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亮点依然充沛
说实话,以前并没有听过泳儿什么歌,只有隐约印象:貌似是以嗓音很像王菲而出道的。但在这张碟里,实在察觉不到任何相似的迹象。个人觉得,她的嗓音唯一的亮点可能就是平稳,不出彩不做作当然也缺少了一些抓耳的特质,我并不觉得这是减分项,更加不是加分项。
因为近年越来越喜欢贝斯的声音,所以,可能当一首歌里,贝斯的律动感生动时,我就会理所当然的被吸引。从来没有接触过HiFi,所以面对这样的主题,还是充满了好奇。我对贴唱的看法特别偏激,但是对翻唱的看法就很中性,尤其是更改了配乐的翻唱。谁都没规定,专辑就一定要10首曲目,所以对曲目数量也没什么感觉(毕竟穷逼用的是网易云)。基于上述,分享一下我对这张碟的小看法。
1.四不像-6
不知道有什么可说,只是觉得太平常了。最抓耳的就是末尾那句,“爱上你我的一早一晚为谁过”,委屈而游离,为了对方更改自己动作表情轻重,最后过轻怕对方心里没有份量,过重怕对方眼里都是嫌弃,于是越来越四不像。器乐、人声、歌词,虽然都不单调,但就是觉得不够用力,低不下半斤高不过八两,真的四不像。
2.我的情书-6
整首听下来,你会觉得这首歌更有点像张敬轩。R&B的节奏和转音融合到流行里,情绪上一直推进,歌词也没有在小情小爱里兜圈出不来弯的自怨,反而那种反思总结,滋长出一种小勇敢。人声有意表现,无奈有些转音总觉得不舒服。有感情,也不能算精彩,对吧?
3.浮沙之路-8
作为泽日生第二首三拍子的作品,旋律进行的平稳清淡,人声中规中矩。完全舍弃打击配器近而表现出无力感,麻木冷漠的贝斯,连绵不绝的钢琴,纤细欲断的高音吉他,营造出一个飘摇无助的空间,情绪就像吊着线的木偶,一路牵绕。歌词飘忽的不像是情歌,总觉得是在意指其他,但也不过分深究了。(有人说听这首会联想到陈奕迅,或者《一丝不挂》,可能是因为《一丝不挂》是泽日生第一首三拍子的歌,速度律动都很相似的原因吧。)
4.南海姑娘-8
贝斯扎实而又有惊喜的律动,铺陈出前调,一声军鼓乍出,键盘灵动,吉他干脆,人声轻轻松松浅吟主歌。副歌的时候,所有乐器全部参与,萨克斯在两点钟方向作出小呼应。之后配器和奏,左边的叮叮点睛,萨克斯走旋律线,第二段副歌,偏右的人声陡然顿拍,之后跟萨克斯同时表演,互相沟通,又将情绪推向小高峰。回到主歌,一切配器收敛,但贝斯依旧保留律动,最后萨克斯收尾。整首歌的丰富性,整体性,都很贴切。对于歌曲风格与歌词的贴切性,我是这样理解的,这首歌本身是比较轻松的歌,泳儿声音高频区既没有空灵似王菲也没有甜美似邓丽君,用舒适的中频与略即兴的节奏感诠释,我觉得很合适。爵士曲风增加了舞台性和动感性,但并没有到极其自由与炫技,稳中求进四两抵千斤。
5.天空-6
这首感觉无甚亮点,不功也不过。偏左的人声,两点钟的萧,十点钟的吉他,简单的搭配,想要步原唱的情景,却始终够不到边。直到间奏时,China加入,你才惊觉,这是要把民族乐器融合到世界里。但是,总觉得差一点。可能是因为,萧比较悠扬但欠缺轻薄和飘渺,而China的个性太抢戏,导致了违和。
6.特别嘉宾-8
虽然,第一个“想”字,立马能让人联想的容祖儿,但接下来,没有了容祖儿的亮丽与直爽,相反,用一种慵懒微醺的口吻,楚楚暧昧,将感谢含蓄到如恋人般的窃窃私语。而细听下,贝斯拨弦的余震,萨克斯的温柔,钢琴电吉他鼓组从韵律节奏上的隐隐铺陈,一切灯光昏暗,秒针潺潺,千言万语,如鲠在喉。
7.城里的月光-4
要复刻原版,但也要有进步的复刻。一上来的人声大混响,确实让人觉得不爽,年代感上来了,声音也有些浑浊。相反,琵琶倒是干的发脆,整个空间感就很违和。惊觉HiFi就是HiFi,注意听,八成的口水音,总觉得有人在耳朵里塞了跳跳糖。
8.眼神-5
简直一个小弦乐团出来了,作为一张HiFi碟严肃的谢幕,弦乐真的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个人专辑,这首歌确实没有什么记忆点。
总结:唱片公司还是很有预谋的:自从音乐App的兴起,一般人谁还消费实体唱片,但是HiFi玩家可大手笔的多,这样为了提高销量进而提高质量(起码文案上说弦乐是实录的,有些专辑可能是MIDI做的),一切也是进步。就这张专辑来说,要求在唱片低靡的时代,做出一张经典,实属苛刻,还好起码亮点仍然充沛。有时候不禁问,鸡肋增加了成本,脱掉了后腿,招来了黑,为什么不直接删去呢?有时候也自省,是不是大鱼大肉吃多了,才觉得鸡肋无味?
因为近年越来越喜欢贝斯的声音,所以,可能当一首歌里,贝斯的律动感生动时,我就会理所当然的被吸引。从来没有接触过HiFi,所以面对这样的主题,还是充满了好奇。我对贴唱的看法特别偏激,但是对翻唱的看法就很中性,尤其是更改了配乐的翻唱。谁都没规定,专辑就一定要10首曲目,所以对曲目数量也没什么感觉(毕竟穷逼用的是网易云)。基于上述,分享一下我对这张碟的小看法。
1.四不像-6
不知道有什么可说,只是觉得太平常了。最抓耳的就是末尾那句,“爱上你我的一早一晚为谁过”,委屈而游离,为了对方更改自己动作表情轻重,最后过轻怕对方心里没有份量,过重怕对方眼里都是嫌弃,于是越来越四不像。器乐、人声、歌词,虽然都不单调,但就是觉得不够用力,低不下半斤高不过八两,真的四不像。
2.我的情书-6
整首听下来,你会觉得这首歌更有点像张敬轩。R&B的节奏和转音融合到流行里,情绪上一直推进,歌词也没有在小情小爱里兜圈出不来弯的自怨,反而那种反思总结,滋长出一种小勇敢。人声有意表现,无奈有些转音总觉得不舒服。有感情,也不能算精彩,对吧?
3.浮沙之路-8
作为泽日生第二首三拍子的作品,旋律进行的平稳清淡,人声中规中矩。完全舍弃打击配器近而表现出无力感,麻木冷漠的贝斯,连绵不绝的钢琴,纤细欲断的高音吉他,营造出一个飘摇无助的空间,情绪就像吊着线的木偶,一路牵绕。歌词飘忽的不像是情歌,总觉得是在意指其他,但也不过分深究了。(有人说听这首会联想到陈奕迅,或者《一丝不挂》,可能是因为《一丝不挂》是泽日生第一首三拍子的歌,速度律动都很相似的原因吧。)
4.南海姑娘-8
贝斯扎实而又有惊喜的律动,铺陈出前调,一声军鼓乍出,键盘灵动,吉他干脆,人声轻轻松松浅吟主歌。副歌的时候,所有乐器全部参与,萨克斯在两点钟方向作出小呼应。之后配器和奏,左边的叮叮点睛,萨克斯走旋律线,第二段副歌,偏右的人声陡然顿拍,之后跟萨克斯同时表演,互相沟通,又将情绪推向小高峰。回到主歌,一切配器收敛,但贝斯依旧保留律动,最后萨克斯收尾。整首歌的丰富性,整体性,都很贴切。对于歌曲风格与歌词的贴切性,我是这样理解的,这首歌本身是比较轻松的歌,泳儿声音高频区既没有空灵似王菲也没有甜美似邓丽君,用舒适的中频与略即兴的节奏感诠释,我觉得很合适。爵士曲风增加了舞台性和动感性,但并没有到极其自由与炫技,稳中求进四两抵千斤。
5.天空-6
这首感觉无甚亮点,不功也不过。偏左的人声,两点钟的萧,十点钟的吉他,简单的搭配,想要步原唱的情景,却始终够不到边。直到间奏时,China加入,你才惊觉,这是要把民族乐器融合到世界里。但是,总觉得差一点。可能是因为,萧比较悠扬但欠缺轻薄和飘渺,而China的个性太抢戏,导致了违和。
6.特别嘉宾-8
虽然,第一个“想”字,立马能让人联想的容祖儿,但接下来,没有了容祖儿的亮丽与直爽,相反,用一种慵懒微醺的口吻,楚楚暧昧,将感谢含蓄到如恋人般的窃窃私语。而细听下,贝斯拨弦的余震,萨克斯的温柔,钢琴电吉他鼓组从韵律节奏上的隐隐铺陈,一切灯光昏暗,秒针潺潺,千言万语,如鲠在喉。
7.城里的月光-4
要复刻原版,但也要有进步的复刻。一上来的人声大混响,确实让人觉得不爽,年代感上来了,声音也有些浑浊。相反,琵琶倒是干的发脆,整个空间感就很违和。惊觉HiFi就是HiFi,注意听,八成的口水音,总觉得有人在耳朵里塞了跳跳糖。
8.眼神-5
简直一个小弦乐团出来了,作为一张HiFi碟严肃的谢幕,弦乐真的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是作为个人专辑,这首歌确实没有什么记忆点。
总结:唱片公司还是很有预谋的:自从音乐App的兴起,一般人谁还消费实体唱片,但是HiFi玩家可大手笔的多,这样为了提高销量进而提高质量(起码文案上说弦乐是实录的,有些专辑可能是MIDI做的),一切也是进步。就这张专辑来说,要求在唱片低靡的时代,做出一张经典,实属苛刻,还好起码亮点仍然充沛。有时候不禁问,鸡肋增加了成本,脱掉了后腿,招来了黑,为什么不直接删去呢?有时候也自省,是不是大鱼大肉吃多了,才觉得鸡肋无味?
© 本文版权归作者 雷晓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