一种虚无缥缈的印象。听到这里,让人想起她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Kala》,同样是流行度极高的前半段,与偏低的后半段。放在过去,这或许可视作她塑造自身艺术形象的一步,但放在今天,尤其在与前7首的比较之下(既是流行化表达,多数又是提前发布单曲,歌迷已听习惯),《AIM》的第8到11首,其中略嫌空洞的编曲与演绎难免使人走神,让专辑有一点头重脚轻的感觉。幸好最后的《Survivor》,M.I.A.极之放松的嗓子与俏皮的旋律为专辑作了一个十分少女的结尾,出人意料,算是自圆其说,扳回一城。
从《Arular》初试啼声便一鸣惊人,到《Kala》打响全球知名度,再到《MAYA》涉入世界电气乐潮,再到《Matangi》逐步靠拢流行,M.I.A.在这十几年来,无论做的是什么,都一直颠覆着乐迷的想象。她很难被归到哪一个音乐类型当中,因为她掌握着独家技能,能在一张专辑甚至一首歌里面,糅合electro/hiphop/rap/world/raggae/funk/folk/pop甚至更多音乐元素。而这一切都来自于她的家庭,她的际遇,她的三观,以及她对音乐的理解。流行巨星可以风水轮流转,但M.I.A.却是无可替代。这张号称“最后专辑”的《AIM》,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大概是M.I.A.颠覆自己的一次行动。虽然听起来像是一张不太彻底的流行专辑,终归也是一张只能由她来唱的专辑。
喜欢:《Borders》《Birdsong》《Freedun》《Finally》《Fly Pirate》
P.S.
最后说一点个人臆想。假设M.I.A.真的从此不再做音乐,我猜测原因大概会是:世界历史的发展毫无新意,history repeats itself.
今天的难民进入新的国家之后,首要面对的,刚好就是融入新环境的问题,这时候,不就回到了M.I.A.第一专的第一首《Banana》说的吗?Refugee Education No.1,here we go, Bana~~na
她要说的,都说过了。She don’t repeat herself.
© 本文版权归作者 西格列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