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片前传)大卫鲍伊在苏联
『Bowie完成了这次旅程之后,就在第二年(1974)根据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写了一首同名歌曲,被收录在Diamond Dogs专辑之中。对极权制度的思考,以及路途上的众多波折,也许真的就是这首歌的原始动机。』
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苏俄转播」(soviet-russian)
大卫鲍伊在苏联
穿越西伯利亚,一个传说
西伯利亚大铁路,地球上最长的一条铁轨: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到莫斯科,9000公里。一段七天七夜,穿越七个时区,黑白颠倒,不分昼夜的旅程。
号称「无畏上将」的白军政府领袖高尔察克,走过。共产霸王金正日和胡志明,走过。萨默赛特·毛姆1917年,作为英国派来的间谍,走过。1994年,流亡美国20多年的索尔仁尼琴,走过。
怎么想,就都是一条听着过去的故事,能喝上七天七夜的路。
1973年的4月,David Bowie 和同伴几人穿越重重阻隔,完成了这段旅行。
要知道,直到1992年,海参崴都还是一个彻底对外封闭的军事城。一个奇装异服的怪异西方人,怎么可能在这附近上车,然后完成横跨欧亚大陆的旅程呢?基于很多点,不少人并不相信这段历史,连海参崴当地人都觉得,这个故事更像一个传说,而那些流传了十几年的照片,也是伪造的。
不过这段传说后来真的被完完全全的证实,发表在合众国际社(UPI/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上的一篇文章,详实地资料记录了这段不可思议的旅程。然后更多的照片,以及大宝写给他的宣传经理Cherry Vanilla 的信件,也更进一步佐证了这故事。
关于这个时间点,其实也是有很讲究的历史背景。虽然当时的大环境依旧是冷战,但1973年前后,美苏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不小的缓和,因为就在1973年大宝的西伯利亚横跨之后,在他的登陆地,海参崴,美国总统杰拉德·福特和苏联总书记莱昂纳多·勃列日涅夫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会晤。
我们的大宝到底在这个关键的历史交汇时刻做了什么呢?
在海上唱了太空奥德赛之歌
1973年4月20号,东京,Bowie和他的外星合唱团结束了名为「Ziggy Stardust」世界巡演的上半段。接下来的一场演出将会定在5月12号的伦敦举行。
怎么回去呢?坐飞机?不行,Bowie说不行。他太怕坐飞机了,他说自己真的有飞机恐惧症。于是随行团队就想出一个主意——乘船从日本去苏联,然后在苏联登陆,坐火车到欧洲去,然后再回英国。
跟Bowie一起上路的还有他的发小MacCormack,这对老朋友,离开东京,在横滨登上了一艘名为「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的客船。捷尔任斯基是谁?就是苏维埃秘密警察(契卡,克格勃前身)的创始人。一个凶多吉少的预兆。
除了随身行李,Bowie还带了一把木吉他。就像一个有些怪异的普通乘客一样,他们上了船,前往苏联城市纳霍德卡。
<图片20>
上船后,Bowie和MacCormack就被两个带着浓厚美国口音的人搭讪了,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找他们聊一些政治问题。但Bowie他们好像早有准备,找个借口就转身走了,压根没想理这两个人。后来Mac还说,估计这两个人八成就是克格勃特工,专门来套话的。要真是美国人,还能不知道Bowie是谁么?
入夜后,船上的人都聚到宴会厅里去开始party。苏联船员们换上行头,组了个俄罗斯风情的小乐队。在巴拉莱卡琴的节奏声中,满船的欧洲日本游客,又唱又跳。
Bowie在一旁看着,并没有加入到欢快的人群当中。过了一会儿,他离开了大厅,等他返回的时候,他手里拿着那把自带的木吉他,还有Mac的手鼓。
台上的歌手让出位置,Bowie顺其自然地站在中央。
客船行驶在夜晚的太平洋上,Bowie唱了第一曲:《Space Oddity》
宇宙之光仿佛直直的照射下来,投向苏联和日本之间,一个不知何处的海域。
「 For here am I sitting in a tin can far from the world
Planet Earth is blue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
远离世界的钢铁怪兽,我就坐在这里。
地球一如既往的蓝,我一动不动。
太空奥德赛之歌,一束来自太平洋上的宇宙温柔波。
那天晚上,Bowie和Mac喝了很多,他们和苏联水手们一起,有说有笑。他们问了Bowie很多有关西方的问题,主要都是关于音乐和艺术的。
那晚大家都喝了非常多,Mac先回去睡觉了,他后来写道:「我让Bowie在那里跟姑娘们继续聊着,他肯定有办法迷住那些最漂亮的俄罗斯姑娘的。」
在老式车厢里给两个小姑娘唱歌听
两人顺利上岸后,到达了苏联港口小城纳霍德卡,他们在这里换乘一辆老式的木质列车去哈巴罗夫斯克。
车上,Bowie特别热心地跟旁边的苏联人一起聊天,兴之所至他就掏出一本关于日本现代艺术的书准备送给那个哥们,但是苏联哥们没答应,他说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书。我们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随便从外国怪人那里收到一本关于曾经敌人(日本)的书,肯定会摊上事儿的。
不过Bowie没放弃,他跟那哥们承诺,将来回到英国之后,要再匿名寄一本书过来,这样应该就会没事儿了。但我们也不知道,Bowie这话几成虚几成实。如果这苏联哥们知道Bowie是何许人的话,估计能说道上大半辈子了。
另外一件有趣,但毫不出乎我们意外的事儿是:Bowie和MacComack在车上收到了苏联人民群众的热情教育。虽然语言不通,但还是被彻底教育了。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列宁主义,等等。以及,什么时候你可以拍照,什么时候不能。以及《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是如何的毒害了青少年儿童的。
听腻了的Bowie就会扭头看看外面的景色。
「我从没想象过,还能见到如此自然原始无破坏的国家,看着窗外的风景,就像是看着另一个时代,另一个世界,这太让我难忘了。坐在火车车厢里的感觉也是如此奇怪,这么个现代化的科技产品,人类的智慧结晶,竟然可以如此不着痕迹的穿过这片土地。」
——David Bowie
比起Bowie的浪漫,一种外星人云游地球时俯视的视角,Mac在回忆起这段旅行最初的日子时,说的更加实际些。他记得有次从在火车靠站的时候下去到站台上买东西(因为列车上的食物太难吃了),等他拿着东西回去时,发现火车已经启动出站了,他急忙追着火车跳上去。好歹是跳上去了,如果是一个没有认识身份证明的外国人,被困在西伯利亚的荒野小站,Mac估计得吓疯了。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心有余悸的那种荒凉感,仍然在Mac心里晃荡。
Bowie他们的车厢是那种老式俄列的四人铺二等包厢,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两个苏联姑娘。开始时,小姑娘就像所有人一样,扑克脸,对周围的事儿默然而冷静,不理人。直到Bowie拿出从日本带来的毛绒小玩具时,两个人才开心起来,并且逐渐被这个奇怪的红发人吸引。
我在半夜的时候会给她俩唱歌听,他们虽然听不懂我唱的英语,但这根本不影响,他们听的很认真,而且每一曲结束,他们都会还我一个大大的微笑和热情地掌声。
——David Bowie
遇到克格勃和酒鬼怎么办
在哈巴罗夫斯克转车的时候,他们另外两位来自西方的朋友加入了他们的行程,一个是UPI的记者Robert Muesel,另一个是摄影师Lee Childers。
<图片16>
在通往莫斯科的遥遥路途中,要经过7天7夜的旅行,中间要停靠大小站91个。
每一次上下车透气,我们可以想象,在西伯利亚被亚寒带针叶林围绕的站台旁,远处有闪着红色的五角星,还有伟大领袖的头像。众人的异样目光中,一位瘦高的年轻人,瞪着猎鹰似的眼睛,望着远处抽烟。他红色蓬松的头发和惨白的肤色,在1973年的那个春天,成为了很多西伯利亚居民无法不谈论的话题。还有他的衣服,代表着资本主义腐朽堕落的蓝色风衣。叛逆的金属铆钉在夹克上闪闪发光,似乎是在对抗另一种光芒似的。
如果这趟旅程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宏大舞台,那么Bowie的每一次露面,都带着演出时的华丽。
他绝对的格格不入,就是他在那里的唯一理由。
<图片19>
火车越靠近莫斯科,一切都变得越糟:人们不像在远东时那么友好了,不期而遇的盘问也越来越多。周围的东西都像是被慢慢卷入象征权力顶峰的漩涡,变得叵测。有穿着深色皮夹克带着墨镜的人来没收他们的相机胶卷,有人挡着车门他们不让上车。虽然事后这些有惊无险的意外都被化解了,但你依然无法回归面向绝对自然时,最初的那种激动心情。
就像所有坐过这趟列车的人一样(比如我),一行人开始感到了无比的厌倦,每天就是在狭小的卧铺车厢里和餐车间游荡,白桦林千篇一律的风景像一层布,死死地蒙在窗户上。
漫长,漫长,除了漫长,还是漫长。
酒鬼的骚扰也肯定少不了。如果俄罗斯火车上少了酒鬼的话,那真就不能叫俄罗斯列车了。除了喝酒,你告诉我,面对一个广阔无边的荒野穿越之旅,还能干点什么?而Bowie一行人,为了少招惹是非,并没有跟酒鬼打起来。想想那些满身酒气,镶着大金牙,穿着运动服的家伙吧,何必呢,还是去弹会儿吉他吧。
一天,火车行驶时,Bowie望向窗外,他看到一只银色的狼在沿着铁轨,跟火车平行奔驰。荒野中无法抑制的野性,与死气沉沉的风景中唯一的活物,让这个短暂的一瞬变得无比特别,Bowie一直记着,忘不掉。
值得一提的是,Bowie完成了这次旅程之后,就在第二年(1974)根据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写了一首同名歌曲。对极权制度的思考,以及路途上的众多波折,也许真的就是这首歌的原始动机。
<图片17>
世界上最怪的人来莫斯科了
当火车停靠在莫斯科的时候,冷峻严肃的市民们会怎么看这个妖魔鬼怪一样的红发外星人?所有人都瞪着眼睛看着他们,但没有人敢来上前说点什么,远远地绕道走开了。
那种架势,估计如此见惯大场面Bowie也有点招架不住吧。
一个被媒体捧为外星人的明星,真正在莫斯科被当成外星人一样看待时,估计就是当时的感觉了。
抽一口浓烈呛喉咙的苏联味香烟,看看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然后狠狠白苏联人民一眼,就这样。
他们在莫斯科呆了两天就继续出发,借道白俄罗斯,然后转车去柏林。
最后一段旅程就在前方,穿过柏林墙就到熟悉的西方了。穿过这座被两种制度分割的城市时,东德人表现出了更冲动的行为,就连列车乘务员都想破门而入,教训一下这几个西方混蛋。
当他们缓缓驶入西柏林的站台时,穿越社会主义阵营的跨大陆之旅就真的结束了。望着站台上五颜六色涂脸的乐迷,还有那挥舞的羽毛披肩,Bowie,以及所有人都意识到,Ziggy Stardust回来了。而那个异样的红色帝国,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图片18>
From Station to Station
也许这张专辑名,就是对那91个被经过的站台,最好的致敬。
一个世界巡演的摇滚歌手,穿过一个陌生的土地,感受1973年这个星球上最怪异的招呼,是一个怎样的体验?他怎么来告诉世界,他的内心?
也许就是继续唱歌,然后出一张专辑吧。
无论当年的媒体是怎么渲染这事儿的,Bowie始终没有很严肃的拿苏联来说什么。他就像一个穿墙而过的人,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冷艳又冷眼地穿了过去。
他没有教育,没有抨击。
冷战就是一口吞下去的酒,没什么,算什么。
他的沉默和少谈论,赋予了他一种遨游者的姿态。
就像荷马史诗里回到家的奥德赛一样,已经不需要说什么。
看,这就是我。
又或许,对苏联人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明星David Bowie,只有一个奇怪的伦敦人David Jones从这里招摇走过。然后在21世纪,已经长大成人的俄罗斯乐迷心中,留下一个神级偶像路过身边的春梦。
在漫长无边的西伯利亚铁路上,没有什么摇滚明星。
你只是染了一头红发的伦敦男孩,大卫·琼斯。
参考资料:
文章 《Space Odyssey on the Trans-Siberian: Bowie in the USSR》by Kevin O’Neil
回忆录+摄影书《From Station to Station》by Geoffrey MacCormack
图片取自网络
原文发表于微信公众号:「苏俄转播」(soviet-russian)
大卫鲍伊在苏联
穿越西伯利亚,一个传说
西伯利亚大铁路,地球上最长的一条铁轨: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到莫斯科,9000公里。一段七天七夜,穿越七个时区,黑白颠倒,不分昼夜的旅程。
号称「无畏上将」的白军政府领袖高尔察克,走过。共产霸王金正日和胡志明,走过。萨默赛特·毛姆1917年,作为英国派来的间谍,走过。1994年,流亡美国20多年的索尔仁尼琴,走过。
怎么想,就都是一条听着过去的故事,能喝上七天七夜的路。
1973年的4月,David Bowie 和同伴几人穿越重重阻隔,完成了这段旅行。
要知道,直到1992年,海参崴都还是一个彻底对外封闭的军事城。一个奇装异服的怪异西方人,怎么可能在这附近上车,然后完成横跨欧亚大陆的旅程呢?基于很多点,不少人并不相信这段历史,连海参崴当地人都觉得,这个故事更像一个传说,而那些流传了十几年的照片,也是伪造的。
不过这段传说后来真的被完完全全的证实,发表在合众国际社(UPI/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上的一篇文章,详实地资料记录了这段不可思议的旅程。然后更多的照片,以及大宝写给他的宣传经理Cherry Vanilla 的信件,也更进一步佐证了这故事。
关于这个时间点,其实也是有很讲究的历史背景。虽然当时的大环境依旧是冷战,但1973年前后,美苏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不小的缓和,因为就在1973年大宝的西伯利亚横跨之后,在他的登陆地,海参崴,美国总统杰拉德·福特和苏联总书记莱昂纳多·勃列日涅夫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会晤。
我们的大宝到底在这个关键的历史交汇时刻做了什么呢?
在海上唱了太空奥德赛之歌
1973年4月20号,东京,Bowie和他的外星合唱团结束了名为「Ziggy Stardust」世界巡演的上半段。接下来的一场演出将会定在5月12号的伦敦举行。
怎么回去呢?坐飞机?不行,Bowie说不行。他太怕坐飞机了,他说自己真的有飞机恐惧症。于是随行团队就想出一个主意——乘船从日本去苏联,然后在苏联登陆,坐火车到欧洲去,然后再回英国。
跟Bowie一起上路的还有他的发小MacCormack,这对老朋友,离开东京,在横滨登上了一艘名为「菲利克斯·捷尔任斯基」的客船。捷尔任斯基是谁?就是苏维埃秘密警察(契卡,克格勃前身)的创始人。一个凶多吉少的预兆。
除了随身行李,Bowie还带了一把木吉他。就像一个有些怪异的普通乘客一样,他们上了船,前往苏联城市纳霍德卡。
<图片20>
上船后,Bowie和MacCormack就被两个带着浓厚美国口音的人搭讪了,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找他们聊一些政治问题。但Bowie他们好像早有准备,找个借口就转身走了,压根没想理这两个人。后来Mac还说,估计这两个人八成就是克格勃特工,专门来套话的。要真是美国人,还能不知道Bowie是谁么?
入夜后,船上的人都聚到宴会厅里去开始party。苏联船员们换上行头,组了个俄罗斯风情的小乐队。在巴拉莱卡琴的节奏声中,满船的欧洲日本游客,又唱又跳。
Bowie在一旁看着,并没有加入到欢快的人群当中。过了一会儿,他离开了大厅,等他返回的时候,他手里拿着那把自带的木吉他,还有Mac的手鼓。
台上的歌手让出位置,Bowie顺其自然地站在中央。
客船行驶在夜晚的太平洋上,Bowie唱了第一曲:《Space Oddity》
宇宙之光仿佛直直的照射下来,投向苏联和日本之间,一个不知何处的海域。
「 For here am I sitting in a tin can far from the world
Planet Earth is blue and there’s nothing I can do 」
远离世界的钢铁怪兽,我就坐在这里。
地球一如既往的蓝,我一动不动。
太空奥德赛之歌,一束来自太平洋上的宇宙温柔波。
那天晚上,Bowie和Mac喝了很多,他们和苏联水手们一起,有说有笑。他们问了Bowie很多有关西方的问题,主要都是关于音乐和艺术的。
那晚大家都喝了非常多,Mac先回去睡觉了,他后来写道:「我让Bowie在那里跟姑娘们继续聊着,他肯定有办法迷住那些最漂亮的俄罗斯姑娘的。」
在老式车厢里给两个小姑娘唱歌听
两人顺利上岸后,到达了苏联港口小城纳霍德卡,他们在这里换乘一辆老式的木质列车去哈巴罗夫斯克。
车上,Bowie特别热心地跟旁边的苏联人一起聊天,兴之所至他就掏出一本关于日本现代艺术的书准备送给那个哥们,但是苏联哥们没答应,他说自己不能接受「这样」的书。我们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随便从外国怪人那里收到一本关于曾经敌人(日本)的书,肯定会摊上事儿的。
不过Bowie没放弃,他跟那哥们承诺,将来回到英国之后,要再匿名寄一本书过来,这样应该就会没事儿了。但我们也不知道,Bowie这话几成虚几成实。如果这苏联哥们知道Bowie是何许人的话,估计能说道上大半辈子了。
另外一件有趣,但毫不出乎我们意外的事儿是:Bowie和MacComack在车上收到了苏联人民群众的热情教育。虽然语言不通,但还是被彻底教育了。什么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列宁主义,等等。以及,什么时候你可以拍照,什么时候不能。以及《猫和老鼠》这部动画片是如何的毒害了青少年儿童的。
听腻了的Bowie就会扭头看看外面的景色。
「我从没想象过,还能见到如此自然原始无破坏的国家,看着窗外的风景,就像是看着另一个时代,另一个世界,这太让我难忘了。坐在火车车厢里的感觉也是如此奇怪,这么个现代化的科技产品,人类的智慧结晶,竟然可以如此不着痕迹的穿过这片土地。」
——David Bowie
比起Bowie的浪漫,一种外星人云游地球时俯视的视角,Mac在回忆起这段旅行最初的日子时,说的更加实际些。他记得有次从在火车靠站的时候下去到站台上买东西(因为列车上的食物太难吃了),等他拿着东西回去时,发现火车已经启动出站了,他急忙追着火车跳上去。好歹是跳上去了,如果是一个没有认识身份证明的外国人,被困在西伯利亚的荒野小站,Mac估计得吓疯了。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心有余悸的那种荒凉感,仍然在Mac心里晃荡。
Bowie他们的车厢是那种老式俄列的四人铺二等包厢,与他们在一起的还有两个苏联姑娘。开始时,小姑娘就像所有人一样,扑克脸,对周围的事儿默然而冷静,不理人。直到Bowie拿出从日本带来的毛绒小玩具时,两个人才开心起来,并且逐渐被这个奇怪的红发人吸引。
我在半夜的时候会给她俩唱歌听,他们虽然听不懂我唱的英语,但这根本不影响,他们听的很认真,而且每一曲结束,他们都会还我一个大大的微笑和热情地掌声。
——David Bowie
遇到克格勃和酒鬼怎么办
在哈巴罗夫斯克转车的时候,他们另外两位来自西方的朋友加入了他们的行程,一个是UPI的记者Robert Muesel,另一个是摄影师Lee Childers。
<图片16>
在通往莫斯科的遥遥路途中,要经过7天7夜的旅行,中间要停靠大小站91个。
每一次上下车透气,我们可以想象,在西伯利亚被亚寒带针叶林围绕的站台旁,远处有闪着红色的五角星,还有伟大领袖的头像。众人的异样目光中,一位瘦高的年轻人,瞪着猎鹰似的眼睛,望着远处抽烟。他红色蓬松的头发和惨白的肤色,在1973年的那个春天,成为了很多西伯利亚居民无法不谈论的话题。还有他的衣服,代表着资本主义腐朽堕落的蓝色风衣。叛逆的金属铆钉在夹克上闪闪发光,似乎是在对抗另一种光芒似的。
如果这趟旅程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宏大舞台,那么Bowie的每一次露面,都带着演出时的华丽。
他绝对的格格不入,就是他在那里的唯一理由。
<图片19>
火车越靠近莫斯科,一切都变得越糟:人们不像在远东时那么友好了,不期而遇的盘问也越来越多。周围的东西都像是被慢慢卷入象征权力顶峰的漩涡,变得叵测。有穿着深色皮夹克带着墨镜的人来没收他们的相机胶卷,有人挡着车门他们不让上车。虽然事后这些有惊无险的意外都被化解了,但你依然无法回归面向绝对自然时,最初的那种激动心情。
就像所有坐过这趟列车的人一样(比如我),一行人开始感到了无比的厌倦,每天就是在狭小的卧铺车厢里和餐车间游荡,白桦林千篇一律的风景像一层布,死死地蒙在窗户上。
漫长,漫长,除了漫长,还是漫长。
酒鬼的骚扰也肯定少不了。如果俄罗斯火车上少了酒鬼的话,那真就不能叫俄罗斯列车了。除了喝酒,你告诉我,面对一个广阔无边的荒野穿越之旅,还能干点什么?而Bowie一行人,为了少招惹是非,并没有跟酒鬼打起来。想想那些满身酒气,镶着大金牙,穿着运动服的家伙吧,何必呢,还是去弹会儿吉他吧。
一天,火车行驶时,Bowie望向窗外,他看到一只银色的狼在沿着铁轨,跟火车平行奔驰。荒野中无法抑制的野性,与死气沉沉的风景中唯一的活物,让这个短暂的一瞬变得无比特别,Bowie一直记着,忘不掉。
值得一提的是,Bowie完成了这次旅程之后,就在第二年(1974)根据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写了一首同名歌曲。对极权制度的思考,以及路途上的众多波折,也许真的就是这首歌的原始动机。
<图片17>
世界上最怪的人来莫斯科了
当火车停靠在莫斯科的时候,冷峻严肃的市民们会怎么看这个妖魔鬼怪一样的红发外星人?所有人都瞪着眼睛看着他们,但没有人敢来上前说点什么,远远地绕道走开了。
那种架势,估计如此见惯大场面Bowie也有点招架不住吧。
一个被媒体捧为外星人的明星,真正在莫斯科被当成外星人一样看待时,估计就是当时的感觉了。
抽一口浓烈呛喉咙的苏联味香烟,看看克里姆林宫和红场,然后狠狠白苏联人民一眼,就这样。
他们在莫斯科呆了两天就继续出发,借道白俄罗斯,然后转车去柏林。
最后一段旅程就在前方,穿过柏林墙就到熟悉的西方了。穿过这座被两种制度分割的城市时,东德人表现出了更冲动的行为,就连列车乘务员都想破门而入,教训一下这几个西方混蛋。
当他们缓缓驶入西柏林的站台时,穿越社会主义阵营的跨大陆之旅就真的结束了。望着站台上五颜六色涂脸的乐迷,还有那挥舞的羽毛披肩,Bowie,以及所有人都意识到,Ziggy Stardust回来了。而那个异样的红色帝国,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图片18>
From Station to Station
也许这张专辑名,就是对那91个被经过的站台,最好的致敬。
一个世界巡演的摇滚歌手,穿过一个陌生的土地,感受1973年这个星球上最怪异的招呼,是一个怎样的体验?他怎么来告诉世界,他的内心?
也许就是继续唱歌,然后出一张专辑吧。
无论当年的媒体是怎么渲染这事儿的,Bowie始终没有很严肃的拿苏联来说什么。他就像一个穿墙而过的人,以一个局外人的视角,冷艳又冷眼地穿了过去。
他没有教育,没有抨击。
冷战就是一口吞下去的酒,没什么,算什么。
他的沉默和少谈论,赋予了他一种遨游者的姿态。
就像荷马史诗里回到家的奥德赛一样,已经不需要说什么。
看,这就是我。
又或许,对苏联人来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明星David Bowie,只有一个奇怪的伦敦人David Jones从这里招摇走过。然后在21世纪,已经长大成人的俄罗斯乐迷心中,留下一个神级偶像路过身边的春梦。
在漫长无边的西伯利亚铁路上,没有什么摇滚明星。
你只是染了一头红发的伦敦男孩,大卫·琼斯。
参考资料:
文章 《Space Odyssey on the Trans-Siberian: Bowie in the USSR》by Kevin O’Neil
回忆录+摄影书《From Station to Station》by Geoffrey MacCormack
图片取自网络
© 本文版权归作者 吴鞑靼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