驹然是你——爱上beyond这十年
前不久在网易云音乐上建了一个收藏beyond歌曲的歌单,名字叫做“驹然是你”。我也不怕羞耻,我觉得这么取名字感觉有点土。就像是我现在听beyond得歌一样,听得越来越少了,因为我觉得有点“老”了。歌曲的前奏一响起,就是扑面而来的那种年代感。说实话,那个80年代末90年初的世界,和我有任何联系吗?从喜欢beyond的一开始,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发现心里一直都有答案了——黄家驹。
作为beyond歌迷,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一点,beyond始终都是属于黄家驹的乐队。虽然黄家驹曾经说过:beyond可以没有黄家驹,但是黄家驹不能没有beyond。在家驹心里,不可能不知道beyond的灵魂是他。只是面对媒体间关于乐队解散单飞的传闻时,他不得不谦虚的表示自己在beyond中的地位没有beyond在他心中的地位高。说起来有些别扭,但是事实就是beyond在家驹逝世之前的时代,家驹承包了beyond歌曲中80%的词曲创作。毋宁说是黄家驹在创作歌曲上在乐队中拥有无可睥睨的“霸道”的领导权,更加证明黄家驹作为一个原创歌手其惊为天人的创作能力。因为一个人的才华太过于耀眼,这个团队其他成员的努力已经是被他一个人的光芒所掩盖。beyond的成功,其实是黄家驹的成功。我们喜欢beyond,也就是因为黄家驹在beyond中的存在。beyond就是属于黄家驹一个人的乐队,我们为什么要掩饰呢?
初略一算,今年也算是我喜欢beyond和黄家驹的第十个年头了。2006年发生了什么呢?很有趣,那一年我通过德国世界杯真正认识到了这辈子可能最重要的爱好——足球。也是通过足球,真正认识到了beyond和黄家驹。不是因为黄家驹这个名字像是“皇家马德里"的简称。哈哈,这也是命中注定的一切吧。央视在世界杯这类足球大赛的时候,在晚间会有个《豪门盛宴》的足球专题节目。2006年的时候,有一期是邀请了叶世荣作为嘉宾。这个说着很烂的普通话的中年男人留着一头现在看来是“洗剪吹”式的头发,出场的时候就唱了一首《海阔天空》。底下坐着的观众都会跟着一起唱,然后在唱完之后主持人张斌还对这首歌的歌词做过一些关于足球的解读。大概就是说足球里失败的英雄也会跌倒,然后又会坚持自我的梦想之类的。当时听着挺有有意思的,我感觉说的有些牵强附会。但是这首歌的旋律确实打动了我。把这首唱的很一般的叶世荣是我第一个知道的beyond成员,虽然他在beyond中的地位在我看来是最低的。说来也奇怪,《海阔天空》这首歌在这之前我就听说过了。当然不是信乐团那首歌了,我是说真的知道并了解过这首粤语的《海阔天空》。
这又是通过一个电视节目了,就是至今大名鼎鼎的《变形计》。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看过并还记得《 变形计》的第一期节目。我是说真正的原始的第一期《变形计》。不是后来以一季一季这样播出的节目。那时《变形计》还只是湖南卫视一个午间节目的子节目播出的,第一期节目策划是《我是我爸爸的“爸爸”》。这个名字听起来真是标题党,可是这真是我觉得《变形计》这个节目做的最好的一期。我也看过不少后来那些城乡孩子互换生活的节目,但是我觉得那都很猎奇很精彩可是没有足以感动过我的地步。第一期是真正将我带入进去的节目。内容大概就是讲湖南当地一个初中生男孩和爸爸关系不太好,节目就将他和他的父亲的生活进行互换来体验的设计。那个倔强有些乖张的男孩,因为从小在别人家寄居。长大后回到家里住,感觉有些和父母非常疏离。其实属于那个时期的男孩比较正常的叛逆。而他所要体验的父亲的生活,是从事个体经营的服装生意。节目里拍摄的商场环境,和我爸妈当年经营的服装生意的场所太过于相似了。所以,我在看他在体验父亲的工作的时候非常有带入感,比如那些和买主的交谈,进货时提着沉重的货物,嘈杂的环境..........这其实就是我父母的工作啊。我看着他在节目里的无奈与悔恨都是在我心里获得的亲身体验与真实震撼。节目里提到一个父子之间不和的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那个男孩会在听一首歌时会流泪。那首歌就是beyond的《海阔天空》。并且那个男孩是乐队主唱去世的那一年出生的。父亲非常不理解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听这么奇怪的“老歌”而流泪,男子汉怎么可以这样。当然,到节目最后父子两人在体验到双方的生活后,彼此之间都是释然了。
我记得那个男孩在一个星期的生活体验后,回到校园站在讲台上向同学哭诉着自己内心的心声的时候。节目适时地给出了《海阔天空》的钢琴伴奏,那时的确让我潸然泪下了。从来没有如此被电视上的节目感动过,那种感动是极端复杂的。最重要的是的感受,其实是一首歌怎么会这么好听?
我非常急切的想知道这首粤语歌的歌词是什么,于是在学校的一周一节的微机课上上网搜寻过。当时的确是小学生啊,打字都不会。可是最后我还是百度上搜到了关于这首歌的歌词。歌词太长了,下课后只记得“今天我,寒夜里飘过,怀着冷却的心窝飘远方....."这句歌词。并且拼命的想记住歌手beyond这个名字,最后还是记成"beyong"并写在了笔记本上。唉,现在看来真是有趣。
那时我是好孩子,网吧也不敢进去。好奇心初始的我,正处于信息封闭时期,平时都是在家里通过电视或者看书被动的接受信息。我在电视上看过音乐频道特别播送的beyond在2003的北京演唱会。台上只有三个人,家驹的虚拟映像出来的时候真的是泪奔了。看到前来看演唱会的人山人海的观众,我第一次知道原来beyond在内地的影响力有这么大。我也在《读者》杂志上看过两期有谈及beyond和家驹的文章,我了解到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写青春时都会有关于beyond和家驹的记忆。
放假时去哥哥家,他们有电脑我就去搜beyond的歌来听。《光辉岁月》啊《真的爱你》啊《不再犹豫》啊这些。基本上家驹时代beyond的歌曲我都搜来听过。终于等到初中时,我在哥哥家下载歌曲到新买来的mp3上。哥哥非常不解的问我,你这个年纪的小孩应该听周杰伦和潘玮柏啊。我当时才突然想到,的确啊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呢?可是我就是不一样,我觉得我能听beyond得歌长大比听周杰伦的歌长大要特殊一点。我很喜欢这种特殊与不一样。我不是贬低周杰伦,我也是有过喜欢周杰伦的时候。会用偷偷存来的钱买周杰伦的《七里香》专辑,虽然是盗版。可是后来为什么就不喜欢了呢?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现在我想仔细分析一下周杰伦和黄家驹之间的对比。从那时候起就发现网上有许多人热衷于这样的对比,特别是beyond的粉丝。大概有两派观点吧,一类认为周杰伦比不上黄家驹,而且具说周杰伦说过不认识黄家驹这样不尊重的话语;一类就认为两人都是才子,可是各有专攻。写流行歌曲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周精于写言情R&B,黄善于写言志摇滚。我的看法是,没有必要进行这样对比。周杰伦极有可能不认识黄家驹,黄家驹更不可能认识周杰伦。两个相互没有交集而且风格相差甚远的人,最重要的是年代背景不一样啊。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大概听beyond多一些,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的人就听周杰伦多一些。各有各的年代归属,不能说谁高谁低。因为伴随自己成长记忆的东西是最珍贵的,但并不意味着是最好的,更不意味着要把别的东西贬的一文不值。而且,我也很怀疑艺术是否有高低。
我有想过,我选择beyond可能有一部分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想标榜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我很尊重周杰伦,但是我也得说是beyond的音乐是告诉我:好听的音乐不只有表达爱情这一件美好事物。在华语圈,摇滚歌曲其实题材一直都是有人文关怀但是极难进入主流乐坛,所以华语乐坛被四大天王和小天王周杰伦的情歌先后统治着。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我觉得听些beyond的歌会觉得特别有优越感。是那种感觉,就是你们这群大俗人在听伤春悲秋风花雪月的时候,我“独自在路边街角冷风吹醒”会顿时觉得逼格甚高。好吧,听歌都能听出优越感,我也是服了我自己了。我也不觉得优越感是很牛B,但是我非常喜欢被大多数异见分子围困的少数人的“优越感”。那种优越感也许是种假象,但是我很沉醉在其中。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永远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找个和自己想法相同的人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也是蛮唏嘘的。同时我也蛮欣慰的,因为我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尤其面对当今“韩流“这类洗脑式偶像崇拜文化的入侵的时候,我会清醒的选择对立的站队。这特么什么玩意儿?艺术的确没有高低的划分,但是有真假的区别。
说到beyond和黄家驹,我们往往会忽略三子。beyond三子,我想大多数人对他们都有些惋惜的同时,并没有太多人去仔细聆听他们一路创作下来的歌曲。可能,在beyond许多歌迷看来,家驹对于这只乐队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失去了家驹,这支乐队也不可能再创作出质量很好的歌曲了。也就是说,喜欢beyond的歌也就是喜欢家驹的歌,也就只听家驹在世时beyond。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不少beyond的歌迷心中的真实想法。我认为,这多多少少是一种偏见。所以,beyond三子的音乐一直没受到重视。这很可惜,我想三子的音乐是被低估了。对于有些完美主义的我的观念里,喜欢一个女生,就应该了解她的全部。喜欢一只乐队或一个歌手,同样如此。喜欢beyond,就应该不只有了解拥有家驹的beyond,也应该了解失去家驹的beyond。 93之后三子时代的乐队风格其实更接近乐队早期的音乐,不那么商业其实也算一种自我的回归。 三子的水准是很高的。但是没有家驹那种赋予音乐更具普适性的魅力的话,三子在商业上注定会很失败的。三子如今的不合,其实也体现当初家驹是一名多么具备凝聚力的天生领袖。 家强和Paul间水火不容。性格不一样,音乐理念不同,二人注定最后闹僵。追究谁的人品好坏我觉得也没什么意义。
beyond在05年已经解散。其实不会像过去一样期望一天能看到beyond重组。家驹去世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失去了自己的领袖。我觉得于其挽留三子重组,还不如让四位一体的beyond成为永恒的过去。 现在我已经不怎么和别人讨论家驹,也不常听beyond的歌了。但我知道他们是我过去的榜样,是我记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失去的青春是不可能再回来了。
关于beyond的争论是非常多的。13年那年《三联生活周刊》出了本纪念黄家驹逝世20周年的专刊。当时正读高三的我还在学校的报刊店卖了这一本杂志,仔细读过。其中有篇《beyond:撒了一点“人文佐料”的心灵鸡汤》对beyond的抨击最为激烈。作为beyond铁杆粉丝的我的确愤愤不平,什么叫做“一支普普通通的流行摇滚乐队,唱出了一点理想,唱出了一点人性温情,唱出了一点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就成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无法割舍的心结,一方面说明音乐在丧失灵魂,另一方面说明年轻人的心理诉求在不断降低。Beyond对任何一个主题做出的浅尝辄止式的表达,都成了慰藉年轻人的心灵鸡汤。”可是到后来有段时间,我也赞同了作者的某些观点。刨除出这篇文章大部分言辞激烈的话语,我能接受到的一个对于beyond和黄家驹全新的定位与认识:不要高估beyond的音乐,但是他们的确是许多有志的文艺青年成长过程中必定经历的一个驿站。
beyond和黄家驹逐渐在理想主义光环的笼罩下,在内地的歌迷群体中被过高的神话了。同样的情况,还有周星驰。我认为黄家驹和周星驰这两个同样出身于1962年的香港人,是被情怀泛滥人文缺失的浮躁时代定位的太高的两个人物形象。比如动不动就说,要还欠周星驰的电影票和黄家驹的卡带钱。真的有必要这么较真吗?
黄家驹被神话,我有想过原因。当然是因为他个人的经历被赋予太多壮志难酬又英年早逝的悲情色彩。人们通常会问当年黄家驹没有去日本的话beyond会怎么样?beyond成员在接受访问的时候也回答过这样类似的问题。家强会哭着说,二哥不会发生意外了,beyond会发展的更好,以后也会在内地常驻发展.....可是我常常会想另一个角度想,去了日本之后beyond除了失去了家驹又发生了什么呢?其实,他们在日本的两年发展也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却发行了两张在我看来最好的专辑,《继续X命》和《乐与怒》。还有最好的歌曲《海阔天空》。能写出《海阔天空》这样的歌曲,难道不是去日本之后获得的成就吗?尽管beyond失去了黄家驹,但是拥有了这样华丽的绝唱来见证乐队十年的心路历程。离开香港,beyond和黄家驹的内心是决绝的。来到日本,尽管遇到波折但是他们的内心是坚定的。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音乐能够得到尊重,来到更高更大的舞台就是beyond对自己的“超越”!《海阔天空》这首歌正是beyond真正走向成熟的作品。你能见到能让两岸三地甚至整个华人圈世界真正引起共鸣的大合唱吗?那就是《海阔天空》,beyond和黄家驹做到了。难道他们不应该去日本吗?正是日本这样优质的创作环境与条件,让他们获得更大的灵感激发。虽然在beyond成员的回忆里,在一个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国度里生活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何况发生了那件悲惨的事情。
阴谋论会说黄家驹说过一些“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之类从而得罪香港娱乐圈的话,激怒了娱乐圈背后的黑势利而引火上身。事情真伪,真的很难说。我一直觉得1993年的6月发生的事情是如此的蹊跷。为什么他会去参加一个做游戏的娱乐节目?为什么阿Paul说家驹在之前一段时间内会在家里做些从高处跳下来的危险动作,以及把自己心爱的乐器要卖给他?为什么家驹站在两米高又有湿水的台上还不戴上头盔?为什么他和主持人内村光良同时着地,家驹是头部着地而内村是屁股着地?在住院治疗的一个星期的期间明明家驹有好转能够说话的情况下,请来了香港所谓的“气功大师”来作法反而病情加重最后不幸离世?..........我已经厌倦了去猜测种种的黑暗的可能了,我只能确定的是黄家驹应征了他的《海阔天空》中那句“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的歌词。他在香港玩够了所谓的”娱乐节目“,才去心目中渴望的”音乐圣地“日本,然而又是被公司叫去参加这类节目,最后发生了意外去世。如果这是部讲述黄家驹的传记电影,这残酷命运的结局简直充满了杜琪峰式悲怆的宿命感。
可笑的是,黄家驹还活着的时候,beyond从来没有火过。黄家驹死了,beyond却真正的火了。
上了大学之后,我也迫不及待的买了吉他入了吉他社,组了一些玩票性质的乐队。也认识了一些水平不错的吉他高手,看他们一边饮酒一边弹吉他,感觉非常豪迈。当然有些人还是会说出一些酒后狂言,比如:哥早就不弹“逼养的”(beyond)的歌了。当他们清醒时,我和这些高手们谈起beyond时,他们则会说:像我们这样玩摇滚弹吉他的人,大都是大多数因为以前喜欢beyond。
是beyond让更多的人喜欢摇滚,当他们喜欢摇滚后,却说不再喜欢beyond了。
很不幸,我也是这样的人。这十年过后,就让我体会到了其实除了beyond还有家驹的偶像David Bowie,内地窦唯和香港的达明一派,还有英国披头士和coldplay,美国的梦龙和绿日,还有现在大陆火的一蹋糊涂的民谣.........我不能说他们比beyond好,但确实是我现在都不听beyond了。
那么黄家驹和beyond对于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期待下一个十年我去解答。
后记:在2016年6月30号晚上动笔,写到7月1号的凌晨。由死写到生。纪念家驹去世23周年和beyond乐队成立33周年。
作为beyond歌迷,不管你愿不愿意承认这一点,beyond始终都是属于黄家驹的乐队。虽然黄家驹曾经说过:beyond可以没有黄家驹,但是黄家驹不能没有beyond。在家驹心里,不可能不知道beyond的灵魂是他。只是面对媒体间关于乐队解散单飞的传闻时,他不得不谦虚的表示自己在beyond中的地位没有beyond在他心中的地位高。说起来有些别扭,但是事实就是beyond在家驹逝世之前的时代,家驹承包了beyond歌曲中80%的词曲创作。毋宁说是黄家驹在创作歌曲上在乐队中拥有无可睥睨的“霸道”的领导权,更加证明黄家驹作为一个原创歌手其惊为天人的创作能力。因为一个人的才华太过于耀眼,这个团队其他成员的努力已经是被他一个人的光芒所掩盖。beyond的成功,其实是黄家驹的成功。我们喜欢beyond,也就是因为黄家驹在beyond中的存在。beyond就是属于黄家驹一个人的乐队,我们为什么要掩饰呢?
初略一算,今年也算是我喜欢beyond和黄家驹的第十个年头了。2006年发生了什么呢?很有趣,那一年我通过德国世界杯真正认识到了这辈子可能最重要的爱好——足球。也是通过足球,真正认识到了beyond和黄家驹。不是因为黄家驹这个名字像是“皇家马德里"的简称。哈哈,这也是命中注定的一切吧。央视在世界杯这类足球大赛的时候,在晚间会有个《豪门盛宴》的足球专题节目。2006年的时候,有一期是邀请了叶世荣作为嘉宾。这个说着很烂的普通话的中年男人留着一头现在看来是“洗剪吹”式的头发,出场的时候就唱了一首《海阔天空》。底下坐着的观众都会跟着一起唱,然后在唱完之后主持人张斌还对这首歌的歌词做过一些关于足球的解读。大概就是说足球里失败的英雄也会跌倒,然后又会坚持自我的梦想之类的。当时听着挺有有意思的,我感觉说的有些牵强附会。但是这首歌的旋律确实打动了我。把这首唱的很一般的叶世荣是我第一个知道的beyond成员,虽然他在beyond中的地位在我看来是最低的。说来也奇怪,《海阔天空》这首歌在这之前我就听说过了。当然不是信乐团那首歌了,我是说真的知道并了解过这首粤语的《海阔天空》。
这又是通过一个电视节目了,就是至今大名鼎鼎的《变形计》。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看过并还记得《 变形计》的第一期节目。我是说真正的原始的第一期《变形计》。不是后来以一季一季这样播出的节目。那时《变形计》还只是湖南卫视一个午间节目的子节目播出的,第一期节目策划是《我是我爸爸的“爸爸”》。这个名字听起来真是标题党,可是这真是我觉得《变形计》这个节目做的最好的一期。我也看过不少后来那些城乡孩子互换生活的节目,但是我觉得那都很猎奇很精彩可是没有足以感动过我的地步。第一期是真正将我带入进去的节目。内容大概就是讲湖南当地一个初中生男孩和爸爸关系不太好,节目就将他和他的父亲的生活进行互换来体验的设计。那个倔强有些乖张的男孩,因为从小在别人家寄居。长大后回到家里住,感觉有些和父母非常疏离。其实属于那个时期的男孩比较正常的叛逆。而他所要体验的父亲的生活,是从事个体经营的服装生意。节目里拍摄的商场环境,和我爸妈当年经营的服装生意的场所太过于相似了。所以,我在看他在体验父亲的工作的时候非常有带入感,比如那些和买主的交谈,进货时提着沉重的货物,嘈杂的环境..........这其实就是我父母的工作啊。我看着他在节目里的无奈与悔恨都是在我心里获得的亲身体验与真实震撼。节目里提到一个父子之间不和的非常重要的关键点,就是那个男孩会在听一首歌时会流泪。那首歌就是beyond的《海阔天空》。并且那个男孩是乐队主唱去世的那一年出生的。父亲非常不理解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为什么会听这么奇怪的“老歌”而流泪,男子汉怎么可以这样。当然,到节目最后父子两人在体验到双方的生活后,彼此之间都是释然了。
我记得那个男孩在一个星期的生活体验后,回到校园站在讲台上向同学哭诉着自己内心的心声的时候。节目适时地给出了《海阔天空》的钢琴伴奏,那时的确让我潸然泪下了。从来没有如此被电视上的节目感动过,那种感动是极端复杂的。最重要的是的感受,其实是一首歌怎么会这么好听?
我非常急切的想知道这首粤语歌的歌词是什么,于是在学校的一周一节的微机课上上网搜寻过。当时的确是小学生啊,打字都不会。可是最后我还是百度上搜到了关于这首歌的歌词。歌词太长了,下课后只记得“今天我,寒夜里飘过,怀着冷却的心窝飘远方....."这句歌词。并且拼命的想记住歌手beyond这个名字,最后还是记成"beyong"并写在了笔记本上。唉,现在看来真是有趣。
那时我是好孩子,网吧也不敢进去。好奇心初始的我,正处于信息封闭时期,平时都是在家里通过电视或者看书被动的接受信息。我在电视上看过音乐频道特别播送的beyond在2003的北京演唱会。台上只有三个人,家驹的虚拟映像出来的时候真的是泪奔了。看到前来看演唱会的人山人海的观众,我第一次知道原来beyond在内地的影响力有这么大。我也在《读者》杂志上看过两期有谈及beyond和家驹的文章,我了解到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写青春时都会有关于beyond和家驹的记忆。
放假时去哥哥家,他们有电脑我就去搜beyond的歌来听。《光辉岁月》啊《真的爱你》啊《不再犹豫》啊这些。基本上家驹时代beyond的歌曲我都搜来听过。终于等到初中时,我在哥哥家下载歌曲到新买来的mp3上。哥哥非常不解的问我,你这个年纪的小孩应该听周杰伦和潘玮柏啊。我当时才突然想到,的确啊我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呢?可是我就是不一样,我觉得我能听beyond得歌长大比听周杰伦的歌长大要特殊一点。我很喜欢这种特殊与不一样。我不是贬低周杰伦,我也是有过喜欢周杰伦的时候。会用偷偷存来的钱买周杰伦的《七里香》专辑,虽然是盗版。可是后来为什么就不喜欢了呢?我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现在我想仔细分析一下周杰伦和黄家驹之间的对比。从那时候起就发现网上有许多人热衷于这样的对比,特别是beyond的粉丝。大概有两派观点吧,一类认为周杰伦比不上黄家驹,而且具说周杰伦说过不认识黄家驹这样不尊重的话语;一类就认为两人都是才子,可是各有专攻。写流行歌曲都是一等一的高手,周精于写言情R&B,黄善于写言志摇滚。我的看法是,没有必要进行这样对比。周杰伦极有可能不认识黄家驹,黄家驹更不可能认识周杰伦。两个相互没有交集而且风格相差甚远的人,最重要的是年代背景不一样啊。70年代末期80年代初期出生的人大概听beyond多一些,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的人就听周杰伦多一些。各有各的年代归属,不能说谁高谁低。因为伴随自己成长记忆的东西是最珍贵的,但并不意味着是最好的,更不意味着要把别的东西贬的一文不值。而且,我也很怀疑艺术是否有高低。
我有想过,我选择beyond可能有一部分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想标榜自己和别人的不同。我很尊重周杰伦,但是我也得说是beyond的音乐是告诉我:好听的音乐不只有表达爱情这一件美好事物。在华语圈,摇滚歌曲其实题材一直都是有人文关怀但是极难进入主流乐坛,所以华语乐坛被四大天王和小天王周杰伦的情歌先后统治着。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我觉得听些beyond的歌会觉得特别有优越感。是那种感觉,就是你们这群大俗人在听伤春悲秋风花雪月的时候,我“独自在路边街角冷风吹醒”会顿时觉得逼格甚高。好吧,听歌都能听出优越感,我也是服了我自己了。我也不觉得优越感是很牛B,但是我非常喜欢被大多数异见分子围困的少数人的“优越感”。那种优越感也许是种假象,但是我很沉醉在其中。我就是这样长大的,永远得不到大多数人的理解。找个和自己想法相同的人是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也是蛮唏嘘的。同时我也蛮欣慰的,因为我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尤其面对当今“韩流“这类洗脑式偶像崇拜文化的入侵的时候,我会清醒的选择对立的站队。这特么什么玩意儿?艺术的确没有高低的划分,但是有真假的区别。
说到beyond和黄家驹,我们往往会忽略三子。beyond三子,我想大多数人对他们都有些惋惜的同时,并没有太多人去仔细聆听他们一路创作下来的歌曲。可能,在beyond许多歌迷看来,家驹对于这只乐队实在是太重要了。而失去了家驹,这支乐队也不可能再创作出质量很好的歌曲了。也就是说,喜欢beyond的歌也就是喜欢家驹的歌,也就只听家驹在世时beyond。我们不得不说,这是不少beyond的歌迷心中的真实想法。我认为,这多多少少是一种偏见。所以,beyond三子的音乐一直没受到重视。这很可惜,我想三子的音乐是被低估了。对于有些完美主义的我的观念里,喜欢一个女生,就应该了解她的全部。喜欢一只乐队或一个歌手,同样如此。喜欢beyond,就应该不只有了解拥有家驹的beyond,也应该了解失去家驹的beyond。 93之后三子时代的乐队风格其实更接近乐队早期的音乐,不那么商业其实也算一种自我的回归。 三子的水准是很高的。但是没有家驹那种赋予音乐更具普适性的魅力的话,三子在商业上注定会很失败的。三子如今的不合,其实也体现当初家驹是一名多么具备凝聚力的天生领袖。 家强和Paul间水火不容。性格不一样,音乐理念不同,二人注定最后闹僵。追究谁的人品好坏我觉得也没什么意义。
beyond在05年已经解散。其实不会像过去一样期望一天能看到beyond重组。家驹去世的那一天开始,他们就失去了自己的领袖。我觉得于其挽留三子重组,还不如让四位一体的beyond成为永恒的过去。 现在我已经不怎么和别人讨论家驹,也不常听beyond的歌了。但我知道他们是我过去的榜样,是我记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就像失去的青春是不可能再回来了。
关于beyond的争论是非常多的。13年那年《三联生活周刊》出了本纪念黄家驹逝世20周年的专刊。当时正读高三的我还在学校的报刊店卖了这一本杂志,仔细读过。其中有篇《beyond:撒了一点“人文佐料”的心灵鸡汤》对beyond的抨击最为激烈。作为beyond铁杆粉丝的我的确愤愤不平,什么叫做“一支普普通通的流行摇滚乐队,唱出了一点理想,唱出了一点人性温情,唱出了一点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就成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无法割舍的心结,一方面说明音乐在丧失灵魂,另一方面说明年轻人的心理诉求在不断降低。Beyond对任何一个主题做出的浅尝辄止式的表达,都成了慰藉年轻人的心灵鸡汤。”可是到后来有段时间,我也赞同了作者的某些观点。刨除出这篇文章大部分言辞激烈的话语,我能接受到的一个对于beyond和黄家驹全新的定位与认识:不要高估beyond的音乐,但是他们的确是许多有志的文艺青年成长过程中必定经历的一个驿站。
beyond和黄家驹逐渐在理想主义光环的笼罩下,在内地的歌迷群体中被过高的神话了。同样的情况,还有周星驰。我认为黄家驹和周星驰这两个同样出身于1962年的香港人,是被情怀泛滥人文缺失的浮躁时代定位的太高的两个人物形象。比如动不动就说,要还欠周星驰的电影票和黄家驹的卡带钱。真的有必要这么较真吗?
黄家驹被神话,我有想过原因。当然是因为他个人的经历被赋予太多壮志难酬又英年早逝的悲情色彩。人们通常会问当年黄家驹没有去日本的话beyond会怎么样?beyond成员在接受访问的时候也回答过这样类似的问题。家强会哭着说,二哥不会发生意外了,beyond会发展的更好,以后也会在内地常驻发展.....可是我常常会想另一个角度想,去了日本之后beyond除了失去了家驹又发生了什么呢?其实,他们在日本的两年发展也不是很好。但是他们却发行了两张在我看来最好的专辑,《继续X命》和《乐与怒》。还有最好的歌曲《海阔天空》。能写出《海阔天空》这样的歌曲,难道不是去日本之后获得的成就吗?尽管beyond失去了黄家驹,但是拥有了这样华丽的绝唱来见证乐队十年的心路历程。离开香港,beyond和黄家驹的内心是决绝的。来到日本,尽管遇到波折但是他们的内心是坚定的。他们只是希望自己的音乐能够得到尊重,来到更高更大的舞台就是beyond对自己的“超越”!《海阔天空》这首歌正是beyond真正走向成熟的作品。你能见到能让两岸三地甚至整个华人圈世界真正引起共鸣的大合唱吗?那就是《海阔天空》,beyond和黄家驹做到了。难道他们不应该去日本吗?正是日本这样优质的创作环境与条件,让他们获得更大的灵感激发。虽然在beyond成员的回忆里,在一个语言不通文化不同的国度里生活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情。何况发生了那件悲惨的事情。
阴谋论会说黄家驹说过一些“香港没有乐坛只有娱乐圈”之类从而得罪香港娱乐圈的话,激怒了娱乐圈背后的黑势利而引火上身。事情真伪,真的很难说。我一直觉得1993年的6月发生的事情是如此的蹊跷。为什么他会去参加一个做游戏的娱乐节目?为什么阿Paul说家驹在之前一段时间内会在家里做些从高处跳下来的危险动作,以及把自己心爱的乐器要卖给他?为什么家驹站在两米高又有湿水的台上还不戴上头盔?为什么他和主持人内村光良同时着地,家驹是头部着地而内村是屁股着地?在住院治疗的一个星期的期间明明家驹有好转能够说话的情况下,请来了香港所谓的“气功大师”来作法反而病情加重最后不幸离世?..........我已经厌倦了去猜测种种的黑暗的可能了,我只能确定的是黄家驹应征了他的《海阔天空》中那句“也会怕有一天会跌倒”的歌词。他在香港玩够了所谓的”娱乐节目“,才去心目中渴望的”音乐圣地“日本,然而又是被公司叫去参加这类节目,最后发生了意外去世。如果这是部讲述黄家驹的传记电影,这残酷命运的结局简直充满了杜琪峰式悲怆的宿命感。
可笑的是,黄家驹还活着的时候,beyond从来没有火过。黄家驹死了,beyond却真正的火了。
上了大学之后,我也迫不及待的买了吉他入了吉他社,组了一些玩票性质的乐队。也认识了一些水平不错的吉他高手,看他们一边饮酒一边弹吉他,感觉非常豪迈。当然有些人还是会说出一些酒后狂言,比如:哥早就不弹“逼养的”(beyond)的歌了。当他们清醒时,我和这些高手们谈起beyond时,他们则会说:像我们这样玩摇滚弹吉他的人,大都是大多数因为以前喜欢beyond。
是beyond让更多的人喜欢摇滚,当他们喜欢摇滚后,却说不再喜欢beyond了。
很不幸,我也是这样的人。这十年过后,就让我体会到了其实除了beyond还有家驹的偶像David Bowie,内地窦唯和香港的达明一派,还有英国披头士和coldplay,美国的梦龙和绿日,还有现在大陆火的一蹋糊涂的民谣.........我不能说他们比beyond好,但确实是我现在都不听beyond了。
那么黄家驹和beyond对于我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期待下一个十年我去解答。
后记:在2016年6月30号晚上动笔,写到7月1号的凌晨。由死写到生。纪念家驹去世23周年和beyond乐队成立33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