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没有一个男人,如此完美 再没有一个乐队,如此优雅

<图片1>
第一次听30STM,也是很偶然,无意间看到这个乐队,随意挑了几个名字好听的歌存下来等着以后看到的时候再听,当时好像下了3首歌,《This Is War》,《Do Or Die》,还有一首已经记不得是哪首了。后来就是无意间播放到了《Do Or Die》,刚开始那一声仿佛是打破寂静黑暗的中文"行动还是死亡",就让我忍不住停在了这首歌,然后就开始点开乐队,连续下载了好多首。歌词里没有什么你爱我爱,风花雪月,那种纯真的人生,梦想,现实,很…音乐。
不过真正痴迷于他们,是无意间看了一下《Do Or Die》的MV,才发现MV原来也可以拍得像纪录片,也可以这么深刻,这么真实。当时正是高三,看了MV之后,感觉浑身充满了斗志。而感觉MV真正感动我的,不是像很多鸡汤视频,告诉你要努力,要奋斗,要不怕困难,但人渐渐长大,会越来越不喜欢鸡汤,而看着MV里的场景,想到的不是奋斗,只是疯狂,为了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喜欢的音乐,尽情疯狂一把。很自由,很音乐,很青春。
大多数的喜欢都是一个慢慢地过程,不知不觉,会越来越关注,会在意他的新动态,会在别人提起喜欢的人时想起,会和别人的偶像比较,会在聊天中不经意提起,会向别人安利他们。生活一天天过去,好像遇见了他们之后就不会去关注别人的消息了。
在了解30 Seconds To Mars时,才知道主唱Jared Leto还是个演员。那时候对这样的人真的崇拜得不得了。以前看到一个评论,说得特别搞笑说"一直不太喜欢美国乐队,尤其演而优则唱。两份三十秒,一架电子琴,比原唱更容易吸引人,大化了原本小众的歌曲。"然后别人回复这个人说的话里面有一句特别好,一语道破,我经常会提起,他说"能自己不熟悉就觉得人家小众不?要黑就黑呗,还黑得一副很专业的样子。"真的是这样,感觉最可笑的行为就是不懂装懂,所以在给别人介绍莱托的时候,我都会尽量说一些真实的,百度百科介绍的,然后偶尔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在我眼里,真的再也没有比Leto更完美的男人了。出身贫困,很小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他,他和母亲以及哥哥一起相依为命。说实话,我很欣赏他的母亲,能够鼓励两个儿子反抗习俗和当时的政治,“做一个梦想家”。不甘现状追求自由,但在面对现实时他又能很理智地做出选择,他知道音乐梦想并不能给哥俩赚到面包钱,所以为了生计,莱托开始客串一些独立制片,渐渐走上了演义道路,但梦想就是梦想,不管什么时候,能够去实现了,就要去实现,所以他们在1998年成立了乐队30 Seconds To Mars。而作为一个演员,我感觉Leto同样做到了完美,虽然在提到他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尽管提到《搏击俱乐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等电影大家好像都听过,但很多人都只能记得布拉德皮特,和马修麦康纳,而忽略了《搏击俱乐部》里被打到变形的他,《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那个异装癖的同性恋,而他真的把每个角色都塑造得很成功,他也凭借《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很佩服他的一点就在于,他在《二十七章》中的角色迅速增重了超过60磅的体重,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又瘦了32斤。
就是这样。
能控制体重的人是最有毅力的人,为了演艺事业这么献身也是。。。。。。
对于音乐方面,他们1998年成立至今,一起走过了18年了,虽然期间分分合合,最多的时候四个人,最少的时候2个人,但一直都没有解散。18年他们出了四张专辑,虽然不算高产,但绝对是高质。
2002年乐队发布首张同名专辑《30 Seconds to Mars》,2005年发布第二张专辑《A Beautiful Lie》,在公告牌的Modern Rock chart(现代摇滚排行榜)上创造了上榜50周的记录,是这个榜单自1988年建立以来停留时间最长的专辑。乐队第三张专辑《This Is War》,全球销量突破500万,之后的309场世界巡演还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摇滚乐队史上最长巡演”的纪录。根据2013年5月的统计,30秒上火星乐队的专辑在全球销售已超过1千万张。乐队的第四张专辑《Love Lust Faith + Dreams》于2013年5月21日全球发行,亦开启了世界巡演之旅。(此段内容来自百度)
虽然不得不承认30STM在国内确实不够火,不够大众,不过他们在国外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
至于他们在国内不够大众也没什么啊,毕竟他们在中国几乎没什么宣传啊,而且在国外巡演那么多也没来中国 (好希望他们能来天朝开演唱会啊 )。
况且他们是摇滚乐队啊,虽然我感觉他们涉猎范围极其广,除了大部分都是摇滚,甚至是另类摇滚,还有硬金属,朋克,后摇,还有歌有中东风情,而且他们的歌也多和声,This Is War那张专辑里好像是有万人和声的,看少爷自导的那个纪录片Artifact里面讲了This Is War那张专辑艰难的制作过程,还邀请了和尚录制诵经和声,他们的专辑都还是很有质量的。就光看摇滚,金属,朋克,后摇这些音乐风格,怎么看国内都是没那么热的,摇滚的话,在国内还算热的就是林肯公园和梦龙了吧。至于共和,酷玩,魔力红感觉虽然挂名摇滚,其实还是偏流行一点。而30STM的歌很摇滚,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摇滚在国内发展就我来看是不是特别好的,现在国内还是流行为主,整个世界其实都是流行多,而且近几年国内的民谣倒是发展得挺好,但是摇滚,不怪30STM国内不火。
再说吧,像1D那种高颜值的嫩组合火得很快,是不是。不过在我看来,少爷那张越成熟越要感觉越帅的脸,秒杀了不知道多少年轻小鲜肉和中年大叔,感觉能长成少爷那样真的是爹妈给饭吃 。而且都四十多了剃了胡子还是小鲜肉,有胡子也就是三十出头的性感大叔。好吧,这个扯远了。
还有就是30STM的歌词内容,放眼望去,他们的歌哪有什么情啊爱啊,你偷走我的心,你是我的唯一啊,他们的歌词都是那种像《Do Or Die》的正能量的,《This Is War》的反战题材,《A Beautiful Lie》呼吁关注全球变暖,《The Race》保护动物,《Kings And Queens》呼吁环保,总之,题材上也不符合国内得大主流。所以少爷的歌,很多时候感觉要比其他歌手乐队更艺术一点,外媒也会把他评论作艺术家。(我也认同他是艺术家 )。
在我心里已经没有人能超越少爷了。长得那么好,能卖萌能成熟,能小鲜肉能大叔,演戏演的那么好,还是导演,唱歌当然更没的说,还会作词作曲,会弹吉他,会贝斯,编曲合成…喜欢画画,喜欢旅行,喜欢运动,素食主义者,不抽烟不喝酒,更重要的事是有思想有才华,热心公益
怎么说呢,我已经找不到更完美的男人了。
那还可能会有更完美的乐队吗?
30 Seconds To Mars
1998-∞
第一次听30STM,也是很偶然,无意间看到这个乐队,随意挑了几个名字好听的歌存下来等着以后看到的时候再听,当时好像下了3首歌,《This Is War》,《Do Or Die》,还有一首已经记不得是哪首了。后来就是无意间播放到了《Do Or Die》,刚开始那一声仿佛是打破寂静黑暗的中文"行动还是死亡",就让我忍不住停在了这首歌,然后就开始点开乐队,连续下载了好多首。歌词里没有什么你爱我爱,风花雪月,那种纯真的人生,梦想,现实,很…音乐。
不过真正痴迷于他们,是无意间看了一下《Do Or Die》的MV,才发现MV原来也可以拍得像纪录片,也可以这么深刻,这么真实。当时正是高三,看了MV之后,感觉浑身充满了斗志。而感觉MV真正感动我的,不是像很多鸡汤视频,告诉你要努力,要奋斗,要不怕困难,但人渐渐长大,会越来越不喜欢鸡汤,而看着MV里的场景,想到的不是奋斗,只是疯狂,为了喜欢的人,喜欢的事,喜欢的音乐,尽情疯狂一把。很自由,很音乐,很青春。
大多数的喜欢都是一个慢慢地过程,不知不觉,会越来越关注,会在意他的新动态,会在别人提起喜欢的人时想起,会和别人的偶像比较,会在聊天中不经意提起,会向别人安利他们。生活一天天过去,好像遇见了他们之后就不会去关注别人的消息了。
在了解30 Seconds To Mars时,才知道主唱Jared Leto还是个演员。那时候对这样的人真的崇拜得不得了。以前看到一个评论,说得特别搞笑说"一直不太喜欢美国乐队,尤其演而优则唱。两份三十秒,一架电子琴,比原唱更容易吸引人,大化了原本小众的歌曲。"然后别人回复这个人说的话里面有一句特别好,一语道破,我经常会提起,他说"能自己不熟悉就觉得人家小众不?要黑就黑呗,还黑得一副很专业的样子。"真的是这样,感觉最可笑的行为就是不懂装懂,所以在给别人介绍莱托的时候,我都会尽量说一些真实的,百度百科介绍的,然后偶尔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在我眼里,真的再也没有比Leto更完美的男人了。出身贫困,很小的时候,父亲离开了他,他和母亲以及哥哥一起相依为命。说实话,我很欣赏他的母亲,能够鼓励两个儿子反抗习俗和当时的政治,“做一个梦想家”。不甘现状追求自由,但在面对现实时他又能很理智地做出选择,他知道音乐梦想并不能给哥俩赚到面包钱,所以为了生计,莱托开始客串一些独立制片,渐渐走上了演义道路,但梦想就是梦想,不管什么时候,能够去实现了,就要去实现,所以他们在1998年成立了乐队30 Seconds To Mars。而作为一个演员,我感觉Leto同样做到了完美,虽然在提到他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尽管提到《搏击俱乐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等电影大家好像都听过,但很多人都只能记得布拉德皮特,和马修麦康纳,而忽略了《搏击俱乐部》里被打到变形的他,《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那个异装癖的同性恋,而他真的把每个角色都塑造得很成功,他也凭借《达拉斯买家俱乐部》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很佩服他的一点就在于,他在《二十七章》中的角色迅速增重了超过60磅的体重,在《达拉斯买家俱乐部》里又瘦了32斤。

能控制体重的人是最有毅力的人,为了演艺事业这么献身也是。。。。。。
对于音乐方面,他们1998年成立至今,一起走过了18年了,虽然期间分分合合,最多的时候四个人,最少的时候2个人,但一直都没有解散。18年他们出了四张专辑,虽然不算高产,但绝对是高质。
2002年乐队发布首张同名专辑《30 Seconds to Mars》,2005年发布第二张专辑《A Beautiful Lie》,在公告牌的Modern Rock chart(现代摇滚排行榜)上创造了上榜50周的记录,是这个榜单自1988年建立以来停留时间最长的专辑。乐队第三张专辑《This Is War》,全球销量突破500万,之后的309场世界巡演还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摇滚乐队史上最长巡演”的纪录。根据2013年5月的统计,30秒上火星乐队的专辑在全球销售已超过1千万张。乐队的第四张专辑《Love Lust Faith + Dreams》于2013年5月21日全球发行,亦开启了世界巡演之旅。(此段内容来自百度)
虽然不得不承认30STM在国内确实不够火,不够大众,不过他们在国外也是火得不要不要的。
至于他们在国内不够大众也没什么啊,毕竟他们在中国几乎没什么宣传啊,而且在国外巡演那么多也没来中国 (好希望他们能来天朝开演唱会啊 )。
况且他们是摇滚乐队啊,虽然我感觉他们涉猎范围极其广,除了大部分都是摇滚,甚至是另类摇滚,还有硬金属,朋克,后摇,还有歌有中东风情,而且他们的歌也多和声,This Is War那张专辑里好像是有万人和声的,看少爷自导的那个纪录片Artifact里面讲了This Is War那张专辑艰难的制作过程,还邀请了和尚录制诵经和声,他们的专辑都还是很有质量的。就光看摇滚,金属,朋克,后摇这些音乐风格,怎么看国内都是没那么热的,摇滚的话,在国内还算热的就是林肯公园和梦龙了吧。至于共和,酷玩,魔力红感觉虽然挂名摇滚,其实还是偏流行一点。而30STM的歌很摇滚,起码我是这么认为的。摇滚在国内发展就我来看是不是特别好的,现在国内还是流行为主,整个世界其实都是流行多,而且近几年国内的民谣倒是发展得挺好,但是摇滚,不怪30STM国内不火。
再说吧,像1D那种高颜值的嫩组合火得很快,是不是。不过在我看来,少爷那张越成熟越要感觉越帅的脸,秒杀了不知道多少年轻小鲜肉和中年大叔,感觉能长成少爷那样真的是爹妈给饭吃 。而且都四十多了剃了胡子还是小鲜肉,有胡子也就是三十出头的性感大叔。好吧,这个扯远了。
还有就是30STM的歌词内容,放眼望去,他们的歌哪有什么情啊爱啊,你偷走我的心,你是我的唯一啊,他们的歌词都是那种像《Do Or Die》的正能量的,《This Is War》的反战题材,《A Beautiful Lie》呼吁关注全球变暖,《The Race》保护动物,《Kings And Queens》呼吁环保,总之,题材上也不符合国内得大主流。所以少爷的歌,很多时候感觉要比其他歌手乐队更艺术一点,外媒也会把他评论作艺术家。(我也认同他是艺术家 )。
在我心里已经没有人能超越少爷了。长得那么好,能卖萌能成熟,能小鲜肉能大叔,演戏演的那么好,还是导演,唱歌当然更没的说,还会作词作曲,会弹吉他,会贝斯,编曲合成…喜欢画画,喜欢旅行,喜欢运动,素食主义者,不抽烟不喝酒,更重要的事是有思想有才华,热心公益
怎么说呢,我已经找不到更完美的男人了。
那还可能会有更完美的乐队吗?
30 Seconds To Mars
1998-∞
