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唱的,不只有小幸运
<图片2>
近来提起田馥甄,就不能不提这首歌。坦白来讲,作为一个老粉,对于这首歌,是有点头疼的。这是典型的歌手为留住热度和温度,而出现的电影主题曲。参考演员上综艺刷脸。但不可否认,这首歌再次打开了田在内地的市场。
也曾天真以为会有不少she粉的保留,但娱乐圈真是,沧海桑田。后来无奈承认,提起田馥甄,周遭的人皆不知所云。回答均类似“韩国的明星吗?”“那个唱小幸运的吧”这种尴尬场景。
这张专辑。在my love和渺小被金曲奖和乐评人诟病,修音过于严重后。本专有明显改善。也随着市场的反响和口碑双丰收,华研也给了给田馥甄和林宥嘉更多的自主权。
再加上本身对小众音乐的情有独钟。最近出的《今日营业中》和《日常》都有点把小众和概念化达到了小极致。华研在尝到几次甜头后,也开始意识到。不能在游离大小众之外了,很明显,这次天平倾向了小众。可以说,从“伪文艺——真文艺”。尤其林宥嘉的《今日营业中》。说到这,必须为华研点赞,当年凭着小众情歌硬是在大众和文青之间找到一条道路,并且以概念专辑坚持了下来。这个必须好评。
回到这张专辑,完整听过几遍后,你会发觉看似立意平常的《日常》,却成了田所有专辑中最不口水的一张,不同于上张渺小,为了留住主流听众,塞进近乎一半的口水的情歌,所以导致专辑概念性大打折扣。(林宥嘉的大小说家也有这个问题。渺小和大小说家这两张可以看成华研在摸索新道路的典型实验品)。
但这张,主题立意回归小众。在保持专辑的概念性外,发挥的空间更大。
关于唱腔,田馥甄的唱腔一直略干,前几张因为唱腔一直被指模仿王菲而诟病。
关于这点,忍不住为她说两句。王菲是田馥甄的偶像,有模仿很正常。但有仔细听过两人的作品,你会发觉辨识度很明显。田馥甄的唱腔相比王菲在空灵方面有过之而不及。
王相比之下更具烟火气息。大家可以去听下田馥甄翻唱的《将爱》,在处理和咬字都有很大差异。田有点类似陈奕迅和张学友的区别。有点将鼻腔共鸣用到极致。但个人觉得这并没太多问题。退一万步,王菲唱腔也有些模仿小红霉,这没什么好喷的好吧)。
并非王菲黑。王菲专辑除了国语听的较少外,粤语基本没落下。另外,文中指王的声音更有烟火气息,并非贬低,而属夸奖。田的声音较干,也可称为空,问题也很多。比如带不起太厚重的伴奏,撑不起过于丰富的配乐。相较之下,王的声音要更柔软,可塑度相对高。但问题就是,她在空度上没有那个高度。就比如上面举的将爱,王唱的时候,是用技巧将音色顶成较干和厚的状态。(哎,这样说好像不太对),田就是用普通的发声位置。
之所以前面,举陈奕迅和张学友的例子。大家可以去听听,两人各自版本的,《遥远的她》,歌神的好听,是那种站在神的角度,唱出众人悲欢的好听。eason的好听,却是,让你感同身受,有共鸣的好听。当然,并无高低,只是全凭借个人喜好。
说来说去,到头来,听歌终归是回归个人喜好。希望大家理性讨论(以上也只是个人纯粹的掰扯,不知道你能不能感同身受,如果不能,还请一笑了之。勿喷)
接上…上………
而这张,公司显然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并没有卵用。加上田对陈珊妮(此专第一波主打,依然出自陈珊妮之手),陈绮贞,张悬,万青等一众较为小众歌手的音乐及才华的热忱。
并不是说这些歌手唱功差,只是这些歌手的live。相对一些同级歌手,真的差强人意。
这些基本属于创作型歌手,这里只是打个比方。
大概小众和非主流音乐的渲染过多,田的唱腔反而愈发小众。因而衍生出一些非大众的咬字,非主流的断句,以及俏皮的尾音。因人而异,有人喜欢有人无感。
可对待一个歌手的风格,我们没理由苛刻。没一个歌手的音色能囊括所有风格。你去听,也会在不同的风格有不同偏好的歌手。但,不置可否。这也成为被诟病的一个问题。
综上,这张专辑依旧精彩。不管是听感,旋律乃至歌词。譬如主打《余波荡漾》,一首相对小众的歌曲,段落式的旋律,在主流乐坛看来是冒险。但华研已经用过数次,参考《 to hebe》林宥嘉的《晚安》。
另外,华研词人成长速度令人意外,从每次新专不得不用林夕(不过说句实话,他的国语词功力实在有限)黄伟文的必备。到自己公司词曲为主打。加上公司基本靠田馥甄和林宥嘉撑着,歌手的自主选择权也可观。<图片1>
里面的那么一些歌,不需要你的人生有多壮烈。不需要你有消耗不完的热情。更不用你有过多么难过与苦痛的经历,才能让你感动。
她只是在你人生里的某个节点,可能刚好,你清晨醒来,或者午后,或者某个夜晚。说着那些平凡的,却能刚好让你感到幸福的故事。
说来说去,现在的人都太容易圈粉,太多人被小幸运,寂寞寂寞就好被圈粉。他们却听不来超级玛丽。脱粉圈粉都这么快,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希望还是有理性的粉丝,能好好把专辑听过几遍,再来评价,田馥甄还是不是那个田馥甄。
她从来只是低调的表达,没有想超越谁,贬低谁。所以,希望这个世界可以给她的诚意,去回归最大的善意。
如果你的心里,田馥甄只能唱小幸运,那就拜托,让你对她的喜欢,就停留在小幸运把。感恩,勿喷
近来提起田馥甄,就不能不提这首歌。坦白来讲,作为一个老粉,对于这首歌,是有点头疼的。这是典型的歌手为留住热度和温度,而出现的电影主题曲。参考演员上综艺刷脸。但不可否认,这首歌再次打开了田在内地的市场。
也曾天真以为会有不少she粉的保留,但娱乐圈真是,沧海桑田。后来无奈承认,提起田馥甄,周遭的人皆不知所云。回答均类似“韩国的明星吗?”“那个唱小幸运的吧”这种尴尬场景。
这张专辑。在my love和渺小被金曲奖和乐评人诟病,修音过于严重后。本专有明显改善。也随着市场的反响和口碑双丰收,华研也给了给田馥甄和林宥嘉更多的自主权。
再加上本身对小众音乐的情有独钟。最近出的《今日营业中》和《日常》都有点把小众和概念化达到了小极致。华研在尝到几次甜头后,也开始意识到。不能在游离大小众之外了,很明显,这次天平倾向了小众。可以说,从“伪文艺——真文艺”。尤其林宥嘉的《今日营业中》。说到这,必须为华研点赞,当年凭着小众情歌硬是在大众和文青之间找到一条道路,并且以概念专辑坚持了下来。这个必须好评。
回到这张专辑,完整听过几遍后,你会发觉看似立意平常的《日常》,却成了田所有专辑中最不口水的一张,不同于上张渺小,为了留住主流听众,塞进近乎一半的口水的情歌,所以导致专辑概念性大打折扣。(林宥嘉的大小说家也有这个问题。渺小和大小说家这两张可以看成华研在摸索新道路的典型实验品)。
但这张,主题立意回归小众。在保持专辑的概念性外,发挥的空间更大。
关于唱腔,田馥甄的唱腔一直略干,前几张因为唱腔一直被指模仿王菲而诟病。
关于这点,忍不住为她说两句。王菲是田馥甄的偶像,有模仿很正常。但有仔细听过两人的作品,你会发觉辨识度很明显。田馥甄的唱腔相比王菲在空灵方面有过之而不及。
王相比之下更具烟火气息。大家可以去听下田馥甄翻唱的《将爱》,在处理和咬字都有很大差异。田有点类似陈奕迅和张学友的区别。有点将鼻腔共鸣用到极致。但个人觉得这并没太多问题。退一万步,王菲唱腔也有些模仿小红霉,这没什么好喷的好吧)。
并非王菲黑。王菲专辑除了国语听的较少外,粤语基本没落下。另外,文中指王的声音更有烟火气息,并非贬低,而属夸奖。田的声音较干,也可称为空,问题也很多。比如带不起太厚重的伴奏,撑不起过于丰富的配乐。相较之下,王的声音要更柔软,可塑度相对高。但问题就是,她在空度上没有那个高度。就比如上面举的将爱,王唱的时候,是用技巧将音色顶成较干和厚的状态。(哎,这样说好像不太对),田就是用普通的发声位置。
之所以前面,举陈奕迅和张学友的例子。大家可以去听听,两人各自版本的,《遥远的她》,歌神的好听,是那种站在神的角度,唱出众人悲欢的好听。eason的好听,却是,让你感同身受,有共鸣的好听。当然,并无高低,只是全凭借个人喜好。
说来说去,到头来,听歌终归是回归个人喜好。希望大家理性讨论(以上也只是个人纯粹的掰扯,不知道你能不能感同身受,如果不能,还请一笑了之。勿喷)
接上…上………
而这张,公司显然注意到这个问题。但……并没有卵用。加上田对陈珊妮(此专第一波主打,依然出自陈珊妮之手),陈绮贞,张悬,万青等一众较为小众歌手的音乐及才华的热忱。
并不是说这些歌手唱功差,只是这些歌手的live。相对一些同级歌手,真的差强人意。
这些基本属于创作型歌手,这里只是打个比方。
大概小众和非主流音乐的渲染过多,田的唱腔反而愈发小众。因而衍生出一些非大众的咬字,非主流的断句,以及俏皮的尾音。因人而异,有人喜欢有人无感。
可对待一个歌手的风格,我们没理由苛刻。没一个歌手的音色能囊括所有风格。你去听,也会在不同的风格有不同偏好的歌手。但,不置可否。这也成为被诟病的一个问题。
综上,这张专辑依旧精彩。不管是听感,旋律乃至歌词。譬如主打《余波荡漾》,一首相对小众的歌曲,段落式的旋律,在主流乐坛看来是冒险。但华研已经用过数次,参考《 to hebe》林宥嘉的《晚安》。
另外,华研词人成长速度令人意外,从每次新专不得不用林夕(不过说句实话,他的国语词功力实在有限)黄伟文的必备。到自己公司词曲为主打。加上公司基本靠田馥甄和林宥嘉撑着,歌手的自主选择权也可观。<图片1>
里面的那么一些歌,不需要你的人生有多壮烈。不需要你有消耗不完的热情。更不用你有过多么难过与苦痛的经历,才能让你感动。
她只是在你人生里的某个节点,可能刚好,你清晨醒来,或者午后,或者某个夜晚。说着那些平凡的,却能刚好让你感到幸福的故事。
说来说去,现在的人都太容易圈粉,太多人被小幸运,寂寞寂寞就好被圈粉。他们却听不来超级玛丽。脱粉圈粉都这么快,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希望还是有理性的粉丝,能好好把专辑听过几遍,再来评价,田馥甄还是不是那个田馥甄。
她从来只是低调的表达,没有想超越谁,贬低谁。所以,希望这个世界可以给她的诚意,去回归最大的善意。
如果你的心里,田馥甄只能唱小幸运,那就拜托,让你对她的喜欢,就停留在小幸运把。感恩,勿喷
© 本文版权归作者 浪里淘水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