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离在幻想与现实之间
![](https://img1.doubanio.com/icon/u136290219-8.jpg)
去年第一张满分给了Father John Misty的I Love You, Honeybear,巧合的是今年的第一张满分(不计粉丝因素)同样给了一张folk rock专辑——Kevin Morby的Singing Saw(或许我的确是个民谣控?)。与FJM编曲上尽显华丽和谐而内容却对现实的大加讽刺与批判不同,Morby的这张Singing Saw于编曲和内容上保持了一致,不停游离在现实与幻想之间,时而迷失,时而自省。
以Cut Me Down为起始,伴随着Morby慵懒疲惫的歌声,伴随着盘旋的秃鹫圈和被砍掉但依旧流着眼泪的脑袋,专辑在死亡中拉开序幕。
紧接着的第二首曲目I Have Been to the Mountain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耳朵。这是我目前的专辑最佳曲目(bitchfork也给了这首BNT)。同样是关于死亡,有别于前一首的慵懒,Mountain一开场就是一串快节奏的吉他扫弦。电子音效、Morby短促的唱词、贝斯、鼓点如疾风骤雨般紧随其后,给人以紧张的压迫感,铜管与和声的加入更是亮点中的亮点,一瞬间打开了整首歌的氛围,尤其是结尾处连续几组由铜管奏出的16分音符,甚至将压迫感进行了一次升华,变得更加深邃。整首曲目元素丰富又一气呵成,贝斯线与吉他扫弦更是流畅顺耳无比,仅是第二首曲目就成功给专辑树立了一个高点。
第三首同名曲Singing Saw则将这个高点延续了下来。这首专辑中时长最长的曲目,以专辑中最少的歌词(翻了歌词本,仅17行词),带来了专辑中最强烈的画面感。现实的场景与幻想的意象其实在曲目二中就已经开始穿插出现,而到了同名曲这里,两者彻底模糊边界结合在了一起。山中小屋,月夜狼嚎,人在山林中徘徊,已经分不清现实与幻境(thought I saw…then I saw…),一把锯琴(主体就是一片锯子的奇怪乐器,用它演奏出来的音乐更是无比阴森诡异)如影随形。和声在这首曲子里仿佛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回响,诡异的吉他弹奏与电子音效构成了一个阴森悚异的氛围,将迷茫、焦虑等情绪包裹在其中。虽然长达7分钟,但这首曲目每一个细节里的诡异美感,都使人着迷。
在接下来的Drunk and on a Star中,Morby延续了他在现实与梦境中的迷失(drunk,dizzy),但却是画风一转,变得温暖起来,思绪飘到了星辰之上,跟随回忆回到了校园,摆脱了死亡的阴影,一切似乎变得美好起来。由此也就引出了专辑中的核心曲目,Dorothy。
Dorothy不仅在曲目排序中处在最中间的位置,同时也有着所有曲目里最欢快的节拍和最朗朗上口的旋律,甚至连贝斯线都是着与之前曲目里截然不同躁动。这首曲目无疑是专辑中的另一个高点,所有的阴霾到了这里似乎都开始烟消云散,一切仿佛都回到了单纯美好的过往,身边围绕着过去的故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聆听着过去的音乐。整首歌就像嗑药磕到了最嗨的地方,现实被彻底抛开,所有的情绪一股脑的奔涌出来,以致泪流满面(Like a baby I held my head and cried)。
但是现实总是如附骨之疽无法摆脱,磕到最嗨之后总会回归到镇静与清醒。于是到了Ferris Wheel里(专辑中最美的曲目),所有的欢快嘈杂突然全都消失了,背景只留下了寥寥几个钢琴音符。在一圈又一圈的摩天轮与旋转木马中有时会迷失,但到了天亮的时候一切又都会回到原样。幻境中狂欢过后,一切又回到了现实。
因此就有了Destroyer中的自省,思索过去,思索现在,思索将来,并思索到了死亡,重新将专辑与死亡联系了起来。
但是此时的死亡已经是个不一样的名词,对比前几首曲目的压迫、诡异完全变了个样,成了Black Flowers。节奏重新变得欢快了起来,钢琴与吉他如流水般轻松地流淌跳跃。锯琴与被砍倒的柳树再度出现,被重新赋予了童话般的故事画面。
幻想不再成为了对现实的逃避,到了最后一首曲目Water中,彻底从睡梦中醒来,坦然接受眼前的一切。I Have Been to the Mountain中的徘徊与迷茫没有了,变为了面对生活的美好对造物主的歌颂。If you find water/Please call my name/Put me out like a fire/Cover me in rain. 在洗礼中一切真正回归美好。
这张专辑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了6、70年代民谣歌曲的影响,尤其是Kevin Morby随性自由的演唱,能明显看到Bob Dylan的影子。
专辑整体的流畅度如此出色,贝斯可谓功不可没,尤其是在I Have Been to the Mountain与Dorothy中,贝斯线可以说是大放异彩。
另外专辑的编曲在旋律上我觉得是非常出色的,懒得听歌词,欣赏一下元素丰富而旋律流畅的编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以Cut Me Down为起始,伴随着Morby慵懒疲惫的歌声,伴随着盘旋的秃鹫圈和被砍掉但依旧流着眼泪的脑袋,专辑在死亡中拉开序幕。
紧接着的第二首曲目I Have Been to the Mountain一下子就牢牢抓住了耳朵。这是我目前的专辑最佳曲目(bitchfork也给了这首BNT)。同样是关于死亡,有别于前一首的慵懒,Mountain一开场就是一串快节奏的吉他扫弦。电子音效、Morby短促的唱词、贝斯、鼓点如疾风骤雨般紧随其后,给人以紧张的压迫感,铜管与和声的加入更是亮点中的亮点,一瞬间打开了整首歌的氛围,尤其是结尾处连续几组由铜管奏出的16分音符,甚至将压迫感进行了一次升华,变得更加深邃。整首曲目元素丰富又一气呵成,贝斯线与吉他扫弦更是流畅顺耳无比,仅是第二首曲目就成功给专辑树立了一个高点。
第三首同名曲Singing Saw则将这个高点延续了下来。这首专辑中时长最长的曲目,以专辑中最少的歌词(翻了歌词本,仅17行词),带来了专辑中最强烈的画面感。现实的场景与幻想的意象其实在曲目二中就已经开始穿插出现,而到了同名曲这里,两者彻底模糊边界结合在了一起。山中小屋,月夜狼嚎,人在山林中徘徊,已经分不清现实与幻境(thought I saw…then I saw…),一把锯琴(主体就是一片锯子的奇怪乐器,用它演奏出来的音乐更是无比阴森诡异)如影随形。和声在这首曲子里仿佛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回响,诡异的吉他弹奏与电子音效构成了一个阴森悚异的氛围,将迷茫、焦虑等情绪包裹在其中。虽然长达7分钟,但这首曲目每一个细节里的诡异美感,都使人着迷。
在接下来的Drunk and on a Star中,Morby延续了他在现实与梦境中的迷失(drunk,dizzy),但却是画风一转,变得温暖起来,思绪飘到了星辰之上,跟随回忆回到了校园,摆脱了死亡的阴影,一切似乎变得美好起来。由此也就引出了专辑中的核心曲目,Dorothy。
Dorothy不仅在曲目排序中处在最中间的位置,同时也有着所有曲目里最欢快的节拍和最朗朗上口的旋律,甚至连贝斯线都是着与之前曲目里截然不同躁动。这首曲目无疑是专辑中的另一个高点,所有的阴霾到了这里似乎都开始烟消云散,一切仿佛都回到了单纯美好的过往,身边围绕着过去的故人,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聆听着过去的音乐。整首歌就像嗑药磕到了最嗨的地方,现实被彻底抛开,所有的情绪一股脑的奔涌出来,以致泪流满面(Like a baby I held my head and cried)。
但是现实总是如附骨之疽无法摆脱,磕到最嗨之后总会回归到镇静与清醒。于是到了Ferris Wheel里(专辑中最美的曲目),所有的欢快嘈杂突然全都消失了,背景只留下了寥寥几个钢琴音符。在一圈又一圈的摩天轮与旋转木马中有时会迷失,但到了天亮的时候一切又都会回到原样。幻境中狂欢过后,一切又回到了现实。
因此就有了Destroyer中的自省,思索过去,思索现在,思索将来,并思索到了死亡,重新将专辑与死亡联系了起来。
但是此时的死亡已经是个不一样的名词,对比前几首曲目的压迫、诡异完全变了个样,成了Black Flowers。节奏重新变得欢快了起来,钢琴与吉他如流水般轻松地流淌跳跃。锯琴与被砍倒的柳树再度出现,被重新赋予了童话般的故事画面。
幻想不再成为了对现实的逃避,到了最后一首曲目Water中,彻底从睡梦中醒来,坦然接受眼前的一切。I Have Been to the Mountain中的徘徊与迷茫没有了,变为了面对生活的美好对造物主的歌颂。If you find water/Please call my name/Put me out like a fire/Cover me in rain. 在洗礼中一切真正回归美好。
这张专辑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了6、70年代民谣歌曲的影响,尤其是Kevin Morby随性自由的演唱,能明显看到Bob Dylan的影子。
专辑整体的流畅度如此出色,贝斯可谓功不可没,尤其是在I Have Been to the Mountain与Dorothy中,贝斯线可以说是大放异彩。
另外专辑的编曲在旋律上我觉得是非常出色的,懒得听歌词,欣赏一下元素丰富而旋律流畅的编曲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