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哥的旧歌新曲 —— 一块钱现场不插电数字专辑
B哥,原名叫李志,是一个独立的音乐人,唱民谣。至于为什么叫B哥,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从英文black和blues各摘首字母而得。我第一次听李志的歌是2015年,从朋友老陈那偶然听到。所以,对于李志,我对他的认识算很晚了。但是对于他的音乐,可说相逢恨晚。以后不间断地听了半年多,也不能说不熟悉。相较于马頔、好妹妹之类的音乐人,我更喜欢李志的歌。也可能是听歌兴趣的转变,近一年来,对于前者那些所谓的独立民谣音乐人,我并无多少好感,尤其是当我听到那些被人们反复吟哦的软绵歌词的时候。我以为作为一个民谣歌手,在歌词的创作上为求音调多多押韵、句子十二分漂亮,便一味地自顾自爱地不停填充,没头没脑地华美赋词,这必然导致整个歌曲的虚浮以及歌者的感情凌空,而一些自擎民谣大纛的人总是浸淫其中不能自已。那些以诗人和文艺青年自居的音乐创作人,在创作上除了低劣文字的技术玩味、不停地炒冷饭,并不从生活中和内心里取下歌唱的材料,他们从不肯放自己和民谣一条生路。李志的歌词简单,也不刻意押韵,但经了编曲,一次是一次的味道,变化着内蕴的风采。李志的歌词,离诗最远,像“他妈的”“屁”这些词总会在听众不留意时一下子窜出来,多少令人不舒服,这可以说是李志存在的一个问题。而最基本的事实是,虽然不知道李志离诗有多远,但是却可以看到他离音乐离民谣有多近。若以李志的歌词和曲风譬喻画圆行为,那么他总是努力指向民谣这颗圆心。(上面三首是这张辑子里比较喜欢的改编) 这几天,李志的#北京不插电现场数字专辑#在网易云音乐以一元钱的价格独家授权发售,目前出售总量近八万张,且仍有上升空间。这一元钱的价格,在如今这个音乐数字市场里来说,应该是历史最低了吧,其他音乐艺人挂出的售价基本都是二十元。这里并不是要拿李志和其他艺人的数字专辑作价格上的硬性比较,没什么意义。每一张数字专辑最后价格的形成肯定有很多因素,甚至说其他音乐人的数字专辑卖一张二十块钱都不能算贵。在普遍的市场价值规律面前,李志的这张数字音乐以一元钱的价格挂售,无疑会给人一种炒作的浮夸感,相信会有人说这是噱头。价格的形成很大一部分由客观的市场决定,而到了李志这里,则被他挖掘出一个新底线——他以一种在一般市场流通意义里最低的钱币单位定价自己的“新数字专辑”。老话说,一分价一分货,这句话在李志的这张专辑面前是说不通的。一张专辑无论以什么价格卖出,最后比的还是它的质量和口碑,而这一切都取决于听众细密的听觉细胞。其实,我倒以为一块钱的“贱卖”只是李志的一种痞相态度,一如在那次网易云音乐采访里看到的留着鸡尾头的他。眼缘上,李志有一种满不在乎的坏小子的样子,甚至有点发狠的意思,可潜入到民谣的创作和歌唱里,李志却是无比投入和虔诚。我们不妨说,这种“低价撸串”行为像是李志在“请客吃饭”,他无意造就一场音乐盛宴的狂欢,但这也实在是给不能亲临现场的其他听众提供一次近距离聆听的机会。在价格标注上,这近似于一种玩票的心态,但是这张数字专辑的音乐质量却令人感动(对,就是感动)。与李志以前的数字专辑比较,这张现场版的数字专辑质量不输以往,甚至是略胜一筹,尤其是在编曲上给人焕然一新的即听效果。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 所谓的#不插电#就是为了获得更原始和淳朴的音乐质感,在音乐表演中去除一切可以去除的包装音效,因此参与演唱会中的乐器一般都会使用原声乐器。启用这种不插电的表演方式,昭示出李志求新求变的音乐追求。李志的嗓音似乎天生就被烟熏过,有点麻有点涩,而且现实生活中李志抽烟似乎也很凶。因此他的歌喉是粗粝的,不是珠玉圆润的。基于这种天然的自我条件,十二首歌在编曲上,除了《关于郑州的记忆》之外,李志几乎使用了一种调性比较重的曲风。因此整体上看,它的密度很大,于是给人一种重金属的感受,听觉色彩上和黑色更接近。这样的编曲设计意图,实际上给予了李志嗓音的最大发挥空间。 曲风的呈现直接体现在对乐器的使用上。在这场#不插电#的音乐现场,李志在演奏乐器的选择上有一种简单和直接的特点。乐器基本上以电吉他,架子鼓,钢琴以及恰到是处的布鲁斯口琴(复音口琴和半音阶口琴可能性较小),这些乐器中,前三种始终占据着整个乐场的中心,而后者的出现基本上负责在结尾处引领,已至平衡整个歌曲的情绪。在这种整体性的#重##黑#基调的曲风支撑下,李志嗓音被进一步激发出来,它就如一块漂浮在音乐现场的巨型磁铁,轻盈稳重,吸睛抓耳,无所不及。而在副歌部分张怡然等人清脆的和唱,则如大风起兮时的霖霖细雨,于是轻尘婉落,迷蒙缭目。 李志的《这个世界会好吗》是一首以小搏大的经典曲目,在这次编曲演绎可谓精进。初看到歌名多让人想到梁漱溟先生的那本口述书。这个比较大的题目,进入到李志的歌曲中,减弱了思想家的支颐锁眉的自念独思,他以“妈妈,这个世界会好吗”的孩子般的疑问不停地追寻,在反复回忆的推进中,犹疑挣扎。必须说明的是问者的角色显然不是那种天真的孩子,因为民谣里的孩子都早熟。遍及大部分民谣,你会发现出现在歌词里的父亲要么早死要么混蛋,而姐姐、妈妈则是反复被吟唱的圣母形象,这是很有意思的。外出独闯、父亲早死的青年突然像孩子般摊下了身子,他抬头看那一天的星子。于是他突然就问:“妈妈,这个世界会好吗?”然就愣杵起来。问者遥忆,蹀躞彳亍。身体衰老,回忆层叠。在问无所答的情况下,他便说:“妈妈,我是多么恨你。当我歌唱的时候,我恨你。”在饮恨末字的吟唱中,我们能说这是现实中的孩子吗?不是,他无物所指,只是一瞬间的隐秘的委屈萌发,然后不知觉地在第二天流失掉。所以,这只是一种发泄,李志是借着大的题目做了一次个人情绪的小题,而这样的情绪我们都有。 这首歌开始的时候,背景乐是轻弹的钢琴,它跟着李志的声音和女音一起推进,且李志的声音明显在下,是下沉的,又因调子相对柔和,李志的声音实际上具有明显的清晰度的。第二段架子鼓的鼓点渐渐攀升,歌曲又升了一个调,钢琴渐没下去,女音因着调子的稍增,声音实际已经越过了李志。继而往后,两者的声音层次变得立体起来。李志的声音仿佛是从深埋的地下传来,顽强地上升,如树根一般,然后努力地抽茎,开花,最后结出了一颗坚硬而孱弱的恨果。这也可以看作是这首歌从生到灭的一种生命历程。 前面说到B哥的称谓来自英文单词black和blues首字母,整体的黑色(black)曲风我们是感受得到的。而落实到乐器的运用上,布鲁斯口琴的使用就是那个和black比肩立旁的(blues)。这种演奏性极强的十孔蓝调在《这个世界会好吗》《热河》的尾巴处都出现了,并取得十分恰当的效果。布鲁斯在结尾响起,缓解了歌者和听者重的情绪,稀释了金属的坚硬感,所有的情感青像暂时被青草香花软化了。从曲风上看,这两首歌的调性较重,而在感情色彩的浓重上《热河》则相对轻快。除了布鲁斯的作用,张怡然等负责的副歌部分同样功不可没。流畅的歌词,简单的意象,俏皮的嗓音,再加上李志酥凉的后配音,和布鲁斯口琴的引领,最终迎来了一次和热河的相安无事。而那首《结婚》效果则被打了不少折扣,并不是因为没有李志的参与这首歌才这样说,而是他们唱出来总是给我一种《伤不起》的即听感。这首歌果然还是属于李志的。 以上是自己从个人感受写的一点关于这张数字专辑的边边角角,若从技术方面强攻的时候有错误的地方还请志哥真粉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