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CE & ME 10年 - 纪念
大家好~
这是一篇今天刚刚写的纪念once 10年的影评,原文大家可以看这里: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85218/
里面图片多一些。希望能认识更多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私信o~ 我们建个群组~
<图片1>
「Once」& Me 之十年· 爱是曾经
图片来自网络
Once电影海报
Kind Reminder
在读这篇文字之前,我必须得告诉你这是一篇很长很长的故事,里面会有电影Once,会有Glen,会有一个电影小粉丝几近疯狂的旅途,以及一部电影如何改变人格的故事,如果你喜欢爱尔兰,喜欢Once这部电影,喜欢音乐和旅途,诗和远方,我觉得你是可以读一下的,如果以上都不是,那也许只能给你一个“笑(泪)点不同,不相为谋”的微笑了。
Glen & John & Marketa
To John Carney, Glen Hansard & Markéta Irglová,
for making < Once > & a dream come true.
今天,2016年7月15日。
2006.07.15 - 2016.07.15
我要在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上映整整10周年的纪念日里,写几句,well,可能最后码出来会很多句,尽管才刚开始提笔寥寥几字就早料到这终将会是一个无法说清道明的开始,也定会是一个无始无终的结局,如果有结局的话。
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
之于我,可以说是一个终生解不开的魔咒。
因为它,我可以意犹未尽般的茶饭不思;
因为它,我可以隐匿在托斯卡纳深山里与美酒和琴声为伴;
因为它,我可以不顾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弹琴给陌生人听;
因为它,我可以放弃一切奔去百老汇看一场由电影改编的音乐剧;
因为它,我可以千辛万苦从南到北地绕航到故事发生地都柏林;
因为它,我可以抱着Glen的每句歌词和旋律从东到西跨越山岭;
因为它,我可以一遍遍在寂静的黑夜里写出对回归故里的思念;
因为它,我可以永远沉睡在旋律里兴许再做一场永不醒来的梦;
......
接下来带大家认识一下这部电影:
《Once(曾经)》是约翰·卡尼编导的一部爱情音乐电影,
由格伦·汉塞德(Glen Hansard),玛可塔·伊尔格洛娃(Markéta Irglová)主演。
该片于2006年7月15日在爱尔兰上映。
到今天,整好十年。
一部仅仅花费15万美金,数周就完成拍摄的小成本独立文艺电影,却突破重围斩获了诸多国际大奖,甚至让Glen叔成为爱尔兰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的歌手,直至十年后的今日,这部电影以及整个配乐所带来的影响力依旧成为小成本文艺电影的范本。
与其说是电影,其实给我更多感受是一部写实的音乐纪录片,导演以最真实的方式在都柏林大街上随意捕捉主角们最自然的感情流露,甚至听说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是以摄像师扛着机器的原始方式来进行整个拍摄,摒弃了所有当时电影界盛行的铺张浮华和精修雕琢,让我们看到了一颗似乎不经修饰却熠熠生辉的璞玉,朴实而深刻 (当然客观原因也是因为当时电影制作公司中途倒闭等财务问题使得电影没有更多的资金去精修和拍摄更多细节,反而促成了一部经典之作)。
Marketa & Glen
电影背后很有趣的是导演John和男主角Glen都曾是爱尔兰乐队“The Frames”的成员,当时John和Glen在乐队巡演间隙萌发了拍摄音乐纪实电影的想法,随后这个有着电影人气质的音乐人以Glen为原型来打造男主角,所以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Glen来演“the guy”,Glen也是进入了创作黄金期一口气写了近9首歌曲,大呼过瘾。与此同时私下里电影里的女主角扮演者Marketa在她捷克音乐家父亲的引荐下,早在《Once》开拍7年前就认识了Glen,电影拍完他们俩也正如所以有着文艺情怀的影迷所望,跨越18岁年龄差距的鸿沟,终于走到一起。
奥斯卡获奖现场
尽管最后的最后,这段故事还是以分开为收场,但我始终觉得他们最终的最终还是会走回到一起的。近几年里他们会同台演出同步巡演互邀表演嘉宾,而Glen的Ins上发的那么多深情的图片,那些Marketa在舞台上过生日他就在背后远远看着祝福着,寥寥几字却深情的文字,艺术家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总是那么高级而热烈,反正我是无法相信他们不能在一起。
因为缪斯和灵感这事儿,我们还是要相信能终得圆满。
人生有点念想,挺好。
(似乎爱尔兰音乐人总是盛产悲情的爱情故事,Damien和Lisa,Glen和Marketa,这两对我最痴迷的CP,和缪斯们分分合合的故事注定不是终点和结局,我始终相信只是时机未到,我们姑且泡壶茶喝杯Guinness慢慢等,让时间慢慢熬,and Glen是我男神,再多的篇幅都写不完。)
那回归到电影本身,给没来得及看过Once的朋友们邪恶剧透普及一下:
引自网络:
“影片讲述卖花姑娘(玛可塔·伊尔格洛娃饰)与街头音乐家(格伦·汉塞德饰)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因音乐而结缘的浪漫爱情故事。音乐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塑造了极其浪漫唯美的氛围。”
与其说是一部爱情文艺电影,我和大多数乐迷一样更觉得是一部音乐纪录片,因为这部电影“导致”我疯狂地迷上了爱尔兰音乐,从老友记《Friends》里初次听到U2的《With or Without You》, 到偶然间因为电影如获至宝般知道了Glen,知道了Damien米叔,再到后来惊奇发现Bono和两位我热爱的大叔同时出现在都柏林圣诞的街头,毫无预兆欢快地开始busking街头嗨唱起来,那些个拥挤在城市人群中呼着爱尔兰冬天寒气,红着脸颊却大声歌唱的群众歌迷们,一个个在我们看来“位高敌众”的大明星,却在用最原始的音乐方式回归音乐本身和这群与生俱来热爱音乐的人们,爱尔兰人,好幸运。
这部分对于他们的爱,也是再多的篇幅都写不完。
接下来以歌曲为线索来解读几个零星的影片片段,回顾一下这些挚爱的歌曲。
片段一
电影开头男主角在白天被混成街头小混混的弟弟“抢劫”,有趣的是当时因为导演没有告知任何街头行人在拍电影,所以还真有义愤填膺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追打“小混混”。接着,男主角在深夜无人的都柏林街头几近嘶吼的自弹自唱,他只有在晚上没人的时候才能唱自己创作的小众歌曲,毕竟白天繁忙的街道匆忙的行人们不会给他们不熟悉的音乐买单,而此时女主角由一个慢镜头渐渐走近男主角,目不转睛专心地听着,嘴角露着微笑,此时此刻周围的一切都是静止甚至是无声,只有一曲音符撕心裂肺地回荡着。
那种只有你懂我的感觉,可遇不可求。
片段二
似乎文艺电影总是逃不过的场景就是男女主角一定要坐一回公车,并且必须一定是最后一排,比如早期90年代三部曲第一部《Before Sunrise》里的Jesse和Celine, 以及大家挚爱的米叔主场《Closer》里的Alice和Dan,这种镜头往往出现在男女主角初识之时,双方那种害羞胆怯却又十分想要了解对方的氛围也不落俗套地出现在这部电影里(btw,这些都是我超爱的片子)。
男主角自嘲自己只是个卑微的吸尘器修理工,而前女友弃他而去的背景铺垫以及到后面那段长达快5分钟回忆女友的黑白片子(片中女子真实世界里是导演John的女友,导演也是真真实实地经历过和前女友分隔两地的体会),当时男主角眼角里还藏着的爱意,其实他对前女友还是念念无法忘怀的。
这时候男主角开始敞开心扉,提到那个离开了的前女友以及自己在别人眼里可能微不足道的梦想,还好这个时候他碰到了她,因为梦想终将不仅仅止步于梦想。
片段三
女主角打工的乐器行,一部钢琴,一把吉他,他们第一次怯怯生生小心翼翼的合弦却碰撞出了微妙的旋律,歌词美妙到让人忘乎所以,也正是这首歌让我开始了魔咒般对于电影的爱恋, 男主角也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女子的特别。
片段四
女主角用自己女儿存钱罐的零钱买回CD机电池后即兴填词这部分,选用在大街上一个镜头一拉到底的拍摄手法,创作灵感简直是井喷泉涌般一气呵成,歌词和曲子搭配得天衣无缝,这也是一首Marketa非常经典的歌曲。
尽管以前在读大学时候的寝室里听,室友Sue说歌名好污,但她只是从字面意思去猜歌的内容罢了,简而言之 too naive呀。后来我有幸看到音乐剧的时候发现扮演女主角的演员唱着唱着当场飙泪,停了下来,而此时台下却是掌声无数。
片段五
这首旋律出现的时候正好是录音师非常不屑于眼前这帮一看就不入流的音乐人,正准备翻报纸打发时间,却被当下听到的歌曲惊讶到更是热情地加入到后期制作的熬夜大战中,这首歌Glen展现了他声音本身的张力,也是整首专辑里非常有爆发力的歌曲。
片段六
男主角带着女主角骑上老爸的摩托车到山上兜风,整个都柏林的海岸线呈现在画面里。
相信大家都很爱这个有爱的画面吧,女主角用捷克语给男主角表白,却表现得调皮般的深情,也许到头来男主角都不能明白女主角无法抛弃给予女儿一个完整家庭和赡养母亲的负担,而与他奔向另一个地方追求梦想所要付出的代价,也许,一切的感情止于责任。
好喜欢Glen的侧面
片段七
结束录制的两人在钢琴房里,女主角第一次哭出内心复杂的世界来,对丈夫的挂念,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面前这个男人越来越深刻的爱情,她依偎在他肩膀,听他讲去伦敦的计划,听他憧憬着一起的未来,看到这里我真心以为最后女主角会成全这个梦境的,而此时微笑不语的她,似乎在当下是决定了要远走高飞告别以前的自己。
片段八
镜头回到女主角在丈夫和孩子的陪伴中弹奏着男主角临走前送的钢琴,一家人其乐融融。而男主角独自踏上了伦敦的旅途,镜头慢慢拉远,洒下了都柏林难得的阳光。
终不知男主是否找到了前女友,终不知男主角是否在伦敦唱出个名堂(必须滴!),但也许这最终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结尾,这没能继续合曲延续一份真情和缘分的遗憾,才是导演编剧高明的地方吧。
是啊,天底下没有那么多美丽的童话。
当然还有一幕我想当喜欢的片段,就是男女主角参加聚会时两人四目对视的眼神,真心萌化了好多文艺青年。特别推荐一首The Frames的“Star Star”,尤其是MV拍出了黑白纽约里异地人的城市孤独情节,好爱这首歌。
以及分别时刻男女主角许诺再次相聚的那股子深情,我几乎会以为这是最美好的结局。
这部电影之于我的意义也许永远都说不明白,它似乎牵挂了我所有关于爱、关于音乐、关于世界的思考,现实兴许会冷峻残酷,爱情也许会随风而逝,但那一瞬间的烟花和默契,那些曾在一起陪伴彼此的热烈,等你老了,是谁也夺不走的财富。
也许拥有过,就是永恒吧。
To live, you have to LOVE. ---- From the award-winning musical《Once》
希望你也有如我这魔咒般的运气,
因为一部电影,一首歌,改变整个一生的轨迹。
Cheers
豆瓣专栏/微信公众号: EPL旅行进化论
这是一份提前送给Once十岁生日的礼物
写于2016年7月12日14:40@成都
这是一篇今天刚刚写的纪念once 10年的影评,原文大家可以看这里: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985218/
里面图片多一些。希望能认识更多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私信o~ 我们建个群组~
<图片1>
「Once」& Me 之十年· 爱是曾经
图片来自网络
Once电影海报
Kind Reminder
在读这篇文字之前,我必须得告诉你这是一篇很长很长的故事,里面会有电影Once,会有Glen,会有一个电影小粉丝几近疯狂的旅途,以及一部电影如何改变人格的故事,如果你喜欢爱尔兰,喜欢Once这部电影,喜欢音乐和旅途,诗和远方,我觉得你是可以读一下的,如果以上都不是,那也许只能给你一个“笑(泪)点不同,不相为谋”的微笑了。
Glen & John & Marketa
To John Carney, Glen Hansard & Markéta Irglová,
for making < Once > & a dream come true.
今天,2016年7月15日。
2006.07.15 - 2016.07.15
我要在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上映整整10周年的纪念日里,写几句,well,可能最后码出来会很多句,尽管才刚开始提笔寥寥几字就早料到这终将会是一个无法说清道明的开始,也定会是一个无始无终的结局,如果有结局的话。
这是一部怎样的电影呢?
之于我,可以说是一个终生解不开的魔咒。
因为它,我可以意犹未尽般的茶饭不思;
因为它,我可以隐匿在托斯卡纳深山里与美酒和琴声为伴;
因为它,我可以不顾人来人往的火车站弹琴给陌生人听;
因为它,我可以放弃一切奔去百老汇看一场由电影改编的音乐剧;
因为它,我可以千辛万苦从南到北地绕航到故事发生地都柏林;
因为它,我可以抱着Glen的每句歌词和旋律从东到西跨越山岭;
因为它,我可以一遍遍在寂静的黑夜里写出对回归故里的思念;
因为它,我可以永远沉睡在旋律里兴许再做一场永不醒来的梦;
......
接下来带大家认识一下这部电影:
《Once(曾经)》是约翰·卡尼编导的一部爱情音乐电影,
由格伦·汉塞德(Glen Hansard),玛可塔·伊尔格洛娃(Markéta Irglová)主演。
该片于2006年7月15日在爱尔兰上映。
到今天,整好十年。
一部仅仅花费15万美金,数周就完成拍摄的小成本独立文艺电影,却突破重围斩获了诸多国际大奖,甚至让Glen叔成为爱尔兰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的歌手,直至十年后的今日,这部电影以及整个配乐所带来的影响力依旧成为小成本文艺电影的范本。
与其说是电影,其实给我更多感受是一部写实的音乐纪录片,导演以最真实的方式在都柏林大街上随意捕捉主角们最自然的感情流露,甚至听说几乎所有的镜头都是以摄像师扛着机器的原始方式来进行整个拍摄,摒弃了所有当时电影界盛行的铺张浮华和精修雕琢,让我们看到了一颗似乎不经修饰却熠熠生辉的璞玉,朴实而深刻 (当然客观原因也是因为当时电影制作公司中途倒闭等财务问题使得电影没有更多的资金去精修和拍摄更多细节,反而促成了一部经典之作)。
Marketa & Glen
电影背后很有趣的是导演John和男主角Glen都曾是爱尔兰乐队“The Frames”的成员,当时John和Glen在乐队巡演间隙萌发了拍摄音乐纪实电影的想法,随后这个有着电影人气质的音乐人以Glen为原型来打造男主角,所以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找Glen来演“the guy”,Glen也是进入了创作黄金期一口气写了近9首歌曲,大呼过瘾。与此同时私下里电影里的女主角扮演者Marketa在她捷克音乐家父亲的引荐下,早在《Once》开拍7年前就认识了Glen,电影拍完他们俩也正如所以有着文艺情怀的影迷所望,跨越18岁年龄差距的鸿沟,终于走到一起。
奥斯卡获奖现场
尽管最后的最后,这段故事还是以分开为收场,但我始终觉得他们最终的最终还是会走回到一起的。近几年里他们会同台演出同步巡演互邀表演嘉宾,而Glen的Ins上发的那么多深情的图片,那些Marketa在舞台上过生日他就在背后远远看着祝福着,寥寥几字却深情的文字,艺术家们表达情感的方式总是那么高级而热烈,反正我是无法相信他们不能在一起。
因为缪斯和灵感这事儿,我们还是要相信能终得圆满。
人生有点念想,挺好。
(似乎爱尔兰音乐人总是盛产悲情的爱情故事,Damien和Lisa,Glen和Marketa,这两对我最痴迷的CP,和缪斯们分分合合的故事注定不是终点和结局,我始终相信只是时机未到,我们姑且泡壶茶喝杯Guinness慢慢等,让时间慢慢熬,and Glen是我男神,再多的篇幅都写不完。)
那回归到电影本身,给没来得及看过Once的朋友们邪恶剧透普及一下:
引自网络:
“影片讲述卖花姑娘(玛可塔·伊尔格洛娃饰)与街头音乐家(格伦·汉塞德饰)在爱尔兰首府都柏林因音乐而结缘的浪漫爱情故事。音乐是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之一,塑造了极其浪漫唯美的氛围。”
与其说是一部爱情文艺电影,我和大多数乐迷一样更觉得是一部音乐纪录片,因为这部电影“导致”我疯狂地迷上了爱尔兰音乐,从老友记《Friends》里初次听到U2的《With or Without You》, 到偶然间因为电影如获至宝般知道了Glen,知道了Damien米叔,再到后来惊奇发现Bono和两位我热爱的大叔同时出现在都柏林圣诞的街头,毫无预兆欢快地开始busking街头嗨唱起来,那些个拥挤在城市人群中呼着爱尔兰冬天寒气,红着脸颊却大声歌唱的群众歌迷们,一个个在我们看来“位高敌众”的大明星,却在用最原始的音乐方式回归音乐本身和这群与生俱来热爱音乐的人们,爱尔兰人,好幸运。
这部分对于他们的爱,也是再多的篇幅都写不完。
接下来以歌曲为线索来解读几个零星的影片片段,回顾一下这些挚爱的歌曲。
片段一
电影开头男主角在白天被混成街头小混混的弟弟“抢劫”,有趣的是当时因为导演没有告知任何街头行人在拍电影,所以还真有义愤填膺不明真相的群众去追打“小混混”。接着,男主角在深夜无人的都柏林街头几近嘶吼的自弹自唱,他只有在晚上没人的时候才能唱自己创作的小众歌曲,毕竟白天繁忙的街道匆忙的行人们不会给他们不熟悉的音乐买单,而此时女主角由一个慢镜头渐渐走近男主角,目不转睛专心地听着,嘴角露着微笑,此时此刻周围的一切都是静止甚至是无声,只有一曲音符撕心裂肺地回荡着。
那种只有你懂我的感觉,可遇不可求。
片段二
似乎文艺电影总是逃不过的场景就是男女主角一定要坐一回公车,并且必须一定是最后一排,比如早期90年代三部曲第一部《Before Sunrise》里的Jesse和Celine, 以及大家挚爱的米叔主场《Closer》里的Alice和Dan,这种镜头往往出现在男女主角初识之时,双方那种害羞胆怯却又十分想要了解对方的氛围也不落俗套地出现在这部电影里(btw,这些都是我超爱的片子)。
男主角自嘲自己只是个卑微的吸尘器修理工,而前女友弃他而去的背景铺垫以及到后面那段长达快5分钟回忆女友的黑白片子(片中女子真实世界里是导演John的女友,导演也是真真实实地经历过和前女友分隔两地的体会),当时男主角眼角里还藏着的爱意,其实他对前女友还是念念无法忘怀的。
这时候男主角开始敞开心扉,提到那个离开了的前女友以及自己在别人眼里可能微不足道的梦想,还好这个时候他碰到了她,因为梦想终将不仅仅止步于梦想。
片段三
女主角打工的乐器行,一部钢琴,一把吉他,他们第一次怯怯生生小心翼翼的合弦却碰撞出了微妙的旋律,歌词美妙到让人忘乎所以,也正是这首歌让我开始了魔咒般对于电影的爱恋, 男主角也是在这个时候突然发现眼前这个女子的特别。
片段四
女主角用自己女儿存钱罐的零钱买回CD机电池后即兴填词这部分,选用在大街上一个镜头一拉到底的拍摄手法,创作灵感简直是井喷泉涌般一气呵成,歌词和曲子搭配得天衣无缝,这也是一首Marketa非常经典的歌曲。
尽管以前在读大学时候的寝室里听,室友Sue说歌名好污,但她只是从字面意思去猜歌的内容罢了,简而言之 too naive呀。后来我有幸看到音乐剧的时候发现扮演女主角的演员唱着唱着当场飙泪,停了下来,而此时台下却是掌声无数。
片段五
这首旋律出现的时候正好是录音师非常不屑于眼前这帮一看就不入流的音乐人,正准备翻报纸打发时间,却被当下听到的歌曲惊讶到更是热情地加入到后期制作的熬夜大战中,这首歌Glen展现了他声音本身的张力,也是整首专辑里非常有爆发力的歌曲。
片段六
男主角带着女主角骑上老爸的摩托车到山上兜风,整个都柏林的海岸线呈现在画面里。
相信大家都很爱这个有爱的画面吧,女主角用捷克语给男主角表白,却表现得调皮般的深情,也许到头来男主角都不能明白女主角无法抛弃给予女儿一个完整家庭和赡养母亲的负担,而与他奔向另一个地方追求梦想所要付出的代价,也许,一切的感情止于责任。
好喜欢Glen的侧面
片段七
结束录制的两人在钢琴房里,女主角第一次哭出内心复杂的世界来,对丈夫的挂念,对家庭的责任,以及对面前这个男人越来越深刻的爱情,她依偎在他肩膀,听他讲去伦敦的计划,听他憧憬着一起的未来,看到这里我真心以为最后女主角会成全这个梦境的,而此时微笑不语的她,似乎在当下是决定了要远走高飞告别以前的自己。
片段八
镜头回到女主角在丈夫和孩子的陪伴中弹奏着男主角临走前送的钢琴,一家人其乐融融。而男主角独自踏上了伦敦的旅途,镜头慢慢拉远,洒下了都柏林难得的阳光。
终不知男主是否找到了前女友,终不知男主角是否在伦敦唱出个名堂(必须滴!),但也许这最终给人无限想象空间的结尾,这没能继续合曲延续一份真情和缘分的遗憾,才是导演编剧高明的地方吧。
是啊,天底下没有那么多美丽的童话。
当然还有一幕我想当喜欢的片段,就是男女主角参加聚会时两人四目对视的眼神,真心萌化了好多文艺青年。特别推荐一首The Frames的“Star Star”,尤其是MV拍出了黑白纽约里异地人的城市孤独情节,好爱这首歌。
以及分别时刻男女主角许诺再次相聚的那股子深情,我几乎会以为这是最美好的结局。
这部电影之于我的意义也许永远都说不明白,它似乎牵挂了我所有关于爱、关于音乐、关于世界的思考,现实兴许会冷峻残酷,爱情也许会随风而逝,但那一瞬间的烟花和默契,那些曾在一起陪伴彼此的热烈,等你老了,是谁也夺不走的财富。
也许拥有过,就是永恒吧。
To live, you have to LOVE. ---- From the award-winning musical《Once》
希望你也有如我这魔咒般的运气,
因为一部电影,一首歌,改变整个一生的轨迹。
Cheers
豆瓣专栏/微信公众号: EPL旅行进化论
这是一份提前送给Once十岁生日的礼物
写于2016年7月12日14:40@成都
© 本文版权归作者 MissUnderwat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