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吐槽

比起精雕细琢的新专辑,我更爱麻园诗人粗狂奔直的Demo作品。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Demo听得太久,印象已深,难以重刻,而新专辑又姗姗来得太迟,未有足够时间使其入心,它的明晰光泽拨散不开麻园诗人在我心中留有的厚沉线脉。
从出道起,麻园诗人便以各种对立姿态以示人。狂与柔并进、暗与光齐行、悲与欢相峙、迷与醒同存。一切姿态皆是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青春态的自然呈现。所以在驰行变幻的旋律与意象多重的歌词里,同龄青年很容易寻到各种时段各种状态的共鸣。
而在新专辑里,麻园诗人似乎刻意摒弃了他们固有的躁面、暗面,而大力营造出一片清朗剔透的色泽。新专辑的多数歌曲都有Demo版本可循,选曲侧重于过往的一些相对温和的作品,例如“母星”、“太阳雨”、“September”、“翡翠梦境”,并在旋律与音色上进行了更为细腻柔致的加工,悦耳度与亲切度大有提升,更合大众口味。对于刚认识麻园诗人的新听众,他们可以略过诗人们这些年头的曲折动荡岁月,通过新专辑而直达沉淀至终的清亮熟娴态。但于我而言,新专辑的美饰并不那么重要,并不是说不可取,只是我的感染点不在这里。于我而言,我的梗始终都在麻园诗人过往的直简而多元化的作品以及我过往的听歌心态上。
当然,如果不拿过去的作品(确切地说是本人一厢情愿的过去的心态)来对比,客观地说,新专辑是一张不可多得的高分之作。英伦般的流洒,后摇式的亮丽,激情饱满,富含诗意,新歌“深海之光”、“旋转的你”、“香奴尔”也都迸射着类似的明柔光芒。有共鸣的人自然懂得新专辑中的每一份故事与每一份情愫。
说到遗憾,我觉得翻新的“迁徙”这首歌算是一个,精细的修饰削减了以前的那种畅意游走感,怎么听就是触不到G点。至于新专辑中不见“无花果”、“榻榻米”这样的歌曲,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那种迷茫与躁动在此是不合时宜的。只愿在麻园诗人日趋成熟灵动的今天,“无花果”和“榻榻米”不要成为诗人历史上的遗迹。
当然,要感受真正的现实的麻园诗人,就去他们的现场吧,就去他们的现场吧,就去他们的现场吧。你会受惊于这帮热血动物们的在唱片或数字音乐中不易施展的另一番能量。
最后我想说,我并不把Grunge看作仅是麻园诗人向其独道曲风发展的一个中间跳板,既是出道就有的,那就是骨子里长存的东西。我认为麻园诗人始终具有两面性,不管是曾经还是以后,狂暴与柔情俱在,光明与阴暗俱在,青春的属性皆不可或缺。只是此次的新专辑恰好只呈现出其中一面而已。
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Demo听得太久,印象已深,难以重刻,而新专辑又姗姗来得太迟,未有足够时间使其入心,它的明晰光泽拨散不开麻园诗人在我心中留有的厚沉线脉。
从出道起,麻园诗人便以各种对立姿态以示人。狂与柔并进、暗与光齐行、悲与欢相峙、迷与醒同存。一切姿态皆是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青春态的自然呈现。所以在驰行变幻的旋律与意象多重的歌词里,同龄青年很容易寻到各种时段各种状态的共鸣。
而在新专辑里,麻园诗人似乎刻意摒弃了他们固有的躁面、暗面,而大力营造出一片清朗剔透的色泽。新专辑的多数歌曲都有Demo版本可循,选曲侧重于过往的一些相对温和的作品,例如“母星”、“太阳雨”、“September”、“翡翠梦境”,并在旋律与音色上进行了更为细腻柔致的加工,悦耳度与亲切度大有提升,更合大众口味。对于刚认识麻园诗人的新听众,他们可以略过诗人们这些年头的曲折动荡岁月,通过新专辑而直达沉淀至终的清亮熟娴态。但于我而言,新专辑的美饰并不那么重要,并不是说不可取,只是我的感染点不在这里。于我而言,我的梗始终都在麻园诗人过往的直简而多元化的作品以及我过往的听歌心态上。
当然,如果不拿过去的作品(确切地说是本人一厢情愿的过去的心态)来对比,客观地说,新专辑是一张不可多得的高分之作。英伦般的流洒,后摇式的亮丽,激情饱满,富含诗意,新歌“深海之光”、“旋转的你”、“香奴尔”也都迸射着类似的明柔光芒。有共鸣的人自然懂得新专辑中的每一份故事与每一份情愫。
说到遗憾,我觉得翻新的“迁徙”这首歌算是一个,精细的修饰削减了以前的那种畅意游走感,怎么听就是触不到G点。至于新专辑中不见“无花果”、“榻榻米”这样的歌曲,也在情理之中,毕竟那种迷茫与躁动在此是不合时宜的。只愿在麻园诗人日趋成熟灵动的今天,“无花果”和“榻榻米”不要成为诗人历史上的遗迹。
当然,要感受真正的现实的麻园诗人,就去他们的现场吧,就去他们的现场吧,就去他们的现场吧。你会受惊于这帮热血动物们的在唱片或数字音乐中不易施展的另一番能量。
最后我想说,我并不把Grunge看作仅是麻园诗人向其独道曲风发展的一个中间跳板,既是出道就有的,那就是骨子里长存的东西。我认为麻园诗人始终具有两面性,不管是曾经还是以后,狂暴与柔情俱在,光明与阴暗俱在,青春的属性皆不可或缺。只是此次的新专辑恰好只呈现出其中一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