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鬼既来,鸟虫于归
生祥乐队早已是台湾独立音乐界公认的“头人”。以林生祥和钟永丰为首,乐队里卧虎藏龙,比如公认的高手大竹研和早川彻。生祥乐队的这张双CD新专辑《围庄》更是祭出7人大乐队的阵容,令人甚至无需听,便知它必名列众多年度专辑榜单无疑。
还有乐趣吗?对于听不懂闽南语的人来说,生祥乐队吸引人的是自由粗粝的乡野气,汉语韵脚和节奏与音乐契合的天然亲切,以及加诸摇滚、朋克与爵士等西洋乐后产生的奇异变化。
好像钟永丰介绍台南时候所说:“或许是似曾相识的社会文化变迁痕迹,或许是您心中某个遥远的失落不期然地受了抚慰,或许只是在偏乡街弄中的一个小转变,您便在几近绝望的沧桑中看到希望”。
他们的音乐于遥远的人来说的,首先便是抚慰和希望,即便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和他们的庄子产生实际的关联。
(一)
《围庄》作为“我庄三部曲”之第二部,(首部《我庄》,出版于2014年),体量巨大——18首歌,16首原创歌曲,2首改编自传统北管曲目。
议题只有一个:庄人和石化工厂之间的怨怼。
少文人的抒情和感叹,多陈述事实,白描众生,又站在不同的视角关注这件事,再疏疏地间以鬼神之声,音乐上一烈一淡一紧一松,把“命题作文”发挥到了极致。
音乐人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多于社会,尤其现在。因此“生祥乐队”尤为珍贵,音乐之外首先得人敬意。他们从“反水库”运动全程参与奋力抗争至今,身体力行,以歌为武器,为“文人无用”留下异议的注脚。
(二)
能量从何而来,是否发自真心?要想真正理解他们,不妨先读一段钟永丰的经历。
钟永丰是农民之子,父亲五十又五岁因体内农药重金属残留导致暴病身亡。他曾是内心的空洞无法填补的颓唐文学青年,从政半生,终于因为“即使所做的事情有社会价值,这社会价值却无法投射至内心,终究也是徒劳”而辞去公职,开始反思“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当年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爱挂在嘴边的话。
后来他专心和林生祥及伙伴们一起搞社运,加上多年走访农民的经历,明白了人心的空洞虽也能靠读现代主义作品和听摇滚填补,来自劳动者的观点——既是政治经济学,又是人类社会学,加之农民语言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才或许能够缩小内心的洞。
钟永丰与林生祥相识于青年时代,彼时林生祥仍是唱半校园民谣半前卫摇滚的稚嫩青年,后来却急速成长,成为以农民式口吻粗暴又恳切地唱歌的民歌手,并决议以抗议歌曲诉民声,邀请老友钟永丰一起完成这个早已过时又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而彼时的台湾,先经历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低粮价政策、重赋税与现代化义务教育,致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工业,又经历蒋经国晚期至1988年李登辉上台的土地利益集团大肆炒作城市土地与住屋,急遽拉高都市生活成本,令都市中低收入人群生活困难。1986,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向美国开放烟酒市场,随后于1988年开放肉类农产品,以换得加入世贸组织的门票,再次牺牲了台湾的农业。
于是,农业衰败,农村日渐空巢而人心空虚,无心务农的人们掀起荒唐的博彩热潮,黑道和议员们争吵扯皮,结果就是农村趋于凋敝。
(三)
以上的背景介绍,多出自钟永丰的随笔集《我等就来唱山歌》。个中经历,让人确信他们确有话要说。这种冲动,与杜甫和美国抗议歌手们如出一辙。
然而和抗议诗人、抗议歌手前辈们不同,生祥乐队用18首歌描述单一事件,本身是冒险的行为。
更何况这次的专辑并非自然而成,而是众人用三个月写歌、一个月编曲、九天录音赶成。
但是音乐并不粗糙,也未陷入单一叙事和雷同的音乐。
开篇《欺我庄》以传统北管曲牌《火神咒》单刀直入,“欺我庄/风头水尾/欺我庄/海雄风恶人蹊跷/欺我庄/欺我庄每选必斗”的词整齐划一,气势汹汹。它给出的“我庄”全景来自上天的角度,直指“我庄”也有人心不齐及险恶,并非理想田园,又点出它的凋敝及俯首顺天。
此时林生祥的电月琴已非点缀,而是率先入场,以低沉而疏落的和弦开始叙事。唢呐担任了每段歌曲之间的反复乐句,高亢明丽的唢呐声随着一声声的“欺我庄”深入人心。唢呐朴素的兴高采烈与曲高和寡的孤独成为《围庄》的主旨,这个延续自交工乐队的使用唢呐的传统,在这里仍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田园耕读,农家子弟却被吸入污毒的化工厂。《日历》和风细雨,却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下一首《围庄》振聋发聩,描绘化工厂变成恶神,“它们拜天/众神耳聋/它们拜地/农作反种/它们拜人/身体叛变/它们拜水/鱼产失踪”。钟永丰的短句铿锵有力,描摹灰色烟囱嬗变为妖龙,以急促的节奏和林生祥怒目金刚式的演唱搅起风雨。
此后的《南风》在极简的配乐下几乎是个人的倾诉,空气中却布满水汽和乌云。紧随其后的《污染无护照》和《慢》一快一慢,烂朋克的大火气,归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村庄的惨淡景象。时间在这里失去准则,一日日飞快、选举快,改变则慢,需要咬牙才能在乱相中挺下去。
(四)
分水岭出现在《宇宙大爆炸》。贝司如闷雷,电吉他和鼓声是远处酝酿着的疾风骤雨。通篇的念白来自钟永丰多年基层社运工作的一点心得,乱麻里藏着讽刺,艰难里却初见曙光。
念罢,《火神咒》的旋律再次响起,由《拜请保生大帝》回归旁观者的视角,注视石化厂斗争的风流云转。乐队的新加盟者、福岛纪明的鼓以爵士鼓的细碎节拍为大段念白注入韵律。此刻村民们终于请出医神保生大帝,誓与石化污染斗争到底。
《火神咒》之后,《答复》和《毋愿》的节奏再次缓慢下来,与石化恶魔的斗争陷入了焦灼状态,天色也近临喑(黄昏也夜晚交界的“魔鬼时刻”)。人们必须面对现实:“我庄多失业,观音收罗汉”(《毋愿》)。
《农业学工业》以醒目的电吉他solo开场,人心和情势复杂,斗争难以为继。林生祥的唱愈发炉火纯青,能怒,能柔情,也能如此时般肆无忌惮无悲无喜,犹如走街串巷的说书人,一段民谣《藤缠树》的念诵很有几分赤脚僧的味道。
《出,不走》和《坔地无失业》也确脱离“基层民运”的焦灼,进入个体的内心。在死气沉沉污染遍地的村庄,走还是不走?走了,是否还能归来?“潮起潮落/日月不知年/庄头庄尾/众神笑看天”(《坔地无失业》)为离乡之子叫魂,然而家乡已凋零,海不成海,陆不成陆,任节奏铿锵,唢呐如练,还是惘然。
从这里开始,专辑进入沉静的尾声。明明是号召乡亲抵制毒塑料袋,却有海水咸咸的苦涩。贝司时隐时现,木吉他回归传统,非洲瓢鼓泠泠,唢呐在空中巡梭,《戒塑胶毒》是斗争过后一句温柔的规劝。
北管传统曲牌改编而来的《风入松》之后,尾声《动身》如梦似幻。“保生大帝已经捉到石化魔神/虫儿鸟儿你们可以动身了呀/保生大帝已经捉到石化魔神/云啊雨呀你们可以收惊了呀”。美好的愿景,也许真的能够实现。
尾声:
有人评论说:“明明是在反抗工业体系,音乐上却把自己又纳入这个体系,不太好吧”。
不同意这个说法。首先林生祥和钟永丰并非“反对工业体系”的人,只是出于朴素的济世之心希望帮助农村免于沦为工业及商业体系的牺牲品,恢复他们记忆中故乡的繁荣景象。
他们的音乐既是社运武器,也是手工创造的产品。卖专辑,办演出,如何就违背了初衷?
不懂闽南语,钟永丰老师苦心琢磨的词作与音乐间的趣味恐怕不能完全懂得。
但这仍是一张值得反复聆听的专辑。它就像台南的小城小镇,留存听过的不同音乐的痕迹,层层既叠叠,念旧又新鲜。
还有乐趣吗?对于听不懂闽南语的人来说,生祥乐队吸引人的是自由粗粝的乡野气,汉语韵脚和节奏与音乐契合的天然亲切,以及加诸摇滚、朋克与爵士等西洋乐后产生的奇异变化。
好像钟永丰介绍台南时候所说:“或许是似曾相识的社会文化变迁痕迹,或许是您心中某个遥远的失落不期然地受了抚慰,或许只是在偏乡街弄中的一个小转变,您便在几近绝望的沧桑中看到希望”。
他们的音乐于遥远的人来说的,首先便是抚慰和希望,即便我们可能永远都不会和他们的庄子产生实际的关联。
(一)
《围庄》作为“我庄三部曲”之第二部,(首部《我庄》,出版于2014年),体量巨大——18首歌,16首原创歌曲,2首改编自传统北管曲目。
议题只有一个:庄人和石化工厂之间的怨怼。
少文人的抒情和感叹,多陈述事实,白描众生,又站在不同的视角关注这件事,再疏疏地间以鬼神之声,音乐上一烈一淡一紧一松,把“命题作文”发挥到了极致。
音乐人多关注自己的内心多于社会,尤其现在。因此“生祥乐队”尤为珍贵,音乐之外首先得人敬意。他们从“反水库”运动全程参与奋力抗争至今,身体力行,以歌为武器,为“文人无用”留下异议的注脚。
(二)
能量从何而来,是否发自真心?要想真正理解他们,不妨先读一段钟永丰的经历。
钟永丰是农民之子,父亲五十又五岁因体内农药重金属残留导致暴病身亡。他曾是内心的空洞无法填补的颓唐文学青年,从政半生,终于因为“即使所做的事情有社会价值,这社会价值却无法投射至内心,终究也是徒劳”而辞去公职,开始反思“人是所有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当年社会主义知识分子爱挂在嘴边的话。
后来他专心和林生祥及伙伴们一起搞社运,加上多年走访农民的经历,明白了人心的空洞虽也能靠读现代主义作品和听摇滚填补,来自劳动者的观点——既是政治经济学,又是人类社会学,加之农民语言和传统文化的魅力,才或许能够缩小内心的洞。
钟永丰与林生祥相识于青年时代,彼时林生祥仍是唱半校园民谣半前卫摇滚的稚嫩青年,后来却急速成长,成为以农民式口吻粗暴又恳切地唱歌的民歌手,并决议以抗议歌曲诉民声,邀请老友钟永丰一起完成这个早已过时又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而彼时的台湾,先经历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的低粮价政策、重赋税与现代化义务教育,致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工业,又经历蒋经国晚期至1988年李登辉上台的土地利益集团大肆炒作城市土地与住屋,急遽拉高都市生活成本,令都市中低收入人群生活困难。1986,年国民党“政府”决定向美国开放烟酒市场,随后于1988年开放肉类农产品,以换得加入世贸组织的门票,再次牺牲了台湾的农业。
于是,农业衰败,农村日渐空巢而人心空虚,无心务农的人们掀起荒唐的博彩热潮,黑道和议员们争吵扯皮,结果就是农村趋于凋敝。
(三)
以上的背景介绍,多出自钟永丰的随笔集《我等就来唱山歌》。个中经历,让人确信他们确有话要说。这种冲动,与杜甫和美国抗议歌手们如出一辙。
然而和抗议诗人、抗议歌手前辈们不同,生祥乐队用18首歌描述单一事件,本身是冒险的行为。
更何况这次的专辑并非自然而成,而是众人用三个月写歌、一个月编曲、九天录音赶成。
但是音乐并不粗糙,也未陷入单一叙事和雷同的音乐。
开篇《欺我庄》以传统北管曲牌《火神咒》单刀直入,“欺我庄/风头水尾/欺我庄/海雄风恶人蹊跷/欺我庄/欺我庄每选必斗”的词整齐划一,气势汹汹。它给出的“我庄”全景来自上天的角度,直指“我庄”也有人心不齐及险恶,并非理想田园,又点出它的凋敝及俯首顺天。
此时林生祥的电月琴已非点缀,而是率先入场,以低沉而疏落的和弦开始叙事。唢呐担任了每段歌曲之间的反复乐句,高亢明丽的唢呐声随着一声声的“欺我庄”深入人心。唢呐朴素的兴高采烈与曲高和寡的孤独成为《围庄》的主旨,这个延续自交工乐队的使用唢呐的传统,在这里仍是再好不过的选择。
田园耕读,农家子弟却被吸入污毒的化工厂。《日历》和风细雨,却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下一首《围庄》振聋发聩,描绘化工厂变成恶神,“它们拜天/众神耳聋/它们拜地/农作反种/它们拜人/身体叛变/它们拜水/鱼产失踪”。钟永丰的短句铿锵有力,描摹灰色烟囱嬗变为妖龙,以急促的节奏和林生祥怒目金刚式的演唱搅起风雨。
此后的《南风》在极简的配乐下几乎是个人的倾诉,空气中却布满水汽和乌云。紧随其后的《污染无护照》和《慢》一快一慢,烂朋克的大火气,归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村庄的惨淡景象。时间在这里失去准则,一日日飞快、选举快,改变则慢,需要咬牙才能在乱相中挺下去。
(四)
分水岭出现在《宇宙大爆炸》。贝司如闷雷,电吉他和鼓声是远处酝酿着的疾风骤雨。通篇的念白来自钟永丰多年基层社运工作的一点心得,乱麻里藏着讽刺,艰难里却初见曙光。
念罢,《火神咒》的旋律再次响起,由《拜请保生大帝》回归旁观者的视角,注视石化厂斗争的风流云转。乐队的新加盟者、福岛纪明的鼓以爵士鼓的细碎节拍为大段念白注入韵律。此刻村民们终于请出医神保生大帝,誓与石化污染斗争到底。
《火神咒》之后,《答复》和《毋愿》的节奏再次缓慢下来,与石化恶魔的斗争陷入了焦灼状态,天色也近临喑(黄昏也夜晚交界的“魔鬼时刻”)。人们必须面对现实:“我庄多失业,观音收罗汉”(《毋愿》)。
《农业学工业》以醒目的电吉他solo开场,人心和情势复杂,斗争难以为继。林生祥的唱愈发炉火纯青,能怒,能柔情,也能如此时般肆无忌惮无悲无喜,犹如走街串巷的说书人,一段民谣《藤缠树》的念诵很有几分赤脚僧的味道。
《出,不走》和《坔地无失业》也确脱离“基层民运”的焦灼,进入个体的内心。在死气沉沉污染遍地的村庄,走还是不走?走了,是否还能归来?“潮起潮落/日月不知年/庄头庄尾/众神笑看天”(《坔地无失业》)为离乡之子叫魂,然而家乡已凋零,海不成海,陆不成陆,任节奏铿锵,唢呐如练,还是惘然。
从这里开始,专辑进入沉静的尾声。明明是号召乡亲抵制毒塑料袋,却有海水咸咸的苦涩。贝司时隐时现,木吉他回归传统,非洲瓢鼓泠泠,唢呐在空中巡梭,《戒塑胶毒》是斗争过后一句温柔的规劝。
北管传统曲牌改编而来的《风入松》之后,尾声《动身》如梦似幻。“保生大帝已经捉到石化魔神/虫儿鸟儿你们可以动身了呀/保生大帝已经捉到石化魔神/云啊雨呀你们可以收惊了呀”。美好的愿景,也许真的能够实现。
尾声:
有人评论说:“明明是在反抗工业体系,音乐上却把自己又纳入这个体系,不太好吧”。
不同意这个说法。首先林生祥和钟永丰并非“反对工业体系”的人,只是出于朴素的济世之心希望帮助农村免于沦为工业及商业体系的牺牲品,恢复他们记忆中故乡的繁荣景象。
他们的音乐既是社运武器,也是手工创造的产品。卖专辑,办演出,如何就违背了初衷?
不懂闽南语,钟永丰老师苦心琢磨的词作与音乐间的趣味恐怕不能完全懂得。
但这仍是一张值得反复聆听的专辑。它就像台南的小城小镇,留存听过的不同音乐的痕迹,层层既叠叠,念旧又新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